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通用20篇)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作爲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恆的藝術魅力,也包含了豐富的想象力,下面給大家分享《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通用20篇),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通用20篇)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

今年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是由很多中國民間傳說組成。有牛郎與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祝,白蛇傳,馬蘭花,九色鹿……在這麼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了。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範喜良被抓去修長城了,她天天在家裏等,等待丈夫回來。整整一年過去了,丈夫沒有回來過一次,信也沒有收到過一封,孟姜女很着急,決定去尋找丈夫。在途中,孟姜女渴了就喝杯涼水,餓了就吃一點粗糧,累了就睡在路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城。但是卻得知範喜良因爲工作勞累上個月就已經過世了。孟姜女得知這個消息後,她很傷心哭了起來。突然嘩啦啦巨響一聲,長城倒塌了一大段。

讀了這個故事我在想他們是用什麼方法在修建長城,長城到底幹什麼用呢?原來秦始皇修長城是爲了防止別國入侵,長城也很長,東起鴨綠紅畔,西至嘉峪關,長城的總長度到達兩萬多公里,所以被稱爲萬里長城一點也不過份。我認爲秦始皇修長城保衛國家是很好的一項工程,但是他應該給工人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時間安排,並且保證足夠的糧食供工人食用,那麼工人就不會因爲勞累和飢餓死亡。

雖然在這個傳說中秦始皇是個非常殘暴的人,但是他也是個很有作爲的君主,他統一了七國,並且統一了我國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秦國工將用生命修建的長城起了很發的軍事防禦功能。長城也是宇航員在太空中能夠看見地球上的建築物之一,千百年來象徵着中華民族。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是如此的有趣,令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收錄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有藏族的民間故事《幸福鳥》;有蒙古族人民中廣爲流傳的民間故事《獵人海力不布》;還有漢族的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等。

在這麼多的精彩的民間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漢族的'民間故事《魯班學藝》。這個故事講述春秋時期有個姓魯的老木匠,雖然他在村裏手藝高超,但是在終南山上有個比他技藝更高超的木匠。老木匠決定叫自己的三個兒子去拜師學藝。首先出發的是大兒子和二兒子,他們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沒有去拜師學藝。小兒子魯班一心學藝,終於來到了終南山。魯班學習非常勤奮,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到了晚上又趁着月光在設計圖紙。經過三年的堅持不懈努力,魯班學到了一身的好手藝,最終成爲木匠的祖師爺。

故事裏魯班說:“學藝如果只學三個月,那麼學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學三年,那麼學到的纔是精髓。"這句話對我的感觸非常大,我們平時做事也要如此。記得我學了一段時間的Q版漫畫後,覺得自己已經畫得很多很好了,便學起難度更大的少女漫畫。剛開始學習時自我感覺良好,得意地向同學顯擺。之後我學得越久,才發現我的技法有許多錯誤,像頭身比例不正確,上色不立體等。經過不斷的練習我才慢慢改正了這些缺點。要是當時我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不是繼續往下學習的話,估計到現在我的漫畫還會有很多的缺點。學習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捷徑可以走,我們一定不能鬆懈,要不斷往深往寬鑽研。

讀完這些民間故事,我的收穫很大。這些民間故事不僅讓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積累了精彩的語言,更讓我在故事中收穫一個個有益於自己成長的道理!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3

威爾遜說“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裏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近日,我去書店轉了一圈。想要買些課外的書。此刻,一本名爲《中國民間故事》的書吸引我的眼球。懷揣着一份好奇買下了它。帶着一顆好奇的心認真讀完了。最大的感慨便是:中華文化之博達精深!

萬里長城也有人叫八達嶺長城,曾經在那一帶住着兩戶人家,分別姓孟和姜。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知道肯定和孟姜女有關。沒錯,我要說的是鮮爲人知的她的來歷。話說某年孟家種的瓜秧爬到了隔壁的姜家,並在牆邊結了個瓜。秋收時,這個瓜被一分爲二,一家一半。切開時便出來個女孩兒,兩家取名孟姜女。

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孩兒長大了,與一個名叫範喜良的喜結良緣。而那時正值秦始皇招人修建萬里長城。毫無疑問,範喜良被抓走了。可憐的孟姜女在洞房之夜失去了丈夫,可見她是何等的傷心難過。可一直等待的範喜良始終沒有回家,於是她決定去找範喜良。從此便開始了尋夫這路。

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長城腳下,映入眼簾的是官兵拿着皮鞭兇殘的對待那些可憐的壯士,正因爲這樣,長城腳下的一堆堆白骨就形成了。如此悲慘的場面,讓孟姜女悲憤不已!便開始拼命的'尋找丈夫。可有人告訴她,她要找的人早在三天前已經死了。孟姜女第一反應就是痛哭,於是長城倒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屍骨。作爲一國之王的秦始皇聽說這事豈能不生氣,便處死了孟姜女。從此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感人故事便在民間傳開。

關於牛郎織女,都是婦孺皆知。而我看完這則故事後,覺得主人公更應該是牛郎身邊的那頭憨厚忠誠的牛。那個憨厚朴實的孩子敵不過哥嫂的霸道,便只得了一頭牛和一點田地後被哥嫂趕出家門。

某天黃牛,哦不,應該叫神牛。當它對牛郎說該娶媳婦的時候,牛郎無奈自己的窮困只得搖搖頭。老黃牛便爲他支招。牛郎有幸娶到了仙女織女,有情人終成眷屬。牛郎與織女不但在一起了而且還有了孩子。可好景不長,王母得知這事,無疑是雷霆大發!捉走了織女。而老牛爲了牛郎能追回織女,犧牲了自己。這張充滿神力的牛皮助牛郎飛上天去尋找織女。

傳說後來牛郎和他的兩個孩子變成了星星,最中間的就是牛郎星。而織女也變成了星星。他們相隔一個銀河的距離。而之後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他們才能借喜鵲搭建的鵲橋見上一面。

小時候聽老人說,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坐在葡萄架下可以聽見牛郎和織女的談話呢。遺憾的是,關於這個傳說,我一直沒有得到驗證,當人們在感慨牛郎織女的悲慘愛情時,我卻佩服老黃牛的默默奉獻。留下的一段傳奇佳話是他們的,他什麼也沒有。

每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然後檢討自己,完善自己。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爲了讀書而讀書,一定要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4

我從小就喜歡聽爸爸媽媽講故事,後來我上了學,識了字,爸爸媽媽就開始給我買故事書。前幾天,爸爸又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中外民間故事》。我拿到手裏翻開一看,立刻就喜歡上它了。

這本書裏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例如孟母三遷、狠心的後孃、孟姜女哭長城、木蘭從軍、司馬光砸缸、屈原沉江等。這裏有好多故事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就給我講過,我非常喜歡。現在我把這本書捧在手,更是把這些故事翻來覆去地讀了又讀。

在這些故事裏,我最喜歡的就是木蘭從軍了。花木蘭雖然是一個女孩子,而且還生在古代,可她卻比男兒還堅強勇敢。戰事一起,她便剪掉了長髮,穿上戰袍,替年邁的'父親上了戰場。在戰爭中,她立了許多戰功,最後還被提升爲將軍。大軍勝利歸來後,她這纔回到家鄉,換回了女裝。我讀這個故事,想象着花木蘭女扮男裝,在戰場上廝殺的場面,心情真是激動萬分。

這本書裏其他的故事也都很有意思,我知道,這些民間故事源於民間,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體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思索,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潔善良的心靈。

總之,《中外民間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教我學會堅強、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真是太喜歡它了!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5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閱讀欣賞外國名著,小說,散文,而漸漸忘記了屬於咱們中國自己的語言藝術,民族藝術,爲了再次感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

一開始,我並不瞭解民間故事。這本書的導讀爲我詳細地介紹了,原來民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的創作和傳播主要依賴於勞動人民之間的口耳相傳。而民間故事傳承的強大的力量,可以同風俗習慣相比擬,因爲這是種靠行動、語言的集體傳承,所以具有着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間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後是作家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懷着一份期待與激動,我開始從第一個故事細細閱讀起,沒翻幾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書,有我很小時候就知道,並且常常聽大人講的故事,比如狼來了,東郭先生和狼,這些故事雖然十分簡短,但卻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許多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無一不性格鮮明,惹人喜愛,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以讓我們明白許多簡單的'小道理。比如狼來了就讓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後果就是羊都沒了,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心啊。書中也有許多讓我感到無比的故事,比如寶蓮燈,懂獸語的海里布。寶蓮燈中,三聖母和劉彥昌這段超越界限,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愛情讓我震撼。沉香爲了拯救母親,不怕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更讓我感動。懂獸語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讓我十分敬佩,他爲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賣了自己的密碼,後來拯救了其他人,卻犧牲了自己,成爲了一尊石像。當然,也有許多我以前聞所未聞,讓我大長見識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師,李白乃一代詩仙,在文學領域上可謂無人可敵,可他居然也爲了尋找高人請教而放棄了欣賞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這種虛心請教,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佩服。

讀完整本書,我彷彿整個人已經融入了進去,去欣賞那些自然人文,同神仙鬼怪在一起。我也深深地被這些生命力頑強的故事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懷。我也相信,這些植根於民間的故事,可以口耳相傳,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6

這次我要講的是趙州橋的傳說。說起趙州兩座赫赫有名的石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石家莊的標誌。相傳城南的石橋是魯班修建的,城西的小石橋市他的妹妹魯姜修造的。它們可謂是建橋的經典之作。

傳說有一天,魯班帶他妹妹遊玩來到趙州,眼看就要到趙州了,可是有一條渡河橫在他們眼前。寬闊的河面上只有兩條小船,每次只能搭載幾個人,而坐船的人卻有很多。於是魯班問旁人爲什麼不搭建一座橋,人們笑道:“這河寬十里,能在我們渡河上修橋的人還沒出生吧!”他聽到這話十分難受,決定要給趙州人修好這座橋給人們帶來便利。他的妹妹也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展現自己的才智以超過哥哥,所以她提議要和哥哥比賽,分開修橋,一個在城南修,一個在城西修,規定從天黑開始,天亮雞鳴時收工,如果誰沒有修建完工就算輸了。於是他們開始比賽,到了午夜時分,妹妹已經修建好了,她悄悄到了城南卻發現一點變化也沒有,哪裏有橋的影子,正當她感到納悶,她遠遠看到南邊有個人影正緩緩向自己趕過來,只見魯班的身後跟了一大羣綿羊,十分熱鬧,走近再看,後面所謂的綿羊居然是一塊塊潔白如雪的石頭,它們好像有生命一樣動着。魯姜心都涼了半節,想這麼靈性的石頭造出一座橋該是多麼結實多麼雄偉啊!她趕緊趕回城西,對着自己的石橋又經過一番修刻,每個圖案都栩栩如生,大放光彩。她這才自信起來。這時候她一看時間快到了,而哥哥也造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橋頭兩塊石頭沒有鋪好。她計上心來,捏着嗓子學着公雞喔喔地叫了起來,魯班以爲時間到了,一着急匆忙把兩塊石頭往橋頭上一放就算是建成了。

短短一夜時間趙州就建起了兩座石橋,不僅轟動了遠近各地,就連蓬萊島上的'神仙聽了也十分震驚。其中一個神仙張果老不太高興以爲魯班在弄虛作假,他決定騎着毛驢親自下凡去看看,路上碰到柴王,又邀他一起去瞅瞅,於是柴王推上金瓦銀把的獨輪車,載着四大名山,浩浩蕩蕩來到了趙州橋上。張果老在橋上大聲地問道:“這橋是誰建的?”魯班趕緊說是我建的,請問有什麼問題嗎?張果老指指自己的毛驢,又指指柴王的小車,傲慢地說:“沒什麼,我就是想問問,這橋能不能撐得住?”魯班說:“您儘管過吧,如果這都走不過,我的橋不是白白建造了嗎?”張果老和柴王剛上橋,石橋就開始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塌了,魯班趕緊跳到橋下雙手撐住橋身,這才把橋託穩了,橋身經過這麼一壓,反而更加結實了。到現在你還可以在橋底下找到魯班的兩個手印呢!張果老和柴王爺好不容易過了石橋對魯班說:“真可惜,有眼無珠啊!”魯班心中十分羞愧,他把自己的一隻眼睛挖了出來,悄悄放到了橋邊,然後離開了。魯班可謂是木匠界的鼻祖,所以現在木匠幹活的時候,平準掉線都只是單眼吊線。

這個傳說雖然是人們虛構的,但是魯班建造的趙州石橋給趙州人們帶來了便利,到現在也成爲了中國的名橋之一。我不但從這裏瞭解到了趙州橋的由來,也感悟到了做任何事一定要穩穩當當、穩打穩紮,不然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就前功盡棄,得不償失。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7

寒假裏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羣衆以自發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學樣式,許多故事人們都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的這一天夜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

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愛憎分明、不畏權貴的.智者。國王問阿凡提“智慧從哪兒找到?”阿凡提說“智慧通過艱苦的勞動找到!”國王跟着阿凡提開墾荒地,種上“智慧”,苦苦幹了一年。到了秋天,國王收穫了糧食,也收穫了一條智慧“糧食吃起來容易,種起來難。”我們應該珍惜糧食啊。中國民間故事給了我知識與啓發。

當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躺在媽媽的懷抱裏,偎在外婆的膝下,在滿天星斗和明亮月光的陪伴下,聽她們講最有趣動聽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開啓了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明白外面的大千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它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也點燃了我們尋求知識和美德的心靈火焰。當我們長大成人,走過很多個春夏秋冬,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些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往往是最純真美好的童年時代的點點滴滴。它在我們煩惱時,滋潤我們的心田;在我們痛苦時,安撫我們的創傷。而小時候在媽媽、外婆身邊聽到的故事,就是這樣一些給人溫暖和希望的片段。

啊!誰沒有聽過勇敢堅強、美麗善良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呢?誰不知道三個又懶又笨的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呢?這些在民間長期流傳、陪伴我們一生的故事,教會我們勇敢、善良、樂於助人,教導我們勤奮學習、不驕不躁。它們像一泓清澈明淨的泉水,無時不在滌盪我們心靈上的灰塵;它們像一個絢麗嬌豔的花園,用幽遠沁人的花香薰染我們的氣質,陶治我們的精神。

這本書爲你準備,正是幾滴清純的泉水,幾縷曼妙的花香。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8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叫《中國民間故事》的書。看完這本書我便情不自禁地讚歎道:“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看了!我一定要好好收藏它。

這本書主要了神話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十二神肖的故事》,其中不但寫了十二神肖的排序,還寫到了老鼠和貓是怎樣成爲天敵。是因爲:很久很久以前,老鼠和貓是一對好朋友也是一對鄰居,它們聽見玉皇大帝要挑選十二聖獸之事。並在前十二名到達的.才能當上,老鼠和貓都想去參加,於是,貓頂住老鼠說:“我喜歡睡懶覺,你起來時,把我也叫起來。”老鼠便答應了貓。然後,它們都各自去睡覺了,可是,老鼠卻怎麼也睡不着,擔心貓會搶了他第一的位置,所以老鼠大半夜就上了路,老鼠在路上遇到了牛,老鼠靈機一動,對牛說:“我爲你唱歌吧!”牛馬上答應了。老鼠故意唱得輕,讓牛聽不見,牛說:“我怎麼聽不見你唱什麼呀!”老鼠爽快地說:“我到你背上去,你就能聽見了。”牛也顧不上想了,就答應了,老鼠跑到牛背上,就不用走了。到了報名處,老鼠第一,牛第二......老鼠開開心心的回家了,興奮地對貓說:“我得了第一!”貓一聽,它火冒三丈一氣之下把老鼠給吃了。就這樣,老鼠和貓就成了天敵。

老鼠的確不夠朋友,做朋友應該互相幫助謙讓老鼠也不守信用,不守信用的後果就是這樣。比如說,我上次考試只考了76分,老師說:“你一向考試都是90分以上的,你正不應該,放學到我辦公室去。”一轉眼到了放學,而我去沒去老師辦公室,回家了。第二天,我被老師罵了一頓,這就是不守信用的後果,所以說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9

中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共同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由14個民族故事組成,每一篇故事都各有不一樣的、獨立的民間文學,從中能夠了解及見識不一樣民族的不一樣歷史和文化風貌。

在《中國民間故事》裏,最令我感動和受益的故事是幸福鳥的`故事與天眼重開的故事。幸福鳥的故事講述了小男孩汪嘉處於西藏一個暗無天日的環境裏,爲了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擺脫苦難而跋山涉水尋找象徵幸福的幸福鳥。它告訴我們幸福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僅有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天眼重開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一陣狂風吹過,吹來了許多又黑又厚的烏雲。很快,整個世界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一個名叫勇仔年輕人決心爲民除害,他的決心感動了山神的女兒妮囡,幫忙他一齊劈開了黑沉沉的烏雲。於是大地上又重見光明。這個故事讚揚了勇仔和妮囡的雄心壯志。據說這兩位英雄此刻一向留在天上看守着天眼。

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之後受益不少。比如,我在練習舞蹈的時候,總是有個動作和我過不去,我說東它往西,做了很久都做不成。於是我拿起了手機和媽媽的手機校對,發現了兩個視頻動作的差別,原先少了一個轉頭的動作,怪不得做可是去呢!我把這個動作做了幾遍立馬就學會了。因爲我一想起堅持不懈的汪嘉,便一鼓作氣練到了底。

《中國民間故事》不但讓人見識了它的獨特風采,又給我增添了不少勇氣、信心和耐心。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0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27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資料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並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個爲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闢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大禹他爲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寧靜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帶領百姓和搞破壞的敵人作鬥爭,進取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治理洪水災害,他用了長達十三年的時間疏通了九條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爲可貴的`是,爲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災害,大禹他以往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家門和親人團聚。正因爲大禹他有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所以最終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百姓的愛戴。

從這個故事中,我讀懂了,要想做好並做成一件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難險阻的決心,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對於我們來說,努力了、奮鬥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此刻我們僅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勤學、多問、多練,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1

前些天,我開始看《中國民間故事》一書,看着便被裏面神話故事深深地迷住了,愛不釋手。一連幾天像老鼠掉進了米缸裏,哈哈,一口氣將它看完了。腦子裏充滿了無限遐想,也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我想每個同學應該都和我一樣,乃至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在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裏,帶着美好的嚮往和幻想,陪伴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我的記憶裏,小時候每當臨睡前,我總是要在媽媽講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筆馬良、孫悟空在打白骨精,豬八戒吃西瓜等等故事裏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每當夏日在陽臺屋頂納涼,望着浩瀚的夜空,在神祕的太空裏,月亮、星星……都是外婆故事裏不可缺少的主角。我總是幻想着皎潔的月宮裏住着美麗而寂寞的嫦娥,抱着可愛的玉免,思念着後翌。還有那銀河卻不能阻隔牛郎織女純真的愛情,七七鵲橋相會……我總是追問天上是什麼樣子的,天上真的有神仙和仙女嗎?

隨着漸漸長大,我知道那些都是人們美好的想象和寄託。時至今日,我依然還是很喜歡中國民間故事,它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純情樸情感,通過豐富的想象,世代口耳相傳的結晶。它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書中的許多故事裏可以領略許多不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不僅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還給我們許多教誨,鼓勵和希望。使我們懂重了真善美的意義。我總是隨着故事喜怒哀樂,喜歡主人公或機智、勇敢;或愛憎人明不爲權貴;或勤勞善良;或敢愛敢恨,堅貞不移……最終故事的結尾總是和我期待的一樣,好人終有好報。

以後,我還要看更多的民間故事,因爲小小故事裏總是蘊藏大道理。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2

盤古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開天闢地以後,叫他的大兒子管天上事,人稱玉帝;叫他的二兒子管地上事,人稱黃帝;叫他的.女兒管百花,人稱花神。

盤古開天闢地用力過猛,傷了五臟六腑,他快死時,把女兒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百花種子說:“這是一包百花種子,交給你了。你要往西走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裏有淨土山一座,你可取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把這百花種子種在淨土裏。你再往東走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里,日頭洗澡的地方,那裏有一潭真水,不蒸不發,你可取真水一擔,灌澆百花種子,百花種子就會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裏,那裏有善水一潭。你可取善水一擔,對花苗噴灑,花苗結出骨朵。然後,你再往北走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裏有美水一潭,你可取美水一擔,用美水滋潤花骨朵,會開出百樣的花朵。你用這些花給你大哥點綴天庭,給你二哥江山增色。”盤古說完,兩眼一閉就死了,屍體即化做一座盤古山。

花神按父親的囑託往西走了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種子。向東向南向北取來真善美三潭裏的水,精心育花。果然,這天百花怒放,好看極了。她喜氣洋洋地報給玉帝。玉帝便隨着妹妹來看花,大喜,說道:“妹妹不辭勞苦,在天上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我的御花園了嗎?”

花神說:“當初父王開天闢地,讓你管九霄,讓我二哥管九州,讓我育出百花給你點綴天庭,給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助我一臂之力,把這些百花撒向人間。”

玉帝答應,立即送出一百名仙女,說:“我封你們爲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們可隨意採花,採牡丹的是牡丹仙子。採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們採來的花灑向人間。”

百花仙子聽罷,手託花籃,在御花園中穿梭往來,採各自喜愛的鮮花,片刻工夫,花籃就取滿了,然後一手託花籃,一手抓花,飄飄撒向人間。

天女散花,飄落九州,落地生根。從此,人們有了百花。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3

一天,孔子和衆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講學,見前面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貢便大喝一聲,正要趕車軋過去,可是那個孩子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這兒,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趕緊停住車,沒好氣地大聲嚷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

“不管誰也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是城躲車呢還 是車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說。

大家被問得張口結舌,子貢又氣又急正要發作,這時孔子從車上走下來忙攔住說:“小孩講得在理,你們不要亂來。”

說着,孔子走上前對小孩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擡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小孩問道:“你們有什麼要事呀?”

“周遊列國呀。”

“那周遊列國又是作啥呀?”

“講學傳道啊。”

“講學傳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那你知道些什麼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誇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麼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

孔子說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麼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轉接着問:“嫌看不見,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

“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那又如何數得過來呢?”孔夫子爲難地說。

小孩笑着說道:“呵,你又嫌多;那日頭就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我來問你什麼時候近什麼時候遠?”

孔子想了半天還 是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對那個小孩說:“本人還 是才疏學淺,以上事情確實不知,願拜你爲師,望多指教。”說着,磕頭便拜。

後來孔子以此事教導衆弟子說:“不要強不知以爲知,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4

我讀了《中國民間老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穀鳥的傳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座山,山裏住着幾戶人家,日子都過的挺清苦,唯獨王老漢家有一點家產。王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剛,小兒子叫博古。王剛勤勞,博古懶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漢與後妻張氏的兒子,張氏一心想趕王剛走,好讓他的親生兒子獨佔那些家產。她便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倆去山上種豆子,誰種的`豆子發芽了,誰就回來。張氏給王剛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卻意外落在了博古手裏。把豆子種下去,王剛的豆子發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發芽。於是,王剛下山走過一條小溪時,游來一條小魚,小魚十分喜歡這個勤勞的小夥子,忽然變成了一個姑娘,想和他結爲夫妻。而博古卻還留在山上,最終被餓死了,他靈魂化作了一隻布穀鳥。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王剛的後媽張氏,爲了讓自我的親生兒子得利,想把王剛趕走,結果失去了她自我的兒子,後悔莫及;博古本質懶惰,還受了他母親無端庇護,結果餓死了;王剛善良勤勞,神仙都保護他,還願意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嫁給他,讓王剛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要向王剛學習,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誠誠實實做人,老老實實辦事。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5

楚國干將、莫邪爲楚王鑄劍,三年才鑄造成功;楚王惱怒,想要殺掉他。劍有雌劍和雄劍兩口。干將的妻子莫邪懷孕快要生產。干將向妻子說:“我爲楚王鑄劍,三年才鑄造成功,楚王惱怒,這回我去,定會將我殺掉。你生孩子如果是個男孩,長大了告訴他說:‘出門去望望南山,松樹生在石頭上,寶劍就在樹背上。’”於是便帶了雌劍去見楚王。楚王見帶來只有一口劍,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劍工前來端相這劍,劍工說,劍原有兩口,一口雄劍,一口雌劍,雌的來了雄的還 沒來。楚王大怒,便把干將殺了。

干將走後,莫邪生了一個孩子,名叫赤比。赤比長大了,便問他母親道:“我爹怎不見,他在什麼地方呢?”母親說:“你爹爲楚王鑄劍,三年才鑄造成功,楚王惱怒,把他殺了。去時囑咐我:‘告訴你的兒子,出門去望望南山,松樹生在石頭上,寶劍就在樹背上。’”於是孩子走出門去,向南一望,沒看見有什麼山,回頭一望,只見堂前石礎上面,有幾根松木柱子,心想這或者就是“松樹生在石頭上”吧,便去拿了一把板斧,把近門的一根柱子從背後劈破,果然就從裏面取出那把雄劍。孩子得了這劍,不論白天黑夜 ,都想着要向楚王報仇。

有天晚上,楚王做夢,夢見一個寬額顱的孩子,兩眉之間,闊有一尺,自說要來報仇。楚王便懸了千金重賞,到處張貼榜文,畫影捉拿夢中所見的奇怪孩子。孩子聽榜文所說的情況,和自己有幾分相像,便趕緊逃進深山去暫時躲藏着;在山道上一面行走一面唱歌,想到父仇未報,不覺悲從中來。偶然遇見一個來自他鄉的客人,同情地問他道:“你小小年紀,爲什麼哭得這樣悲哀啊?”孩子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將我爹爹殺害了,我想報這深仇大恨。”他鄉客說:“聽說楚王懸了千金重賞買你的頭,拿你頭和劍來,我爲你去把這仇恨報了。”孩子說:“那太好了!”馬上抽出寶劍,割下自己的頭來,兩手捧着頭和寶劍,一齊交給他鄉客,身子卻還 僵立在那裏。他鄉客說:“你放心,不會使你失望的!”屍體這才撲了下去。

他鄉客帶着孩子的.頭去見楚王,楚王大喜。他鄉客說:“這乃是一顆勇士的頭,應當放到湯鍋裏去烹煮,到肉爛爲止,以免久後成精作怪。”楚王依從他的話,把頭放到湯鍋裏去煮了三天三夜 ,都沒煮爛,頭還 幾次從湯鍋裏跳出來,圓睜着一對憤怒的眼睛。他鄉客說:“這孩子的頭老煮不爛,願大王親自來看看,借大王的威風壓他一壓,自然就會爛的。”楚王無法,只好慢慢走到鍋邊來。他鄉客迅速地抽出寶劍,向楚王頸脖一揮,楚王的頭就墜進了湯鍋裏,又把劍向自己頸脖一揮,頭也墜進了湯鍋裏。湯鍋沸騰着,剎時間三顆頭都煮爛了,再也分辨不出。只好連骨帶肉分成三份,用瓦罐子裝着,分別埋葬在一處地方,給修造了三座墳墓,籠統叫做“三王墓”。這墓如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的境內。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6

最近,我讀一本叫《中國民間故事》的書。是呂楊寫的,這本書可是一本很好的書。

《中國民間故事》不僅是現實中生存着的活文化,是時代的迴響,同時,作爲過去和現在廣大人民生產生活、悲歡苦樂的真實反映,其中蘊含着豐富而真切的民衆的生活和歷史資料,蘊藏着無價的民衆心理。因此它是民族的可貴“精神遺產”,是瞭解過去社會真相的“一種歷史的忠實紀錄片”和社會生活、制度和道德、風尚等的“一面明鏡”。

中國民間故事裏有很多的民間故事。例如:白娘子、白雲格格、明珠、義犬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都有一個美麗的結局。

白娘子的故事講述的是一條小蛇吃了呂洞賓的仙丸變成了一個人。小蛇給自己起名叫“白娘子”。白娘子因爲要找一個叫許仙的人還結識了一個叫小青的蛇,小青也變成了人幫她一起找許仙。白娘子也和許仙成了親,生了一個兒子。但是當年與白娘子搶仙丸的烏龜精也變成了人,還偷了如來佛祖的三件寶貝,烏龜精叫法海,他想把白娘子和許仙拆散,於是,就用金鉢把白娘子給鎮在雷峯塔裏。白娘子被鎮住之後,小青來替白娘子報仇。小青與法海大戰了三天三夜,還分不岀誰輸誰贏。他們大戰的`聲音傳到了如來佛的耳朵裏,如來佛被吵醒了,發現自己的三件寶貝被偷走了,心裏很是生氣,就踏着蓮花駕起祥雲去尋找。

如來佛發現自己的寶貝在法海那裏,就把寶貝全都收了回去,放在雷峯塔裏的金鉢也被收了回去。於是,白娘子就出來了,然後白娘子和小青一起把法海給消滅了。

讀完這本書,我就覺得中國民間故事是一種表現中國人民民間生活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們必備的一本書。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7

我從小就是一個故事迷。識字前,每天晚上都是伴着媽媽的故事進入夢鄉;識字後,也總是要讀一會書,才能坦然的進入夢鄉。像《中國民間故事》《中國古代神話》我都喜歡,因爲爸爸給我說過一句話:民族的,纔是世界的。這些故事讓你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薰陶。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就是《田螺姑娘》,故事的主要內容講述了:一位後生在前世救了一個大田螺,於是,在今生,這個大田螺遇到後生後爲了報恩,化身田螺姑娘,暗中幫助後生。由此可見,田螺姑娘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知恩圖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實生活中,就不乏這樣的事例。相信大家還記得“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這則新聞吧,上海的八旬老人馬老先生將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吧,馬老先生是一位獨居老人,老伴去世了,患有精神病的兒子也意外猝死,晚年的生活有點讓人堪憂,幸得樓下水果攤主的悉心照料,老人生病住院期間,水果攤主白天賣水果,晚上陪護,直到老人康復出院。期間給老人的`親戚打電話,都說自己走不開,沒人上前。就連幾年前馬老先生的兒子猝死在家中,也是水果攤主好心幫助,跟着忙前忙後的,送走了馬老先生的兒子。我想:馬老先生爲什麼願把房產留給一個陌生人,而不給他所謂的一些親戚呢?可能就在他們的朝夕相處中,老人感受到了水果攤主的關愛,享受到了天倫之樂,他從陌生人身上感受到了最可貴的親情。他知恩圖報,他就是現實版的田螺姑娘,把房產贈與水果攤主。不管外界怎麼質疑,我覺得,水果攤主的付出不是虛假的,好人總有好報的。

其實這種知恩圖報的品質在動物界也有,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它們尚且知道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恩,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呢?我們也應該學習田螺姑娘的這種知恩圖報的品質,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會有意義,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快樂、幸福。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8

有一本書,它能讓你在短短三十分鐘內瞭解中華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就是《中國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中收錄了大大小小三十七篇民間故事。每篇民間故事都包含着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字裏行間中也充滿了華夏兒女對美好未來的幻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兄弟牽金牛》了。三個兄弟想要去牽一頭金水牛,這頭金水牛要三個人“一條心”才能牽走。他們分配好工作把牛牽上路後,卻都認爲自己功勞大,分的金子理應更多。這時,金水牛逃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幹事情要一條心,如果動了歪心思,那一切都白費。

想起有一次,我們打籃球,看見對方個個身材矮小,自認爲一定不會輸。但比賽一開始,我們就手忙腳亂了起來。對方這些“小矮子”們的配合十分完美,只要手捧籃球的`那個人面前有人防守,就會馬上把球傳給別人,決不動一點歪心思。而我們隊呢?人人都想着自己出風頭,就算被對面五個人圍住了也不把球傳給隊友,而是想着自己像閃電一樣衝出去,來一個帥氣的投籃。可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想到這裏,我不禁臉上泛紅。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好看的故事。《牛郎織女》啦,《金雀與樹仙》啦,《孟子》啦……這些有趣的故事都等着你去品讀、分享。

《中國民間故事》飽含着中華兒女美好的感情,是一本不能不讀的好書!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9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民族傳統文化典籍中,記載了衆多民間的奇聞趣事,古語有云: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故事裏的是是非非,可以讓我們學會去分辨事理,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人心的轉變。中國人從古至今沒有變的是對禮儀、孝道和信仰的堅守。下面我介紹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足以見到古人的聰明和勤勞的動手能力。

《魯班的傳說》講的是魯班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他不僅頭腦敏銳,而且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家。他的發明故事廣爲流傳。其中有一次,國王要修建一個大宮殿,並命令魯班必須在半個月內伐出三百根樑柱。大家工作了十來天,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眼看就要到時間了,魯班着急得無法入睡,他在夜晚出去思考問題,不小心被草葉割傷了手指,他卻發現這個草葉邊緣有着密密麻麻的鋒利細齒,接着他又發現蝗蟲的.兩個大板牙上也有鋸齒,於是他眼前一亮,做出了一把鋸齒的鐵條,這種鐵條省時省力,只用了十三天,就伐好了三百根樑柱,這就是鋸的前身。

魯班還是個木匠,有句成語“班門弄斧”,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就太自不量力了。由此可見,魯班用斧的技巧是多麼高超埃但是要想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連魯班都辦不到。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琢磨了很久,做了無數次試驗後,刨子就這樣誕生了,它可以讓木頭的表面刨得非常光滑。

魯班發明了很多很多工具,有的工具仍然被現在的木工師傅使用着,而魯班也被木匠們尊稱爲“祖師爺”。我非常敬佩魯班的才智,他善於觀察,然後把平常生活中可以隨處可見的尋常之物演變成可以用的工具,這也在提示我們平時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是多麼的重要。希望大家可以多讀讀他的故事,瞭解一下現在都有哪些工具是由魯班發明而演變的。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20

朋友這個故事我讀了很多遍,而每每令我感動的,都是小白馬與蘇和之間深厚的友誼,。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朋友,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港灣,他們是助我們飛翔的翅膀,他們是我們最大的快樂。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港灣。當我們受傷時,常常對爲未來充滿失望。每當我們傷心欲絕時,他們總會陪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談心,給我們希望。讓我們眼中灰色的未來閃爍起金色的光芒。他們是助我們飛翔的翅膀。成功的路總是那麼坎坷,我們時常跌倒。每次在淚水中對自己失去信心,他們總會用本不健壯的手臂爲我們撐起一片天。他們的絲絲關懷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促使我們離成功更近一步。他們是我們最大的快樂。當我們與朋友在一起時,總是說說笑笑,有說不完的`故事,有講不盡的笑話,有停不下的歡笑。在枯燥的日子裏,他們永遠不會讓我們感到無聊。“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是溫暖的,朋友是忠誠的,朋友是最愛你的。但朋友又是最容易失去的。用心去關愛朋友,用愛去回報朋友!讀《阿凡提的故事》之“四減四還剩幾?”有感四減四還剩幾?阿凡提的答案是——一個窟窿!我想老師肯定會大失所望。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一篇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人人都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偏偏要固定一種答案呢?教單片機的李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李老師的外甥女在國外上學,她很喜歡唱歌。有一天她問李老師自己唱得好不好,李老師驚呆了,問:“你的音樂老師沒有告訴你,你唱得好不好嗎?”“沒有呀,老師從不說哪個人做的不好!”她天真的回答。這一段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對話引發了我的思考。中國教育往往用一句話決定一個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成績,把每道題的答案都固定化。這會限制了大家的想象空間,使大家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正確答案”上,放棄自己的想法。在國外,學校更加註重學生的創新意識,把“擺脫答案唯一性”爲目標。作爲一名普通的初中生,我們是一顆渺小的螺絲釘,對中國教育這個大機構產生不了任何影響。但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把事物的答案多想一想,創新的火花會在思想的摩擦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