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證明》讀後感(精選11篇)

《證明》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證明吧,當我們要想證明某個事實是真的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具證明。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證明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證明》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證明》讀後感(精選11篇)

《證明》讀後感 1

記得小時候,作爲一個小孩子,我常常對未來充滿癡癡地幻想,那真是心有多大,夢就有多大。哈佛這兩個字,自然早早紮根於我的腦海裏。時光飛逝,經過十多年的奮鬥,現在,我最終與哈佛無緣。平凡人一個,唉,安分的做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吧。哈佛,我也就在夢中與你邂逅吧。

相信哈佛這兩個字對天下的學子們,都有無限的魔力,這兩個字與我,雖不至於令我魂牽夢繞,拿出懸樑刺股的決心向其發起衝擊,但是,同樣的,在我心裏,這兩個字,分外神聖,分外高大.

哈佛的諾貝爾獎得主33位,美國總統7位。

哈佛爲何如此偉大,如此傑出?

在我看完《哈佛的證明》後,我略微有了一點想法。

首先來講一個故事。當年泰坦尼克號的悲劇發生時,遊客們都拼命涌向救生船,但是,偏有一個青年,逆着人潮,奮力返回船艙,僅僅爲了搶救一本培根的散文集。這個青年,叫威德納。最終,他和散文集一起永眠於冰冷的海水中。這個愛書如命的青年便是哈佛的學生。

故事沒有結束。在這之後,威德納的母親,也就是泰坦尼克號那位倖存的老太太,以她兒子的名義向哈佛捐贈了一個圖書館。而這座圖書館,是哈佛最大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圖書館,僅圖書就有345萬多冊。

哈佛的祕密就在這故事裏。

哈佛的校徽上,那幾個拉丁字母,意思是真理,這是哈佛的校訓。

哈佛沒有宏偉的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牆,和隱藏其間的100座圖書館。

隱匿於哈佛的紅磚牆間的,是一個有一個對真理和知識有着無限渴求的人,一羣思想豐富,心靈單純的人們。就是這樣的青春,高尚的靈魂,撐起了哈佛浩瀚的蒼穹。

知識對於他們,就如同空氣對於生命,沒有空氣,生命消逝。沒有知識,他們的靈魂死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他們最好的誓言。

哈佛的財富,不在於歷史悠久的建築,不在於那浩若星辰的藏書,而在於一個個人,以及他們身上傳承的精神。過去的輝煌,只能建成雕塑供我們瞻仰,而這羣青年,卻可以憑藉自己的雄心,走出哈佛,去開創未來,一個未知,充滿機遇,光明的未來。幾百年來,一代代的學子,匯成洪流,不斷涌向未知的洪荒,不斷流動,不斷生長,無數浪花的激盪,令世界震動。

書中描寫的一個個哈佛人,都是那樣的可愛,甚至當你去看病,那裏的醫生,即使高負荷的工作後,仍然像見到熟人一樣地接待你,熱情,溫馨,給人一種在家的錯覺。當然,還有那裏的飯店老闆,與初次見面的你熱情寒暄,讓你都不好意思繼續矜持下去。哈佛整一個火紅的太陽,包裹住靠近它的人們,給以他們溫暖與力量。

其實,哈佛最令我動容的一點,不是產生了多少諾貝爾獎得主,而是那一百座圖書館!

一個大學,居然可以擁有一百座圖書館啊!呵呵,我無法想象,當被這些圖書館包圍其中時,是否會有被淹沒在書海的感覺。走進圖書館,迎面撲來濃郁的'書香,書架上,一本本書整齊的排列着,無聲地訴說繽紛的過往,只等你去發現。這真好似一個人飄蕩在茫茫的大海上,無力感是否會涌上心頭呢。但這感覺又有點特別,因爲,這無力中,肯定夾扎着相當的渴望。

今年初,當我第一次離開我從小成長的地方,第一次親眼體驗人生中的第一場雪時,我看到了一幅難以釋懷的畫面。

臨近期末,幾百個大學生,在圖書館大門開啓的一剎那,一擁而上,向門裏擠去。先前排隊的秩序,彷彿被圖書館大門瞬間吸食乾淨。我只看見,無數晃動的人頭,和發出吱吱響聲的在人流夾縫中左搖右晃的玻璃門。

我心想,平日裏冷冷清清的圖書館,此刻,是否消受得了這突如其來的幸福。

白雪紛紛,那天清晨,我瞥見了我的百年母校蹣跚的背影。

我不禁要問,爲什麼哈佛沒有在中國,或者說,在中國,爲什麼沒有像哈佛這樣的學府,這樣的一個讓知識生長的最佳土壤。

今日,《哈佛的證明》給了我回答。

《證明》讀後感 2

這本是松本清張的短篇集,共收錄短篇小說四篇。

其中《證明》與《新開發的區域》發表於1969年,《密宗律仙教》發表於1970年,《留守宅事件》發表於1971年。這段時間正值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經濟的蓬勃發展往往伴隨着社會的亂象。

今天讀完了第一篇《證明》。

故事講述信夫爲文學夢辭去公職,專心在家寫作,可作品始終不獲承認。

‘’屢屢失敗而產生的沮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焦灼,以及與社會隔絕的宅男生活,令他的情緒如過山車一般。”

生活長期脫離社會,加上一直無法在文壇展露頭腳的挫敗感,使得信夫把怨氣都撒在妻子久美子身上。

他會拷問久美子的行蹤,甚至在牀上時,把久美子當作自己發泄憤懣的工具。

當初久美子爲了支持丈夫追尋文學夢而重入職場,用自己一個人的薪水支撐家庭。對信夫種種乖張的行爲久美子始終在忍耐。

後來久美子出軌平井忠二,而且越陷越深。她是把在自己丈夫那裏得不到和付不出的愛都寄託在了平井忠二身上。

當久美子知道自己只是平井忠二衆多女伴中的一個,她的內心痛苦異常。

信夫因爲不堪忍受自己在文學創作道路上的持續失敗而自殺。久美子發現信夫的屍體後,先去殺了平井忠二,然後將現場僞造成信夫殺掉平井忠二後自殺的樣子。這是久美子的復仇。

犯罪現場僞造得極爲成功,久美子也向警察坦誠自己出軌於平井中二,這成爲了警察眼中信夫殺人後自殺的理由。

一個月後,逃脫了法律制裁的久美子自殺。

久美子的出軌對象平井忠二,是佛學家兼隨筆作家。松本清張安排這樣的社會身份給他,可真是莫大的諷刺。

平井中二主動勾引久美子,是因爲他看出了久美子對自己的欽慕以及久美子家庭的裂縫。於是他趁虛而入。偏偏又不是真的愛久美子,身邊被他迷惑的女子大把。佛學家不是應該清心寡慾麼,平井中二卻一邊“研究佛學”,一邊在酒池肉林裏肆無忌憚。

還有故事裏的畫家守山嘉一。松本清張說他曾在巴黎生活了十五年,在日本是頗有名氣的油畫家,擅長評論以女性身體爲題材的各種繪畫,活躍於日本各大論壇、講座以及媒體,五十八歲的他在業界既有知名度,又有威望。

然後本來談工作的見面,守山嘉一卻把久美子約到了高級餐廳,在知道了久美子已婚之後更是大開黃腔。擺明了就是在引誘久美子。

守山嘉一之所以最終沒有對久美子下手的原因,無法是因爲他意識到久美子的丈夫是一個善妒的'丈夫,他只是不想給自己享樂的生活找麻煩罷了。

再回頭看一看久美子的丈夫信夫。

他有自己的文學夢,可是卻因爲沒有背景,不會討好編輯,就算有相當的實力,卻永遠無法出頭。讓那些比自己年輕,對文學幾乎一無所知的年輕編輯訓斥,爲了不得罪人,將自己的作品按照編輯的意見改得面目全非。

一直到死,信夫都只是一個空有夢想,被人玩弄的角色。

是什麼讓有夢想有實力的人永無出頭之日,是什麼讓沽名釣譽淫人妻女的人炙手可熱?

我真希望久美子沒有自殺。

活下來,從此變強大。我希望她可以變成《黑色皮革記事本》裏的原口元子,獨自迎戰所有的敵人。我甚至希望她可以變成《白夜行》裏的西本雪穗,去痛快地復仇!

久美子從來沒有爲自己活過。

信夫還在做公職的時候,她在家裏照顧信夫的起居。信夫爲了夢想辭去公職,她就重新工作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擔。信夫體貼,她沒有享受,信夫暴虐,她只是忍受。爲了逃避家庭的壓抑,她落入平井中二的陷阱,成了對方衆多情人中的一個。她痛苦,然而平井中二又怎麼會爲了她放棄其他到手的女人。

然而久美子不是原口元子,也不是西本雪穗,她做不到獨自迎戰整個社會的惡意,也沒辦法向所有人復仇。

她的復仇好像流星,閃耀一刻後就墜落。

是什麼讓有夢想有實力的人永無出頭之日,是什麼讓沽名釣譽淫人妻女的人炙手可熱?又是什麼,讓美麗、隱忍、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久美子死了。我很難過。

《證明》讀後感 3

網上的簡介就泄了本書所有的底啊!有木有!

雖然本作有三條線索分開鋪陳,但是最主要的`內容就直接被泄了!完全就是揣着謎底看謎面嘛!

而且本作中森村似乎對壞女人的描寫不是很逼真深刻啊!八杉恭子在對小孩約翰尼時很有母性,一家三口的霧積之旅充滿溫馨,爲什麼對後來的兩個小孩就可以不管不顧,變成了利用小孩作爲工具的母親了呢?書中沒有多做交代,多少有些突兀的感覺。

總之撇開歷史意義、社會意義什麼的不談,這本公認的森村代表作我覺得還不如《高層的死角》、《致死坐席》等作。

《證明》讀後感 4

工作之餘,讀完公司發給的《用業績證明你的能力》一書後,我感受頗深,啓發也很大。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不乏有這樣的人:整天抱怨自己學歷、技能有多高但卻未受到公司的重用。不知他們試曾想過,“你創造的工作業績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嗎?你的工作業績能讓別人刮目相看嗎?”如果自己的工作業績能得到公司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那自然就能得到重用和受人尊重。不凡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在本職工作中做好,創造更大的工作業績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任何一家企業,老闆除了看重員工的忠誠度之外,更看重的是員工給企業帶了的效益,更看重員工的'業績。如果沒有這些員工創造業績,老闆的公司當然也無法持續的存在下去。一個成功的老闆背後,必須有一羣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成功的員工,老闆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不是老闆在養員工,而是員工在用自己創得的業績來養公司。所以,老闆更看重業績。我們都知道,職場其實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在這裏,一切要憑業績說話,因爲出衆的工作業績更能證明你的能力,體現你的價值。當你的業績遙遙領先於你的同事,你就會成爲公司裏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

本書旁徵博引了古今中外的職場事例,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身在職場,只有忙得有價值,忙得有業績,才能被同事認同、老闆賞識。不僅如此,更結合現代職場特點,從心態到方法,從思想到行動,從個人到團隊,面面俱到,全方位爲讀者解讀業績從何而來,告訴讀者如何才能創造業績。總之,這是一本可讀性強、指導性強的職場勵志讀本,希望每一位職場人員都能從中獲益,收穫最大的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博得老闆的信任和重用,成爲永遠的職場達人。

《證明》讀後感 5

1.熱情工作創業績。熱情是我們更好的工作的原動力。我們知道,一個對工作有熱情的人是永遠有業績的。試想想,如果我們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最終會一事無成。當我們熱情滿懷和幹勁十足時,任何事都將變得輕而易舉。只要我們熱情地對待所從事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辛勤的付出必然會有回報,自己也將因出色的表現獲得巨大的成就。如果想創造出輝煌的業績,那就對工作充滿高度的熱情吧!

2.“敬業,取得業績的最好姿態”。敬業是一個工作態度,就是要有熱情,要主動,不抱怨,積極努力的`工作,工作是一個態度問題,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愛,一種對工作的真愛。我們工作不是爲了老闆,而是爲了自己,有很多廠裏會有這樣的標語,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我們要深思,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敬業,抱着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即使付出再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能克服各種困難,做到善始善終,

3.要有思想,樹立自信創業績。出路在哪裏?出路在於思路!我中國的改革不是在鄧小平的“我們要解放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嗎?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沒有社會關係,這些都不可怕。一個有思想充滿自信的員工做事一定有自己的思想並堅信自己。不會畏懼任何困難的挑戰。沒有錢,可以辛勤勞動去賺;沒有經驗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閱歷可以一步一步積累;沒有社會關係可以一點一點的編織。但是沒有思想盲目的去做就是一個致命的錯誤,要有思想有目標的去做某件事,工作中要積極思考,只有有思想纔能有方向,而只有有自信才能將頭腦中的思想付諸行動,才能創造更好的佳績,具有好的思想,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自信往往使得平凡的人也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成就那些雖然天分高、能力強卻疑慮過多的人所不敢嘗試的事業。對自己有信心,就可以完成一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4.立即行動創業績。“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一旦開始,完成在即。”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所以,最求業績,立即行動。只有行動纔會有結果,一個行動別一千個空想更有說服力。有很多人說:成功開始於想法。”有想法要立即行動,不要拖延。

5.“細節決定業績的成敗”。書中提到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句成語。要保證一臺機器正常運轉,就必須控制好每一個環節,因爲每一個龐大的系統都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只有將業績做到最棒: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纔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纔會創造卓越的人生。

《證明》讀後感 6

與松本清張那種悲天憫人的社會派推理不同,森村誠一完全是以一種冰冷的眼光和筆調來寫作,他就像一個拿着手術刀的外科醫生一樣,一刀一刀精準而冷酷地將這個社會剖開,把那些已經壞掉的'五臟六腑展示在所有讀者的面前。松本清張是菩薩,在他的作品裏,有病的是人,雖然人性惡,但總算還有迴天的希望,森村誠一是金剛,在他的作品裏,沒有誰做的事不兇惡或虛僞,每一個人都有罪,有病的是社會。

《證明》讀後感 7

對於這種所謂社會性推理小說,讀完常常有雞肋之感,以偵探小說要求之,則推理性不強,以社會性看它,巧合又過多,結局各種敘事條線終於彙總,雖說合的是作者因果循環、環環相扣的主旨,卻總感覺說服性不強。有了一頂證明人性的大帽子,讀之前期望的是故事中層層深入的複雜人物性格,精巧而又宏大的`敘事風格,結果所謂的證明只在結局時出現,所有的真相揭示最終還是嫌疑人良心發現自己供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算是7分的故事感官上也只能得到5分。讀書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彼時的我,對於此種證明法只能說是有緣無分了。

《證明》讀後感 8

在工作之餘,我時常閱讀《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一書,這本書的內容使我感受頗深,對我的人生價值觀啓發很大,讓我懂得了在平凡的崗位中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它一直激勵着我積極上進,是我不斷創造業績的動力源泉。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幾乎每個公司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爲什麼老闆總是讓我幹這樣無足輕重的事情?”

“他們一點也不關心我,這算什麼團隊?”

“爲什麼又讓我跟小張負責一個項目?還不如我一個人做。”

“什麼時候老闆纔會想到給我加薪?”

這些人整天抱怨自己學歷、技能有多高但卻未受到公司的重用,殊不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不要抱怨,拿業績說話”是《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一書中經典的篇章,通過多次閱讀《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一書,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我一直在探討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創造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證明》讀後感 9

“對工作熱情的人永遠有業績”。是的,熱情工作創業績。如果我們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最終都會一事無成。當我們熱情滿懷和幹勁十足時,任何事都將變得輕而易舉。只要我們熱情地對待所從事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辛勤的付出必然會有回報,自己也將因出色的表現獲得巨大的成就。我作爲一名大學生輔導員,面對煩瑣的學生教育和管理事務工作,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需要做的就是每天都飽滿熱情地爲學生服務、爲家長服務,用我的熱情帶動和感染身邊的.同事,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讓同事舒心,只有這樣,我的工作業績纔會體現出來。

“敬業,取得業績的最好姿態”。盡職盡責創業績,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把敬業當習慣,只要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就一定會獲得與責任對等的收穫。一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對工作盡職盡責,他必定會擁有許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如果自己明明有十分的力氣,卻只用一分,那是絕對不能取得好的工作業績的。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只要能處處以主動、盡職的態度工作,即使從事最平庸的職業也能幹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來,實現個人自身價值。責任與愛心是輔導員工作的價值體現,作爲一名輔導員,我們不僅要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還必須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我們的價值。輔導員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我們的業績是不平凡的,因爲我們的價值還體現在: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是思想教育的參與者、是黨建工作的實施者、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體悟者、是學生心理諮詢的疏導者、是學生愛心的體現者、是安全教育的提示者。

《證明》讀後感 10

對於我一個學生來說,數學有時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有些時候認真思考,仔細解題。就會體會到一種峯迴路轉的美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數學方面的好書《數學證明》。這本書圍繞數學證明的方法,歷史和作用展開。像這本書的第八章《存在性證明》,這一章介紹了存在性證明的歷史等內容。這一章並沒有直接說存在性證明的相關內容,而是用了一個事例,也就是我比較熟悉的抽屜原理作爲開始。抽屜原理是一組在中小學奧數中應用很廣泛的,經常被用於進行存在性證明。我看到這條之後就想起了它之前在學習中帶給我的那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種令人感到茅塞頓開的美。

(第一抽屜原理:原理1:把多於n+1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裏,則至少有一個抽屜裏的東西不少於兩件。證明(反證法):如果每個抽屜至多隻能放進一個物體,那麼物體的總數至多是n×1,而不是題設的n+k(k≥1),故不可能。原理2:把多於mn(m乘n)+1(n不爲0)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裏,則至少有一個抽屜裏有不少於(m+1)的物體。證明(反證法):若每個抽屜至多放進m個物體,那麼n個抽屜至多放進mn個物體,與題設不符,故不可能。原理3:把無窮多件物體放入n個抽屜,則至少有一個抽屜裏有無窮個物體。證明:設有限集合A1-An均含有p個元素,其中每個元素都對應無限集合B中的一個元素,那麼∵A1-An均爲有限集,且n≠∞,p≠∞∴全集A爲A1∪A2∪….∪An也爲有限集,又∵A與B之間的元素有一一對應關係∴A與B等大,有窮等於無窮∴假設不成立,得證。第二抽屜原理:把(mn-1)個物體放入n個抽屜中,其中必有一個抽屜中至多有(m-1)個物體。上面是我從搜狗百科上面查到“抽屜原理”詞條,第三個證明是我自己寫的,可能有問題)

書上原文是這樣敘述的:把多於n件東西放在n個抽屜裏,其中必有一個抽屜盛超過兩件東西。這個敘述讀起來比較容易理解。同時還有一個證明香港必有兩個頭髮根數相同的人的事例來幫助理解:在寫這本書時香港一共有約600萬居民。而人的頭髮至多有20萬,遠小於600萬,所以一定有頭髮根數相同的兩人。

這個定理在做某些題的時候有很大用處,能夠大大減小分析量。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定理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上數奧課時老師提了一下這個定理。這定理在小學的數奧題裏就曾出現,在現在的'數奧題裏依然出現頻繁。就比如這道題吧,這是一道數奧作業題,題目是這樣的。證明任意5個正整數中,必有兩個數的平方差是7的倍數。我當時看到題目之後沒有頭緒,就設了這5個正整數爲a1,a2,a3,a4,a5想利用平方差來因式分解。因爲這5個數之間沒有什麼聯繫,所以分類討論變的極爲複雜。這道題利用抽屜原理可以快速得解:正整數模7有七種情況:0,1,2,3,4,5,6平方模7只有這幾種情況:0,1,2,4。這就是我第一次卡住的地方,當時想了好久也思考不出答案。這道題利用抽屜原理,就可以較快速的分析,進而得到答案:5個物品放入4個抽屜,因爲5大於4,所以必有一個抽屜裏有至少兩個物品。所以必有兩數平方模同餘。根據同餘運算的冪性質,兩數平方依然同餘,所以在抽屜裏抽取同餘兩數,其平方差模7餘0。得證,這個證明很好的利用了抽屜原理,做題時減小了分析量,加快了做題速度。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數學有時十分困難。但是有時候細心思考,認真解答,就會感受到那種令人感覺茅塞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美感。

《證明》讀後感 11

有一段時間沒有看過什麼書了。這幾天偶然整理以前的書,翻到了高中時買過的很多書。書大多數是小說,也有幾本抒情的書本之類的。有一本書,我印象很深,因爲它在高中那片茫然到不知如何行走的荒漠上添上了幾朵小花。花很小,香氣卻沁人心脾。

《時間會證明一切》,最初,我是因爲這個名字選中的這本書。時間啊,我們少年郎是最不缺少的東西了。而未來是我們最迷茫的事情了。短短一個題目,就能給我這個時期的少年很大的勇氣。我們如今不堪一擊,我們總會刀槍不入。

“好事,壞事,皆成往事;愛過,錯過,都是經過。”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輕狂過,認爲自己戰無不勝,因爲還是一張白紙,心靈還十分乾淨,可以在別人被誤會的時候,衝動上前去維護,做自己認爲對的正確的事情,不計一切後果。或者也有可能不小心走錯了路,和壞人站在一起去傷害另外的人。最後可能會發現自己錯了,也許永遠不會認爲自己錯了。不過錯了,也不要緊,一句“都怪年紀太小了,什麼都不懂”就可以解決了。確實,那時候我們還太小,很多事情都不太明白,愛呀,恨呀,正確啊,錯誤啊,都是別人一點點教會我們的`。等我們真正自己認識到那些對與錯,是與非的時候,那些事情早就成了往事,我們也早就經過了那段路。

我喜歡這本書,可能是因爲它太真實了,也可能是它裏面的很多內容正好貼近了我們的生活。

“然而我們都忘記了,可憐之人可能會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還是痛入骨髓的可憐之處。那份可憐,往往是大多數貌似堅強無敵的人們,一生皆未曾領略的寒冷和遙遠。”

我們很多人都記得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後來再想起這句話的時候,總會覺得莫名悲傷,爲什麼我們會更關注可憐人的可恨處呢?書中那個爲了讓自己丈夫安心而寧願當一個萬人嫌的老太太可恨嗎?可恨的,整個醫院的人都不喜歡她,但她從來不解釋,寧願他們恨着。可憐嗎?也很可憐,爲了讓幾乎失去五感的丈夫活的安心一點,她連自己的名聲都不要了。書中曾說: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傻瓜。有些真傻,有些裝傻。我們對待傻瓜的態度往往不那麼平和。即使看上去實在可憐至極,大約也只跟上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其實說到底,能夠那麼輕輕鬆鬆說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人,一定不曾走過那些可憐人的路。作者說:“憐憫他人,即是憐憫未知的自己。”我很贊同,因爲世界千變萬化,誰也不知道,這一刻的他,會不會就是下一刻的自己。“感同身受是情分,淡然處之是本分。”

“我想,如果把世界擬人化,對方大概是一位最無奈的‘暖男’。整日被無度索取,無禮對待,甚至是無理取鬧。”

我們如今生活的相對平和,沒有戰爭,沒有擾亂。對待這個世界也開始了保護。但很明顯,這種保護還是很慢的。依舊有很多人浪費着資源,過度地開發,過度地使用。世界面對我們這些生長在他懷抱裏的孩子還能怎麼辦呢?除了忍讓還是忍讓,於是一退再退。突然想起《武林外傳》裏的一句話“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個世界一直都是公平的,在你埋怨環境不好,霧霾嚴重的時候,請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傷害環境的事情。想要讓別人溫柔以待,請先溫柔對待別人。很多壞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愛可以是習慣,喜歡卻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與讚美。我希望我喜歡你不是因爲血緣,而是因爲你的強大不閉塞,豐富不狹隘,幽默不低俗,成熟不壓迫。這樣的喜歡,才值得共同分享生命中珍貴的每一秒時間。”

大約每個孩子都曾希望過自己的家人能夠像朋友一樣和自己相處。我就這樣希望過,並且現在也依舊這樣希望。小時候能夠擁有一個能夠認真聽一聽自己真正想法並且給予一些肯定或者意見的家人;長大後不僅僅是自怨自艾自己年紀老了,不肯接受那些新的東西的家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百善孝爲先。”但我們究竟是依賴親情和道德說出這樣的話,還是發自內心的尊敬和喜歡,這是有區別的。我希望得到一些不是因爲血緣而喜歡的家人,也期待着成爲別人不是因爲親情和道德而喜歡的家人。這樣的家庭纔是真正美好的家庭。

“只有掌握舒適節奏的人才會明瞭:快有快的戰績,慢有慢的美麗。”

“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了,你也要快一點,這樣才能追上別人,才能生活得好一些。”我的家人經常這樣告訴我。可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看法。後面的人爲了生活得更好去追趕前面的人,前面的人爲了不被超越加快速度……然後所有的節奏越來越快,錯過的風景越來越多,人們生活得越來越累……當然,這不是說快不好,只是可能並不適合我。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罷了。朋友之間慢一點,感情會很深;學習慢一點,基礎更紮實;說話慢一點,減少錯誤的機會;

期待也要慢一點,也許下一次運氣就到了。“這一刻放緩步伐送君遠去,請盡情擦過我的肩膀大步向前,終究殊途同歸,又有什麼值得焦急。”

“它可以爲了醜惡與失敗,沉默地背起黑鍋;也可以爲了善良與成長,掛上榮耀的勳章。”

時間長流中多少人出現又消失,有普通人,也有讓旁人記了一輩子的人,有從逆境中成長最後很強大的人,也有一輩子平平淡淡的人。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過,從不爲了誰停下或是快進。它見過生離,也看過死別。如文中言:它“記錄下每一點辛苦與投入”,也“認真的催促:華年易逝,華年易逝”。不論我們曾經如何,曾經已經是曾經了。

《時間會證明一切》,時間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