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

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春節即將來臨,過年燃放煙花爆竹,這些煙花爆竹燃放產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適逢無風或低氣壓的天氣,一時無法飄散,長時間就會形成霧霾。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

  【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和背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到春節了,嘉興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噼啪作響的爆竹聲更是此起彼伏。燃放煙花爆竹作爲我國一項傳統習俗,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慶氣氛。但是,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容易引發火災,還帶來空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污染問題。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出臺了關於燃放煙花爆竹的限制性規定,我們嘉興的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也在積極倡導市民在春節期間少燃放煙花爆竹。爲此,我開展了本次調查,希望瞭解今年春節期間住宅小區煙花爆竹的燃放情況和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2016年2月18日-19日

  三、調查對象:嘉興市龍盛華城右岸、龍盛右岸美墅兩個住宅小區。

  四、調查方法:實地調查、資料查詢

1、實地調查:2月18日是大年三十,我在零點左右分別在龍盛華城右岸、龍盛右岸美墅兩個小區實地查看了煙花爆竹的燃放情況。

2、實地採訪:2月19日大年初一早上,我再次到兩個小區查看地面煙花爆竹燃放後的垃圾,並採訪了保潔員和物業管理員有關垃圾清運的情況。

3、網絡資料查詢:通過網絡查詢春節煙花爆竹的習俗、各地關於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煙花爆竹對環境的產生的危害等。

  五、調查情況及分析:

問題一:今年兩個小區燃放煙花爆竹的數量是否比往年減少?

從實地查看和採訪物業管理人員的結果來看,兩個小區居民燃放煙花爆竹的情況仍然十分普遍,多數人還是保留了燃放煙花爆竹的習慣。龍盛華城右岸小區規模較大,是比較成熟的小區,現有1000多家住戶,由於近兩年連續倡導少燃放煙花爆竹,該小區2014年、2015年的燃放數量逐年減少10%左右,說明居民的安全、環保意識有所提高。龍盛右岸美墅小區新住戶較多,造成今年的燃放數量多於去年,但是由於小區只有100多家住戶,而且很多人春節回老家或外出旅遊,在小區過年的住戶不足一半,因此燃放總量較少。

問題二:今年兩個小區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情況如何?

從實地調查情況來看,兩個小區集中燃放的地方主要在小區廣場和較寬敞的道路上,自家樓層下、綠化草地上比較少。可見,大多數人還是十分注意安全,選擇在人少的地方燃放,但還有少數人安全意識薄弱。調查時發現在龍盛右岸美墅小區有一戶人家,18日晚在自家院子裏燃起火爐,火苗很旺,旁邊還有幾個小孩圍着嬉戲,院子外面還在放鞭炮,安全隱患相當大。

問題三:燃放煙花爆竹後的垃圾清掃情況如何?

根據19日早上的實地查看結果,兩個小區的公共區域內煙花爆竹的“殘骸”滿地都是,幾乎沒有燃放者自己主動清掃的,有些人會及時清掃自家樓下、院落裏的垃圾,大部分還是留給了保潔員清掃。可見,環境衛生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從對小區物業和保潔人員的採訪瞭解到,年初一,兩個小區共安排了15名保潔員工作,其中10位負責清掃,5名負責清運,從早上8點開始持續工作到下午,但是到晚上又會有很多人燃放,所以必須重新打掃,從初一到初五,天天如此,非常辛苦。據龍盛華城右岸小區的保潔員說,僅年初一這一天,清掃出來的煙花爆竹垃圾就得裝滿11輛垃圾車,不過比前年的13輛車已經有所減少了。

問題四:燃放煙花爆竹後的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如何?

最近,關於煙花爆竹對空氣的危害,學術界還有較大爭議。據網絡資料顯示,荷蘭應用科學組織TNO曾專門做過一個煙花燃放粉塵檢測實驗。數據表明,煙花爆竹燃放所產生的粉塵60%超過10微米,是人體不可吸入的;25%在10微米到5微米之間,是人體可以吸入的;對人體危害最大的5微米以下的即人們常說的PM2.5,只佔5%。這些數據表明煙花爆竹燃放對pm2.5的影響並不大,而北京市2013年除夕夜pm2.5的測量值在除夕夜的燃放高峯結束後四小時就恢復正常,也表明煙花爆竹對pm2.5的影響時間很短。

在年三十燃放高峯期到來前,嘉興空氣質量爲優或接近優,PM2.5指數在50上下,年初一零點過後上升到61,早上6點半上升到73,說明在氣象、風力沒有多大變化的前提下,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的質量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影響並不嚴重,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空氣質量狀況。

  六、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大部分人在春節都會燃放煙花爆竹,雖比前幾年有所改善,但沒有大幅度減少。大部分人的安全意識提高,燃放時選取了正確的地點,還有一些人安全意識薄弱,需要引起注意。而當人們燃放完了煙花後,許多人選擇了棄垃圾於不顧,導致美麗的小區四處都堆滿了燃放完所剩的“殘骸”,這樣的行爲十分不文明,也給小區保潔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保潔員們必須加班加點清掃成堆的垃圾。可見,居民的環境意識、衛生習慣等有待提高,以符合嘉興作爲“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形象。此外, 通過調查,我也瞭解到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有限,但產生的噪音污染仍然不可避免,對於老人、小孩以及需要安靜的學生來說,還是造成了很大影響。

總之,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的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不僅要傳承,在傳承時還要注意安全與保護環境,這樣我們纔能有機會一直將這項習俗傳承下去。因此,建議除了政府出臺相關規定、媒體積極宣傳外,還可以以各街道、社區、企業、學校等爲單位發起倡議書,引導廣大市民燃放時應遵守“合規、適度、安全、文明”四項原則,同時主管部門也應加大對違規燃放者的檢查處罰力度,保障市民過一個歡樂祥和、低碳環保的春節。

  【2016關於燃放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係調查報告2】

放鞭炮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曆史。鞭炮說法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稱謂從“爆竹”“爆竿”“炮仗”、“編炮”一直到“鞭炮”。在鞭炮煙花之鄉的湖南瀏陽,人們仍然將體積大、火藥多和爆炸力強的單個鞭炮稱爲“爆竹”。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而在現代,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爲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說起爆竹的起源,有個有趣的傳說。《神異經》上說:“西方山中有焉,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驚憚,後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爲之。”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燃竹而爆,是爲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