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紅樓夢》有感15篇(薦)

讀《紅樓夢》有感15篇(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紅樓夢》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紅樓夢》有感15篇(薦)

讀《紅樓夢》有感1

看完《紅樓夢》這本書,我對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是我討厭裏面的所有人物。

《紅樓夢》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爲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它以賈寶玉、林黛玉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爲線索,以賈寶玉、林黛玉最後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結局而告終。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林黛玉但也討厭她自身的懦弱,倘若她在生活中能變得堅強、自信,那她的結局就不會那麼悽慘,還有她父親林如海讓她帶過去的錢財絕對可以讓她這輩子衣食無憂,可就因爲她的懦弱與對黃白之物的滿不在乎,倒置林如海給她準備的錢財被王夫人她們瓜分,自己被丫鬟欺負也不吭聲,遇事只知道流淚,在封建時代眼淚值幾個錢啊。我對這本書中所以人物都不滿,不滿林如海對黛玉的`教育;不滿賈敏對黛玉的安排;不滿黛玉的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態度;不滿賈寶玉的不思上進,整天待在胭脂堆裏……

《紅樓夢》這本書以歌頌女性爲全書宗旨,從封建制度塔尖的賈母到女戲子們,各階層、各年齡段的女子進行細緻刻畫。寫出無論何種身份的女子的結局都十分悲慘。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以小見大,寫舊時社會女子的悲慘命運。又通過賈、王、薛、史四大家族的互相勾結一損皆損的境地,講述封建末世的內幕。以賈王薛史四姓暗含“家亡血史”之一,警告讀者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真理。

讀《紅樓夢》有感2

人們最記得的人,莫過於林黛玉了。因爲在衆多人眼裏她是性格最單一的人,人們只認爲她很愛哭,心事很重,很刁蠻,很愛吃醋。但人們錯了,殊不知她是最愛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經常和姐妹們開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

可無奈,在榮國府中她沒有一個真正愛她的人,都是些外姓親戚,只將她放在眼裏嘴上,從不放在心裏。試問如果你在別人家呆着是否得處處小心翼翼,不說的太遠,就連在姑姑家不照樣也得小心翼翼嗎?

如果你一個人在沒有親人的外姓親戚家,看到別人在親人懷裏撒嬌,不也得哭泣半天麼?而寶玉和黛玉的情緣也真應了“一個閬苑仙芭,一個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噓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後賈母爲了寶玉的未來,寧可犧牲黛玉,顯出了黛玉臨死都無依無靠。

那邊不懂人情事故的寶玉在舉新婚禮,人們齊聚一堂,熱鬧非凡。那邊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個人寂寞的等待死亡。這段亂世情緣也就此結束了。斷送了寶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說黛玉不在乎,又怎會因寶玉而死。

要說寶玉不在乎,又怎會出家了塵緣?最後寶玉在被騙婚後寧死不屈,希望人們能把他和黛玉兩個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並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這其中的絲絲縷縷,又怎說得清!

這大觀園就像社會一樣,有各種人,而巧姐是最後一個活下來的人,鳳姐也遭到了報應。大觀園也走向敗落,最後家破人亡,這場夢就如同過眼煙雲在悲痛與家破人亡中結束了。

讀《紅樓夢》有感3

《紅樓夢》是大家耳能熟詳的著作。我記得我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小學5年級的時候,那是除了作文書外的第一本課外書,雖然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但是我還是如飢似渴的連夜看完了整本書。

隔天姐姐問我:“《紅樓夢》好看嗎?”

“恩恩。”我忙點頭,還接着說:“就是覺得林黛玉有點可憐,賈寶玉有點傻,薛寶釵有點壞……”懵懵懂懂的我說出了我心中所想,其實心裏也是有點心酸的。

到了初中的時候,我又買了一本,比之前的厚一點,當我再次讀完時,我除了之前的心酸,還有了一點怨恨作者爲什麼要把《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般悲慘,這與《紅樓夢》之前的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都不符合。

初中,是憤青的時候,那時候看完《紅樓夢》就很生氣,爲什麼呢,因爲林黛玉只懂得掉眼淚,還沒事出去葬花;賈寶玉就是一個紈絝子弟,雖然有些經綸;薛寶釵也是一樣,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的人,心裏這麼壞……永遠的永遠讓我很是氣憤,討厭他們,和同學時不時討論並損他們幾句。

高中,可能是自己懂得了更多的知識,累計了一定的分析能了,當初信誓旦旦不看《紅樓夢》的我買了完整加厚版,細細地品讀,慢慢的琢磨,有意無意的揣摩,翻看讓我對《紅樓夢》裏的所有人都產生了憐惜之情。

林黛玉有着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而我似乎知道了一些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是寄人籬下,她的世界裏她是孤獨的,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言語來築造堅固的保護層。葬花是我記憶最深的片段,她曾低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連着凋零的花瓣,她也要把心事長眠於地下,讓無盡的思念凝聚在自己晶瑩的淚珠中。她浪漫,才氣縱橫和冰冷的結局催人淚下。她太美,上天都在嫉妒,於是最後她化爲一片浮雲,留櫻花之驚魂。

賈寶玉,跟林黛玉以身相許的賈寶玉,其實他並沒有準確的性格,他任性,風流,多愁善感,又有一點小孩子氣。雖然我不喜,但他銜玉而生,肌骨如凝脂,面似桃花,他曾兩次夢遊仙境,目睹仙界妖嬈華麗,鑑金陵十二釵之命運,卻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紙醉金迷中,模糊而多變,撲朔迷離。

最後的最後,他也是迷迷糊糊。

薛寶釵,她大氣而聰穎,就像百合一樣高雅,不經意又會流露出絲絲智慧……她是我最讓我糾結的人物,我敬佩她所有,不管是什麼,因爲她在爭取,但我也討厭她,討厭她爲什麼憑空插足已以身相許的林黛玉和賈寶玉兩人之間,大概所有的“第三者”都是討人厭的吧,所以不談她也罷。

《紅樓夢》所有的所有,最後是一個朝代從繁榮昌盛到衰敗落魄的見證,她終究是十二釵的一個夢,隨後借鑑一句總結,那就是:詩社風花雪月,瀟瀟灑灑歲月如一夢;劉姥姥嬉笑無忌,粗糙浮躁俗樂如一夢;大觀園紅香綠玉,清泉瀉露浮華如一夢;賈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終人散結局如一夢……

讀《紅樓夢》有感4

續在紅塵等待,爲你請歌一曲。看空中那紛飛的雨,承載着誰的思念?清風不解君意,細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帶走了回憶。

——題記

踏破時間,回望那一段悽婉的情史,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紅樓,夢迴一史。白玉爲堂金作馬的賈府終究還是覆滅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嘆的結局。

我曾以爲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當我細細品味這本書時,才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上如此腌臢的一面,但其中最讓我動容的一面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

一襲道袍,隨風飄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潔不沾染一塵死凡。美麗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多年體弱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後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現在卻被這樣無情對待。這便是我初識的黛玉。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書中是這樣描寫寶玉的。他俊美得幾乎不像一個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與花本已美麗,而中秋之月,尤爲圓潤清朗;春曉之花,尤爲鮮豔潤澤。這樣的美男子便是寶玉。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後墜入愛河。這樣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讓多少人羨慕,它是那樣純潔,那麼自然,纖塵不染。

在封建禮教前,當寶玉捱打後善良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兒一般,她的哭並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地對抗封建禮教。由此可見只有她們二人心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紅樓夢》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讀《紅樓夢》有感5

微雨,清掃如夢的浮塵;豔陽,稀釋淅瀝的雨霧;雲層,掠過空靈的雁影。一切的一切,都在若夢如煙的幻境中消逝……

小雨,纏綿地下着,灑過青翠的竹葉,幽幽地竹香透窗而入,隻身坐在窗前,膝間攤開一本《紅樓夢》靜然看着窗外的風,窗外的.雨,不由地憶起作者"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苦澀,不由地憶起林黛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哽咽,不由地憶起……

她,才情無雙的小家碧玉,他,癡情善感的大家公子,從相識、相知再到相愛,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波折。上一世,她是一株仙草,他是絳珠仙子,他每日爲她澆水,她想來世,以淚報答他的恩情;這一世,她,失去了父母雙親,只能來到賈府,寄人籬下,身弱多病的她卻在這封建大家族的冷漠之中步步小心,步步謹慎,此刻的我真想向天質問,爲何,爲何要這般待她,她已經如此悲痛了……

窗外,無邊的細雨,變成了,如注的大雨,或許這是林黛玉委屈、怨恨的淚罷……母親進了房,替我關上了窗,點亮了燈,橘黃色的燈光柔和地照在了我的臉上,卻不知,臉上何時多出了兩行的清淚……

黛玉在聽聞他要大婚的消息後,病倒了,從此一病不起,在他大婚的那一天,她咬緊了牙關,狠下心撕碎了這些年來,他和她之間所有的書信,撕不碎的,就用火焚成了灰,一了百了,黛玉啊,你可知道,當你對鸚哥說出,你的身子好歹是乾淨的,教他把給你給送回去時,我的淚已經滂沱而下,心情不能平復,久久的,久久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她的悲痛,他不會懂,風雨過後,不會再有彩虹……

讀《紅樓夢》有感6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變化過程爲背景,講述了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悽美又動人,還把許多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深有感觸。

先說男主人公賈寶玉吧,我覺得他十分可憐。他與林黛玉從小青梅竹馬,情竇初開而後彼此相愛。可是他們純粹的愛情,沒有得到祝福,鳳姐還狠心地使用調包計欺騙賈寶玉,使他娶了薛寶釵爲妻,導致最後有了賈寶玉循入空門的悲慘結局。

女主人公林黛玉因母親早逝而一直寄宿在賈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這裏她結識了賈寶玉,她一直很關心他,可以說她是整個大觀園裏最愛賈寶玉的人。她很聰慧,絕對是大觀園的姐妹們公認的詩才最好的女子。她多愁善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得知寶玉娶寶釵的她悲泣身亡。可憐啊!這對彼此相愛的有情人最終沒能成眷屬!不過說句實在話,要是一開始黛玉就好好養病,保重自己的身體,沒有那麼多愁緒縈繞心中,賈母倒有可能同意她和寶玉的親事呢!

其實,我覺得薛寶釵纔是《紅樓夢》中最悲慘的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順應者,她的沉穩乖巧博得老祖宗的喜愛,雖成爲了寶二奶奶,但又有什麼用呢?她沒有被寶玉珍愛過,他沒有經歷過真誠的`愛情,雖然她也愛寶玉,而且經常勸寶玉用功讀書,考取功名,但寶玉對功名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寶釵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她的人生也是可悲的!

讀完《紅樓夢》,我嚐到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滋味,並在心底爲他們感到不公平。但人生就是這樣,有些東西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還是努力做好自己,一切順其自然吧!

讀《紅樓夢》有感7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紅樓夢》。每一次看《紅樓夢》,對於裏面各種各樣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們不公的命運深感痛恨。特別是晴雯。

晴雯是一個奴僕,是屬於當時社會低身份的一個人物。她對賈寶玉的執着愛戀之情是婦孺皆知的,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的思想槽粕與制度,導致她內心的情感無法宣泄,也正因爲如此,才導致了她悲慘的結局。每當我讀至此,都會爲她悲慘的命運深感痛恨與惋惜,像她這樣一個弱女子,爲了追求愛情,而不屑努力,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啊,卻由於封建社會的`制度,讓她手無寸鐵、無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決書”。

在現代社會,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爲愛犧牲了。因爲這個時代是一個虛假的時代,有很多對夫婦都不是爲愛而結婚,而是爲錢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爲生活在當時社會的人感到悲痛之時也會爲他們感到慶幸,因爲他們的愛情世界是真實的。

讀《紅樓夢》有感8

目光,碾過的世態百相。安靜,凝固,繁華背後的家族興衰猶如塵土,早已在時光流逝中被風沙抹去,了無蹤跡,昨日的夢囈隱約中透露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初讀《紅樓夢》時我不過是幾歲大的黃毛丫頭,肚中墨汁淺,很快便被書中深奧的語言搞得頭暈腦漲,不打算能夠繼續深入研究下去,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華與喧鬧似乎就成了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多愁善感,寶釵的知書達理,賈母的慈祥和藹,賈政的正直,其他人物的刻薄,自私自利……於當時年少無知的我而言,《紅樓夢》只不過是一本記錄明末清初一戶富人家的興衰榮辱史罷了。

再品《紅樓夢》,隨着閱歷的豐富,視野的開拓,這本書於我,不再僅僅是隻意味着一個純粹的平凡故事,它開始有了更加深遠的寓意,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領悟那背後所蘊含的'真正含義,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位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賈府,這是當時集財富,權勢於一身的大家族,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家族的一切都是如此風光美好,府中那此黑暗腐朽又有誰知曉。寶玉,黛玉,寶釵,湘雲等人,整日待在大觀園中,吟詩作畫,捕蝶賞花,多麼的快活!多麼的風雅!但是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禮節限制,看似活人又非活人般生活,宛如一隻只牽線木偶,在這種長期的壓抑之下,感情越壓抑便積累的越多,一旦爆發便難以遏制住。

打開時間的百寶箱,回首那一段纏綿悱惻的戀情,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過去了卻又過不去,初見黛玉,楚楚動人,紅脣皓齒,純真浪漫。相見時的似曾相識,寶黛之間的緣分,在相見的那一剎那似乎早已註定。在大觀園中的,一段情投意合由愛戀由此開始,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上天註定的緣分,卻怎麼也拗不過賈母的一段話。

大喜之日,佳人卻香消玉殞,誰可知當時一怒摔玉只爲伊人。焚稿時,又有誰明白黛玉心中的無盡的苦楚,淚如那斷線的珠子般滴落,而寶玉卻被矇在鼓裏,爲他和黛玉的婚事歡喜不已,兩處氣氛雖有天地之差,卻能異曲同工地表現出兩人之間的愛意。最後,那個眼含淚水的女子隨着詩稿燒燬一同逝去,知曉了一切的寶玉,悲痛欲絕,一夜成長,不再是那純真無知的少年郎,看破紅塵,不久就隨着一僧一道而去,了無蹤跡,而寶釵呢?她雖成了賈府少奶奶,卻失去了情愛,一輩子孤苦悲寂地守在府中,何其悲涼!這裏的一切的一切都結束了……

賈府中國大家族不僅僅是一家族的沒落,更代表着時代沒落與社會風氣的腐敗,代表了作者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悲傷,而寶黛之間的戀情更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與衝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合上書本,放在心上的《紅樓夢》,喜憂之間盡是魂牽夢吟,聚散過往皆爲沉浮幻境。它孕育着智慧,積蓄着文化;它,展現着藝術魅力;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讀《紅樓夢》有感9

《紅樓夢》是一部文學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創造出了《紅樓夢》,書中提到的那時還是封建社會,還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主要寫的`是賈府由盛轉衰的全過程。

書中讓我最感慨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了。開頭,賈家是多麼的有權有勢有錢,但是大部分男人卻在外面惹事生非、仗勢欺人,花天酒地。就像賈赦,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人都那麼老了,還要娶鴛鴦。賈府的胡作非爲和花天酒地是造成後來賈府敗落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結局很悲慘也是一定的了。

媽媽讓我把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這四人每個人的名字中的一個字連起來讀,我想,總不可能是春春春春嘛,那就是名字的前一個字連在一起讀了,於是我又讀了一遍,“元迎探惜?”嗯,不就是“原應嘆息”嗎?這就是四姐妹的命運嗎?唉!《紅樓夢》裏還有諧音暗語呀!賈元春在宮中生病死了,迎春被丈夫打死了,探春遠嫁他鄉了,惜春出家了,她們都不能由自己來掌控自己的命運,她們的結局真是值得我們悲嘆啊!

《紅樓夢》中還有很多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我要好好品讀。

讀《紅樓夢》有感10

《紅樓夢》以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爲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紅樓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賈寶玉的主要性格特徵是叛逆。他的行爲“偏僻而乖張”,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林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由於清高自尊的.個性,,她多愁善感,常常爲別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傷流淚;薛寶釵人緣很好,能夠了解別人的心中所想,爲人比較圓滑,小心謹慎,受到了封建的束縛《紅樓夢》一書,以生動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等展現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將出現在小說中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姥姥,她的一句“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便將她的直爽變現的淋漓盡致,當鴿子蛋滾到了地上,她也趕忙去揀,表現了她的艱苦、勤儉,與賈家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封建時代不同等級的人的生活差距之大。

讀完了全書,我領略到了清朝末期的社會狀況,透過曹雪芹栩栩如生的描寫,我也感受到了那一段感人的情感。也終於體會到,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爲什麼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讀《紅樓夢》有感11

回憶飛至六年級時,我初讀《紅樓夢》,除了滿盡的悲痛,最大的就是對林黛玉的不滿,一個比較高貴的女子,出身高貴,竟總是在流淌着眼淚、慪氣,沒有堅強的心,沒有樂觀的心態,不論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壞,總能勾起心中的悲傷,再一次落淚。

最讓我打動的是這個情節:史湘雲勸賈寶玉讀書作官,被寶玉當場“懟”了回去,這時襲人就忙在旁邊解釋,這個時候寶玉說了這樣一句話:“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成?若她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而這句話就恰好被經過的林黛玉聽到了。當我讀到這裏時,打心眼兒裏對黛玉妹妹高興:這回黛玉一定會十分高興。然而林黛玉聽到這句話後,竟產生了四種感情,又喜又驚,又悲又嘆,她喜的是賈寶玉果然是個知己;驚的是賈寶玉在別人面前竟毫不避諱地誇讚自己;嘆的是自己與他互爲知己,又何必有全玉之說,又何必有薛寶釵;悲的是:父母早逝,無人作主,自己身體又不好,你縱爲我知己,奈何我命薄。她竟又流淚了!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時,僅以爲黛玉是一個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心裏不僅充斥着不滿,更有對她的無奈與傷感。

去年,由於學校的要求,我重讀了《紅樓夢》,重讀那個另我心碎的女子林黛玉。

或許是我長大了,或許是心境不一樣了,或許我把她的眼淚看得更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不再是那個愛耍小性子,總是與寶玉吵架而傷心流淚的女子了,不再是那個看到花自飄零,自己就掩面而泣的黛玉。

再次品讀中,我豁然醒悟,她的淚流的不再是沒有意義,而是一個凝聚的過程,是一個靈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個悲劇絕美的體現!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在一步一步發展的同時,由於要還淚的緣故,伴隨着每一次的哭泣,林黛玉的身體也在一天天地衰弱。縱使林黛玉本身就是一個悲劇的化身,而她自己卻每次都爲其它的悲劇而揮淚如雨。見到她的淚,便不自主地感到紅顏薄命,便不自主地爲她傷心,爲她落淚。

林黛玉,一個神奇的女子。你讓多少人爲你才情讚歎,又讓多少人爲你的悲劇流淚,你又讓多少人爲 《紅樓夢》這本名著而癡迷不已。

林黛玉雖養尊處憂,清高孤傲,但其仍不失天真率性的性格。記得黛玉曾戲稱劉姥姥爲“母蝗蟲”時就有這樣一段描寫:黛玉笑道:“別的草蟲不畫罷了,昨兒’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衆人聽了,又都笑起來,黛玉一面笑得捂住胸口,一面說道:“你快畫罷,我連題目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作《攜蝗大嚼圖》。”從此處可以看出,黛玉亦不全是悲悽哀愁的情緒,她有時亦是幽默風趣的,給人一種樂觀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

黛玉猜忌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與她的身世有很大聯繫。林家是鐘鼎之家,書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裏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貴族小姐,但其父母早亡,無兄無弟,黛玉小小年紀竟成了個孤兒,家庭的巨大變故嚴重影響到黛玉的性格。再加上黛玉本身多病,就更易於形成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的性格。

林黛玉長期生活在寄人籬下的環境裏,由於林黛玉高貴的出身造就了她自尊自強的性格,而又迫於無奈要寄身於外祖母家,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是人之常情,而這種深深的自卑感往往需要靠強烈的自尊去掩飾,去遮蓋。由此觀之,我對黛玉的不滿漸漸轉變爲同情、憐憫。

人間有大愛,也有小愛,有大泣,也有小泣。那麼我寧願稱黛玉的愛爲大泣!

讀《紅樓夢》有感12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醜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裏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賈寶玉從小過着被捧在掌心裏的日子,再加上銜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視爲珍寶。每日與女孩子玩樂嬉戲,不顧學業,而且軟弱無能,但也是因爲這樣,他的父親賈政纔會不喜歡他,當然,賈寶玉也很懼怕這個父親。雖然大觀園裏的人盡是心靈骯髒,爭權奪利的人,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真心相愛,卻也逃不過封建社會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了。林妹妹身體弱,經不起折騰,每天都喝藥,都快成了藥缸子了。她最後死的太可憐了。不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時候都是帶着遺憾和悔恨。

薛寶釵在大觀園裏可算是最有心機的女孩了。她爲人處事都很能幹,矇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每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她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又怎麼樣,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後還不是獨自一人。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世間的美與醜,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並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髒與醜陋的靈魂。

讀《紅樓夢》有感13

語言含妙道,處處藏玄機。——題記

《紅樓夢》中人物取名的藝術十分具有特色,對此書的內容或是人物的命運皆有暗示。

“甄士隱”意爲“真事隱”,“賈雨村”意爲“假語存”。即爲真事被隱藏了,而假語存焉。有反應當時社會趨炎附勢,因一己私利而滿是虛言,以權勢掩蓋事實真相,顛倒是非之意,暗示書中的內容。

“甄英蓮”意爲“真應憐”,起初她幼時被拐子拐走,長大後先後被賣給了馮淵與薛蟠二人,引得爭分出了案子。可以說是暗示她一生悲慘,令人憐惜。而“嬌杏”意爲“僥倖”,她本甄家丫鬟,偶因當初一回眸,雨時得意便成了人上人。

既增加了小說的藝術形式,讀起來,也讓人浮想聯翩,猜測其中暗藏的玄機,也是一番滋味兒,妙不可言啊!

“金陵十二釵”中對金陵姑娘的判詞在後續情節中都有體現,可以說是爲後暗藏伏筆,或是暗示後續情節的發展。即便沒詳細去寫,也可在這判詞中悟得一二。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其中前三個字倒着念即爲“林黛玉”,前半句暗示着賈寶玉對林黛玉心中的牽過。而後半句則是薛寶釵的判詞,“雪”與“薛”諧音,暗指她的結局冷落悽苦。

對於人物的描寫,作者可謂是恰到好處。對於林黛玉的外貌描寫沒有運用過多的筆墨,既爲樸素而不失端莊典雅,也映襯了她清高孤傲的性格。對於賈寶玉的外貌描寫則用了大量的筆墨,既爲十分華貴,扮相古怪,與衆人格格不入,同樣映襯了他叛逆的性格。

對於人物的語言及動作描寫亦是十分貼切,每個人皆有每個人的特點。

剛接林黛玉進賈府之時與王熙鳳的第一次見面,一陣大笑,人還未到,她的.笑聲以傳入衆人耳裏了。十分形象地表現出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之高,及她自身張狂的個性。

劉姥姥進大觀園之時,鳳姐拿其取笑,其中林黛玉笑岔了氣,扶着桌子“哎喲哎喲”地笑着,非常生動地體現了她體弱的特點。

其中還有衆多詩詞歌賦,作者也以詩詞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大大增加了這部著作的文化底蘊,也可體現出作者文化功底之深厚。

黛玉葬花吟一曲《葬花吟》,千腸百轉間,令人黯然神傷。明寫花,實則寫人,是黛玉對身世的感嘆,也體現出她的多愁善感之性格與她詩人之氣質。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自言滿紙荒唐,可卻處處暗藏玄機。四大家族的興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金陵十二釵的命運,恰恰能夠反應當時社會的勢力。寫盡世態炎涼,終是大夢一場空。

讀《紅樓夢》有感14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筆下,有了瀟灑不羈的賈寶玉,嬌嫩柔弱的林黛玉,他們二人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從而表達了他的憤怒和不滿。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身體纖弱的林黛玉來到榮國府,竟慢慢與頑劣多情的賈寶玉相戀,但由於王熙鳳從中作梗,使用了調包計,讓誤以爲娶得是黛玉的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而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傷心過度,吐血而亡,賈寶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了空門。

這是一個淒涼而又憂傷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們將生活想象的太過一帆風順、太過美好浪漫,從而讓他們經不起考驗,因爲生活不是隻有浪漫,它也充滿了很多的磨礪,浪漫美好最終也會被消磨得不留一絲痕跡。但就是由於林黛玉將生活想象的太過簡單,從而受不了打擊,含怨離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慶幸的,就是他們還有着一段美麗的回憶,儘管很短暫細小,但卻可以深入人心。他們既能相遇,就代表他們是有緣的`,但他們依然沒能成爲這幸福的應運者,反而變成了這輪迴之中的局外人……

《紅樓夢》到底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悽美委婉的愛情,任誰都不好改變。即使寶釵再傷痛;襲人再怨恨;金釧再痛楚,可她們終究還是這部戲的匆匆過路人……

讀《紅樓夢》有感15

從《紅樓夢》問世至今二百年以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都成了人們熟悉的人物。人們爲賈寶玉嘆息,爲林黛玉流淚,對王熙鳳又愛又恨。打開《紅樓夢》,就是打開了一個熙來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們目光的,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三位主人公。

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有兩個人想做“變性手術”,一個是探春,另一個就是寶玉。究其原因,正如寶玉自己所說的那樣:“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濁臭逼人。”這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叛逆,但在寶玉看來,除了少女們的純潔可愛能使他尊敬和愛悅之外,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事物值得他獻出青春和生命了。並且他只求過那種隨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惡醜之分,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他纔敢於向當時儒家的道德標準挑戰。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賈寶玉是中國的第一個‘亞當’。”從某些方面看,寶玉的這種性格反應了人性解放、個性自一由和人權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淚美人”林黛玉賺取了讀者太多的眼淚。她清靈清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氣質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和寶玉一樣,她也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愛與美的世界,從至純至美的“黛玉葬花“這一情節可以看出,她非常愛護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藉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極至。

林黛玉的才氣的'確過人。但是她不知道當時社會需要“無才便是德”的賢良女性。賞風月、做詩詞不過是貴族小一姐無聊消遣和多餘的點綴,更別說讓女子自一由戀愛了。所以寶黛的愛情雖然天真、無邪,但卻註定是一個悲劇。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註定無人可以依賴。於是她懷着純潔的愛和對塵世的悲怨,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實現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掉陷渠溝。”的誓言。

薛寶釵則是一位封建道德禮法的自覺恪守者。天資聰穎的她知道自己無論有多大的才幹,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無論怎樣反抗,最終都要以失敗告終,所以她養成了一種罕言沒語但卻八面玲瓏的個性。他寬厚隨和,豁達大度,幾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僅人緣好,才智也高,以爲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是便經常把自己的才幹掩藏起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未來夫婿身上。無奈,賈寶玉無論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話,所以,在議婚的時候,她開始低頭不語,後來暗自垂淚。可見,賈寶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選。

《紅樓夢》全書描寫了以反抗封建思想爲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統治集一團一的無能。也許,曹雪芹做夢也想不到當年禁止發行的《紅樓夢》在今天是這樣的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