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家長在家長會的發言稿範文

家長在家長會的發言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家長會,感謝學校和吉老師給我們大家一個機會,一起來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探討促進孩子進步的良方。

家長在家長會的發言稿範文

站在這裏發言,我有些惶恐的感覺,因爲我既不是優秀學生的家長,也不是優秀的學生家長,但恭敬不如從命,既然吉老師佈置了作業,我只有努力地去完成。好在孩子進入初二以後有了明顯進步,這就給我增加了一些底氣。

我先介紹一下目前我孩子的狀態。進入初二以後,感覺孩子一下子就長大了,表現爲早上起牀不用叫了,學校的作業也不用多操心了,課外的作業自覺做了,課外的興趣發展更有勁頭了。近期因爲學校沒有安排各科測驗,所以老師佈置的作業都能在學校完成。每天晚飯後看10分鐘《環球時報》,瞭解國際時事,之後的兩個小時每天主要用來預習新課內容、做一份數學練習、閱讀一篇課外英語材料、彈20分鐘鋼琴、閱讀幾篇課外文章等。9:30—10:00之間睡覺。期中考試之前的作業基本上都能在8:30之前完成,能留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自主學習。雙休日的安排是這樣的:週六上午在校上課,下午和晚上完成所有作業。週日上午上鋼琴課,下午練跆拳道,晚上自主學習和預習新課內容。對於孩子目前的狀態,老師和我們家長都是比較滿意的。

現在我把我教育孩子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粗淺想法說出來,拋磚引玉,一是求得大家的指正,二是想聆聽大家的高見。

做了十多年的父親和二十多年的教師,讓我體會到,孩子的成長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這種規律是不以我們家長和老師的意志爲轉移的。我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即孩子的成長具有差異性、自發性、反覆性。

一是差異性。誠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同樣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我們要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先天的遺傳因素,這是與生俱來的因素,另一個方面則是後天的家庭環境、父母期望、同伴影響和自身努力等因素導致的。理解了這種差異,我們就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的不足。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任何一個孩子與其他孩子想比有其自身的優勢。這種差異還表現在孩子的成熟度上,一部分孩子明顯要比另一部分孩子懂事早,讓父母和老師省心省力。

二是自發性。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家長逼迫出來的,而是有其自身內在的成長機制的。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從根本上說是,這種教育並不能取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粒種子,那麼這一粒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開花和結果,在種子還沒有發芽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適量的水分、適合的溫度,這可以爲種子發芽提供有利條件,但能否發芽以及什麼時候發芽,最終要靠種子自身的因素,即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三是反覆性。孩子的成長軌跡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不斷進步,天天向上,只是我們教育者對孩子的良好心願,實際生活中幾乎沒有那種直線上升型的學生。老師和家長能做到的是幫助孩子保持向上的趨勢,在這向上的趨勢過程中要作好孩子不斷反覆和犯錯誤的準備。這種反覆在我看來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調整。就好比是股市,股價不可能一直向上,每達到一定高度它就會自行整理。因此,我覺得我們要允許孩子每次衝高後的回落,然後幫助他繼續衝高。

基於以上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理解,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注意了以下三點:

一是完全接納。就像孩子不能選擇父母一樣,父母也不能選擇自己的孩子。既然如此,我們只有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包括接納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的差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先天是父母的遺傳,孩子的後天主要也是父母的影響。我平時也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去比,但更多的是引導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如果把自己的孩子與班上甚至年級中最好的孩子去比,比較後的結果是父母和孩子都認爲自己總不如別人,於是喪失信心。如果自己和自己比,取得了進步他就會興奮,加上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他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如果和自己比退步了,幫助他分析原因,他也會心平氣和的接受教育。我平時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向班上優秀的同學學習,比如紀凱洋的效率,陸劍南的勤奮,熊怡豐的英語,王星的自律,劉靜媛的熱情,柯西嘉的進步等等,但我不會把自己的孩子與這些同學機械地去比,即使比了,我也會找出孩子自身的優勢,讓他始終對自己有信心。

二是耐心等待。這種等待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消極的等待是一種“由他去”的態度,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孩子早晚會懂事的,用不着父母過多操心。我不贊成這個觀點。孩子的成長固然有其自發性的特點,但在耐心等待其醒悟的過程中,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夯實很重要。孩子什麼時候長大是無法預知的,從我做教師的經驗來看,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懂事的確很晚,有的甚至到了高考前夕才突然醒悟,個別的高考了還沒長大。但無法預知不等於我們家長無所作爲,我們在耐心等待他長大的時候,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習慣培養,包括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持之以恆地規範孩子的行爲。二是打牢知識基礎,每天作業之餘我都會加量訓練。做這兩件事,是由不得孩子性子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否則,我擔心一旦孩子醒悟了,要習慣沒習慣,要基礎沒基礎,就悔之晚矣。

三是適時提醒。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反覆,一段時間表現好,另一段時間則表現不佳。對此我是有體驗的,因此也會有心理準備。當我觀察到孩子有些鬆懈的苗頭時,就會及時提醒他,當他在學習上出現較大滑坡,或在行爲上有問題時,我會和他座談,座談之後請他書面反思。另外我們也經常激勵他,激勵的方式有很多,有時候直接承諾他某件事,有時候誇獎他取得的成績或進步,有時候刻意“揹着他”說他好話,其實所謂揹着他是假的,讓他聽見則是真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切身體驗和真實想法,請各位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