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

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當前,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迅速提高他們的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已成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

  【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1】

一年來,我校積極開展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培訓工作,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各種教育教學實際能力,爲我校取得良好的辦學成效起了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師們在市、區、校的各種比賽中也有突出的表現。回顧我們的工作,主要有下面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高度重視,形成共識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時代和形勢的需求,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挑戰,爲此,我校領導班子在校長的領導下,調整辦學思路,提出了新的目標。

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深刻體會到:教師的不斷優化是一所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必須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才能保證我校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我們認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事業永久的根本課題,也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學校的生存、發展與否。這不僅是我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同時我們也把這種思想灌輸給教師們。大家都認爲只有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才能爲當今社會所接納。

二、周詳計劃,常抓不懈

我校青年教師多,他們都經過專業的培訓,有較紮實的專業基礎,可塑性大,教學熱情高,但實際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我校採取了以下措施:

1、以老帶新,促其成長。

每一位新教師到我校後,學校都會指派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來帶,目的是通過一對一的言傳身教,使青年教師迅速地掌握實際教學能力,適應我校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這樣的安排,不論是剛分配的還是從別校調入的,通常一個學期多則一年就基本適應了我校的教學工作要求,有時甚至可以與別的老師並駕齊驅了。

2、常聽課,促進鑽研。

每學期開學伊始,我校教導處就編制聽課安排表,安排時,校長、主任都做了慎重的考慮,本着督促、幫助、提高的原則,周詳考慮,合理安排,通常在開學初首先對新入校教師進行摸查聽課,瞭解其實際教學水平,再據此制定相應的幫教措施;其次是例行聽課,對象是全體青年教師教師,全面聽課,瞭解老師們對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況;再則是全校性的觀摩課,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各科推舉有經驗的教師開課供青年教師們觀摩學習,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外是教研組開展的實驗性的探索課。不論是什麼樣的聽課,青年教師們都踊躍參與,課後進行討論與小結,並做認真的記錄,通過認真的執行聽課制度,全體青年教師能認真備課、上課,深入鑽研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形成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

3、知人善任,促其成材。

青年教師的逐步成長是一個磨礪意志的過程,他們身上具有強烈的創造需要和成就需要,“發現——信任——增壓——激勵”這成了我校青年教師在基本功比賽中獲勝的法寶:由於我校領導經常深入聽課,對全校教師的教學情況瞭如指掌,每次開課後,聽課的領導都及時對他們上課的情況給予仔細的講評,指出優點、缺點,提出改進的地方,使教師們都有每開一次課就會有新的進步、新的感觸。根據聽課的情況,選拔培養骨幹教師,並利用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的時機把他們“推”上去鍛鍊,促其成材,被選中的教師大都會因自己的年輕和經驗不足而感到惶恐,對此,校長、教導主任都會給予深切的關懷和鼓勵,並從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幫助,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這裏邊不僅包含了其本人的努力,也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

對將要參賽的青年教師對其選課、聽課、試教及編寫教案等準備工作學校領導無不一一評點,有經驗的教師都會主動幫助,準備教具,安撫情緒等。正因爲有着集體的力量,方使得青年教師參賽時有取勝的信心,在賽中有良好的表現。

三、整體趨優,初露頭角

學校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了我校素質教育全面的發展,不僅教學質量在全區中日漸提高,藝術、體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呂威老師在省首屆數學風絡說課大賽上獲一等獎;史爽老師在區公開課中獲得好評;王淼、朱淼、朱虹分別被評爲區數學、英語、音樂學科骨幹教師,韓浩被評爲區先進工作者;趙之祥、康延薇等2篇論文在刊物上發表。

四、明確方向,仍須努力

雖然我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着科技的發展,人的素質內容也不斷地更新,只有用更高的標準去要求,才能達到更新的水準,作爲肩負培養新世紀接班人重擔的人民教師,更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這樣才能不負時代的重託、人民的希望,才能爲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材作出貢獻。

我們將繼續加大培養青年教師全面素質的力度,促進我校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的優化,爲創造江岸小學更

  【2017小學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報告2】

一年多來,在市教研室的統一部署下,市教研室小學各學科與各區(縣)教研室認真規劃、精心組織、系統實施,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 加強培訓領導,構建培訓管理網絡

1、成立培訓領導機構,整體部署,確定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市教研室成立了由黃憲主任,林少傑副書記、黃麗燕主任助理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負責本項工作的統籌,對培訓工作的實施進行了精心設計、周密部署,確立了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即:面向農村、免費施訓、結對幫扶、盤活資源、共享共進。在這一指導思想的統領下,制訂了開展培訓工作的基本工作思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條塊結合;科研與常規教研相結合;培訓對象的發展與培訓者的發展相結合;專業發展與師德提升相結合。

2、以學科管理爲主線,整合學科教研會、學校培訓資源,形成合力。市教研室各學科統籌管理、精心組織,充分發揮決策、指揮、協調、評估功能,推進培訓工作在面上展開、深化;各學科教研會與學校積極參與培訓工作,提供培訓資源,參與培訓活動,成爲開展培訓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市教研室小語科制定了《xx市小學語文教師農村教師培訓工作計劃》,推進該項工作;小數科整體部署培訓工作,並定期檢查落實,及時總結;小英科對我市邊遠農村地區英語教師的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培訓策略;科學科突出學科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務求實效;品德學科精心做好培訓配對工作,注重培訓的跟進與落實。

xx市小學科學教研會定期組織xx市結對培訓教師赴農村地區交流,加強學習和交流的互動性;海珠區小學英語教研會理事、實驗小學樑苑文老師赴從化良口鎮的善施學校做教研講座《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研究》,聽課教師普遍反映獲益良多。

越秀區東風西路小學、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海珠區實驗小學等學校積極投身參與邊遠地區農村教師培訓活動,派出不同學科多名優秀教師到不同農村地區送教下鄉,開展研討交流活動。荔灣區西關實驗小學數學科兩次到南沙區橫瀝中心小學開展研討交流活動,並請橫瀝中心小學老師來校開展聽課研討活動。

3.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把培訓工作作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是一年來培訓工作的一大亮點。

各區(縣)高度重視培訓的組織工作。例如,蘿崗區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長王飛任組長的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王飛副局長對培訓內容、培訓要求等都親自過問,予以具體的指導,區教育科研與發展中心一名副主任具體負責區的教師培訓工作。

區(縣)教研室各對口學科在培訓實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定培訓方案,選派培訓對象和培訓者,負責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成爲培訓工作實施與推進的關鍵執行力。

如:海珠區爲配合市城鄉教師結對培訓活動的開展,並根據本身就是城鄉結合辦學的實際情況,積極部署,從人、財、物、時、空、訊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精心挑選了16名在教學一線有着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工作協調能力的優秀教師(包括多名副校長、教導主任)作爲結對教師參與市的培訓活動,而區內東部地區(即原新滘鎮),則由教研員、區中心教研組共五十多人組成的隊伍進行幫教,實實在在地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通過幫扶活動,使老師們共同成長,實現了城市與農村、教與學的雙贏。

越秀區教師發展中心小語科組建了小語科、導師團組長、導師構成的三級網絡,小語科負責指導、安排具體的支教活動,管理導師團;導師團組長協調、實施各項工作;導師負責實際性工作,與結對子老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天河區教研室小數科確立了以網絡溝通爲主要途徑,以日常課堂教學爲主要載體,以教材某些存在爭議的知識爲導線,以共同提高爲目的的培訓工作思路。

二、豐富結對培訓形式,充分發掘優質培訓資源

1、區域間結對。開展區間結對,互動交流,利用教學質量水平相對較高的中心城區教學資源優勢來幫扶教學質量薄弱的農村地區,可以使培訓工作具有更強的計劃性和組織性,從而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率。

區間結對有一對一的區間結對和一對多的區間結對兩種形式。如:小學科學科爲了充分、均衡利用市區教學、教研的資源和力量,採取了一個農村地區對應多個市區的結對形式,這樣每個農村地區就可以與多個地區進行交流、學習,吸收到更多地區和學校骨幹教師的優秀教學理念和教學精華。各區對口幫扶的情況如下:白雲區——荔灣區+白雲區;增城市——海珠區;花都區——天河區+海珠區;番禺區——番禺區+海珠區;蘿崗區——海珠區+荔灣區;從化市——越秀區+從化市;南沙區——越秀區+番禺區。

2、學校間結對。學校間結對是面向邊遠農村地區教師培訓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結對幫扶的形式。學校間結對可以擴大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面,全方位地開展學校之間管理、教學、德育等方面工作交流,對於提升幫扶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如,如番禺區沙灣小學與從化城區小學、良口鎮的小學結對;荔灣區芳村小學與從化呂田鎮二小的結對;越秀區舊部前小學與從化新城小學結對;越秀區紅火炬小學與從化太平鎮中心小學結對等,結對學校之間定期舉行教學交流活動。

天河區棠德南小學與花都區北興小學由數學科牽頭,逐步發展到語文科、英語科、科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及少先隊等學校各項工作的研討交流,兩校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書,每學期定期開展雙向的學科交流活動,以實現互動互學,互進互促的目的。

3、科組間結對。科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單位,也是支撐學校總體教學質量水平的基本單位。教師的專業發展依賴於科組教研活動的開展以及科組專業發展的平均水平。科組間結對,是促進農村學校薄弱科組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面向農村地區的結對幫扶活動中,科組結對已成爲結對幫扶的重要方式,各學科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這一結對方式。如,海珠昌崗中路小學英語科組與增城市小樓鎮中心小學英語科組結爲對子,除常規的日常聯繫外,定期到增城進行兩校集體教研,開展說課、同上研討課、聽評課等活動。

4、教師間結對。教師間結對是本次培訓的基本形式,這種操作形式大大增加了培訓的受益面(令參加培訓的農村教師和城區結對教師共同受惠)。結對老師作爲對培訓對象進行日常跟蹤培訓的具體責任人,負責指導培訓對象完成培訓任務,努力達成培訓目標,同時結對老師也在指導培訓對象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成長,體現自己教學生命價值。各學科爲60名農村邊遠地區教師分別選派了結對教師,通過一對一的手拉手幫扶活動,來促進幫扶對象的專業發展。如:黃埔區文衝小學品德學科岑萬興老師與花都區王秀清師徒結對,岑萬興老師在對王秀清老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做了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了周密的幫扶計劃,與王老師開展交流研討活動。

5、區內結對。在吸收外來優質培訓資源的同時,如何充分利用區內的優質培訓資源,促進薄弱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爲一些農村地區開展結對幫扶的新路。

如:白雲區小英科牽頭成立了區內幾對手拉手幫扶學校。2017年12月6日,京溪小學全體英語教師在陳丹琳校長和區小學英語科教研員的帶領下與紅星小學進行英語教研活動。

在從化小學英語科組織和安排下,流溪、西寧、河濱、新城等城區學校分別與9所農村小學的英語科組結對,初步形成科組結對幫扶的局面,進一步促進了區內城鄉英語教學教育均衡發展。

黃埔區6所城區小學每校確定3所村小爲課改同行合作伙伴學校,城區小學每兩週選派一名骨幹教師到村小上課,直接示範指導;村小每週安排教師到城區小學聽課兩次;城區小學承擔村小教師集體備課的指導工作,每學期開展一次校際間學生學習交流活動。

三、拓展培訓途徑,提高培訓效益

1、集中培訓。

2017年4月5—7日市教研室組織了爲期兩天半的首次集中培訓,黃憲主任作了題爲《素質教育與農村教師專業成長》的大會報告,林淑媛科長作了關於教育科研方法的專題報告。市教研室小學五個學科分別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集中培訓,更新教育理念、拓展學科知識。如,小學英語科組織了由專家、教研員、市優秀教師主講的講座,內容包括:“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型與模式”、“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養”、Phonics在教學中的運用;“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如何進行論文寫作”、“英語單詞學習方法”等等。

2、跟進指導。

跟進指導是幫扶培訓對象的日常培訓方式。結對教師通過實地指導、電話、郵件等方式,爲培訓對象提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撰寫論文、課題研究等多方指導,耐心、細心、盡心,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計辛苦,不問報酬,贏得了培訓對象的高度信任與尊重。

如:花都區赤坭鎮白坭小學林相華老師在培訓感受中寫道:“何老師雖然與我相隔遙遠,但是她工作負責認真,我們經常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方法進行聯繫。每當我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在班級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我都會主動與她聯繫,諮詢她的意見,向她徵求解決方法。特別是在教研以及課題研究工作方面,這些工作我以前都很少接觸。開展工作時存在一定困難,甚至找不到方向。於是我就虛心地向她請教,詳細地瞭解工作思路,開展工作的方法和要點,她也不厭其煩地指導我開展工作。還定期向我瞭解情況,主動和我交流工作心得,她經驗豐富,樂於助人,在她幫助下我很快適應了各方面的工作。併成長爲學校的語文骨幹教師,在學校承擔多次公開課效果良好,得到校領導的充分肯定。”

白雲區南村小學周杏芳老師在培訓感受中寫道:“我先設計了一份教學設計,然後把思路通過電話講了一遍給馮蕾老師聽,……馮老師幫我修改了不足的地方,……在第九周我邀請海珠區的四位老師過來我校聽試教課,……馮蕾老師抽空來了,馮老師聽了我的課後,肯定了我做得好的地方,又提出了一些不足之處。……經過努力,在11周我的調研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高度讚賞。”

3、課例研討。

課例研討是培訓對象將理論觀點轉化爲教學行動,形成實踐性知識,獲得教學專長的重要途徑。各學科高度重視這一培訓途徑,廣泛開展了課例觀摩、同課異構、一課兩講等課例研討活動,通過活生生的課堂實例來爲培訓對象提供教學模板,分析課堂、解構課堂,幫助培訓對象建構課堂教學新思維、形成課堂教學新技能。

如:一年來,小學語文科各區組織導師組下鄉進行一課兩講活動共計16人次,導師組成員邀請培訓對象前來自己學校聽課數十次。越秀區建設六馬路小學進行“有效教學課例展示”的校本教研時,語文科鍾春梅老師邀請白雲區人和鎮蚌湖三小的黃月新老師參加。兩位老師就展示課例進行深入的探討,更延伸至自身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解決課堂實際問題。

2018年3月21日,白雲區南村小學開展了海珠——白雲“手拉手”教研研討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海珠區同福路第一小學的領導與英語教師,還有來自白雲區教學第一線的100多位英語教師。在本次活動中,白雲區南村小學曹翠顏與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黃麗珊老師分別展示了精彩的課例。2018年4月11日,在市教研室魯宗幹老師和越秀區教研室楊漢德老師、廉茹麗老師的大力支持下,在白雲區謝家莊小學成功開展了越秀——白雲“手拉手”教研活動,會上分別由謝家莊小學的曹間興和朝天路小學的謝麗兩位老師執教了三年級的Module 2 Animals (複習課)和四年級的Unit 13 The Food and Drinks(新授課)。

小學科學科圍繞特定主題開展同上一堂課活動。2017年10月26日,從化市良口善施學校鄒麗華老師與從化市溫泉第一小學黎彩蛾老師在從化市良口善施學校以《各種各樣的葉》爲內容同上一堂課;2017年11月20日,蘿崗區香雪小學鍾巧芬老師與九龍鎮第二小學童文雙老師在蘿崗區香雪小學以《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爲內容同上一堂課;2018年4月24日,番禺區欖核中心小學鍾善彬老師與番禺區化龍譚山小學潘鳳冰老師在番禺區欖核中心小學以《磁鐵的磁性》爲內容同上一堂課。

越秀區組織小學品德骨幹教師到白雲區開展“一課兩講”教學研討,由越秀區文德路小學的陳秀茹老師和白雲區南村小學的陳慧慧老師分別執教了二年級的“班集體真溫暖”一課,結對教師與培訓對象同課異構,開闊了全體參與教師的視野,並由此展開“聚焦課堂教學細節”的研討,讓大家收益良多。

4、網絡教研。

E-mail、QQ、博客、教研網等網絡通訊具有方便、快捷、及時等特點,空間距離較遠的城鄉教師通過網絡通信方式及時開展交流互動,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教研活動已成爲許多學科開展培訓活動的重要方式。

小學語文科越秀區導師組設立了公共郵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解決了農村教師堅守在教學一線、工作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外出參加培訓的矛盾。建立起了農村教師以自主學習爲主、以教研活動爲支撐、以信息資源爲支持的交流網絡。

小學科學科利用教研網進行專題培訓,並利用小學科學QQ羣隔週一次圍繞教研主題開展網絡教研,進行有針對性的及時互動性交流。同時,各區也開通了各種形式的網絡教研渠道,如從化市小學科學博客、從化科學QQ羣、海珠科學QQ羣、天河部落小學科學博客等,要求各有關的科學教師加入,在教師之間搭建相互學習、溝通、交流的平臺,增強了市區和農村學校教師的交流互動,增進了解,促進城鄉教師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荔灣西關實驗學校數學科教師在體會中寫道:“南沙和荔灣相距較遠,如何把幫扶的任務落實好?QQ就成了我們交流的最好的渠道。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我們與結對的南沙區老師進行了一次次無聲的對話。在這看似平常,卻充滿神奇的無聲世界中,我們擦出了思維的火花。”

四、完善培訓機制,保障培訓質量

1、任務驅動,責任落實。爲保證培訓質量,各學科爲結對雙方制定了明確的工作任務,成爲培訓期間結對雙方致力完成的目標追求。

如:小學語文科規定:導師團成員在指導農村教師時要做到“三個結合”,即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學研究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在培訓期間開展“三個一工程”:①幫助學員在教學中尋找一個問題,進行小課題研究;②一學期圍繞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一次教學設計和實施的互動研討;③指導教師每學期下鄉一次,進行課例的交流觀摩,並上示範課和交流課。並且要求指導教師做到:幫助培訓對象進行課題研究的指導和幫助,並形成相應的成果(課例、論文或研究報告);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智能幫助;通過其他方式密切與對方的聯繫,切實起到指導的作用。

小學數學科爲了減少結對培訓的隨意性,建立了培訓者與培訓對象的名冊與資料,指導每對師徒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制定總目標與階段目標,落實“四定”:定目標、定時間、定主題、定方式;堅持“三個一”:互聽一節課、互寫一篇論文、互推薦一本好書等等,並做好書面材料的積累與總結。

2、注重導師的遴選與培訓,提高指導水平。結對培訓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導教師的工作責任感與專業發展水平。各學科在全市範圍內爲培訓對象遴選責任敬業、理論修養好、業務水平高的指導教師,以保證培訓指導的實效性,同時,通過會議、培訓來深化指導教師對該項工作的認識、提高指導水平。

如,小學語文科對導師團全體成員開展導師專項培訓活動。2017月9月在越秀區東風西路小學分別由劉成通、林玉瑩、羅夕花、林小紅等老師分別進行了“如何進行小課題研究”、“教師如何寫論文”、“如何與農村教師溝通”、“農村教師需要怎樣的指導”等專題講座。

3、加強過程監控,及時總結推廣。爲防止培訓走過場、鬧形式,各學科加強了培訓過程監控,定期開展檢查總結,推廣有效做法和培訓成果。

如:小學數學科注重發揮培訓者與培訓對象的主體性,給予結對雙方更多的空間,鼓勵發揮創造性的同時,定期進行跟蹤訪談,及時進行檢查、小結與推廣。

小學科學科制定了《xx市農村地區小學學科教師培訓活動情況登記表》,要求結對雙方認真填寫參加培訓活動及結對幫扶活動情況,經由學校、區(縣)教研室蓋章確認後,送交市教研室小學科學科。同時,還進行了“小學科學學科農村教師培訓學員中期身份確認”工作,重新確認農村教師小學科學科培訓學員名單,確保參加培訓的教師均爲專、兼職科學教師,並請各區(縣級市)教研室協助將非專、兼職科學教師的原學員替換更換爲合適的人選。

五、下階段培訓工作建議

一年來以結對幫扶爲主要形式的農村教師培訓工作,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地區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舉辦培訓82場次;參加培訓者達14530人次;培訓對象與培訓者撰寫論文205篇,撰寫教學設計193篇;課例研討128節;合作開展課題研究57項;形成資料、成果集45冊,計52萬字。參加培訓教師的教學觀念獲得進一步更新,教學方式發生了明顯轉變,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在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農村學校的科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基礎上,對下階段繼續做好培訓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堅持以“立足培養”作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策略。

2.充分發揮市、區、校三級在教師培訓中的主導作用,認真做好教師隊伍培養的規劃。

3.完善“培養——提高——重用”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內驅力”。

4.增強培訓內容的系統性,開拓培訓方式的多樣性,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5.重視保障條件的創設,保證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