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烏塔》讀後感

[優]《烏塔》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烏塔》讀後感

《烏塔》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烏塔》這邊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感觸最深的是中國和德國的對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

課文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的事。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養成獨立的習慣,不能什麼事情都依賴大人。

我身邊的朋友,放學的時候,一半是自己回家,一半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接回家。每天學生放學的時候,學校四周真是人山人海,全都是接孩子的大人。放寒假的時候,家裏的孩子不是補課,就是寫作業,玩遊戲。可烏塔就不一樣了,她是一個獨立的女孩,爲了這裏旅行,它利用假期時間出去打工,爲此整整準備了3年,我們別說旅遊了,連平時出去玩,大人都是全程陪同。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下樓玩,父母不放心,自己出去旅遊,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父母總是說我很小,外面的壞人太多,外面的危險太多,反正就是總有各種理由阻擋我出去,慢慢地,慢慢地,我也習慣了他們了周到的照顧。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從心裏佩服烏塔這個獨立的女孩!

我覺得中國的父母應該給孩子多一點獨立自主的機會,使我們得到更多的鍛鍊的機會,將來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烏塔》讀後感2

我讀了《烏塔》一文,眼前浮現出了一個自強、勇敢、細心、自信、獨立堅強的小姑娘。

烏塔小姑娘年僅14歲,卻遊遍了歐洲許多有名的景點,而且所有費用都是自己掙的。我們呢,連學校舉行的野炊活動都要父母來幫忙,而且買菜的錢都是父母給的。還有的'人12歲了都還和父母一起睡覺,不能自己獨立生活,自覺性也比外國的孩子差,吃飯、睡覺也要父母督促,寫作業也要父母監督才肯寫。烏塔早在11歲就準備了全部工作,想得很周到,她的父母也不放心,但烏塔有辦法。可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呢?卻是父母嬌生慣養的寶貝,我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有一個17歲的男孩子連疊被子、掃地、洗桌子、拖地都不會。

還有一次,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她在網上看見了一個新聞叫“中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意思是有些人讓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比賽攀山,中國孩子有的覺得揹包重,就扔了一些飲用水;有的在半路上吃光了食物;有的向日本孩子求助。等攀上山了,中國孩子氣喘吁吁,但日本孩子強健有力,而且還剩下了一些食物和飲用水。有人問他們:“已經上山了,你們爲什麼不把東西吃光?”日本孩子說:“只要有一點路,就不能吃光食物。”

讀了《烏塔》一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定要學會獨立、堅強。

《烏塔》讀後感3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從這篇課文中,我才發現原來中國教育存在着這麼多不足。

首先,中國的家長們普遍認爲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失去了就會斷子絕孫,所以他們就悉心照顧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而如果要讓他們獨立,就要像烏塔的家長一樣,放開孩子的手,讓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們以後纔不會成爲家長的負擔。

然後,我從烏塔說的“中國的孩子缺少許多樂趣吧”發現,中國的家長總想要讓孩子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可從沒想到讓孩子親自去體驗世界帶來的快樂。像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已經被美麗的意大利感動了,也就是說,烏塔已經真正體會到世界給她帶來的快樂。

接着,再說說我。我小時候也是被溺愛長大的,但家長們經常帶我出去玩,不過因爲我還小,所以就沒讓我獨自出遠門。漸漸地,我長大了,家長們就開始鍛鍊我的`獨立能力了。到現在,我已經會自己煮飯、熱牛奶等事情了。不過,我早退烏塔比,還差遠了,所以我要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也要動員家長們一起學習烏塔的家人。

現在,我已經總結出了一條:中國的孩子要學烏塔,中國的家長要學烏塔的家人。只有這樣,中國的孩子才能個個長大有出息。

《烏塔》讀後感4

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頗爲深刻。從烏塔身上,我收穫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課文中的烏塔14歲就敢獨自一個人遊歷歐洲。可我們中國的孩子呢?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有的.孩子連上下學也要爸爸媽媽接送。我在家裏的任務就是學習,家務活從來都是媽媽做的,絕不讓我插手。有一天我寫完作業,又看了一會兒課外書,覺得有些無聊想幫媽媽做些家務,可媽媽總是好言相勸,我都覺得我快變成十足的書呆子了。家長們啊!請把你們的溺愛之鎖打開,

讓我們這些“雛鷹”在大風大浪中展翅飛翔吧!

課文中講到烏塔每到一地就查警局的電話號碼,並且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平安,不讓爸爸媽媽擔心。可是我就沒有這個想法。有一次星期六我出外面玩了一整天,而且沒有跟爸媽說去哪裏玩,等回家的時候差點把爸媽急死,害得我被訓斥了一通。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餘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裏一分錢。可我們呢,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些有用的,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爲。所以,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不亂花錢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5

上語文課的時候,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烏塔是一個德國漢堡市14歲的小女孩,她一個人到國外旅遊,已經旅遊了很多國家。和她相比,我有很多差距,我要向她學習。

第一,要學習她獨自生活的勇氣。烏塔在暑假裏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不讓自己的父母陪伴,獨自一人遊歐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身邊,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家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烏塔呢,卻獨自一人到別的國家旅遊,她獨自生活的能力讓我敬佩。

第二,要學習她吃苦耐勞的精神。烏塔到外國旅遊的錢,並不是她的爸爸媽媽給她的`,她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到別人的家裏陪小孩玩,是她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平時我們在家裏都不喜歡幹家務活,都是爸爸媽媽幹,比如洗衣服、做飯、拖地。以後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第三,要學習她豐富的生活經驗。烏塔每次出發前,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認真閱讀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我們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也要學會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在關鍵的時候就會派上用場。

烏塔,我學習的榜樣。

《烏塔》讀後感6

這學期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一篇作文——《烏塔》,一看題目我就被吸引了,因此我讀的非常認真……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暑假期間獨自一人遊覽整個歐洲的事情,她在去一個國家之前,先查看這個國家的資料,一切都是由她自己安排的,她是多麼獨立啊!讀完後,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烏塔相反的人。就說我學校的一個人吧,他是一個五六年級的一個大哥哥,我在上學路上見過他奶奶送他上學的情景,可我並沒有看到書包在他背上,而是在他奶奶的背上,他在前面輕輕鬆鬆地走着但他的奶奶被落在後面。我想:我比他還小一些,都能自己背書包,而他卻把書包讓他奶奶背,真不應該。

當然,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烏塔相同的,比如我的鐵哥們之一——陳沐陽,他每次做完作業後,就會收好本子。有一天,我去他家玩,他還在做作業,他做完後,就收好作業本,玩完玩具後,他也把玩具收拾好。我想:我要向他學習。

我也有和烏塔一樣的事,每個星期二上作文課前,我都要去買晚餐,有手抓餅、燒烤、麪包……我每次都安排的很好。

烏塔這個小女孩真厲害!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

《烏塔》讀後感7

讀過《烏塔》這篇文章,我覺得烏塔是一個細心,大膽的德國女孩,她每到一地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或者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寄一張明信片。她細心,肯學習,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歐洲旅遊。烏塔自主。自強,旅遊的費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掙來的,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她的爸爸媽媽放開了手讓烏塔去親自體驗生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敬佩烏塔14歲就能獨自遊歷歐洲。

烏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準備去希臘。

在我的暑假裏,時間一般都是有爸爸媽媽安排,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老師留的枯燥的作業上了,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遊。要麼,時間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練習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獨自去遊玩,但爸媽能支持嗎?當然不能了,所以說我的暑假就去少自由。

烏塔爲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遊計劃,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閱讀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資料,自己打工掙錢做旅費。

我也到過許多地方旅遊過,當然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旅遊,旅遊的路線當然也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旅費也是從爸爸媽媽的要腰包拿住來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在反思像爸媽一樣的中國教育方式。

《烏塔》讀後感8

無注音版:《烏塔》讀後感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叫烏塔的女孩,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像我這樣的孩子,在家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課文中的烏塔卻不一樣。

課文中講到烏塔爲了計劃這次旅遊,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這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呢?我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

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餘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裏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爲。所以,我們應該向她學習。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爲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9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覺得文中的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細心周全且又活潑開朗的女孩。她僅僅14歲,就獨自一人遊歐洲,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膽量啊!更令我佩服的是,烏塔爲了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許多有關書籍,在週末還爲自己 掙旅費!她從不依賴別人,做事有條理由計劃。烏塔還有責任心,每到一地就會給家中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讓父母放心。

和烏塔比起來,我顯得十分渺小。在家中,我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用說自己動手做個菜或幹些家務了。每天早上起牀後,我連被子都不疊,就去刷牙洗臉了;吃完早飯後,都是爸爸叫我去漱的口;甚至有時紅領巾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掛的,時間一長我都忘了怎麼個掛法。記得在今年暑假,11歲的我纔在父母的哄騙和千叮萬囑下,自己乘車去定海蔘加舞蹈補習班。乘車回來時,爸爸還不放心的.開着摩托車跟在我所乘的公交車後面,等我下車後一起回家……

烏塔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要以她爲榜樣,在以後的生活裏,女裏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少操點心!

《烏塔》讀後感10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裏面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14歲,名叫烏塔,獨自遊歐洲,對於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獨闖歐洲,我非常佩服烏塔,更佩服烏塔的獨立性。可國孩子的獨立性和德國孩子的獨立性來比,那是無法來比的`,因爲中國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從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這句話,我體會到烏塔爲了旅遊而掙錢,那多麼的不容易,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沒信心了,烏塔真是太厲害了!

還從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許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這句話體會到烏塔爲了這次旅遊,花了許多時間,爲了這次旅遊,花了許多心血,爲了這次旅……

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是,中午我從學校到奶奶家吃飯,奶奶得把東西全部給我拿到餐桌,我喊:”奶奶!我自己來拿吧!“

”沒事!“奶奶溫柔地說”你玩吧!我來!“

上學時就幾十米遠的路,奶奶也要把我送到學校門口才會離開!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放心吧!請鬆開您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由地翱翔吧!

《烏塔》讀後感11

今天,我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感慨萬分……

本文描述了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用三年時間做好一定準備後,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爲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到一地就給家裏打個電話,在旅程中,爲了掙路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分發廣告單。

我這兩年也去過不少地方,如北京、香港、澳門、武夷山……不過,我不用考慮什麼旅費、吃、住,只需瀟灑地跟父母踏上旅程。因爲,父母已經安排得妥妥當當,自己不用擔心什麼。而烏塔只比我大三四歲,就獨自一人遊歐洲。而且父母不用擔心。媽媽跟我講,她上大學的時候要報什麼專業都不知道,就去問外婆,然而外婆報的專業她根本不喜歡,結果十分後悔。老師也說,有的人從小依賴父母,結婚的`時候到什麼酒店也要問父母。所以,在獨立性這一方面,我和烏塔差遠了。我是被父母寵壞的、捧在手裏、膽小的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烏塔卻是個膽大、活潑開朗、很有獨立性的孩子。這也說明了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在西方,只要是16歲的孩子就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

我已經10歲了,今後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去解決,直到真的不會了才能問父母,報興趣班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要培養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烏塔》讀後感12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是一個非常自立的小女孩,她住在德國,用自己打工,和父母平時給她的零花錢,攢下來一個人去了歐洲旅遊。她自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的孩子缺少自理能力,加上父母的溺愛,幾乎家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可是,我們能否想到,父母總會有一天會去世,如果你連一點生活的本領都沒有,你就會被社會淘汰。

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們。他們每天早上要爸爸媽媽叫起來,衣服要父母準備好,甚至,還要父母給他們穿好衣服!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做,無論大事小事,父母都會寵着孩子,不讓他伸一下手。

有一則新聞報道,一名大學生輟學回家,可他家的經濟條件足夠供他上學,那他爲什麼要輟學呢?是因爲這名大學生不會洗衣服,生活不能自立,所以只好輟學回家。就算他考上了再好的學校,沒有自理能力,又有什麼用呢?

《烏塔》一文讓我懂得了自立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的人,這樣將來才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烏塔》讀後感13

今日,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一個十四歲的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我被烏塔那熱情、勇敢、細心的品質所折服。她的獨立,她的能幹深深地震撼了我。

《烏塔》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遇見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她獨自一人遊歷歐洲,不僅僅遊歷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並且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等地方。令人震驚的是,她才僅有14歲,還只是一名未成年的'小女孩呢!她的父母不但不會阻止,並且會幫忙她一齊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忙。

爲什麼外國的小孩子能夠獨立出遠門,而我們中國的孩子爲什麼不能獨立出遠門呢?我們每一個小孩都是一羣想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對我們全部的愛嗎?

在家裏,我想幫媽媽整理房間,卻被媽媽婉言拒絕了。我什麼事都不能幹,只是學習的“功臣”。

有些小孩出門走累了,就要媽媽抱,不抱的話就哭,媽媽拿他沒辦法,只好抱着他走。有時吵着喊着要吃什麼,沒辦法,只能給他買。此刻的小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本事。

在家長看來,小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父母從來不會讓我們做家務,單獨外出,父母的過分關心讓我們覺得沒有自由。我想對天下的父母說,給我們自由,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學會獨立,像烏塔一樣,走出房間,看看外面的世界。

《烏塔》讀後感14

最近學了《烏塔》後,我感觸很深。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名叫UTA的14歲少女獨自在歐洲旅行,在羅馬的青年旅舍裏被稱爲王曉潔的故事。

小女孩烏塔這樣對王曉潔說。“我叫烏塔。已經14歲了。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趁這個暑假去歐洲旅行,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從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去了希臘。”

中國父母一定嚇壞了,說:“啊,你一個人嗎?你父母不擔心你嗎?”

讓我們看看UTA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在家設計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次都先調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在遇到危險和困難時尋求幫助。給家裏打電話或者再發一張明信片。”

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出去旅行的.話,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旅費也是UTA自己一點一點屬於我們的。她花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爲了掙旅費,每個週末都會幫餐廳或超市分發廣告紙,假期會去別人家和孩子們玩。

UTA小小年紀就這樣自立,回頭看中國孩子,聽到一個學生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因爲不能洗衣服、疊被子或整理書包而輟學。(你知道的)。

我想對中國父母這樣說。“請爲孩子撐起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情更加完美。讓愛情更加充實!

《烏塔》讀後感15

讀過《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獲益匪淺。從這當中,我認爲烏塔是個獨立的小孩,她以便提前準備此次旅遊,自身提前準備了三年的時間呀,在這裏三年裏,她將會勤奮地學習英語,做一個計劃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訂完要做什麼了,並且去旅行必須的錢財都不依靠爸爸媽媽。再從我的具體情況看,我認爲我和她類似,還記得那一次,父母很晚回家了,我一個人在家裏待着無趣無比,並且家中又亂七八糟的,因此一個好點子就從腦海中裏閃出:把家中清掃整潔給父母一個意外驚喜。因此我也舉起掃帚一絲不苟地剛開始打掃,我先掃最髒較難掃的餐廳廚房,走入餐廳廚房,我一下子愣住了,盡收眼底的是:青菜葉稻米都掉在地面上,桌子上撒滿了水……我一點一點地掃,掃到小米粒,如何掃都掃不太好,將會由於稻米都粘再地面上了吧!沒法,只能一點一點地撿了,跟廢棄物作戰了好長時間才獲勝,然後……做了家務活後,父母也恰好回家,她們看到了這一干淨整潔整潔的家,感覺十分出現意外也十分高興,母親抱住我,趕忙誇我:“閨女,太棒了!真能幹!”我的心裏也甜滋滋的。唸完這篇課文,我認爲大家也應當迅速行動,把念頭付諸實踐,做好自己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