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韓非子》讀後感(精選15篇)

《韓非子》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韓非子》讀後感(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韓非子》讀後感(精選15篇)

《韓非子》讀後感 1

《韓非子》,這絕對是一部鉅作,雖然是在幾千年前,但是,其中許許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

從小便聽過《濫竽充數》《畫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竟均出自《韓非子》。

這次,我看的是《外儲說左上》,主要講的是“君之外謀”,其中“說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頗深。

這段主要講的是墨子做木鳶與葵與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個故事來說吧,葵唱歌時,大家都輕鬆又愉快,而射稽唱時,大家又吃力又疲憊,但有人注意到嗎?事實上,射稽唱時的效率比葵唱時的效率高出了許多。

這是爲什麼呢?這便是良藥苦口,不要對苦澀的事物產生厭倦,事實上,這往往是最妙的靈藥,葵所唱的歌是一顆甜味的糖,讓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藥,雖苦,但功效甚好,這便是甜苦之分。

那到底該如何抉擇呢?忠言逆耳,聰明的人會去鼓勵別人,因爲他知道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會去聆聽它,因爲他知道,這能創造出最好的功效。

墨子,連他也會做過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聰明人,他知道做木鳶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後,卻隱藏着良方。

生活中,社會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誠懇的勸告,總是不那麼順耳。家中,父母隨時的關照與提醒,總是對你最好的話,但在我們耳中,總是那麼嘮叨,平日,老師的循循善誘,潺潺教誨,是枯燥和無味的,但這又是最富哲理的話語。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人而已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讓我們記住這兩句話吧,這是我所理解的,但這將永遠伴隨你左右。

《韓非子》讀後感 2

這周,同學們開始讀《韓非子》這本書。它的作者就是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韓非子。

韓非是春秋戰國時期韓王的一個兒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師從於荀子。荀子是春秋戰國晚期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繼承了孔子的治學傳統,是儒家經學的主要傳播者之一。

爲什麼一個儒家的老師教出了一個法家的學生呢?孔子強調的是:仁、義、禮、智、信;孟子強調仁、義、禮、智。孔孟之道中,仁都是第一位的。孔子和孟子都認爲人性本善,道德源於人的內心。而荀子的看法卻不同,他認爲人性本惡,人的道德是靠着人的智慧所進行後天的“改良”所得到的。

與孔孟相比,荀子提倡禮法兼治,他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禮儀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這與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國”大同小異。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韓非對荀子思想中的”法“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韓非對於凡夫俗子的自我約束能力並不抱希望,故而推崇強制的法。

《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呈現韓非極爲重視唯物主義和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爲了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書中也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小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此外”矛盾論“及君主中央集權的概念也都是他提出的,也說明了他善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爲論證資料。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

可惜的是,他卻恰好死在了他“人性本惡”的觀點上。李斯——他的同門師兄,因爲嫉妒,想辦法殺了他,享年四十七歲。

《韓非子》讀後感 3

所謂“利民萌便衆庶之道”,就是韓非的政治主張,也是現代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語——法治。《韓非子》一書,就像是韓非在封建社會的大框架下,以“法/術/勢”爲核心的一本“政法大綱”

以我,一個初中生的思想來看,韓非的政治主張與其他類似於儒家的思想最大差異在於“法治”和“禮治”兩個概念。、

韓非本人從他選取的故事來看,是想要證僞儒家在《論語》中記載的關於仁義治國的觀點。比如《難一》裏講到的歷山的農民與舜,韓非通過一系列關於堯,舜兩個聖人的辯證,揭示了他們兩人都被儒家稱爲聖人的話是自相矛盾的,最後引申到一個治理天下的人“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點,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像中山國國君那樣(也像儒家提倡的那樣)“好巖穴之士”的話,那麼《經四》裏說的“中牟之異棄田圃而隨文學者,邑之半”的事就一定不可能避免。而這個觀點在書中被反覆提到過,像“齊王好衣紫”和“鄒君服長纓”這些故事就讓孔子的“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顯得黯淡無光,更加襯托出了韓非對於理想的中央集權社會中君主的定義:“人主者,守法責成以立功者也。”

第三點,這本書裏最重要的'部分:法、術、勢和包括《定法》,《有度》,《八經》,《用人》等十四篇的建國綱要。法,在書中的意思就是法律。術,據書中觀點是君王心中必須要掌握的用人知道。勢,就是自己的權勢。這三者在建國,強國的過程中缺一不可。我把這些轉換成通俗語言,就是依法治國,善用人才,羣衆路線。法,在本書中正好有一句概括性的介紹,就是:“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獎賞不用太豐厚,讓人民有追隨利益的感覺就行了,名譽不用太高上,讓民衆有榮譽就行了,聲討不用太激烈,讓民衆害怕就行了,處罰不用太惡劣,讓民衆有恥辱就行了。這是韓非運用人們的心理習慣總結出的立法原則。而法在文中的解釋在現在看來是很簡單的:君主給臣民們的規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術就是現代的用人法則一樣的規定,主要體現在發現好的人才後,要先讓他在基層鍛鍊,並考覈他的能力。這一點,韓非能這麼早想到,是極爲可貴的,也正是儒家學說提倡的“直接任用賢人”的錯誤理念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的官僚體系。而勢的定義,給大家舉個書中的簡單例子:如果桀紂生來就在君位上,而堯舜則生來是賤民,那麼桀紂在統治時,天下有十個堯舜也不能安定國家;而如果反之,堯舜生來在君位上,而桀紂生來是賤民,那麼有是個桀紂也不能擾亂國家的秩序。

《韓非子》在文學上的意義主要在於《內、外儲說》的寓言故事。在法律界的件數則是真正法治意義的提出者。韓非本人也是一個敢於實踐的人。新世紀,許多古代的學說,例如儒家和道家,都已被重新發揚,我們希望對於同樣在諸子百家裏有重要地位的法家,也有這樣經過去其糟粕,取之精華之後的重新復生,“古今異俗,新舊具備”!

《韓非子》讀後感 4

每一個通讀過《韓非子》的人,都會深深地被其中閃爍的智慧的光芒所吸引。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浩瀚的思想史星空裏,韓非子的思想始終耀眼,雖不如儒家思想那樣被統治者奉爲正統,道家思想那樣被文人志士推崇,但卻真真正正推進了歷史的進程,加速了社會的進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今日仍未磨滅。

作爲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總結了前輩法家人物的思想,把商鞅的發“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三者結合在一起,明確闡述了法、術、勢三者結合的法家思想體系。所謂“法”,是指國家的法律、法令、規章制度。法必須編著成文,設置在官府裏,公佈與老百姓中,讓所有人都知道、都遵守。難能可貴的是,韓非子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等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觸摸到了法治的核心思想――公平、平等。“術”是指君主考察、舉拔、控制羣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體的考覈、檢驗下級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於心中、不可告人的祕密心術。“勢”是指君主的權勢。他對

於君主來說,這三者缺一不可。直到今天,這些思想仍然發揮着作用。

同時韓非子站在新興階級的立場上,看到了“亂世”現象背後的本質,形成了一種發展的歷史觀。認爲歷史是不斷髮展進化的,不是循環往復,更不是今不如昔,因此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他甚至還曾從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改變方面分析歷史發展的軌跡,接近了唯物史觀的邊緣。他把以往的歷史發展分爲上古、中古、近古和當今四個階段,認爲“上古競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時代不同,治國方法也應不同,所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他嘲笑主張復古守舊,不知變通的'人是“守株待兔”,他清楚地意識到新興階級代表着當時歷史前進的方向。這些在當時可謂驚世之言的思想,在今天來看幾乎已經是大家所共認的基本常識,由此可見韓非子的智慧。

韓非子人性思想的核心是“性本利”,他認爲人人皆有好利惡害之心,一方面君主應利用人的這一特性,做到賞罰分明,另一方面更要時刻警惕大臣,不要輕信他人,尤其是枕邊之人。在《八奸》之中,“同牀”位列第一,其次爲“在旁”,而在《備內》中,更是明確提出了連自己的妻子兒女也要嚴加提防。這些觀念,雖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認,即使在當今他們仍然是導致違法犯罪的原因。同時韓非子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此類現象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嚴刑峻法和建立牽制考覈制度。他在《有度》中明確提出執法者有力,國家才能強大,決不能允許他人在法律制度之外耍小聰明。同時也在《八經》、《揚權》、《用人》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要運用多種手段對羣臣進行考覈,如設置監察機構,公開宣傳等。也提出在防止大臣大權獨攬的同時,更不要出現“胳膊粗過大腿”的現象。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發人深省。

韓非子的思想中也留下了許多維護加強君主集權的理論,具有明顯的獨裁、專制、反民主的色彩,成爲後世封建專制主義的開端,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現狀,這些思想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這些思想爲秦朝統一的封建帝國奠定了理論基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的正是韓非子的一套法制理論。不得不承認,在封建社會初期,韓非子的思想起到了強化國家政權,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韓非子的思想屬於務實派,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比如輕視工商階級,在《五蠹》明確提出了工商之民是危害社會的五蠹之一;否定“仁義”在治國之中的作用,認爲“仁義”靠不住,批判儒、墨兩家的學說。在《有度》中,將廉、忠、仁、義、智闡述爲亂世的產物,更在《顯學》中,明確指出,儒墨兩家不是白癡就是騙子,與算命先生一樣不可信;忽視民衆的主觀能動性,認爲民衆本來就傾向於服從權勢,須靠繮繩和馬鞭來統治,而民衆的見識猶如嬰兒哭鬧,不足採納。

韓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未湮沒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是因爲他思想的精髓就是對侵淫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的今人來說,仍然振聾發聵,受益匪淺。它像刻薄的解剖刀,把官場政壇的血腥真實剖開;它像無情的顯微鏡,將人情世故醜陋本質放大,這正是《韓非子》的難得之處。因此,可以相信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韓非子的思想仍會發揮出它耀眼的光芒,指引人們前進,閃耀在中國思想史的星空中。

《韓非子》讀後感 5

如果要說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認爲非《韓非子》莫屬了。《韓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權謀,宣揚君主專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構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動,善於用樸實且幽默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以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這就是韓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個國家要安定繁榮,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權術和權勢的法治思想。韓非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刑不避大夫,賞不遺匹夫”的主張,在《韓非子》中的《定法》、《難勢》等篇幅中都有體現。這就是告訴我們,法治制度下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也就是常常聽到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概念,這是能使國家安定的基本政策。這個主張對於後世歷朝歷代法治制度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治國之道的人的條件,韓非在《孤憤》中也給與了論述,“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同時他還對所謂“重臣”給與瞭解釋並且論述了當他們掌握大權後產生的嚴重後果,這一論也受到了歷史無數事實的論證。

韓非的哲學思想遵從老子的思想,是早期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道理相應”的唯物主義思想,在《解老》和《喻老》通過“矛盾”的論證。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矛與盾的寓言故事就是出自《韓非子》,這個有趣的小故事生動形象的闡述了事物的兩面性的辯證思維。韓非的有些政治方面的主張是與儒家、墨家相悖的`,所以他批判孔孟和墨子。他主張依法治國,而且要用重典,他認爲罪行不管輕重,只有重刑罰才能減少犯罪。很顯然是爲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這是要鞏固國家的權威,但是他沒有想過這樣做卻得不到民心,有違“得民心者得天下”。韓非這些政治主張在《顯學、《六反》中都有集中體現。

我們有很多非常熟悉的成語典故都出自《韓非子》,如之前列舉的“自相矛盾”,還有“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都是富含深刻寓意的成語故事。

這麼看來,我們從小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法家的哲學思想的薰陶了。

《韓非子》讀後感 6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秩序失衡,人心秩序也失去依託。在戰亂紛爭的時代,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奔走於各國之間,推行自己的理想。韓非子,作爲韓國諸公子之一,看到韓國在戰爭中屢次敗北,面臨被秦亡國的危險,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但均未被採納,因而只有退而著書述志。

在《韓非子》中,他作《孤憤》、《說難》等五十五篇,洋洋灑灑十萬餘言,表明了他依法治國,重視耕戰的主張,闡述了變法的重要性和其治國理論閱讀《韓非子》一書,給我最主觀的感受是其中的“陰冷”。似乎朝野中的一切都是針鋒相對,不爭個你死我活決不罷休:先看君主,雖然手握大權,身居高位,可因爲擔心身邊的.人謀權篡位,只得把自己的一切好惡都深藏起來,終日戴着“面具”示人,惶惶不得安寧。這樣的君主看似風光無限,可實則怎一個“累”字了得。再論人臣,似乎都是亂臣賊子,心懷鬼胎,對權力地位虎視眈眈,處心積慮想鑽君主的空子以圖私利。

人臣之間自然更加“玄妙”,充斥着政治陰謀、離間術,人人自危,彷彿一不小心就會遭奸人陷害,蒙冤而死。這些閱讀文本後直接的感受,與韓非子把其政治學理論建立在“人性好利論”前提上關係甚密。韓非曾說:“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惡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祿而惡刑罰。

上掌好以馭民力,事實不宜失矣。”(《韓非子。制分》)雖然師承荀子,但在“人性惡”上,韓非子的觀點明顯更進老師一籌。“荀子謂人之性惡而可以爲善”,而韓非子“認定人之性惡而無爲善之可能”在他看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僅在君臣間是一種赤裸裸的利害交易關係,即使在父子、夫妻間也存在着算計之心,利益之慮。

如他說:“父母之於子女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故父母之於子女也,猶用計算之心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

《韓非子》讀後感 7

《韓非子》是一本很有思想、很震撼的書。讓我對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認識。

在《韓非子》中,韓非子通過多個案例展現了人性的貪婪、愚昧和短視。他認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爲了利益而進行,人們的行爲往往是出於自私而不是公益。因此,政治家在治理社會時,必須根據人性的本質選擇適當的政策,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另外,在《韓非子》中,韓非子還強調了人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他認爲,一個人只有對問題有全面深入的.認識並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人們必須不斷學習和思考,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進步。

總的來說,《韓非子》是一本發人深省的書。它讓我們瞭解人性的貪婪和短視,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政客的執政方式。我們應該在本書的指導下不斷學習和思考,爲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韓非子》讀後感 8

這幾天,我閱讀了《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裏面《曾子殺彘》的內容令我印象最深。

《曾子殺彘》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門買東西,兒子纏着也要去,於是妻子騙他說,他不跟着去,回來就給殺豬給他吃。兒子就留在家裏。曾子回來聽說了此事,就要去殺豬,妻子攔住了他說只是騙兒子的。但曾子還是把豬給殺了。

曾子做到了講誠信。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豆腐。我來到賣豆腐的阿姨攤前,說:“要兩塊豆腐!”阿姨一聽,頓時就來了精神,裝了兩塊豆腐給我,還找了我一元一角。我看到那一角錢,心想一角錢算什麼?能買到什麼?於是就不屑地說:“阿姨,這一角錢就給你了吧,我不要了!”阿姨聽了,對我說:“幹我們這行的,哪能多貪圖你的錢呢?做人要講誠信。”我聽了,紅着臉低下了頭,拿了錢,腳踩西瓜皮似的溜走了。

回到了,我把豆腐給媽媽,突然發現我的一塊錢不見了。這時,我對賣豆腐的阿姨改變了想法:阿姨怎麼這樣呢,剛纔還教着我要講誠信,現在又拿我一塊錢……

這時,門口傳來了幾聲敲門聲,我走過去打開門。一看是阿姨,正愁一肚子氣沒處撒,剛想破口大罵,阿姨氣喘吁吁地說:“你這孩子,怎麼讓你拿一角錢你就不拿一塊錢呢。”我的喉嚨像被什麼堵住了似的,說不出話來。阿姨把一塊錢塞在我手裏,轉身就走了。等到阿姨的身影消失在轉角的地方,我纔回過神來,有些結巴得說了句:“謝……謝謝阿姨。”

原來是我錯怪阿姨了。

我想:阿姨不就是“曾子”嗎?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我們帶着誠信,與誠信同行。

《韓非子》讀後感 9

《韓非子》誕生於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本表達作者治國思想和主張的一本書,其中,也包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前我並不太瞭解這本書,這次,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終於能夠完整讀完。一讀才知道,原來“濫竽充數”的故事正是來自此書中,而這個故事,曾對我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說到“濫竽充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喜歡聽人吹竽,而又特別講究排場的齊宣公,必須要300人一起吹給他聽。這給了南郭先生這樣的角色以瞞天過海的良機,他冒充樂手混身其中,還領着很高的薪水。直至齊湣王上臺,要求樂手單獨演奏,才導致事情敗露,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走了。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很滑稽,卻特別引人深思。

這篇文章最直接的寓意,是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內行的人中間,冒充有本領的人,以次充好。以前閱讀的時候,爸媽曾教育我: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須有真才實學,學習也一樣,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絕不能弄虛作假。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真正的本領,是自己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做人,也跟學習一樣,也一定要誠實,不能投機取巧。俗話說:“躲的過一時,躲不過一世”,這句話用來形容南郭先生再貼切不過了。

生活中,像這一類的反面教材特別多。以次充好、偷樑換柱、渾水摸魚等現象比比皆是。比如前些日子我看到一個新聞:某地一座很重要的橋樑,竟然被發現橋墩下部用了非常多劣等材質,如同“草包”。乾旱的時候,連鋼筋都露出來了。這樣的橋樑將影響多少人的安全? 由此可見,濫竽充數的行爲,可能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濫竽充數、缺乏誠信,輕則會失去他人的信任;重則可能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和安全,後果不堪想象。所以,在我眼中,誠實無法用價值衡量。

《韓非子》讀後感 10

談起《韓非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次,我閱讀了《外儲說左上》中說二的第四篇,令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篇文章很長,印象最深的是虞慶與匠人的對話。

虞慶建造房子,說屋頂太陡。匠人說泥是溼的,椽木沒幹透,但虞慶卻反對這個觀點,他認爲溼泥重,沒幹的椽木是彎曲的,這樣屋頂應當建得低,又說泥幹了會輕,樹木幹了會直,這樣房頂會日漸變陡。匠人照他說的去造房子,結果房子壞了。

另一種說法是,虞慶準備做房子,匠人認爲用彎曲的木材承受很重的泥巴,過久了一定會壞。而虞慶說木材幹了會直,泥巴幹了會輕,即使時間久,也一定不會壞。但匠人照他說的去做,房子卻壞了。

從這兩篇短文中的第一個說法可以看出,虞慶是個無知的'人,而自己卻裝做什麼都懂的樣子,話也說的非常好聽,可結果卻達不到目的,違反了實際情況。如果把他所說的木材和泥土比作成人或其他事物呢?他可能會認爲有些人一定會改過自新,久而久之,便會對國家做出貢獻。而結果卻可能沒有那麼美好,那些人說不定會謀反,不去管理他們,也許會招來亡國之禍。由此得出,虞慶把事情看得太簡單,而把自己看得太有智慧了,不是什麼東西自己都懂的,專業的匠人說的話也不聽,房子肯定建造不成了。如果是粗糙地認爲一些人有用,一些人無用,也是另人厭惡,自己的臉面丟盡,沒有尊嚴。這樣,也當不成一個“上卿”了。

而在生活中,有些人也是這樣。一些同學見別的同學在進一些高深的知識,認爲自己都懂了,便開始瞎說一氣,讓其他同學感到反感,使他在別人眼裏是個無知的人。還有些人可能在工作方面比較好,可到了其他時刻,自己弱的方面,便開始不懂裝懂,矇騙經理,可最後發現這種方法行不通時,他有“智慧”的一面也破滅了,同事們會漸漸認識到他的無知。如果他再這樣下去,就不可能好好與別人相處了。

從第二個說法中也是這樣,匠人認爲會壞的房子到虞慶口中就變好了。他說的好像頭頭是道,可結尾還是沒變,房子壞了。

有些時候,一些人希望事情的發展會好一些,說得讓別人都相信了,但結果終究是不會變的,他沒有改變任何東西。

這篇文章警示了我們不要不懂裝懂,違反實際情況,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專業人士的教導,自己能夠得到很好的吸收,並獲得成就,這樣才能受到尊敬。

《韓非子》讀後感 11

最近,我讀了《韓非子》一書,本書由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所著。他是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連秦王都對他很讚賞,可見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

我認爲《韓非子》中的“老馬識途”很有意義,選自《說林上》,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管仲和隰朋隨齊桓公攻打孤竹國,齊軍春天出征,到了凱旋歸來已經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對齊桓公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運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們跟隨它,終於找到了路。走到山裏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在山北,蟻穴如有一尺高,八尺深的底下就有水。”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會更熟悉。是的,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這樣,在一方面有經驗的人可以引導無經驗或經驗較少的.人。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哪門功課好的同學就可以帶哪門不好的同學,總之,我們要聽信有經驗的人的話。

《韓非子》讀後感 12

最近無事,晚上翻翻《韓非子》,很乾澀的一本書----對於我,因爲我的古文實在有限,所以必須參考釋義。

看多了,很多時候就更加困惑,韓非是古代中國法家的大成之一,當然,他的“法”和現在的法有根上的不同,但是他從人的本質,到君王的'權術都一一剖解,也會看得今人大汗淋漓,所以纔有了這些著作是韓非被殺的推手之說(韓非只能有其一,不能有其二)。只是,韓非不斷在強調“法”的重要性,君王的權術的利益攸關,個人感覺,效果被放大了。因爲自秦以後,歷朝歷代,許多也照此操作執行,可是呢?事實變遷,人情變幻,雖然基礎的“利”字不變,但是制度本身的執行,卻太多的關乎人心人情;即使最優秀的團體,制定的法術制度也不可能適用整體且不變的,在執行過程中,又往往被人爲無限的擴大僵化,更使得法術制度侷限性被放大。作爲韓非,一個可以把人都剖析的條理的大家,怎麼會忽視執行側的人心人情呢?

《韓非子》讀後感 13

最近看《韓非子》,基本看完一遍,部分看了兩遍。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是“法”“術”“勢”的結合,法是基礎,術是君主統治的方法,勢是君主的衆人關係中所處的利害地位。法治的思想基礎是萬物變化的普遍規律,在這個規律上立法,並要符合人心趨利避害的基本規則。君主治理國家不需要自己的智慧,只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就可以,不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另外《韓非子》裏面講了許多小故事,我們熟知的有“掩耳盜鈴”、“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智子疑鄰”等。這些寓言故事都是非常經典,僅從寓言故事來看,《韓非子》也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我以爲法家治國的根本思想有唯物史觀的影子。法治國家的組織效率是極其高的,所以有秦國一國消滅其餘六國而一統天下。韓毓海說,國力的.強弱主要是指一國組織能力的強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另外韓非的法治是讓人們去私利,趨公利,因爲他將私利的方向引導到公利上,爲公即爲私,所以人人都熱衷於爲公,爲國家出力。這是以人性惡和私有制爲基礎的將人民的力量規範到國家利益上來的一個治國手段,對當今是否有借鑑意義呢?至少對於大爭之世、對於民族主義是有借鑑意義的。 我對法家是推崇的,不過我對當今社會的法治又是厭惡的。當今社會的法治其實是幌子,政府帶頭違法,胡亂定罪,這樣的法制不過是用來對付政治敵人的手段而已。於己有利時用之,於己有害是則棄之。當今中國需要怎樣的法律呢?怎樣正確執行又怎樣保證它的被正確執行呢?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韓非子》讀後感 14

這幾天,我們正在讀《韓非子》,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值得我們好好探討。

齊王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因此,齊國人都喜歡上了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變得十分昂貴,五匹未染色的布都比不上一匹紫色的布。紫色布價格的上升讓齊王感到十分擔憂。齊王的師傅勸說道:“《詩經》上說:‘不躬不親,遮民不信。’如果大王現在想讓老百姓中沒有人穿紫色衣服,就請大王自己脫下紫色衣服。如果朝中有人穿紫色衣服覲見,您就對他說:‘離我再遠點!’我討厭紫色衣服上的氣味。’”當天,齊國郎中就沒有一個人再穿紫色衣服了;當月,齊國都城就沒有人穿紫色的衣服了;當年,齊國境內就沒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以身作則,才能讓人聽從。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喜歡一看到別人的缺點就指出,可他並不知道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點。我們應在指出他人缺點時檢討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同樣的問題,如果有,就儘快改了吧,不要被人抓了把柄後才追悔莫及。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那時的人們有些阿諛奉承的感覺,也有可能是看到君主喜歡穿紫色衣服邊隨大流,也開始穿紫色衣服。不過這兩種可能都不是很好。

總而言之,《韓非子》這本書有許多小故事,有些簡單易懂,有些則讓人深思熟慮,慢慢去發掘你會發現很多得到很多。“書中自有黃金屋”多看書做更好的自己。

《韓非子》讀後感 15

《韓非子》,這絕對是一部鉅作,雖然是在幾千年前,但是,其中許許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

從小便聽過《濫竽充數》《畫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竟均出自《韓非子》。

這次,我看的是《外儲說左上》,主要講的是“君之外謀”,其中“說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頗深。

這段主要講的是墨子做木鳶與葵與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個故事來說吧,葵唱歌時,大家都輕鬆又愉快,而射稽唱時,大家又吃力又疲憊,但有人注意到嗎?事實上,射稽唱時的效率比葵唱時的效率高出了許多。

這是爲什麼呢?這便是良藥苦口,不要對苦澀的事物產生厭倦,事實上,這往往是最妙的靈藥,葵所唱的歌是一顆甜味的糖,讓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藥,雖苦,但功效甚好,這便是甜苦之分。

那到底該如何抉擇呢?忠言逆耳,聰明的人會去鼓勵別人,因爲他知道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會去聆聽它,因爲他知道,這能創造出最好的功效。

墨子,連他也會做過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聰明人,他知道做木鳶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後,卻隱藏着良方。

生活中,社會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誠懇的勸告,總是不那麼順耳。家中,父母隨時的關照與提醒,總是對你最好的話,但在我們耳中,總是那麼嘮叨,平日,老師的循循善誘,潺潺教誨,是枯燥和無味的,但這又是最富哲理的話語。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人而已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讓我們記住這兩句話吧,這是我所理解的,但這將永遠伴隨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