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精選18篇)

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精選18篇)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

魯迅在《瑣記》裏回憶了隔壁家的衍太太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讓孩子做危險的事,給魯迅看不健康的圖片,教魯迅偷媽媽的首飾,但對自己的孩子十分嚴格。表現出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在《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魯迅的父親被江湖庸醫耽誤,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爲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無常》這篇文章,主人公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同時,文章深刻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尋求寄託,尋求“公正的裁決”。

讀魯迅的文章,我深切體會到了他童年所散發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已經離童年遠去,但我還時常夢見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學習中擡起頭來,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個遙遠的夢。重溫魯迅的童年,就彷彿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的他,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我們可從這些文章中,透視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瞭解當時的社會面貌。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2

在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它由十篇散文組成,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道路。在回憶往事的基礎上,魯迅對當時的社會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使它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開頭的幾段寫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學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表達了魯迅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3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與它超凡脫俗的名字一樣。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回味着自己童年時的點點滴滴,想必那味道會是別有一番風味吧?猶如清晨的鮮花在陽光的點綴下悄然聲息的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時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卻失去了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便賦予它一種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一位衆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華麗的文字去渲染,書中從未有過一個壞形象,但卻能簡潔的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醜惡與對人們的殘忍。因此,我更加喜愛他的作品。

他童年並不絢麗,同時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甚是讓我羨慕,可是待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感到忽如一陣寒風襲過。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與封建式私塾教育的束縛。充分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的,但是這樣做,不就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沒了信心嗎?所以應當讓孩子健康活潑成長。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時間的推移,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記憶。細細的品味着《朝花夕拾》感受着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夢,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4

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初中課本上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出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是位在世界文壇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我一直擔心自己讀不懂他的書,但對童年美好向往的我,還是迫不及待的翻開書。

魯迅那個年代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相比之下,我們簡直是被寵壞的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住在高高的樓房裏,穿着舒適的棉衣,各種家電使我們冬天不覺得冷,夏天不覺得熱,平時上上網,打打遊戲機……但是一想到百草園,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聽說過“叫天子”、“張飛鳥”,也不知道什麼油蛉……更別說“拍雪人”了。

小時候我又很多親密的小夥伴,幾乎每天都要聚在一起你追我趕,講笑話和鬼故事。後來,我們都上了中學,只有在早晨上學時才偶爾見上一面,最好的就是打個招呼,多數都是當沒看見。想到這裏,誰會不心痛呢?

魯迅先生十分熱愛大自然,在書塾那種嚴肅、古板的環境中,儘管只有一個小花園可以休閒作樂,不及百草園,但也給了魯迅先生難得的快樂。

以前,我去農村的奶奶家玩耍,農村的環境我並不喜歡。上坡有大片大片的田野,種着玉米、大豆、花生、土豆和地瓜。農民夫妻在莊稼地裏辛苦地工作。奶奶總會帶我去田野玩耍,我一步一步地在石子路和土地之間的路牙上,架起雙臂,搖搖晃晃地跟在奶奶身後。奶奶經常會抓來些知了、蟈蟈或者螞蚱,養在罐子裏,可有趣了。科技水平當然不及遊樂場,但也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現在生活忙碌了,學習加緊了。假期裏上不完的輔導班,使我接到奶奶打來的電話的機率高了不知多少倍,聽着奶奶那滄桑的聲音,有時隱隱聽到爺爺咳嗽,我常常潸然淚下。

現在的我經常望着天空,聽着樓上小玩伴的鋼琴聲,感受着一個個黑白琴鍵的高低起伏,合上書,閉上雙眼,浮現出魯迅爺爺慈祥的面容,幻想着,我還是一個孩子,小孩子……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5

魯迅同孟子的觀點相符,他一如孟子的說法,對《二十四孝圖》做出了自己的評價,言論與觀點,對《二十四孝圖》做出了適當的批判,從中告訴了我們“孝”的尺度和正確的孝道。表示對其中過度誇大,做作,宣揚,以及錯誤腐朽的觀念加以批判,就如其中二十四孝圖中的“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就引起了魯迅先生的反感與指責。反對白話者,反對一切編造的謠言與白話。

本人記得其中還有一篇印象較深,便是“無常”,本文主要寫了“迎神賽會”這一天的情景,描寫了人們在那天所扮演的各種鬼神,“鬼卒和鬼王是紅紅綠綠的衣裳,赤着腳;藍臉,上面又花些魚鱗,也許是龍鱗或別的什麼鱗罷,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鋼叉,叉環振得琅琅地響,鬼王拿的是一塊小小的虎頭牌……”但是在其中,使人們見到即有些緊張而又很高興的便是“無常”,魯迅描寫他道:“雪白的一條莽漢,粉面朱脣,眉黑如漆,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

以下這一段是魯迅以及其他人們對活無常的看法:“至於我們———我相信,我和許多人所願意看的,卻在活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羣”之概。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裏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魯迅說,在衆多鬼神中,唯使人們有親近之感的,便是無常,所以人們纔會“大家就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6

在衆多閱讀過的書籍中,其中最使我記憶猶新的便是《朝花夕拾》了。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魯迅先生的記錄時事的散文集,記錄了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各種經歷見聞和所相處的人物,以及在日本留學時見到的學者和擔任過自己所學科目的教授,包含着魯迅先生對舊事的深切懷念,對故人往昔的懷念,希望通過文章在這朝日之時拾起舊日忘卻遺落的記憶碎沙,使這些記憶和如花般的珍貴往昔馳騁綻放在如今的了了朝日,一片清明坦蕩。

除了從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斟酌,在文章本身去細緻的揣摩,會發現魯迅散文字裏行間透露出的一種獨有的特色,文中多處使用了修辭手法,使其在敘述文章經過其本身的基礎上,使其更加詼諧生動,更流露出一種引人發笑的幽默風氣,這也是魯迅先生本人所獨具有的特別品質,所以從文章中也能稍稍體會到作者的風氣,品格,其中有一是魯迅對二十四孝圖的看法和所發表出的言論,然後是反對白話,“總要先來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魯迅先生是討厭,反感,甚至厭惡白話的,然後爲白話對孩子所引起的侵染與恐嚇及壓抑憤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往往在於他的統治上,“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7

在我國近代史上,曾經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在這令中華民族蒙受屈辱的背後,也反映了一個個優秀的中華兒女浴血奮戰、頑強不屈的愛國精神,戰場上一名名戰士衝鋒陷陣、前赴後繼;戰場外一羣羣宣揚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殘暴行徑……毛主席、周總理領導全國人民創建了新中國;魯迅、郭沫若的文筆揭露了一個個黑暗的現實……

《朝花夕拾》描述的是魯迅先生兒時溫馨的回憶和對當時黑暗現實的理性批判。當我讀到末尾《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讓我感悟深刻。這篇文章講述了魯迅先生爲給國人治病留學日本學醫的故事,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促使他棄醫從文,想通過文章來改變國人,喚醒國人,從而使祖國繁榮強盛。文章中有一段反映日俄戰爭的場景,其中一名中國人給俄國做偵探,被日軍俘虜後殘害。在一片日本人的“萬歲”聲中,也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爲日本人叫好,這反映了當時中國國力衰弱、清政府的腐敗,任由它國踐踏祖國的領土,留學生卻爲殘害自己的同胞而叫好……這就是中國人精神上的“病”。魯迅先生只用了非常平淡的幾句話,就揭露反映了一個個現實。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的思想,當然這篇文章也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敬業和對魯迅先生深厚的師生情誼。

魯迅先生每當看到照片裏的藤野先生嚴肅的神情,總是會更加勤奮地工作、寫文章,爲喚醒國人而不懈奮鬥着。“有的人死了,可他卻活着;有的人或者,可他已經死了。”這句話正是對魯迅先生的精神寫照。《朝花夕拾》表現了魯迅先生“朝”與“夕”中的思想精神,表達魯迅先生的心聲,他將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讓我們深受魯迅先生文采的薰陶、偉大革命精神的渲染、堅持不懈奮力抗爭的激勵。他,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魂”,領着我們上前去。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8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我個人認爲這部書其實重點在寫魯迅對社會的批判,少部分文章也帶有回憶性的童真。

魯迅借當時的一些人,事,諷刺了些許人物,但諷刺中又透露着少許無奈悲涼的氣氛。而在寫魯迅幼時開心的事情時,字裏行間裏透露着是當時無憂無慮,快樂的氣氛。

總的來講,《朝花夕拾》是一本摻雜着許多個人情感和當時社會制度的精彩回憶錄。“藤野先生”裏滲透着一種師生的情感;“阿長與山海經”裏描寫的是一種家人的關懷和思念;而“五猖會”則是塑造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思維定勢。

而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應該是《五猖會》和《藤野先生》這兩篇了。一篇是描寫事的,一篇主要是描寫人的。也因爲這兩篇和我們的生活較爲接近。

首先《藤野先生》,一聽題目就感受到濃濃的老師的辛苦和教誨,文中的老師是個不拘小節,生活簡樸的教師,因爲他細心,嚴謹的教學風格,深受魯迅的喜愛,最後由喜愛變成敬佩。

也許,我們生活中也有這麼優秀,負責任的老師。但是我們又何嘗懂得珍惜呢?或許沒有,老師對我們的愛又有多少人懂得感恩呢?

《藤野先生》向我們講述了師生情,而《五猖會》向我們展現的是微小,不易發覺的家庭間的親情。

《五猖會》中的“我”因爲參加會而高興,但父親打破了我內心的激動,要我把書背完了才能去,但是最後的心情也不比之前那麼興奮了。父母的行爲也許讓我們不滿,但是終有他們的用意在裏面,這份偉大而又容易忽視的愛,纔是真正的親情。

《朝花夕拾》裏,魯迅用平凡,接地氣的語音揭示了社會一個又一個的黑暗,但是細讀,裏面又有許多人世間有愛的場面,或許這就是這本書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9

藉着暑期的時間,我閱讀文章了魯迅老先生的《朝花夕拾》,它是一部十分經典得經典著作,這本書幫我的深有感觸。魯迅的著作是十分有特點的。也是他打開了白話體。他的著作敢作敢當,不委婉,通俗易懂,也就是我非常喜歡的緣故,書中並沒有追求完美好詞好句的綺麗。則是情緒氣和的使你走入歸屬於魯迅的內心深處。

《朝花夕拾》內容耐人尋味,它和《吶喊》一樣,都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不堪,要想喚起人民的觀念。魯迅在書中寫到:“人吃血饅頭,吃人。大家封建迷信,呆板,裹腳,相互之間詐騙”這些這種書中發生的鮮慘不忍睹的文辭讓閱讀者體會到魯迅對迷信活動的厭煩。在書中魯迅對這種個人行爲開展了明顯的抨擊,也要我不由自主爲那些人們覺得可悲。

當我們再度讀到魯迅老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卻能夠體會魯迅老先生的靜謐日常生活心願,眼下也閃過那天真童真童趣的他。在這裏一篇中,魯迅老先生追憶了自身的兒時,如同讀着發處魯迅老先生心裏的那一份喜愛當然,渴望自由的童心童趣。剎那之間,我好像看到了幼時的魯迅。他在趁成年人不留意的情況下,鑽入了百草園。他與蟲類相伴,又採收野草野果子,隨後與朋友一起捉鳥,但因爲性情急躁,一直捕不上許多;他又常聽家庭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此十分擔心百草園中的那一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儘管有壽老先生嚴格的教導,卻仍耐但是學員們心裏的幼稚,當他念書讀得入迷時,卻沒發覺他的學員已經幹着各種各樣的事,有的正拿紙糊的鎧甲套在指甲上高品質戲,而魯迅正專心致志地在繪畫……

我很喜歡兒時情況下魯迅活潑可愛的,欽佩青年人的魯迅喜愛我國。我們要做向魯迅老先生一樣的人。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0

相信大家對魯迅先生不陌生吧?他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器與社會作鬥爭,以尖銳又具批判性的文字,喚醒了衆多青年人麻木的心。然而,在他所寫的衆多文章中,有一些卻是以溫和的筆墨,觸及內心最溫暖美好的回憶。這,是魯迅對親人,對曾經的好友、老師深深的懷念與感恩。這本書有一個令人無盡遐想的名字——《朝花夕拾》。

我曾經對這書名有疑惑,魯迅爲何把“舊事重提”改爲“朝花夕拾”?也許是暗喻,曾經如花一般美好的往事,現雖已枯落,卻滋潤了魯迅的回憶。他便把這些往事重新撿起,以回憶的形式,流暢的文筆,雋永的思念,向我們娓娓道來。

文章有不少細節,都讓我難以忘懷:篇目《狗貓鼠》,講述了小時候的魯迅,因爲自己心愛萬分的隱鼠“被貓捉去吃了”,便對貓實行廣泛的報復計劃;看《二十四孝圖》後害怕父母像郭巨一樣,掘深坑將自己埋起;《五猖會》一文,提到因被父親在五猖會前叫去背枯燥乏味的《鑑略》而感到困惑不解……這些事情,對於年幼的魯迅,或是氣憤,或是憂心,或是疑惑。

無常懲罰惡貫滿盈的人……這些人物,這些細節,都帶着當然,這本書更多時候記敘的是魯迅溫暖而又特別的童年:兒時的樂園不得不提百草園,那裏除了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還有美女蛇故事;“三味書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頑皮學子與陶醉於古籍而搖頭晃腦的嚴厲老先生一起讀書的畫面滑稽可笑;藤野先生,雖是日本人,卻毫不吝嗇地傳授醫學的知識;可怖而可愛的墨香躍然紙上,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也許,“朝花夕拾”,魯迅拾起的不僅僅是回憶,更是孩提時代回不去的單純與美好。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1

在花海中採擷一朵美麗,用來裝點我晚年的時光。初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便深深的體會到了它獨有的魅力以及魯迅先於衆人的思想。

書中最讓我震撼的當屬當時社會中的封建迷信。《二十四孝圖》就充分地體現了封建迷信中的“愚孝”,“哭竹筍”“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這些故事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可笑無知,而當時的人們,卻將它們奉爲圭臬、全盤繼承。

《朝花夕拾》中,最有趣的便是魯迅對兒時的回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知道了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那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樂趣的園子,是魯迅兒時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還了解了魯迅少年時學習的地方——“三味書屋”,那是一個在魯迅家附近的書屋,書屋中的老師是城中最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對他十分恭敬,是魯迅在學習中的啓蒙者,對魯迅也是十分嚴厲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應該就是魯迅從兒時到少年的一個晉級階段吧。

《朝花夕拾》也記載了魯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敬仰、懷念之情。《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的保姆長媽媽爲魯迅買了他心愛的畫冊——《山海經》,因此對長媽媽心存感激,儘管長媽媽害死了他最心愛的隱鼠。《藤野先生》中,魯迅從長相、語言、穿着等方面細緻的描繪了日本留學時的“良師”——藤野先生,匿名信與觀看電影事件,讓魯迅恍然大悟:與其醫治好中國人的身體,不如喚醒中國人的良知。

晨曦初至,清風徐來。暮色四合,俯身拾花。我坐在書桌前,閉上雙眼,那充滿詩意的書名又悄然涌上我的心頭——《朝花夕拾》。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2

趁着暑假的時間,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一部非常經典得著作,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頗深。魯迅的作品是非常有特色的。也是他開啓了白話文體。他的作品光明磊落,不含蓄,易懂,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原因,書中並沒有追求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是心情氣和的讓你走進屬於魯迅的內心世界。

《朝花夕拾》內容引人深思,它和《吶喊》一樣,都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不堪,想要喚醒國民的思想。魯迅在書中寫到:“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這些書中出現的鮮血淋淋的辭藻讓讀者感受到了魯迅對封建迷信的厭惡。在書中魯迅對這些行爲進行了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當我再次讀到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卻可以感受魯迅先生的恬靜生活願望,眼前也浮現那純真童趣的他。在這一篇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恍惚間,我似乎看到了幼年的魯迅。他在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我喜歡小時候時候魯迅天真活潑的,敬佩青年的魯迅熱愛國家。我們要做向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3

細讀魯迅先生“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文字,字裏行間是那一箇中年人對童年時代深深的懷念。

當我翻閱這本書,就深深地愛上了它,那種幽默的文筆,輕快的感覺,立刻俘獲了我的心。

有人評價說:朝花夕拾是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構成的。是的,誰沒有一個金色的童年呢?

在魯迅的父親還沒有病逝之前,他的童年是幸福的,正如《朝花夕拾》中所說的,他是那麼地自由,在和朋友們在百草園玩耍的日子裏,是那麼的美好,那樣無憂無慮。雖然時光荏苒後,那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以及短短的泥牆根已難覓蹤跡,卻總能勾起記憶深處美好的童年回憶。

回想我們的童年,也和魯迅先生相仿,有給我們講故事的“長媽媽”;有在玩耍前掃興的“父親”;有嚴厲卻寬容的`“壽鏡吾先生”……

回想我們的童年,也曾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百草園”;有自己百般憐惜缺養不長久的“隱鼠”;有一直渴望能得到的“山海經”;有深信不疑的“美女蛇傳說”……

這一切,都已然逝去,卻又好像就在眼前,觸手可及。當我們和魯迅一同,以大人的身份審視童年,那天真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免有了瑕疵。

對孩子們“好”的衍太太在我們的眼中,失去了僞裝,本質是一個自私自利、心術不正的封建婦女;讀書入神的壽鏡吾老先生是一位迂腐古板的宿儒;能夠“起死回生”的“神醫”陳蓮河成了荒誕滑稽、草菅人命的騙子。

當時光以光速飛逝,留在心底的是我們童年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當舊事重提,那朵遺落在心底的朝花,正等待着後來長大了的我們,帶笑拾起。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4

讀《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92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篇,最初在《莽原》雜誌發表時總題爲“舊事重提”,927年編集成書,改爲現名。魯迅在寫作這些作品時正經受着各種敵對勢力的壓迫。92年他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在這樣的處境中魯迅曾說:“這時我不願意想到目前,回憶在心裏出土了。”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評擊和嘲諷,頗爲經典。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倖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蓆定以微涼,躺着也不至於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將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說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徵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第二篇《二十四孝圖》揭示的則是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抒以了尖銳的評擊。在作品中,還有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真誠懷念。接下來的幾篇,記敘了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和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的腳印。

希望大家共賞!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5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這本書主要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候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老師每次講到朝花夕拾的時候都會帶着我們慢慢的品味書中更深層的涵義。我也被作者這種對比與諷刺的寫作手法深深的吸引住了。

要說書中最有趣的莫過於這三篇故事了,它講述了魯迅先生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和對不滿事物的諷刺之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生動地描述他兒時在百草園中觀察菜畦、吃桑葚、聽蟬鳴,魯迅先生用鮮明的文字的追憶了他小的時候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後到三味書屋讀書寫字,雖然那裏的老師非常嚴格,但是課上偷偷畫畫,偷跑到小園裏玩耍,無不體現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藤野先生是魯迅棄醫從文的導師,雖然藤野先生穿着不拘小節,有時候甚至忘了帶領結,他的學生用“模糊”這個詞來形容他。但他是個對工作認真負責,懂得尊重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好老師。魯迅先生對老師非常敬仰。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好老師,他們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對待我們每一個學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好。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阿長就是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兒時的保姆,她雖然是一個切切察察,沒有學問、迷信又有一肚子封建禮儀的粗人,但長媽媽卻給魯迅買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於是魯迅對阿長有了新的認識,其事阿長也是一個善良、可愛、善解人意的好人。

朝花夕拾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了文中各式鮮活的人物形象,充滿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封建思想的抨擊以及對自己美好童年的懷念。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6

人生是一個收藏夾,你的收藏夾裏有什麼?

讀了《朝花夕拾》之後,我突然冒出這個想法。《朝花夕拾》可以說是魯迅的收藏夾,每篇文章都如一部電影,有悲劇,也有喜劇。

學會保存

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再糾結於其中如何反映了封建教育的枯燥乏味,我只感嘆眼下的自己和作者何等相似。年幼的周樟壽或許並不懂得百草園的生活是何等精彩,該如何珍惜,只是在臨別時,纔不能自已。而如今的我,即將面臨中考,才意識到時間的短暫。人生中有無數個精彩的瞬間,有些終生難忘,有些轉瞬即逝。若我們能想辦法記下那些瞬間,如寫日記,如像學魯迅那樣寫回憶錄,也可以拍照留念,或者存在QQ空間裏,也許會麻煩一時,但某一天當你驀然回首,不至於腦中一片空白,毫無痕跡。

適時重啓

有人說,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人是要往前的,可有時也需要回頭看看。

魯迅在45歲的時候打開了自己的收藏夾,幸福美滿的童年,家道中落,領略社會的殘酷,只有童年的記憶還有一絲溫暖。

面對困境,我們可以向長輩求教,可以向朋友傾訴,也可以向曾經的自己求助。一個人在暗角哭泣的時候,朋友也許幫不了你,但那些溫馨的回憶終將融化你心靈的堅冰。

學會整理

當然,我們不必收藏太多。魯迅將往事篩選後,彙編成《朝花夕拾》,就是很好的範例。

記憶會不斷更新你的收藏,許多記憶淡薄的可以忘記,有時間不如用來完善收藏,讓自己的記憶永遠是彩色的。在舉國抗日的年代,魯迅對日本教授藤野先生依舊滿懷敬重,爲那段黑色的民族記憶增添了一抹暖色。

或許,只有熱愛生活之人,纔會樂於思考,才能將記憶好好收藏。而收藏夾裏有什麼,就看你現在怎麼做。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7

當我們閱讀《朝花夕拾》這本書的時候,不難發現,魯迅用筆墨最多的人物就要數“長媽媽”了。可能是因爲受到封建思想影響的原因吧,在新年的早上她會要求魯迅吃福橘,平時總愛告狀,更是踩死了魯迅最心愛的隱鼠。魯迅也因此對她懷恨在心。相信大家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箇舊社會的,世俗的女人的形象,但其實“長媽媽”也有自己“可愛”的地方,如,她知道魯迅喜歡《山海經》,便跑了很多地方,給魯迅買來了《山海經》,這時魯迅便感嘆她“有着偉大的神力”。再《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也是表達了自己對他無限的愛和思念,並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除去“長媽媽”那些世俗的思想以及行爲,她不就像是我們身邊的親人一樣嗎?雖然他們有時會做我們不喜歡或是厭惡的事情,但他們不都是希望我們能更好的成長,以後更好的生活嗎?就像“長媽媽”在新年的早晨要魯迅說吃福橘一樣,也是想要爲他祈福,希望他有福氣。後面因爲魯迅喜歡《山海經》,“長媽媽”更是二話不說,跑了很多路,終於買回了這本書。這不也正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嗎?,我們想要擁有的東西,他們總是儘量滿足我們,可能在生活中我們並不會感受到,但是當你有時靜下心來細細想想的時候,便會發現他們是多麼愛我們,如同在“阿長”去世之後魯迅表達對她無盡的愛和思戀一樣,我們只有在最親的親人去世之後纔會發覺他們原來是如此愛我們,我們卻從來沒有報答過他們,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及親人。

感受親人的愛吧,不要在失去之後再追悔莫及!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8

拿起從未看過一眼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他幼年的事。幼年的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憶,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去取,雖然失去了盛開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德清香則更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在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老師便告訴我們《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記述他童年生活片段的幾篇文章。

在《阿長和山海經》中記敘了作者與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幾件事,文字雖然不是很多,卻表達出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激,懷念和祝願之情。文中的長媽媽雖然沒有文化,也很粗俗,好事,但她心地善良,對生活有着美好希望,堅強,也很熱心。

《父親的病》中寫了兩個江湖庸醫爲父親治病卻是隻爲了索取錢財,最後卻耽誤了救治父親的最佳時期,最後導致父親死亡!作者從中揭示了這些人爲了錢財草菅人命,故弄玄虛,真是令人憤恨。

把這本書看完,我覺得舊社會真是黑暗!在這本書中,有大多數都在 批評舊社會的不與黑暗,比如《瑣記》中就描寫了一位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人,她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去變賣,讓孩子們做壞事......魯迅表面是在讚揚她,實際卻是在鄙視衍太太,還有《二十四孝圖》、《狗貓鼠》、《五猖會》、《無常》也都是在從各方面抨擊這個舊社會。

我所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出生在這個黑暗的舊社會,二十載一個平安快的的地方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