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1000字(精選15篇)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1000字(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容忍與自由》有感1000字(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1000字(精選15篇)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

本書選取的是胡適先生所寫的《杜威先生與中國》。胡適在這篇文章裏面寫道:“杜威先生不曾給我們一些關於特別問題的特別主張——如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戀愛之類,他只給了我們一個哲學方法,使我們用這個方法去解決我們自己的特別問題。”“特別主張的應用是有限的,方法的應用是無窮的。” 受人之魚不如受人之漁。特別主張適用於特定情況下的特定歷史階段,而方法往往能幫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時期應有的特別主張,本書的3卷分別文明 ,自由,社會,者各層次來表達作者在特定歷史情況下的思想主張。這位在特定時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個高度。很多人重新認定其文學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們要什麼樣的文明是胡適對思想文明和學術教育諸領域之思考,將西方文明傳入後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個人的獨到見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爲核心。卷二爲“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強調“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異己”,更不要“以吾輩所主張爲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進,培養一個“有人味的文明社會”。有人味。人性溫暖。人性正能量, 對於慾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種表達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會。需要社會每個組成部分及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擁有“容忍”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會的奠基。卷三爲“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胡適向來以“易卜生主義”論式出發,倡導健全的個人主義,強調“把你自己這塊料鑄造成器”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呼籲養成獨立思想的能力,並應爲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承負完全的責任。個人成則家國成,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質的先驅,正是因爲素質低纔會提高,當時當把其提高到口號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經相當棘手了? 健全個人主義,社會機構都必須健全個人主義機制。而這一對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劇是無數的人們終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凍與餓。人世的更大悲劇是人類的先知先覺者眼看無數人們的凍餓,不能設法增進他們的幸福,卻把“樂天”、“安命”、“知足”、“安貧”種種催眠。這不就是現如今的真實寫照嗎? 民國的學者如實看到不是他們的理想主張在未來的革命中得到實現,這是怎樣的一種可悲。先輩的思想及此。還看今朝。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2

果然到現在爲止都不是很喜歡讀書,讀過的書數都數的過來。所以我的讀後感也來得比較慢,在讀完好久後,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接受其中的道理。我也比較挑書,很多書又不愛看,怕不能體會其中的精髓,索性等到想看的時候再看。但是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五次,對我頗有影響,在此記錄下來。

人有多自私,又有多偉大。我自己越長大越覺得自私與偉大並不是反義詞,覺得一個人能讓自己過得快樂,又能讓身邊的人過得舒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爲要把控好自己的私慾和對別人的妥協很難做到。很多的時候,我會不可避免的就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從自己的第一感受,自己能得到的利益出發去思考一件事情,這樣做出的決定多半是有利於自己而對別人多少有傷害的。而在此,如果你的願望也是讓父母幸福一家團聚,但你回頭發現自己又不經意的因爲自己的自私傷害了他們多少次,他們又對你的自私,做出了多麼偉大的容忍。

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也是沒有讀到這篇文章之前,我真的特別傻,我那時候還覺得我都過了所謂的青春期居然從來沒有叛逆過,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很厲害,認爲自己做到了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換位思考,我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後來我發現可怕的不是有很多缺點,而是把這些缺點想成自己優點。那一段時間我在健身,在跑步,於是我開始覺得媽媽的身材走樣了,生活也不規律,熱量也超標了,同時覺得爸爸抽菸喝酒,又不運動的生活方式實在是不健康。制定了健身計劃的我甚至覺得閨蜜的抱怨很沒有必要,每天都在抱怨啥呀,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唄。於是我現在回頭才發現當時的想法完全是從自己個人的角度出發。我健身,所以我做的是對的事情,我是對的,但是我絕對沒有權利去說別人是錯的。何況硬要說,我根本不是對的,我自己本來的想法就是錯的,片面的,就不能奢求別人看到的我是對的。

如果你看不慣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爲,甚至是樣貌,你當然可以看不慣,但是卻不一定要說出來,可以想想自己有時的不良行爲,生活習慣是不是也被別人容忍,接受。就像文章中說的:

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爲絕對之是。”

漸漸地我開始覺得以前的一些想法真是愚蠢,有時甚至覺得一小時前的想法真是愚蠢,也有時,會繼續我愚蠢的想法。但每次想到這篇文章,想想至此之前,別人對我種種幼稚,不明智的行爲的`容忍,便會想通很多。特別是想起父母,我這麼不聰明,又沒有什麼作爲,還老是不懂裝懂,他們還是很愛我,容忍了我到現在,我真是想不出有人能比他們更偉大了。有時候就會覺得很感恩,感謝整個世界。

學會思考別人對我的容納和忍受後,我看到的媽媽是容忍了我所有缺點的媽媽,多冷的天都要早起上班爲了更好地生活的媽媽,在這麼大的社會中努力生存的媽媽。像龍應臺文章《爲誰》中說道,

然後突然想到,啊,柴米油鹽一肩攤的母親,在她成爲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的小姐吧。

想抱怨別人太吵時,想到了自己發出噪音時別人的忍耐,有時覺得世界真寬容,自己真幸福,身邊的人真好,能夠忍受我的壞脾氣和壞習慣這麼久。

不過要做到每一件事都做好,實在是太難了,因爲作爲一個人,我真的很難不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解決問題。有時我自己的思想會打架,會繼續做愚蠢的事情。人是自私的,但人也是偉大的。我越來越覺得容忍確實比自由重要得多。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3

有人說:“病症是魯迅看的準,藥方是胡適開的好”。我們在這個系列裏不談政治,只是從胡適先生的文章中窺見一點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異常可愛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溫和有仁,先生自己溫煦藹然。那種宛如天賦般的從容在閱讀的過程中迎面撲來,令人異常舒服。我突然意識到,這種從容平和也恰恰是我們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們從容平和,客戶就會感到舒服,就會減少摩擦矛盾,我們的合作也會順利不少。所以今天我們聊聊這篇文字中透露出的與人相處之道。

平和的心態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說“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態度是最難得、最稀有的態度。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爲。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我們不喜歡與自己不一樣的人,我們排斥另類的行爲方式,這種不容忍的態度是基於“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當大家都抱着這種信念,矛盾當然就會不可避免,衝突也會隨着而來,麻煩多了,我們的業務,公司的利益都會受到衝擊。先生說“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就不會承認異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爲不容忍的'態度是基於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所以容忍異己是最難得,最不容易養成的雅量。”

我們在現場做業務的時候,我們在與客戶溝通的時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敵對被刻意刁難,仔細想想,也許客戶從心底裏覺得我們不是他們,對於他們而言,我們是“異己”,是來找麻煩的人,所以纔會產生那種難熬的局面。如果我們也採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業務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黃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給我們指明瞭解決之道:“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爲絕對之是’”

我們不能假定自己是對的,這是與人平和相處的基石。

最後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話結尾: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4

讀過胡適先生的《容忍與自由》這篇文章後,覺得這個題目頗值得討論一番,於是便落筆寫下自己一些膚淺感想。

容忍與自由,粗看二者意思無所關聯,而細琢磨起來含義很深。我以爲容忍與自由二者相互依存互爲因果,如果沒有容忍便沒有自由,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感悟其中道理,一個家庭,假如成員之間不能互相容忍對方的缺點或生活習慣,不允許、容忍對方持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或看法,久之這個家庭就會出現不和諧之音,人心不悅。社會也是這樣,當我們走向社會與不同人接觸時,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念,不能接受或容忍別人的觀點,爭高論低,引起糾紛矛盾,久之互看不順是非不斷,人心壓抑。擴而大之,便是國家,世界上有200餘個國家,社會制度不同,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不能相互容忍包容,相互不能友好往來,久之互爲利益而爭,國之不和。這樣一來一個家庭不和睦;一個社會不和諧;一個國家不和平,豈不就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自由了嗎?當今中東地區戰火不斷,有的國家內部矛盾重重,恐怖事件時有發生,不都是把自己的'觀點認定爲是嗎?不能接受容忍別人而引發的嗎?

反之,我們把念頭一轉,學會了容忍,它表面看是你接受了別人,更深一層是你已經學會爲別人着想,一個家庭之中都互相爲別人着想,家庭便和睦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都能互相爲別人着想,社會就和諧了,國家之間能互相着想,互相尊重,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了我們每個人還會不自由嗎?這就是容忍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容忍是門功夫,真能作到了,它的確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胡適先生在年老的時候纔看出容忍帶給自己與社會的好處。而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把胡老先生的體會經驗借鑑過來爲之所用,把從我作起落到實處。不是總等着別人先改變,先改變自己,學着容忍別人,慢慢地,我們生活的環境會更美好!更和諧!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5

讀了胡適的《容忍與自由》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察覺到胡適認爲“容忍的態度比自由更重要",當然,我想胡適先生早年也是不懂的,這句話先是出自他的一位老師之口,後來胡適身上纔在自己的人生中體會到了容忍遠比自由更重要。而只有足夠的容忍的基礎上纔會有足夠的自由。

起初,胡適先生把這篇文章定名爲《自由與容忍》,後覺得不妥,遂易之。因爲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二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爲作者對“容忍”二字的襯托。

胡適先生曾說過,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胡適先生可以說是用他一生來感悟這句話。有次在中央研究院,召開院士會議期間,在最後一次酒會上致開幕詞,他說:“我去年說了25分鐘的話,引起圍剿,不要去管他,那是小事體,小事體,我捱了40多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胡適先生他的容忍的.態度,他大度諒解的心扉。

同時,他也用着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他的寬容。曾在年輕時,曾強烈批判過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榜》的作者,然而並沒有料到十年後他在北京大學教書時就有一些同樣“衛道”的正人君子也想要誅殺他和他的朋友們。當年他要殺人,後來人要殺他,動機是一樣的。都是因爲動了一點正義的火氣,就失掉了容忍的雅量

通過這篇文章,我的感想也頗深。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要有容忍纔會有自由,要容忍不同於自己的思想、觀點、話語,因爲容忍是相互的,你容忍了我,你就獲得了自由,我容忍了你,我也獲得了自由。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6

胡適的《容忍與自由》非常值得推薦,讀完令人甚感暢快。這本書依據胡適先生在不同時期各個場合下的演講編撰成冊,飽含了一位謙遜富有智慧的學者對待自由、哲學、女性權利、教育、社會法治等等問題的真知灼見。

胡適先生對於“容忍與自由”的見解,本人深表贊同,也有切身體會。隨着年齡閱歷漸長,越來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只有可以容忍各家觀點、不同意見時,才能收穫真正的自由,纔不被禁錮。自由是免於外力的壓迫,真正的自由社會是有包容性的社會。自由的前提是容忍,社會應當允許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政治理想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書中還詳細闡述了白話文運動的前因後果,十分有趣。事件的起因竟是康奈爾大學的男同學們爲歡迎女同學的秋季入學,夜晚租船遊湖,不曾想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大雨,不得不將船靠岸,衆人還被淋溼了衣裳。男同學中有位詩歌愛好者任叔永據此做了一首詩,並寄給已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胡適。胡適讀後回覆:詩是好詩,只是一半是古字,一半是白字。戲劇性的是這篇回覆引來哈佛大學的梅光迪同學的批評,爲證實自己正確,胡適尋找到大量證據可以證明自古以來,被一直傳唱的優秀詩詞、戲曲、文學小說都是白話文,並提出“文言是死文字,白話纔是活文字”的見解。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並得到了陳獨秀的積極響應。自此,轟轟烈烈的`白話文運動拉開了序幕。

胡適一生未加入任何黨派,保證學術研究的獨立性,盡力避免談論政治,提倡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實際問題,追求法治社會,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謹和緩”四個字是胡適畢生恪守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準則,“勤”是努力不懈怠,不偷懶,不走捷徑;“謹”是謹慎不粗心;“和”是不武斷不亂髮脾氣,要虛心和和氣氣;“緩”是指不急於輕易下結論。對於做學問,他主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要相信“功不唐捐”,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另外,胡適還積極爲女性平權吶喊,呼籲減少對女性身體思想的束縛。他還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大學生們求學擇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幾十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非常值得借鑑。

《容忍與自由》選取了引起很大反響的十九篇文章,並分爲三卷。全書理論並不高深,閱讀起來一點也不晦澀,盡力還原了胡適先生的思想精華,這些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仍然有極大的現實參考意義。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7

在火車站候車時買了這本胡適的書;白底封面,藏藍色的大字標題,像一本很厚重的學術理論書籍。在短暫的乘車過程中我安靜的看完了一大半。本書收錄了胡適的名篇散文雜談,如:“差不多先生傳”、“信心與反省”、“治學方法三講”、“我的兒子”等等。當然,開篇便是標題的這篇雜談。史學大師布爾先生的話讓胡適記憶深刻:“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的論述角度是:要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他的容忍,若社會沒有容忍他的氣度,他決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膽懷疑的自由。從生活、社會、政治到宗教,“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就不會承認‘異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胡適這樣闡述,再合適不過了。他一生都在宣揚西方“絕對自由”的精神。在那個年代,他是精神領袖,他倡導了“白話文”聞名於世,但我卻是支持李大釗和陳獨秀的。胡適生長在吃喝不愁的家庭,國內戰亂時期他在國外吃喝嫖賭,當四萬萬同胞在水深火熱之中,一個才華橫溢的領袖在國外華麗的party上,一邊吃着流油的紅燒肉,一邊對着在吃樹皮的衆人說:“你們太落後了,你們的政府不行,學學美國的政策呀,政治家們都不敢來美國看看嗎,你們怕看見自由!”而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人一邊擼着袖子含辛茹苦的耕耘,一邊憋着口老血恨的`牙癢癢,罵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會大放厥詞;我實在無法敬愛他。於胡適而言,至少在1954年之前,確是需要感激這個社會對他的容忍,纔能有他自由的追求自由。所以他所說的容忍,更多是他人的容忍,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什麼纔是自由?或者怎樣才能自由?有人認爲經濟自由也就是時間自由了;有人覺得有所畏懼,恪守道德紀律纔能有自由。因爲沒有絕對的自由,所以自由永遠是一束心底的光,引我們去追求。孔子說:“隨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絕對自由了,勢必會影響其他人的自由,我認爲:無剋制,無自由。在追求那束光的同時,請剋制自己的瘋狂,請勿損害他人利益,讓自由在你的心底徜徉。不知不覺,我也學着胡適的思想,宣揚的論點是去要求他人以獲得自己的自由了。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8

其實,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讓我想到了“法律與自由”這對詞語。因爲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上,在學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時,老師就一直在強調自由是寓於法律中體現。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原來,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爲代價的。這就好比胡適先生的這篇文章,說的是“容忍與自由”,這恰不是“法律與自由”的同類項嗎?

“容忍”與“自由”,於我而言,就是當一個人因某人某事而惱怒時,如果無法容忍,就無法釋然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不安靈,自由便無可言說。我想,這大概是對胡適先生的文章最通俗的理解了。

從寫作角度來講,胡適先生用他17歲那年發表的一篇痛罵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榜》的文章,來闡述他對布爾先生的對話引出本文的觀點: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再總結這幾十年過去後,自己對當初那篇文章的態度。胡適先生用了許多個“50年前我沒有想到……”來論述自己“隨着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發現‘容忍’遠比‘自由’重要”的觀點。

50年的時光,胡適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個無神論者,依然“不相信一個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靈魂不朽的說法”,但是除此之外,我們能從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個人處世態度卻完全地變了,因爲他“在這個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與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態度去報答世界對自己的容忍,於是再一次提到他作這篇文章的觀點:隨着年紀越來越大,越覺得容忍有重要的意義。

在胡適先生利用古今中外例子裏,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心路歷程:從年輕氣盛到能夠隨年齡增長體味到容忍的重要性,從無法容忍到包容,然後在思想上及行動上獲得自由。這些都可以從他對《禮記·王制》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理解中發現; 而且在中國古代“四誅”與西方宗教迫害的舉例中,我們更能看出他對“容忍與自由”的深致理解,從而讓我們隨他的腳步,隨他的親身感受,一點一點的吸納他的信念,最後明白他對“容忍與自由”的深刻感受。而胡適先生通過與陳獨秀先生的書信再次表達他對武斷不容忍態度的反對和覺得自由的重要性來表達他的政治思想時,這讓我們更加實在地明白他的“容忍與自由”。

“容忍遠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夠的容忍的基礎上纔會有足夠的自由”這應該就是胡適先生總結自己過去年輕氣盛和當下經過了很多事情後所得出的想法吧。

因此,我們也應該懂得包容,學會包容,然後爲自己的心靈謀得一片自由的天空。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9

容忍在辭海里的解釋是忍受、寬容、暫時容忍於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爲不受干涉的權利,不受約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礎等等。

我們要爭取自由,但同時需要先承認別人也應該享受同等的自由,這樣纔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說的“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沒有承認別人自由的氣度,就沒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論可能不深刻,可是現實意義大於學術意義吧。

先生文中還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隨便抄寫一些也會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鳴:

人世的.大悲劇是無數的人一輩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凍與餓;人世的更大悲劇是人類的先知先覺者眼看無數人們的凍餓,不能設法增加他們的幸福,卻把“樂天”“安命”“知足”“安貧”種種催眠藥給他們吃,叫他們自己欺騙自己,安慰自己。

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爲絕對之是“。

爭自由的唯一原理是:“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衆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衆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認異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爭自由,就不配談自由。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0

胡適先生是現代著名的詩人,學者,思想家,也可以說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鮮明的旗幟。其思想獨到,崇尚自由與獨立,極富個性,青年時代留學美國,攻讀哲學文學,受赫胥黎,杜威思想影響較大,是那個時期真正的大師。但是由於解放戰爭後隨蔣介石前往臺灣任職,受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大陸地區對胡適先生進行了批判,從學術層面講實在是荒唐可笑,因此現在我們需要真正瞭解胡適先生的主張和思想。

文中使用例證法鮮明的闡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這一論點。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師布爾先生引出論點: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後又用自己年輕時發表的抵制封建主義的一篇文章作爲例子來說明了五十年後的'自己覺得年紀越大就越覺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說“我自己總覺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信神的,居然能有這種雅量,能容忍我的無神論----我在這個世界裏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與自由”。總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容忍與自由似乎不是位階關係,二者相輔相成,但顯然容忍更多的包含了自己的秉性態度與與引起社會的反應結果。

由此聯想到作爲一名教師,在踐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究竟採用何種方法與學生溝通,從而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很顯然胡適先生爲我們指引了一條道路,對學生對自己對同事領導要做到容忍,這裏的容忍不是單純的忍讓,更多的應是以自己的修養感召周圍之人,最終迴歸到自由。

我會很自信的說我學會了容忍,當然比起胡適先生所說的那種度量,我,還有我們都需要時間的!而我將會一直前行着,這樣,當我漫步過容忍的花叢,就會到達自由的田野!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1

胡適先生是一個在學問和思想方面都非常優秀的人,從小就喜歡歷史書上的這個人物,但是對他了解很少,現在有機會看到他的作品,纔開始漸漸讀懂他的人格和思想。

所以說,讀一個人的書,就像在跟這個人談話一樣,是否喜歡一個人,這個人的思想是否和自己的一致,從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一二。

在《容忍與自由》這本書中,最讓我覺得受益的是,胡適先生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無論是學生還是從事工作的人,讀書都是非常必要的,讀書的多少決定了你思想的進步程度。

就像何適先生說的,讀書不是單爲文憑功名,只因爲書中可以供給學問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可以幫助我們思想.大學生畢業之後,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慾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第一要尋問題,第二要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第三要有一點信心。

胡適先生的學問和學識都是令人敬佩的。他博覽羣書,取得了許多學位,也去不同的地方學習和深造。他見多識廣,跟我們分享的人生經歷自然也是豐富和有趣的。

通過他,我們知道了他眼中的讀書和成長的過程。對於一個人,無論身在什麼位置,讀書認字都是十分必要的。讀書可以讓我們的眼界更加寬闊,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純粹。

即使作爲進入職場的我們,也應該多讀書來充實自己。現在許多人過多的沉迷在網絡之中而忽視了傳統的文化以及真正的科學知識。其實這是本末倒置了。

我們只有靜下心來品讀一部作品,才能在品讀作品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2

這本《容忍與自由》,由胡適的演講稿構成,編纂爲四章,從讀書學習談到中國精神和民主自由等。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第一章——理想不死,學習不輟。

這一章涵蓋了胡適先生對自主學習、家庭教育乃至教育普及的見解。對老生常談的三個問題——讀什麼書、爲什麼讀書、怎樣讀書,胡適給出的答案,讓我受益匪淺。

“書單”,先生是不給開的,“爲什麼讀書”則無非是有用、有趣一類原因,而胡適談的最好的就是關於“怎樣讀書”。在胡適先生的履歷裏寫道“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教育學……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並在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我想,胡適先生的“著述豐富、諸多領域有深入研究”與他提倡的讀書方法是息息相關的。

在讀書方法上,胡適有四個“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謂是面面俱到。眼到,即字字要認得——這種方式看起來似乎有點笨,可是這不隨便、不苟且的方式不僅能使基本功紮實,而且對人格精神的塑造也頗有益處。而口到是指熟讀,心到是指考究和會“疑”,而手到則爲心到的法門。胡適認爲“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這便是手到中的重要部分。在對“手到”的闡述中,胡適還提到了顧頡剛的例子,“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的”,顧氏的事例着實令人欽佩。

其實,總覺得這一篇評論相較於大師胡適本身的著作,是多餘的。我的文字是無法詳盡說出他的好處的。

除了閱讀時感覺茅塞頓悟,除了表達自己認爲這是一本好書,此外,我的評論裏其他文字都顯得是贅述了。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3

我們生來追求真理,卻又因真理迷失。

讀完胡適的《容忍與自由》,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感,很多從前積壓在我心裏的疑問和難題,都得到了解答。

胡適,作爲現代最著名的學者之一,我認識他是在初中的語文課本和歷史書上,歷史講他是提倡白話文的先驅,是新青年的代表之一,語文課本上則選錄了他《我的母親》中的章節,堅韌不屈的母親,培養出了品行端正,博學多才的人才,這是母親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

對於讀書一事,他說“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唯他獨尊,無人能及”。在之前,我一直以爲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看周圍很多厲害的人,的確能做到這一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專業上又有獨到的見解,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這樣的人存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存在。

對於女子問題,他講要從“女子解放”和“女子改造”兩方面來着手,解放身體和形體,改造自身,女人要自立,女人也要獨立,解放女性的思想在胡適這是裏算是有了成體統的開創,他幾十年前說的這幾點,對於今天的女性,仍然適用,女人的改造除了社會,還有自身。

對於追求自由與新生活,他在想“爲什麼談主義的人那麼多,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這都由於一個懶字”。確實,懶惰是殺手,是最真實的原因,胡適之前說出的真理,今天仍有無數人引用。

突然感覺,幾十年前幸好中華大地上有胡適這樣能夠鍼砭時弊爲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人士,他出生在中國,去過臺灣留過洋,能把國外的先進知識和制度帶到中國,爲國家的爛瘡痛心,爲制度的改革費心,爲中華的教育操心,雖然有些觀點現在很多人會覺得有些偏激,但大多數觀點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思考,教育,社會風氣,女性的解放,言論自由等問題,無一不是有關國家和社會,那個年代的赤子之心,在這白紙黑字上仍能感受到,如果我們的國家多一些這樣的思考,我想一定是大有不同,就像他說的“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4

對於近代的文化界、學術界、文學界,甚至政治界,胡適先生都是無法繞過去一個人。隨着歷史迷霧逐漸散開,胡適也還原了其本來的面目,也愈加偉大。

不僅僅高山仰止,而且需要學思踐悟。近期出版的《容忍與自由》這本書就是了解胡適思想的一個絕佳範本。對於一部分想了解胡適先生思想精華而又無暇通讀胡適全集的讀者來說,的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書共分四章。分別爲“理想不死,學術不輟”、“世界愈危險,我們愈有信心”、“直面現實,去過我們新生活”、“容忍是一切自由根本”。第一章中,重點講讀書、教育問題。胡適先生在《讀書》一文中告誡我們,讀書必須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口到。提出“爲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在《爲什麼讀書》中提出,一是接受知識學問和經驗,這是老祖宗的遺產;二是要讀更多的書;三是讀書可以幫我們解決困難。

第二章主要講信心的問題。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當然對於今天的我們也大有裨益。《少年中國之精神》提出要保持批評的'、冒險進取的、社會的人生觀。《信心與反省》指出歷史的反省自然使我們明白了今日的失敗都因爲過去的不努力,同時也可以是我們格外明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鐵律。

第三章講現實的問題。作者大聲呼籲,人生即便是做夢,也要做一個熱鬧、轟轟烈烈好夢,不要做悲觀的夢。第四章講的是容忍與自由關係。社會如果沒有容忍氣度,就談不上自由。這個甚至可以說是胡適先生的核心思想,值得我們思考,也值得我們踐行。

讀《容忍與自由》有感 15

胡適先的《容忍與自由》首先用其母校老師布爾先生引出論點: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後又用自己年輕時發表的抵制封建主義的一篇文章作爲例子來說明了五十年後的自己覺得年紀越大就越覺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說“我自己總覺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信神的,居然能有這種雅量,能容忍我的無神論----我在這個世界裏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與自由”。總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

隨後文章又通過宗教信仰裏的容忍與自由,從而得出宗教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結尾以自己和陳獨秀以前住在報紙上發表的對待白話文不同態度的認識來結尾,最後再次說明了我們必須戒律自己,必須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語文老師黃老師在分析全文時,首先從題目入手:分析容忍與自由的關係,進而提出爲什麼要先容忍了纔會有自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實是自己必須容忍別人的觀點,別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別人容忍自己的觀點,自己纔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轉念一想,的確如此,就像盧梭曾經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認爲這句話放在這裏就是這樣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能夠容許你這種觀點的存在。

我再仔細的想一想,其實這不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和而不同“嗎?其實孔夫子在兩千多年以前都已經提出來了。文章中說:“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就不會承認異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爲不容忍態度是基於我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所以容忍異己是最難得,最不容易養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適先生這句話裏所透露出的一種人文觀點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世界正是因爲如此多的差異而顯得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試想一下,如果春天僅僅只是一種顏色,那不太單調了嗎!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容忍,容忍他人的觀點,這樣纔會豐富自己的觀點,容忍他人的優秀,自己纔會變得優秀,容忍世間萬物,花草小鳥纔會對你微笑!

想想自己剛進大學的時候,曾經對很多事情看不慣,覺得太不合規矩,現在想想當時自己也是沒有能夠容忍的度量,因爲看不慣就覺得這種行爲需要消失,不能出現在自己的世界裏。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適應過來了。直到今天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需要有容忍這種度量,我可以看不慣,我可以討厭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或行爲,但是我可以允許它的存在。突然想起我最先了解胡適也是在大一的時候,是在我的鄧老師胡老師的課上。時間可真快,但也足以改變我們每個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我覺得這篇文章要告訴我的,因爲容忍是互相的,我容忍了你,你能夠獲得自由,你容忍了我我也纔有自由可言。爲什麼我們需要容忍,說明對方的事情或者行爲是我們所排斥,是我們所不喜歡的,正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喜同惡異。正因爲是喜同惡異,所以纔會有“人以類聚,物以羣分”的說法,纔會有“道不同,不相爲謀也”的觀點。而我們則需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我們纔會得到相同的“回報”。我們纔會感覺得到“互相的容忍,互相的自由”。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時候,因爲自己很喜歡古典音樂,所以在寢室裏經常放的是古典音樂,而另外一個室友則喜歡英文歌曲,就這樣,當中國古典遇到了外國流行,就會碰出一些小火花來!

呵呵,如今不知不覺已經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學路,站在大三的春天裏,我會很自信的說我學會了容忍,當然比起胡適先生所說的那種度量,我,還有我們都需要時間的!而我將會一直前行着,這樣,當我漫步過容忍的花叢,就會到達自由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