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本教育讀後感4篇

生本教育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篇一:生本教育讀後感

生本教育讀後感4篇

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們學校數學方面的研究課題,導學引領,自主探究,非常能體現生本教育。我通過學習知道了這樣一些環節,第一,通過課前預習,填自主探究單,第二,課上學生交流。第三,通過學生交流探究,教師揭示重點內容,闡釋難點內容。這是高年級的研究模式。

中低年級教師可多參與一些。數學這方面的內容,真正面向全體,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

篇二:生本教育讀後感

最近,劉校長向我們薦讀了《生本教育》,我們在平臺上學習了好多教育教學理論及心理學等知識,不但拓展了我的視野,而且更有意義的是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爲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纔可能從容面對。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今後我們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

篇三:生本教育讀後感

剛接觸生本教育來自同學說他們那裏正在進行教育改革,問我們這邊有沒有開始。懷孕加上生產幾個月,沒有接觸教育教學讓我發現,教育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在說他們那裏開始實施教師一節課只說10分鐘,說他們在實施以學生爲本要把課堂的時間交還給學生,我們還在討論這個可行性。這時學校領導引進了生本教育,讓我們認真學習生本教育的理念,當我捧上《人民教育》靜下心來認真讀的時候我纔開始理解同學所說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改革。靜下心來認真讀,說真的讀一遍我還真的對這些理論有些理解不過來,只能再次細細品讀。當我讀了生本教育的案例的時候我才真正驚歎,原來這就是生本教育這裏的老師纔是在真正的教書育人這裏學生的學習纔是真正的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啊!

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爲學習是被迫的,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兩年前我杜郎口中學的影響下也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課堂上由一名同學展示完成後,其餘有不同觀點的同學會搶着講解,無需教師點名指派,課堂上常常會出現同學爭論問題的情景。但這時候我們經常會爲課堂的組織紀律而憂心了。做事情應該從小做起,良好的行爲習慣也要從小養成,由於改革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高年級了,要想讓他們改變上課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難重重。

在我的科學課堂上,也曾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課前我精心準備了大量教輔用具(比如圖片,實物模型等),課上還親自帶領學生動手做實驗,可我發現,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學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識上,而是被各種教輔用具吸引了,他們忽略了學習知識。熱鬧的一節課上完後,真正掌握新授知識的學生寥寥無幾。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郭思樂教授的新錯誤觀評研的理論基礎。他說: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他提到傳統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並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覆式提高來完。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

篇四:生本教育讀後感

老師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想學,樂學。既然可以先學,那還要教做什麼?先學後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這裏實際上涉及了我們所說的學,不是那種漫無目的的學,也不是沒有教師指導的學,整個學是在學校教育的框架下進行的,是有着鮮明的學校教育認識目的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

在這裏,教師起了什麼作用呢?一是教師確定了內容和進度,這個內容和進度是在教師對人的培養的整個考慮下提出來的。二是給出了對學的恰當的而不過分的指導。學生這個時候的學,是有教師指導背景的學,但誰也不能否認,課堂這一段的基本過程仍然是學。三是教師在其中貫徹了一個原則:只要有可能讓學生自己學,我們就不教,表面上學生不能自己學,我們也要創造條件,轉變方式,讓學生能自己學。這樣,先學後教就不僅是一種時間順序,更表明了學爲根本的地位。先學後教帶來的一個效益就是可以以學定教。教不僅是由知識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同時也是由學生的學習決定的。在學生學習的同時,教師可以清楚地、冷靜地看到學生學習的情況,並作出教的內容方法的選擇。這同時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學生的需要了。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幾乎天天有討論,堂堂有討論,人人進行討論,只要是學習需要的,沒有什麼不可以討論的。一般來說,學習者必須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欲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來說,從教多年來,我地認識到,要想作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那麼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爲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爲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麼再教育方面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雖然平時對教育工作也能夠認真對待,也能夠關心自己的學生,愛護他們。但是在心底申春我還是把教育當作一種職業,雖然感覺是比一般的職業高尚,或許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者。我並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夠體會到教育教學帶給我的快樂,不能感受帶給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

回想我自己的課堂又是怎樣呢?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有的聽有的不聽,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課堂上老師做的太多,將知識講解的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學生便懶得想了,也懶得思考問題,認爲學習是被迫的,是爲家長學、爲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課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首先要喚起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要想做到這點,教師要在課堂上善於運用表揚的語言,讓學生體驗被賞識的感覺。我們教師必須明白自己的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那麼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學生,創設情境,打造讓學生能夠真正能走得進去得課堂。

今天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問題,而教學問題就在於課堂教學,我們都知道課堂是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一浪高於一浪,爲什麼?因爲課堂問題帶來了厭學等爲特徵的德育問題。以高耗競爭爲特徵的教學變質問題,以追逐分數特徵的素質教育缺失問題。各級教育部門關於教育的政策是超前的,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是學校、教師對教學成果的短期行爲嚴重,急功近利,造成學生創造力的喪失和學習本能的漠視,而這一現象又往往與社會家長的現實主義要求、評論有關。這又使部分學校、教師有理念、認識也到位,但又不十分大膽放手實踐,擔心情緒佔領了上峯。所以落實就嚴重打折。

教無定法的再次理解,教無定法、因材施教,生本教育無固定模式,其倡導的是理念、思想,全面將教學活動變成依靠學生,把教學活動轉化爲學生最喜歡的活動,遵循先感受後認識的規律去實驗,如在語文方面:大閱讀、小認識,在研究中熟練。在英語方面:大表現、小認識,在實踐中掌握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因生因師而宜,揚長遠勝於避短,不要模式而模式,順應生命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學習是不竭的源泉和動力,感悟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形,正如郭教授所講,紹興街頭一個麪包店打出的兩句廣告語引人深思:一直有人模仿,至今未能超越。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夜郎自大,但也不能盲從,我們綠色課堂的建設思路是正確的,有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堅持和隨時的總結提升和矯正,教學我們要明白最終是學生讀書而不是教師,這也就決定了學生爲主體。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如何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保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精心培護,真正做到課前的思上下功夫,切實打破拿來主義,修修改改着用的思想,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師自身因素,學校機制、學生、班額、社會等),用心去研究每一節課,我們教師的理念、綜合素質以及教育教學基本功等均有很大的優勢。尤其近幾年來在各級教研部門的培訓指導下,應該說在課堂教學方面有很大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們的常態課隨意性較大,有理念但是課堂體現的不夠,教師浮躁,不耐心,語言煩瑣,不精煉。關鍵在於如何將我們好的課堂教學能常態化,這需要毅力和意識。

我們說教師是學校中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爲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從傳道、授業、解惑到春蠶、蠟燭、園丁,可以說,傳統教育理念下,人們更多看中教師對知識的傳授,教師是知識的代言人。蕭伯納說過:我不是你的教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共同的前方。他認爲生本教育中,教師就是與學生並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進、共同成長。但是,在推行新課改的今天,人們對教師的期望更加多元:教師的角色現在已經越來越成爲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義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教師更似一位放箏人,我們必須要認真分析學情,可以把風箏的線放出去讓學生在知識的廣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將線收回來,讓學生愉悅旅行後安全着陸。生本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要進一步轉換觀念,提升素質,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職業教育要求教師要成爲教育行動研究的實踐者、教師合作的參與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與體系化課程的整合者、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也要爲這個終極目標而不懈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