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諸葛亮演講稿15篇

諸葛亮演講稿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諸葛亮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諸葛亮演講稿15篇

諸葛亮演講稿 篇1

諸葛亮爲了蜀國鞠躬盡瘁,僅僅是因爲劉備對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爲了輔佐劉備,諸葛亮將自己的智謀才華都奉獻給了他……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爲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爲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爲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爲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爲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爲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謝謝大家!

諸葛亮演講稿 篇2

諸葛亮,又名、臥龍,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他是智慧的象徵,是忠臣的詮釋。他幾千年來一直在蜀國流傳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在大家眼裏他足智多謀,足智多謀。他是一個天才的發明家,也是一個能預測世界大事的占卜者。劉備的.“三顧茅廬”也看到了諸葛亮照顧後對蜀國的貢獻。我們來走近諸葛亮和一個流傳千年的傳說。

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可以用到他的成語。在節日裏,我們用孔明燈籠來放飛希望。“空城計”常用於捉迷藏遊戲。“母牛劉媽”極大地激發了各種交通用途。從他一次次策劃的戰役來看,我不得不否認,沒有人能替代他。此人是臥龍軍師。我們男生在《三國殺》這個遊戲裏也感受到了諸葛亮,可以看到這麼偉大的歷史人物在抵禦外敵的同時,表現出了超人的能力和最睿智的胸懷。

諸葛亮既幸運又悲傷。我遇到了伯樂,卻無法實現他的願望。"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已經死了,英雄哭了。"我們走近諸葛亮光輝的一面,卻常常忘記他悲傷的一面。但是,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生活裏還停留着的只有一些人,沒有人可以仰望他。

在這樣一個戰爭與和平的時代,我們是幸運和幸福的。與出生在戰亂環境中的普通人相比,他們的野心是後人小理想的敲門磚。我們所做的就是記住他們,用更傳統的活動來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走近名人,走近歷史,走近生活,我們會慢慢發現,生活都是他們的足跡,都是他們留下的一切,讓後人去改進,去改善我們美好的生活。

諸葛亮演講稿 篇3

諸葛亮,字孔明,臥龍,又名龍符,琅琊楊度人,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爲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雖然他已經去世多年,但他仍然活在人們的心中。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爲了避免荊州亂象,跟隨叔父出征。公元207年,劉備請他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建立蜀國。俗話說,金子總會發光。龍不能一直躺着,諸葛亮傳奇的一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雖然他一直低調的在山裏種地,但是他的才華和智謀註定了他的'人生是不安定的,他一定是一個想做大事的人。

誰也看不出諸葛亮有多聰明。在人們的心目中,他懂天文和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似乎晚上看星星就能明白一切。陸游曾誇讚他:“如果你是一個實名的老師,你就能活一千年。”有人一度視他爲神,因爲他的智慧已經超越了別人,也有人把他比作惡魔。但無論哪一個,都充分證明了他的過人和聰明。他用自己的智慧協助劉備從一個無能爲力的人到三國的局面,令人佩服。

諸葛亮傳世,不僅僅是因爲他的聰明,更是因爲他的忠誠和人品。杜甫曾稱讚諸葛亮:“但他還沒來得及征服,就已經死了,這常常使英雄們哭泣。”杜甫也評價他:“在變化的河流旁邊,它像他的悲傷一樣石,恨吞長江。”這些名句都體現了諸葛亮動人的忠誠。他獻身於蜀漢的遺產並去世了。又有誰能做到呢?

衆所周知諸葛亮聰明,但沒有人天生就是天才。大家看到的都是他成功的一面。誰會注意到他半夜還在看書?古代有很多像諸葛亮這樣的人,但是他們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傳世。我覺得諸葛亮除了後天努力不足之外,沒有忠誠可言。

諸葛亮演講稿 篇4

我今天看了一篇民間故事,叫《三考諸葛亮》。

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十歲那年拜水鏡先生爲師,水晶先生爲他出了三道難題,諸葛亮全答對了,水鏡先生就收他爲徒了。

諸葛亮用他的智慧答對了先生出的問題,我要向他學習勤奮、多動腦的精神,好好學習,做一個勤奮學習,聰明的好孩子。

諸葛亮演講稿 篇5

一看題目,大家就基本知道了我要寫的人,那就是諸葛亮,但是,此“諸葛亮”非彼諸葛亮,大家平常瞭解的是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但和我此次說的諸葛亮有天壤之別。

前不久,班級中舉行了一個活動:“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

此次活動是通過演課本劇讓劇中人物的形象鮮明,栩栩如生,,此例活動少不了我,於是——開工!

我們演的是課本劇《草船借箭》,諸葛亮扮演者:張朔源;周瑜扮演者:李新書;曹操扮演者:汪遠達;魯肅扮演者:張宇晨(大)……其餘一律跑龍套。

四位主角是天生的喜劇演員,《草船借箭》會變成什麼樣呢?

“第一集第一條,開拍!”我努力地喊道,如果不喊,那羣玩兒瘋了演員們就聽不見了!一陣寂靜,又開始鬨笑。忍住——忍住——終於開始了,可內容使人哈哈大笑。

“周都督,叫先生來有什麼事?”“諸葛亮”裝模作樣地坐下說。“先生,現在軍中缺箭,請先生造十萬支箭。這是軍事,請先生不要推脫。OK?”“不OK,你說造十萬支就造十萬支?幾天?”說完,手掠過“周瑜”的`頭。“十天行嗎?”“周瑜”強忍住怒火,“溫和”地說。“三天就行。”“諸葛亮”臺詞全忘,胡亂說。

強忍——強忍——

“爲什麼動我?”“你又爲什麼動我?”……不久,兩人“扭打”在一起。我徹底忍不住了……火山爆發了。

“記住,這是在演戲,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演員嗎?演員有這麼不敬業的嗎?”“別打了,再打扣‘違約金’。”……說了一通,沒一個人聽,而且還上課了。我還是算是個導演嗎?

終於又下課了,再一次彩排。吸取了教訓,四個主角和導演進行彩排,跑龍套的一律不用彩排。少了二十多個跑龍套的後,果然不那麼亂了。

“第一集又第一條,開拍!”我又喊,因爲——四位主角又打起來了,還因爲一點小事:

“讓不讓人活!”我惱了。“不讓——”四人異口同聲,我倒——

最終,一次彩排都沒成功,可是,我們仍然上了“舞臺”,取了“最佳人氣獎”(因爲我們的草船借箭是笑聲最多的,最長的)。

諸葛亮演講稿 篇6

說起三國英雄,有人會說是霸氣十足曹操,也有人說是興建漢室大業的劉備。但在我眼中,諸葛亮更稱得上是一位三國英雄。

諸葛亮,劉備麾下的軍師,萬人仰慕的偉人,一個有着無窮無盡的智慧與才能的三國武侯。

奪荊州,取四川,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哪一份不是諸葛亮的功勞!

草船借箭中的諸葛亮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周瑜妒忌諸葛亮,就故意陷害諸葛亮,讓他造十萬枝箭。諸葛亮不僅不推辭,而且立下軍令狀在三天之內完成。如此龐大數量的弓箭,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上交,這不免令人費解。一二天毫不造箭的'動靜更使大家爲諸葛亮捏了一把汗。諸葛亮卻在第三天憑二十條草船“借”來了曹軍射來的利箭,及時、順當地交了差。如此計謀,實在令人歎服。

諸葛亮,他是一名軍師。在《三國演義》中經常提起他。是他採用了空城計使得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望風而逃。這也足以反映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正是憑藉着這不平凡的才氣,成爲了《三國演義》中的風流人物,成爲了無數人眼中、心目中的三國英雄!

這正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演講稿 篇7

今天在智謀單元看了三篇文章,其中最喜歡看《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這篇文章說:諸葛亮小時候聰明好學。當時他沒有手錶。他通過公雞打鳴上學。當他在學校的時候,他在口袋裏放了一些米飯。每當看見公雞打鳴,就在外面撒一些米,讓公雞去吃米,忘了打鳴。直到有一天,老師發現了,一氣之下把諸葛亮趕出了學校。後來他知道諸葛亮回家不能吃飯。

從這篇文章我知道:諸葛亮當時是要學費的,諸葛亮爲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必須要聰明。現在,我們的條件很好。上學不需要學費和聰明。我們只需要慢慢來,努力學習。

是書告訴了我們很多。我們都應該熱愛閱讀。

諸葛亮演講稿 篇8

今天看了一個民間故事,叫《三考諸葛亮》。

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十歲拜水鏡師爲師,水晶師給他出了三道難題。諸葛亮猜對了,水鏡師收他爲徒。

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我想向他學習勤奮的精神和更多的`頭腦,努力學習,做一個勤奮聰明的男孩。

諸葛亮演講稿 篇9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人,輔助劉備建立蜀國。此人足智多謀,老謀深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曉知三百年前,五百年後之事,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他遇事勤思慎爲,未雨綢繆,留下了許多廣爲傳頌的戰例。

草船借箭。周瑜爲吳中都督,對諸葛亮的才能十分嫉妒。有一次,他讓諸葛亮三天之內準備十萬支箭,並當場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情況十分危急,但諸葛亮不動聲色,前兩天表面上沒有絲毫動靜,只是準備一些稻草人立在船上。第三天清晨,大霧瀰漫,他一聲令下,幾百條草船開向曹營水寨,幾十個士兵在船上敲鑼打鼓,吶喊助威,而自己卻與魯肅在草船中飲酒。曹軍以爲敵軍進攻,弓拏手萬箭齊射草船,頃刻間,十萬餘箭順利得手。由於諸葛亮事前周密分析了大霧天氣,充分準備了草船,化解了三天造十萬支箭的險情,在“未雨綢繆”中顯示了他超人的智慧。

火燒赤壁。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準備攻吳,而吳的力量與曹操懸殊很大。諸葛亮借東風來個火燒曹軍連鎖船,江面之上,火光沖天,檣櫓化爲灰燼。這就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火燒赤壁之戰。諸葛亮爲什麼以弱勝強取得勝利呢?因爲他善於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時意外的情況往往也會發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失街亭。這是一個典型戰例。諸葛亮用人失察,讓一個只會紙上談兵並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而馬謖又剛愎自用,聽不進勸言,街亭失手,軍情危急,司馬父子長驅直入。“亡羊補牢,爲時不晚”諸葛亮重新調整戰術,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千軍萬馬,從而使蜀軍戰略轉移,化險爲夷。亡羊補牢補得及時也是大有裨益的。我想,人們常說的事後諸葛亮,大概也有這一層意思吧。

由此看來,“未雨綢繆”至關重要,“亡羊補牢”也不可缺失。

諸葛亮演講稿 篇10

切看臥龍謀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千古一相諸葛亮,我將從諸葛亮的人生修煉上來講一講,學習一下諸葛亮如何一步步立下不朽功績,成就高尚道德。在浙江的蘭溪那裏還有諸葛亮的後代,在經營藥材,秉持着"不爲良相,便爲良醫"的古訓。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良相跟良醫性質是差不多的,目的都是利國利民。相,治理一國之興衰。醫,調養一身之榮枯。

我們看下諸葛亮的一生的概況:撒豆成兵,揮劍成河;踏罡步鬥,壓鎮羣星。諸葛亮之治軍,連敵手司馬懿也不得不嘆爲奇才。他總攬軍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他初出茅廬,博望燒屯,折服張飛;赤壁之戰,大顯身手,使江東,戰羣儒,說孫權,激周郎,調魯肅,建立孫劉聯盟,借箭,借風,助火攻,防謀害,安全脫身,顯示出周瑜、曹操難達的智慧;危難受命,忠心如初,獨支大局,力挽狂瀾,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七縱,攻心和撫,南中平定,結好孫吳,後顧無憂;治蜀以法,百姓樂業,足食足兵;六出祁山,斬將破陣,罵死王郎,智勝司馬,忠於職守,以身殉國。可以說,他的戰略思想和軍事實踐曾影響了當時的歷史進程。

看諸葛亮早期年譜,我們知道諸葛亮是孤兒,早經戰爭顛沛流離之苦。東漢末年,羣雄逐鹿,有18路諸侯在爭奪天下,從這個亂局中看清天下,27歲作出隆中對,不得不說是一奇蹟。說來我也很慚愧,30多了。他從一個孤兒到一個時代的操盤手,不得不說是一個完成了一個從真空到妙有的奇蹟。我們看一下隆中對,劉備三顧茅廬時,就給了他一個完整而清晰的戰略藍圖,然後再看一下諸葛亮年譜,發現諸葛亮從開始出山到去世,都是圍繞這一個戰略目標進行的,下面我們看下隆中對。劉備缺兩個東西。一是一塊穩固的根據地(用武之地),二是一條明確的政治路線(成功之路)。諸葛亮,恰恰就能爲他解決這兩個問題。這一下子讓劉備有了底,讓劉備從一個東奔西走無一地可立的人,慢慢具備了逐鹿天下的戰略,最後建立蜀漢政權並當上了皇帝。這種眼光遠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八種能力中的觀察力的成功典範。我們看下早期三國勢力圖。

諸葛亮是一個儒家的代表人物,文能治國,武能安邦。一想起這耳熟能詳的人物,我們不自覺就把他當成智慧的化身。 尤其一些典故、歇後語的流傳,讓我們對諸葛亮印象深刻。若是喜歡讀史的朋友,就會發現從大棋手這個角度上做研究,諸葛亮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智勇兼備,深通謀略,善於在當時羣雄並起的複雜棋局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諸葛亮的一生就是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

我們先看一下諸葛亮的學修身過程,也就是早期學習過程。

諸葛亮具備歷史,自比名相。地理,隆中對可知。自然,也就是易經,借東風可見,學習易經的知道奇門遁甲就是諸葛亮的傳承。文學,前後出師表。兩誡,千古名篇。兵法,網上可查,有很多。

諸葛亮實踐,善於出去打探消息。要不然不可能說出隆中對。廣交名仕好友,徐庶、石廣元等。還有廣泛的業餘愛好,大量發明創造。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等好友的讀書方法不同。徐、石等讀書"務於精熟",諸葛亮則"獨觀大略".諸葛亮的"獨觀大略",就是讀書不糾纏在細枝末節,不糾纏在文詞風格,而是跳出書本,帶着思考把握書中的精義。這樣先進的讀書方法跟我們天地學習法是不是很相似。

據《仙鑑》記載,司馬徽因見諸葛亮有經世之才,便向他說:"以你的才華,應當再訪名師,充實你的學問。汝南靈山萼公玖熟諳政治,軍事之雄韜大略,我常常向他請教,他的知識我們永遠也學不完,你可以向他虛心求之。"諸葛亮很高興,就隨司馬徽拜萼玖爲師。諸葛亮在萼玖處住有一年, 萼玖卻什麼也不教,但諸葛亮仍舊恭恭敬敬奉侍老師,直到萼玖認定諸葛亮確實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時,終於將《三才祕篆》,《兵法陣圖》,《孤虛相旺》諸書一一傳授給他。這些書有道學的`,有天文氣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學問,這使他受益頗大。數月之後,萼玖見他已能領會到所授著作的奧妙,就向他推薦說:"南郡有個武當山,此山有七十二峯,三十二巖,二十四澗,風景奇異,該山天柱峯,紫宵峯爲最高,這兩峯之間隱修的道家高人很多,其中最爲著名的北極教主,精於《琅書》,《玉冊》,《靈符》等六甲祕文及五行道法。你在我這裏學的主要是兵法,而未精學道術,這深顯不夠,長此下去會落入偏激的左道之流,所以,我將帶你拜北極教主爲師,再深研道法。"於是,諸葛亮隨萼玖便上了武當山。北極教主收諸葛亮爲徒後,也對他進行了一番考驗,每日令他砍柴擔水,食以黃精。這樣住了很久,見其果有誠心,方授之以道術。然後令其下山行世。這以後,諸葛亮也曾再訪萼玖及北極教主,但終無所獲,於是,繼續隱耕隆中。司馬徽因知諸葛亮大器已成,所以後來劉備向司馬徽訪問世事時,司馬徽向他首先推薦的治世人才就是諸葛亮

我們看一下諸葛亮齊家過程。

娶黃月英。娶黃月英,黃氏,即黃承彥之女也。容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韜略近於諸書無所不曉,武侯(諸葛亮)在襄陽(現襄陽古統稱爲南陽郡)時聞其賢,迎娶黃月英。諸葛亮所學,很多是由黃月英所授。諸葛亮死後,黃月英也很快病逝,臨終以"忠孝"勉勵其子諸葛瞻。 另外也是他的老丈人,把他推薦給水鏡先生,爲後續學習奠定基礎。他這個在我們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家庭觀。

諸葛亮公佈財產清正廉明,不但不貪,還把自己應得的報酬捐做了軍資和救濟了窮人。我最初爲劉備工作,生活完全靠工資,沒有其它經濟來源。彙報給劉備:如今家屬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 次品水田十五頃, 家庭成員吃飯穿衣問題基本解決。可以說是非常的普通,與其作用不成正比。

我們看一下諸葛亮治國的過程。

諸葛亮是典型的用人高手。你看他,以一名"村夫"身份,參加無權、無勢、無錢、無地盤而且缺兵少將的以劉備爲首的政治集團,一下子從因爲佔得天時而勢不可擋的曹操手裏虎口拔牙,奪取了荊州、益州、漢中,在三分天下的角逐中佔得一席之地,憑藉的完全是劉備自己的那一點人馬。他,知人善任,從蜀漢大業出發,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對那引起忠於蜀漢政權,又有真正才學的人,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他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卻無任何山頭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 "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賢相中第一奇人。"無論是諸葛亮的軍事韜略,還是聰慧的用人方式,都可以看出:諸葛亮,真乃智慧的化身。

輔佐劉禪,劉備臨終說,劉禪不行,你就當皇帝,但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是盡力輔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厚德也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看一下諸葛亮平天下的過程。

在益州疲敝下,六出祁山,時運不濟,天公不作美,下雨,而沒破魏軍。不等天下有大變,最後病死五丈原,嚇走司馬懿。臨終,把要反得魏延除掉,安排姜維繼續其北伐大業。甚至,按照其安排,簡單安葬在定軍山,去世後,看魏國,守護蜀國。

北伐之難:1 從文化上看:北方人更粗獷豪放以畜牧生產爲主帶有侵略性,南方以農業爲主封閉自給自足偏安不爭柔弱。2 從地理上看:中國由北向南易,中國三級階梯,第三級南方省份佔多少,北方多在第二級,南方險要之地多守有餘而攻不足,北方的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備。3 從人才上看:北方人才歷代都多於南方,尤其是軍事和政治方面的人才。4 從資源上:北方草原多盛產駿馬,兼有優良兵器,而且北方平原廣闊糧食易產易收,可以說是兵精糧足。獲得戰果:以一州之地,奪武都陰平,使孔明在世,魏國不敢正視兩川,足矣。

我們看下實力對比,就知道,以一州之力對抗強曹,諸葛亮做的有多完美。

諸葛亮不但是軍事家,經濟家,政治家,還是發明家,甚至還是書法家,繪畫家,音樂家,文學家,水利家,演講家。這也是我們要學習雲思維的全行業,全領域,全引領。

我們看諸葛亮一生實踐了 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的目標,完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德。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歷史經驗。

謝謝大家,準備不夠充分,希望拋磚引玉。

最後以杜甫的詩結尾。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演講稿 篇11

我喜歡看書,看了很多書,但最難忘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有很多故事,其中最難忘的是諸葛亮借船射箭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有趣。讓我告訴你一些事情。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聯手抗曹,在赤壁作戰。在東吳,孫權的手下有個叫周瑜的人,才華橫溢,心胸狹窄。還有一個人叫諸葛亮,足智多謀,懂天文地理。周瑜想殺諸葛亮,因爲他害怕知道諸葛亮的作戰計劃。周瑜要求諸葛亮三天造十萬箭,立下軍令狀。如果達不到,就要殺頭,別說三天,就是三十天也不行。第一天,諸葛亮對他的好朋友魯肅說:“準備二十隻船。一艘船上有一千隻稻草人和二十個人。”第三天,諸葛亮把船開到曹駿,曹操命令士兵在船上射箭。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回去,讓士兵們把船上的箭拔下來,數着十幾萬支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不要害怕,任何困難的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只要肯動腦,就能成功。

諸葛亮演講稿 篇12

諸葛亮,又名孔明,名臥龍。他是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和外交家。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口若懸河,性格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年,諸葛亮運用戰術,出動關羽、張飛放火燒了新野,足智多謀,大獲全勝。曹操的兵馬突然從十萬大軍變成了數千。這足以顯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從《諸葛亮草船借箭》中,我對他通曉天文地理的能力驚歎不已。同時也讓我對諸葛亮有幾分敬意。在這個故事裏,我也能體會到諸葛亮的.巧妙手法。他似乎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對曹操的行動了如指掌。

有一次,諸葛亮去找孫權,要他和劉備結盟。孫權的手下聽說諸葛亮要來,就想殺了他,於是一個個向諸葛亮挑戰,但都被諸葛亮弄得黯然神傷。後來過了廟,諸葛亮見孫權難勸,就用嘲諷的方法勸孫權。就這樣,諸葛亮和別人據理力爭,取得了勝利。這不能說明諸葛亮的口才嗎?

諸葛亮的機智真是:“鬼神不期而遇,聖人智慧難比”!

但諸葛亮似乎一輩子都是別人的工具,爲別人出謀劃策,爲別人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永遠是勇敢無畏的。忘身憂國。沒能建立自己的軍隊和國家,是他一生的遺憾。

後來劉備建立蜀國,諸葛亮更愛人民和士兵,爲蜀國創造了很多光輝的歷史。回想起他的經歷——取荊州,八排,接兩河,三週琦於,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真的是驚心動魄。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歷史發展到今天。古時候諸葛亮以身作則,周恩來以身作則。我們爲什麼不向他學習呢?

諸葛亮演講稿 篇13

諸葛亮,在一些人眼裏,是一個聰明人,什麼事都做得很好,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稱讚和欽佩。但是我覺得他不怎麼樣。他有些事情做得不太好。

赤壁之戰之前,“草船借箭”已經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了,但我不這麼認爲。如果曹駿釋放火箭?他會死的.。但是,郭嘉死得早,不然,他會死的。

赤壁之戰後,他知道曹操對關羽很好,告訴關羽守住華容道,讓曹操逃走。還有人說他在挫敗關羽的囂張氣焰。其實不是。他想,如果關羽抓到曹操,關羽的好意就是假的,關羽的名氣也就大打折扣了。如果不是,他不可能殺了關羽,也不可能趁機巴結關羽。他原指望劉備、張飛說情,叫關羽去華容道。如果他召集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劍士來捉拿曹操,天下大勢就一目瞭然了。不是三分天下,應該和東吳平分。

還有人說他料魏延造反,讓馬岱殺了魏延。其他人也以爲魏延真的造反了,其實不然。《九州春秋》年,諸葛亮說了句話,諸葛亮說:“如果遲遲不歸,軍隊就會自發。”於是,他早料到魏延不會離開,也沒有提前叫人把魏延帶走,導致一個馬岱來砍魏延。可憐魏延死無光宗耀祖。

他知道關羽驕傲,還稱關羽守荊州爲重地,以至於呂子明白衣渡河,奪烽火臺,關羽失去荊州,失去麥城。借孫之手,殺了關羽。

六次出祁山,以爲憑一己之力,可以打敗魏,遂大動干戈,加速蜀國滅亡。他要利用蜀易守難攻的優勢發展經濟。但他沒有,最後他筋疲力盡了。

在有些人眼裏,諸葛亮是個聰明人,是神。但是,他這輩子名利雙收的太多了,是一代智者和愚者。

諸葛亮演講稿 篇14

其實歷史給諸葛亮加了太多的贊,卻沒有人真的去批評他。

大家翻開歷史書,爲什麼蜀漢會滅亡?事實上,劉備臨終前告訴諸葛亮,他會協助劉禪,但他安排了一切,導致劉禪缺乏任何處理事務的能力,所以他後來信任宦官,導致蜀漢的`滅亡。

而且諸葛亮也沒有找到繼承人繼承他的本事。他出祁山時在天水接待了姜維,但直到去世,他都沒有認真教育姜維,只給了他一本書。

再加上諸葛亮一直佔據荊州,與東吳不和,直接導致關羽犧牲,間接導致張飛、劉備相繼被殺。

那麼,我們就來說說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榮耀和錯誤:——,征服南蠻,征服北魏。

其實當時諸葛亮剛在四川打好基礎,老百姓剛喘了一兩年氣,就爲了打仗而勞苦,浪費金錢和勞力,這是不可取的。而且當時世界大勢是與東吳不和,後方不穩固。魏雖然打敗了比諸葛亮更勝一籌的司馬懿,但曹睿會先把兵權給他。所以諸葛亮的遠征,因爲氣候不利,地理位置不利,人和不利,都是徒勞的。

按照當時的大趨勢,諸葛亮如果有一點遠見,就應該派精兵守住北、東、南屏障,盡全力與東吳媾和。這就是外交;組織政治事務,然後教給劉禪當國王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內政;最後,廣泛培養人才,在優秀中選優秀,給自己找個徒弟,給國家找點人才,纔是長久之計。等到大勢改變,曹睿癱瘓,司馬懿真的異化了再出兵。至少成功的機率大很多。

所以,我覺得諸葛亮是個可悲的人。

諸葛亮演講稿 篇15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從《百家講壇》裏聽着名家津津樂道《三國演義》,最出神入化的莫過於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他的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相傳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學問家,他能一眼識破魏將司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計”。他輕輕一搖孔明扇,便有妙計橫生;他默默焚香撫琴一曲,便能勝過百萬精兵;他靜靜賞魚半晌,便會閃現絕佳戰略圖,劉備三顧茅廬,不禁使劉備心悅“如魚得水”。嘖嘖稱讚聲不絕於耳……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傑並起。一把鵝毛扇,一盞孔明燈是諸葛亮的代名詞,他隻身在茅廬中,卻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稱奇!他一生謹慎,長於巧思,從不打無備之戰——當馬謖違令,城內失守時,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魏兵逼近西,士兵紛紛無心應戰,但孔明根據對方的實力,思量片刻之後果斷下令:諸軍各守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高言大語者,斬首,孔明攜兩小童焚香彈琴,司馬懿固然上當了。而現今物質生活優越的學子們,一到關鍵時刻,總或多或少的有臨時走馬觀花,草草複習搪塞老師、父母,更缺乏一種責任心,我應時刻提高警惕,不打無備之戰。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同的視角概括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戰術策略,如“巧借東風”。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他爲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天下大計,竟然一夜白頭。蜀漢興建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在出師前還不忘將國家大事——對後主囑咐,激勵子孫後背,我們都知道他不放心,但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誠。他豪情萬丈,大筆一揮,蘸着自己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寫下了千古表文:《出師表》,對於蜀漢而言,歷史所書寫的.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留給後人的是欲語先流淚,連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也曾泣不成聲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大丈夫獨有的情懷——心繫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懷?

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在嘔心瀝血的二十幾年中,他報先帝之恩。本可以借“扶不起的阿斗”爲名,自己完成霸業,但他爲了使國家興旺發達,他北上伐魏,諄諄教誨“阿斗”成爲明君。

啊,諸葛亮,你才華飛揚,令人稱奇!

啊,諸葛亮,你心繫國家,堅守使命!

啊,諸葛亮,你執着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動,對您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