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千秋人物讀後感

千秋人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秋人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秋人物讀後感

千秋人物讀後感1

雙休日在家,我讀了《千秋》前三篇的文章。

這三篇文章都是圍繞着毛澤東來寫的。第一章講述的的.是毛澤東準備騎馬遊覽長江與黃河的理想。第二章是關於時期毛澤東住過的一個窯洞。第三章是圍繞着毛澤東的用人來寫的。但是,這這三篇文章都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要紮根於人民羣衆之中,用人,還是要用其心。

紮根人名,用人用其心。這是一個黨或國家立足的基本的標準。當我讀到裏面的一句話:“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名好比泥土,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名結合起來,在人名中間開花結果。”是,確實是這樣,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開花、結果了,而忘記了泥土,忘了人名。作爲共產黨人,不僅僅要紮根於人名,還要有心,唯一不能缺的,就是缺心眼。心,指的就是良心。有心,無力,可以勤奮,以誠撼天。有力,無心,正好可以謀權篡位,以公挪私,貪贓枉法。良心與人名,真的,缺一不可。

不僅僅是國家和黨要有良心,人也要有良心。黨有良心,才能深得民心,爲什麼秦、隋朝只有二世就亡?正因爲是統治者的暴政,沒有良心,所以不得民心。被人名給推翻了。

《千秋人物》,本來應該暑假裏就應該讀完,做好筆記的,結果現在還在看,我就得我少的是心,是用心,還有良心。如果暑假就做好一切,就不用再多花時間了,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悟。所以何止在用人上要用心,學習上亦是如此啊,用心學習,紮根基礎,必然無愧於己,更無愧於父母老師了。

用人,要用其心,基於人名,紮根於人民,不能忘了人名,又少了良心。學習也要用心。

千秋人物讀後感2

談到總理,人們首先想到的必是周恩來。讀了《千秋人物》第37—92頁,我對家喻戶曉的周總理瞭解了更多。

《千秋人物》中主要描寫周總理的文章有6篇,共計五十多頁,是作者樑衡描寫的最多的'人物。周恩來雖貴爲總理,日理萬機,但和藹可親的他似乎絲毫沒有把自己當做總理。他勤勞節儉,即使衣服有破洞,依舊照穿;他關愛百姓,讓長期蹲在田裏的農民坐竹椅,自己卻甘願坐在小方凳上;他忍辱負重,雖然多次被毛主席錯誤地批評,但是爲了國家大局,從來沒有主動翻臉……周總理長期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他從未想過成爲第一,卻也從來沒有丟失過第二。我非常喜歡一句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認爲這句話非常符合周總理。他不僅治國有方,還以他的仁愛、犧牲、寬容,贏得生前身後名,成爲一位讓所有人都能接受、尊敬的人。

我們也可以像周總理那樣,自己對現實的地位不在乎,但能在他人心中獲得很高的地位。

我有一個同學,平時他都不願過分展現自己,但是每次考試,他以他沉着冷靜的頭腦,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理,經常問鼎全班。因此,他也以強大的實力贏得全班同學的欽佩與信賴。

我們有時並不需要去爭什麼位置。每個人在衆人心裏的位置是他德與能的總和。讓自己感化他人,以柔克剛,會得到超乎想象的回報。

評:你已經有了“老人家”的處事思維了,更高興的是你不是個書呆子,背過的詩文都能在你的文章裏恰到好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