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命若琴絃》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命若琴絃》讀後感 1

讀了現代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集《命若琴絃》,它講的是七十歲的老瞎子帶着十七歲的小瞎子走鄉穿寨,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說書賣唱,三絃琴上的琴絃斷了一個又一根。原來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師傅說過:只有彈過的琴絃到了一千根,用它們做藥引子,那個讓眼復明的藥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信念,彈親賣藝爲生,不知不覺終於湊夠一千根了,他興沖沖地照方拿藥,可是誰都說他拿的是一張白紙。他驚呆了!在藥鋪前的臺階上坐了幾天幾夜,想起了師傅臨終時說的話:“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將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來當他們經過一個小山村時,小瞎子情竇初開,喜歡上一個姑娘,老瞎子勸他不要想得太好,因爲他比誰“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趕回時,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時,因爲來他心愛的姑娘已經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緩過勁來,問老瞎子:“我們爲什麼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樣。”老瞎子說:“要想復明,必須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然後用藥纔有效。我記錯了,所以眼睛沒法治了,你還小,一定好好彈下去。”於是,他們又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了。

作家對於讀者,呈現於文字背後而見,清晰而又模糊。對於史鐵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命若琴絃》讀後感 2

《命若琴絃》講述的是一老一小兩個瞎子帶着三絃琴,說書爲生。小瞎子年輕好奇,對大山外的世界、對愛情都充滿了憧憬。但他是個瞎子,註定和正常的男子不一樣。師父不讓他養狗,怕受村子裏的狗欺負,也怕欺負了別人家的狗,誤了生意。當小瞎子聽出師父的心緒好時,就問:“什麼事綠色的長乙(椅)?”“那曲折的油狼(遊廊)呢?”“你就愛瞎聽那些玩意兒,聽那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天底下好東西多啦,跟咱們有什麼關係?”(注:小瞎子有個收音機,那些東西都是從收音機裏聽到的)老瞎子往小瞎子頭上澆涼水。老瞎子天天想的就是彈三絃琴,因爲他的師父小瞎子的師爺曾經告訴他:我們的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我給你留有一張藥方,你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你就能看見東西了。老瞎子當然相信師父的話,能看到東西是多誘人的一個目標,於是老瞎子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啊。捱了多少回曬,捱了多少回凍,心裏受了多少委屈。這一切的過程就是爲了達到心中的那個目標,看一看這個世界!一老一小到野羊坳說書,小瞎子巴不得早來這裏,因爲這裏有個小妮子名叫蘭秀兒,兩人正值情竇初開,在一起聽電匣子(收音機),談天說地,都想成爲唯一的彼此。但是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聽我一句話,保準對你沒壞處。離那妮子遠點兒。”“蘭秀兒不壞”“我知道她不壞,可你離她遠點兒好。早年你師爺這麼跟我說,我也不信……”老瞎子不是預言家,只是他經歷過,最後的分離和心痛讓他生出保護小瞎子的心。終於老瞎子彈斷了一千根弦,帶上藥方啓程拿藥了。可是那張載有老瞎子一生夢想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沒有一個黑字,老瞎子蹣蹣跚跚來到野羊坳得知小瞎子走了,走的那天就是蘭秀兒嫁到山外頭去的那天。

難道這就是命運的輪迴?當小瞎子問老瞎子爲啥沒拿到藥,老瞎子說:“記住,得彈斷一千二百根,我沒彈夠,記成了一千。”說到這,估計老瞎子明白師爺對他師父的話:“記住,得彈一千根,我沒彈夠,記成了八百。”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故事就是這樣的,瞎子的命記在琴絃上,奔波一輩子,雖沒得到夢想中的藥方,雖辛辛苦苦說了一輩子書只是驗證了一個謊言,但倘若沒有這個謊言,瞎子能把三魂七魄、東刀西槍、關羽張飛那些動人心絃的故事講給老百姓聽嗎?能充實的度過每個物質缺乏的白天黑夜嗎?能身體強健勁頭十足的四處奔走嗎?恐怕失去了拉緊的琴絃,他的'生命將不堪一擊。也許每天只是抱怨哀嘆自己是個瞎子,還有老天的不公,人生的沒有意義。雖是個謊言,但瞎子過出了不是謊言的人生。夢想對於自己來說,成真了就是夢想,否則就是個謊言,是個神話。但從瞎子身上,我明白了人們在夢想的征途上得相信夢想絕不會是謊言,只要拉緊琴絃,不停的彈奏下去,最後即使夢想未成真,他的過程也是值得掌聲的讚美,呼聲的襯托的。

人生在世,黃髮垂髫,都得經歷坎坎坷坷的歲月,都得完成心中的生命意義,都得拉緊命運的琴絃。眼前或許是彈斷一千根琴絃,或許是閱覽一千本名著,或許是建造一千座大樓,或許是醫治一千位病人……就在彈斷琴絃、翻閱紙張、添磚。

《命若琴絃》讀後感 3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史鐵生的《我的夢想》一文中說到自己喜愛的運動員劉易斯,在奧運會上被約翰遜戰敗,作者感到無比傷心,從而反思幸福到底是什麼?作者曾經以爲劉易斯是最幸福的人,知道他被打敗。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捨“最幸福”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慾望前面設下永恆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侷限。

什麼是幸福?是擁有夢寐以求的自由?是實現自己奮鬥多時的夢想?是不勞而獲的享受?到底什麼是幸福?

在我眼中,幸福就是可以隨時隨地來一下深呼吸,能停下來看看自己,看看周圍,有機會去感恩周圍,感悟周圍,然後吸足氣繼續向前走,勇敢地向前走。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真實地面對自己。

另外一篇《牆下短記》。其實祕密就已經是牆了。肚皮和眼皮都是牆,假笑和僞哭都是牆,只因這樣的牆嫌軟嫌累,要弄些堅實耐久的來加密。就算這心靈之牆可以輕易拆除,但山和水都是牆,天和地都是牆,時間和空間都是牆,命運是無窮的限制,上帝的祕密是不盡的牆。

人因爲有趣味而對世界充滿好奇,我們爲什麼會有生命?爲什麼會有存在?爲什麼要有“有”?我相信這些問題在每個人小時候也會問過自己,只是從未得到過答案,無論自己怎麼思考也想不通。書中寫道,得有一種重量,你願意爲之生,願意爲之累,願意在它的引力下耗盡性命。不是強言不悔,是清醒地從命,神聖是上帝對心魂的測量,是心魂被確認的重量。所以說,有重量一點都不值得害怕,反而是“輕”,我們的根本恐懼就在“輕”字上。我們不希望自己被忽略,每一次問自己生命的來源,那是一次對自己生命的看重。既然我們沒辦法想清楚我們爲什麼會存在,那就不要想了,好好地過日子。

史鐵生,身殘志堅,體會他的人生,感恩自己的人生。

《命若琴絃》讀後感 4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美好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愛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愛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800-1000-1200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希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努力奮鬥着、拼搏着,也是爲了我們心中設立的目標。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讓我們永遠扯緊歡跳的琴絃,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命若琴絃》讀後感 5

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是閱讀他本人。我再沒見過第二個如此將自己融於作品的人。閱讀他的作品,是在進行一項神聖的精神洗禮;

而閱讀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蹟。史鐵生,讓我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他的理想世界。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曾經千方百計尋找自殺機會的史鐵生,不會想到今天已獲得如此多人的認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爲它爲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說,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學道路的,可他卻比比別人走得更遠,因爲人的殘缺證明了神的完美。因爲身殘,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機會;

因爲身殘,他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

因爲身殘,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

因爲身殘,他…所有這些,爲他鑄就了長遠的文學道路,而且越走越遠。

讀完史鐵生的《命若琴絃》,我更加知道爲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麼重要。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藥方,但非要彈斷一千根琴絃,否則就不靈。這張藥方支撐着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絃彈斷,以圖看到世界一眼。後來,老瞎子發現復明藥方不過白紙一張,復明計劃失敗,他千方百計找到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這一千二百根琴絃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就寄託在脆弱的琴絃上,這是否是一個玩笑!琴絃脆弱但有韌性,人的生命也應該如此吧!

作者爲老瞎子和小瞎子設計了一個人生的目標,可卻又不讓他們去實現。因爲實現,等於破滅。老瞎子找到藥方,發現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才明白師傅的良苦用心。可破滅,終究還是破滅,它不可能回到從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熱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麼讓小瞎子堅強地活下去。他應該做到了,因爲小瞎子相信了。這時,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讀史鐵生之時,常會使我們想到加繆。加繆認爲荒謬是人與世界之間聯繫的唯一紐帶,荒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帶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須超越荒謬,在荒謬的生活中獲得意義。史鐵生也是這樣。他意識到人生的困境和殘缺,卻將它們看作獲得生命意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沒有孤獨,愛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沒有慾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實現慾望的歡樂;

如果人永遠不死,那麼人就像波伏娃的名著《人皆有死》中那個死不了的福斯卡那樣,變得乏味透頂。生命的殘缺,人生的虛無狀態,反而爲人戰勝自己,超越困境和證明存在的意義敞開了可能性空間。

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沒有任何理由,但在一個理想主義者看來,必須賦予它以意義,必須有東西證明它的意義。

"只有人才把怎樣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緊,只有人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着生存的意義。"(《康復文本斷想》)對生存意義的追問,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區別與動物的主要標誌。人必須選擇一種東西作爲生存意義的證明。史鐵生選擇的是寫作。

但是,寫作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若作爲一種生存的目的,作爲一種具體的,功利的目標,那麼人就會被寫作囚禁起來,就會失去生存的意義本身。

而在史鐵生看來,寫作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種意義的證明,"只是因爲我活着,我纔不得不寫作。"(《我與地壇》)

這又讓我想起餘華的《活着》。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這不是一種行屍走肉的混日子,而是一種生存哲學。餘華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人們生存的苦難,作爲什麼也反抗不了的最下層的勞苦大衆,也許爲了活着而活着是最明智的.人生選擇。

史鐵生和餘華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史鐵生認爲人要把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緊。畢竟,史鐵生是理想主義者,而餘華是理性反叛者。但兩人都在頑固地追問並要求着生存的意義。

因爲殘缺,完美才得以顯現。史鐵生意識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人生而就有缺陷,問題,不可能完美。對於很多人的精神缺陷,身體缺陷又算得了什麼呢?史鐵生是理想主義者,因此他要用文學去彌補人們的精神缺陷。有的把史鐵生的創作分爲兩個階段:1985年之前寫的是殘疾的人,之後寫的是人的殘疾,人的缺陷和問題。

史鐵生用自己的心靈營造了一個巨大而無垠的精神空間,讓無數的人在此遨遊,得到精神的洗滌和錘鍊。

在爲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後,史鐵生在爲別人尋找活着的理由。

史鐵生當然算得上是經歷過絕境了,絕境從來是這樣,要麼把人徹底擊垮,要麼使人歸於寧靜。

史鐵生屬於後者。我們在史鐵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時時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寧靜。所謂"寧靜以致遠",史鐵生並不是在吶喊,而是在剖析,在闡釋,爲了生活。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你也可能會是老瞎子。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命若琴絃》讀後感 6

《命若琴絃》,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悽慘絕倫的感覺,琴絃該是多麼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絃》全書,知道這個命其實是一種希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己只要彈斷千根弦,就可以把自己師傅放在琴盒裏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己就可以看見這個世界了。憑着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終於達到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裏的藥方去抓藥,可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一定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爲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慾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己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希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一定是認認真真彈的,就可以拿着藥方去抓藥,你就可以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隻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麼都有了。拼命努力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牀,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裏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終於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面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於是,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等我們終於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不過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待着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絃,其實絃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命若琴絃》讀後感 7

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題記

讀完《命若琴絃》這篇小說,頗有感觸……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匆匆忙忙,像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琴絃,說書爲生。……

老瞎子帶着小瞎子,一生翻山越嶺,到處奔波,只爲了能睜眼看一回。

因爲老瞎子的師父,也就是小瞎子的師爺臨終前,告訴老瞎子:“你別死,再活幾年,你就能睜眼看一回了。”並留下一張藥方,藥引子便是真正一根一根盡心盡力地彈斷琴絃,得彈斷一千根琴絃才能去抓那副藥,吃了藥就可以看見東西了。

經過無數的風風雨雨,奔波了大半輩子,終於彈斷了一千根弦,然而……結果呢?期待了一輩子的願望,換來的結果又是什麼?那張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藥方原來、原來、原來卻是一張白紙……師父給自己開了一個多麼多麼巨大的玩笑啊!

那一刻,老瞎子真得一動也不想動,若不是想着自己的'徒弟,也許就等死了……

小瞎子在愛情受挫後,悲痛欲絕,躺在雪地上等死……

小瞎子說師父:“師父,我想睜眼看一回……”

老瞎子說:“得真真正正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才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

這一刻,老瞎子也理解了師父當年說’一千根才行,我記成了八百了。’也懂得了師父說的‘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的真正意思。

是啊!對於他們來講,他們的命就在這琴絃上,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

多麼善意而美麗的謊言啊!老瞎子的“隱瞞”,一切只是爲了讓小瞎子好好地活下去,唱下去,走下去。雖然那目的是虛設的,空白的,但卻是小瞎子活下去的理由。在確信小瞎子能好好地活下去時,老瞎子可以放心了,值得了……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史鐵生認爲人要把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緊。

是啊!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目標,活下去的理由,併爲這個目標去奮鬥,充充實實地活下去,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於因爲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於因爲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愧;而非渾渾噩噩、行屍走肉的活着……也許這樣的人生纔是有意義的。就像老瞎子當知道藥方是張白紙後,一定無比絕望,但是當他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那麼快樂!一輩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命若琴絃》讀後感 8

我看到過許多關於夢想的文章,但都沒有史鐵生的《命若琴絃》寫得好。這個老瞎子與小瞎子的故事不停地輪迴改變着,但每回都已“少記了200根琴絃”結束。這篇文章富有想象力,舉了兩個十分極端的例子,告訴了我們人生夢想是多麼重要。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一直在想小瞎子日後會如何發展。難道小瞎子就必然會變成老瞎子並且告訴新的小瞎子自己記成了1200根嗎?於是我自己又給《命若琴絃》裏的小瞎子編了個故事。

第二天,小瞎子在心裏想着自己的師父臨終前的話,來到了野羊坳說書。三絃子的聲音響了起來。這聲音裏沒了老瞎子的琴聲,顯得比以前單薄,比以前凌亂,生疏。“自從盤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無道君王害黎民。輕輕彈響三絃琴...”小瞎子學者老瞎子的口氣說起了開頭語。觀衆們一如既往地靜下來。等到觀衆們再次開始爭吵到底說哪本書時,小瞎子似乎也有點享受起這個過程了:說書時受人關注的滋味並不壞...不料,一走神,手上彈錯了一個音,人羣中有了些小聲談話議論的聲音。於是,小瞎子緊張起來,手上滲出了汗,導致三絃子的聲音變得生硬、沉重起來。小瞎子不知不覺加重了手上的動作。突然,“嘭”的一聲,琴聲嘎然而止,小瞎子覺出是琴絃在這要緊的時候斷了。還有什麼比這更丟臉的事?這下,他不等別人發話,拔腿就跑,一頭倒在冰冷的炕上,三絃子撂在一旁...“憑什麼需要彈斷1200根才能看見東西?師爺彈斷了800根,不幸死了;師父又給記成了1000根,也不幸死了。這藥引子到底管不管用?”小瞎子極爲惱火,一下子想到了這裏。“爲什麼每次都會少記200根呢?”小瞎子突然從琴槽裏摳出師父放進去的“藥方”,急急忙忙向野羊坳的方向跑去。這裏,我的續有兩種結尾:小瞎子在找人問到藥方是一張白紙後,可能會認爲自己發現了“真理”,一下子感到所有希望都消失了,自己也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義。這樣的自作聰明,還不如一直聽師父的話,不多想,向着自己的藥方夢夢努力,像自己的`師父一樣給全村的人帶來歡樂,做一個有本事的瞎子。小瞎子也有可能體會到師父、師爺的良苦用心。理解了這張所謂的“藥方”的作用,給自己設計一個全新的夢,並拉緊心絃,開開心心地說書,彈琴。有時,夢想能不能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追逐夢想的過程。夢想讓老瞎子的生活變得充實,並且給他身邊的人帶來了歡樂。

《命若琴絃》這篇文章除了有很強的邏輯性、文學造詣很高外,還警示我們只有有夢想才能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老瞎子和小瞎子都費盡一生精力去彈琴,去向夢想努力。”心絃“一直是繃緊的,所以每天都很充實。我們能夠看到這個美妙的世界,所以我們更要有夢想。

《命若琴絃》讀後感 9

一口氣讀完《命若琴絃》似乎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透着說不出的哀嘆,卻久久沉澱不出一個完整的思緒。

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然而生活不會是一路陽光燦爛,當地獄般的黑暗猝不及防來襲時,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經歷了愛的渴望與宿命的絕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師傅的那句“彈斷一千根琴絃,你就可以看得見了,藥方封在琴槽裏。”作爲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用生命彈着三絃琴,彈着活着的理由。只是命運總是那般的捉弄人,殘缺的生命,註定是悲劇的,而悲劇的內容又是何其相似。當這個悲劇以喜劇的開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時,老瞎子的勸告,在小瞎子是師傅不懂箇中滋味的淡然一笑。

張愛玲說,“路需要自己走過,才知對與錯,哪怕是繞了一個可笑的大彎子,仍會回到父母勸告的起點,作爲孩子仍舊願意去走那個讓自己吃盡苦頭的彎路。”小瞎子何嘗不是如此?當初的老瞎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老瞎子終於彈斷了一千根琴絃,終於能夠抓到這麼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時,才發現自己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張白紙,竟然是虛無的`,瞬間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這個虛無的理由這個彌天大謊卻需要他繼續傳遞,繼續傳遞着謊言,甚至要加大能夠解開它爲謊言的籌碼。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是爲了在虛無的生命裏找到其存

在的理由。無奈的生命的韌度需要這個謊言的支撐。 “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走着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象是隨着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殘缺的生命在這個謊言中繼續輪迴。

《命若琴絃》讀後感 10

獨坐於窗前,手捧史鐵生的《命若琴絃》的,思緒隨着那動人心絃的琴聲,悄悄走進了只屬於“他”的那個世界。

一個削瘦、佝僂的背影出現在小港的盡頭,我快步跑上前去,只見那人雙腿盤卷在土地上,衣服佈滿了塵土,打滿了補丁兒。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磨滿繭子的手、他是一個盲人,他看不到外面的一切事務!他是在孤獨與寂寞中度過的!

我放緩了腳步,悄悄走到他的面前,他的雙手在琴絃上熟練地來回撥動,好像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那柔似的小橋流水,時而剛勁有力,時而低宛迴旋的琴聲從未間斷過。我俯下身去用幼嫩的腔調對他說:“叔叔,您這麼邁力地彈奏又沒有人有閒情逸致來聽,您這到底是問什麼?”在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彷彿流露出了一絲微笑,用他那厚重低沉的嗓音對我說:“孩子,我是爲了重見光明!師傅曾經告訴過我,這琴槽裏有一個能治好我眼鏡的藥方,只有在我拉斷一千二百跟琴絃後,才能把它打開,我就可以重見光明瞭!”

在他年少時,他又何曾沒有哭過呢?但是他的師傅卻說:“只要還能哭就還有救,只要還能哭就有哭夠的`時候!”他原本就是一個盲人,哪能還能重見光明的藥方呢?那隻不過是一張無字的白紙罷了!因爲心中充滿了對光明的嚮往,所以他擁有了存活下來的勇氣,幾十年如一日的決心和戰勝一切的信念!“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的,拉不緊就彈不響的!”他的雙目雖然失去了看到光明的權利,但上帝卻爲他的心靈開啓了一扇光明之窗的,他的心靈是光明而又美好的!

爲了一個目標,他纔有了現在無人能敵的魄力和生存下去的慾望,因爲他心裏明白:在第一千二百根琴絃斷開之時,那也是他見到光明的幸福時刻!所以不管條件有多艱苦,生活有多勞累,他都沒有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念!因爲有夢。所以他還在頑強地活的!

行於《命若琴絃》字裏行間的,品嚐黑暗世界裏的酸甜苦辣的,品味當時的世態人生,一路盡是辛酸,一路盡是悲痛。黑暗的人生之路的,又是何其地坎坷與漫長的!師傅並不是故意地欺騙而是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他知道,總有一天盲人會發現,謊言終將被揭穿的。但他的師傅明白的,這幾十年盲人學會的不只是熟練的琴藝,還有對生活意義的探討,心靈的淨化與人格的提升!我堅信的,盲人並不會再對上帝有任何的埋怨,而是會心存一份對世間萬物的感激的!

習習涼風掠過我的臉頰,我的思緒戛然而止的,一段傳奇的故事,它爲世人開闢了一條走出困境的道路,開啓了通向成功的大門的!它讓世人擁有了坦然樂觀面對一切的勇氣與力量!上帝對萬事萬物都是公平的,當他在這裏爲你關上一扇門,他也會在那裏爲你開啓一扇窗!只有把生命的琴絃拉緊了,拉緊了,才能彈響它!

《命若琴絃》讀後感 11

活着也需要一個理由,有了這個理由後,生活也便有了意義,有了生氣。

在讀了史鐵生先生的小說《命若琴絃》後,我最終明白,那個理由是什麼了。

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羣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絃琴,穿山越嶺,懷揣着完美的願望,說書爲生。老瞎子期望自我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然後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癒自我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感情降臨到自我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齊。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絃,拿着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明白那所謂的藥方原先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絃斷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絃,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感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爲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並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絃,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生命就像琴絃,繃緊了才能拉出好聽的曲子。那一根根斷絃支撐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期望,支撐着他們的夢想,正因爲有了這個夢想,所以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明白以往那些興致勃勃的翻山、越嶺、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麼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絃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這又讓我想起餘華的《活着》。餘華說:“活着就是爲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卻並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期望。是琴匣裏的那張白紙。它是每個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就源於那張白紙。人生原本就是虛無的,所謂的人生目的說穿了其實可是是自我欺騙自我。當人們有一天驀然頓覺自我的人生目標可是是一張白紙時,他又該爲了什麼而生存呢?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拉不緊就彈不響。”要說欺騙自我才能生存下去,那就太可悲了。老瞎子的師傅說:“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絃,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所以,無論無論你的終點是否還清晰如初,無論你自我是否還是當初的模樣,你都要拉緊那根弦,想想你白紙上的“藥方”。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

爲活着找個理由,只爲更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