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14篇[通用]

《活着》讀後感14篇[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着》讀後感14篇[通用]

《活着》讀後感 篇1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着那頭老牛緩慢的走着。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裏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後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多餘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着走過餘下的時光。

我想,對於福貴來說,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活着纔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堅忍地活着,頑強地活着,苟延殘喘地活着······我想,對於我來說,也沒有什麼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但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爲我知道,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命運爲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可以將人生過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但是這纔是人生的意義。《活着》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着,我們就該好好的活着。人生的滄桑不過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曾經的掙扎不過是過眼雲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活着》讀後感 篇2

古時有蘇東坡,今有“福貴”。他倆同樣有悲慘的人生,只是方式不同罷了!作者餘華在鄉下偶然見到了福貴,得知了他的悲慘:本爲地主家的兒子,但因驕傲,把自己的地位揮霍成農民。又經歷了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這一大家子人的一一逝去,與任何人相比,他真的都特別悲慘。

北大的女學生劉媛媛曾說過“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是有一些不平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有很多的`優越條件,我們都沒有,他們有很多的捷徑,我們也沒有。”對呀,世界的確很不公平,但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逆流而上,逆襲,從醜小鴨變爲白天鵝。

雖然命運不在我們手裏,但我們有毅力,有雙手,從平凡變爲不平凡是個過程,雖然過程艱辛,但只要努力重點縣你會超越的。要藉助身邊的“梯子”,一步一步登天,登上人生之巔峯。梯子,就是你現在作爲學生擁有的知識,才能及多元素的結合。

看,福貴即使經歷再多,他依舊活着,依舊走在人生的路上,而你又有什麼資格放棄呢?像《蝸牛》裏唱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着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相信自己,所有的挫折,也都只能是墊腳石。

《活着》讀後感 篇3

時間,經歷的不同,都會讓你在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有不一樣的看法。第一次讀這本書時,覺得好誇張啊,怎麼會有人的一生是這樣的`,那該怎麼活下去,還能像富貴這樣活嗎,當時覺得這一定是作家的書寫手法,集各種典型於一身,就像祥林嫂一樣,所有的悲慘事物好像她都遭遇了。後來啊,年齡長了幾歲了,我哥給我過去的人就是這樣的,遇到個大病小災、饑饉年荒,書裏描寫的這些事件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死個人也是很平凡的事。現在我現在相信了書裏的故事,也更加爲書裏的人物悲慘遭遇而心痛……

看這本書的時候有點心得,寫在下面了。

一本書,慢慢看,一天看一點,就會意猶未盡,要是迫不及待的一下子看完,倒失去了它本來的意味,也少了思考。就如同與人相處一樣,剛認識的人,你一下子把ta瞭解完,就失去了探索的樂趣。大概所有事情都要講究適度。太慢,則發現不了其中的深度,和可咀嚼的地方。太快,容易將一切看透,又激發不起人想要繼續探索的心思。古人老講中庸,這大概也是中庸的一種吧

《活着》讀後感 篇4

合上餘華的作品集,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睛。是啊,活着是多麼一件簡單的事,可又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啊!

徐福貴一家到處奔波勞累,直到最後的死去,他們是爲了活着;有慶的死換來了一個小生命;鳳霞的死換來了她的孩子——苦根的活着;二喜是爲了苦根活的更好而死去;家珍的病是爲了家裏人更好的活着而累出來的,直到最後的'死去;徐福貴在戰場上死裏逃生是因爲他知道活着的好……徐福貴親手送走了他的一個又一個親人,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女兒,他的女婿,他的孫子……他還是要活着。

想想現在,大街上的人匆匆忙忙。路邊的飯店門口站着一位笑迎迎的老闆;瞪着三輪車的老大娘叫喚着:“賣……”,工地上的農民小心翼翼地站在幾十層樓的高處;超市裏收營員機械地收着錢……所有的所有都是爲了活着,活的更好。有時想象他們可悲,唉,我何嘗又不是這可悲人羣中的一點呢?有時想想他們堅強,不管遇到什麼他們都要努力的活着。“活着”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可做起來又是那麼的艱難。它會要你付一生的代價,他會要你付全部的精力,它會吸掉你所有的血液……活着有苦有樂,有起有伏,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活着有……不管是高尚的人還是平凡的人在活着的面前是平等的,他們都是爲了活着而不斷地努力着,只是他們所收到的成果不同罷了。

活着真好!

《活着》讀後感 篇5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着,但是每個人活着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着的意念,就能單純的做到活着,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麼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着”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後,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着,就是爲了追求爲了抗爭。

逝者已矣,風煙俱淨。《活着》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長,可也許在不經意多年以後看來,也不過如此。會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巧合。比如在打仗時福貴一定沒有想過,多年以後,他和春生的相見竟是因爲他淒涼落魄的晚景?他的一生有幾十年的漫漫歲月,可我們花一個下午便能讀個大概。

實際上並不長。我們看見了他的一生,除了年輕時風光的一段日子,就剩下苦難了。不過他不這麼認爲,他覺得在自己經歷的歲月裏,有苦難,更有幸福。他相信無論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是女婿外孫,都是最好的。因爲他曾切實經歷過那些人和事,所以他才能在時光的磨礪中樂觀堅強地面對世界。

幾十年的時間對於歷史無足輕重,可是對於他自己,卻意味深長久遠。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中,惟有堅強的意志戰無不勝。

《活着》讀後感 篇6

餘華的《活着》,整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爲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脣發青直到最後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但是,命,纔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說,活着纔是硬道理!就像餘華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爲了錢,爲了名,爲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後,他們還能爲什麼而活呢?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

《活着》讀後感 篇7

“活着,作爲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段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着》。

作者用一種平淡而冷靜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一開始福貴的出場,我看到的全是福貴的好吃懶做,吃喝嫖賭,不禁讓人怒其不爭。而隨着故事往下推進,善良賢惠卻患有軟骨病的家珍,聰明懂事但聾啞的鳳霞,機靈卻早逝的苦根……命運給了他們多舛的人生,他們在《活着》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讀着讀着內心只有無聲的嘆息和刺痛。留下福貴孑然一身,只有一隻叫福貴的老牛陪伴,也許這種悲劇式的人生,纔是生活殘酷的本質。

故事的背景對於我來說不是同一個時代,但透過福貴,我看到土改,大鍊鋼鐵運動還有自然災害時期的中國。這些生活離我過於遙遠,但也不禁引起我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在如蜜般的環境裏,默默地感恩現在。

整本書我讀得很沉重但卻在結尾處感到了吃驚和另一種重獲新生般的感動。生活對於福貴來說是殘酷卻又無奈的,但他在歷經重重打擊和痛苦之後仍能好好活着,在鄉下田園恬靜地生活着。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的堅韌,他對生活之苦的坦然接受,讓我感受到要好好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並從苦難中汲取教訓,泰然處之,勇往直前。

《活着》讀後感 篇8

寒假裏讀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9

我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活着》。讀完後就讓我聯想到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講的苦難。

其實沒有比活着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然而只有活着,一切纔有希望。

餘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我始終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患上軟骨病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着學做農活,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而每次生活剛剛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兒子、女兒、女婿、甚至是外孫。最後只剩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無奈。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福貴”,他們在經歷磨難後依舊心存希望。但也不乏有很多年輕人,一點小挫折就尋死覓活。高三學生不堪壓力跳樓自殺、花季女孩燒炭自殺等事件層出不窮……他們輕生時的決絕完全超出了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勇氣

《活着》讀後感 篇10

福貴經歷了人生道路較大 的痛楚,當他看見家人離自身而去時,心裏那時候如同在被刀扎似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上下,血水都流出來了可他卻純屬偶然挺了回來,仍然樂觀豁達路面對人生道路。到了風燭殘年,還牽着老牛一起生活。

他沒有由於家人的離開而完畢自身的性命,由於活著是爲了更好地讓死去的'人舒心。實際上福貴並瞭解什麼叫活著,他只瞭解人活着就是那樣,歷經一下甜酸苦辣,富有就賭一賭,沒有錢就諸多田,活着就是那麼簡易。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僅僅爲活著自身而活著,並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萬事萬物所活著。

而世界上卻有不計其數的人自始至終搞不懂,她們你以爲活著僅僅爲了更好地幸福快樂,只爲了愛,只爲了更好地養家餬口,只爲了更好地錢財,只爲了更好地當官,只爲了更好地他人。當她們達不上目地時就跑去完畢自身的性命。

有的人感覺自身的命苦,自身更改不上自身的運勢,對自身發展前途不抱有一切期待,因此她們也挑選了在這個全世界消退。

亦有的人,在遇到丁點兒大的艱難時,挑選了倒退,之後她們感覺膽怯也不是解決方案時,因此她們也與全球講了聲再見了,隨後招手而來到。

受寵思辱,安不忘危。

《活着》讀後感 篇11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福貴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福貴從富家少爺因爲賭博而輸光家產變成窮人,有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

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的'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爲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纔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爲贏了富貴的家產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爲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爲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爲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爲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爲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我們纔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爲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讀後感 篇12

在假期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叫“活着”,是餘華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一個人沉思了好久。主人公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人世,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但儘管這樣,他沒有選擇放棄生命,而是堅強地活着。他的這種堅強深深地打動了我,畢竟面對所有的親人離世,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住的,但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事情,面對壓力就承受不住,甚至會選擇輕生?我們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高中生跳樓自殺,某明星得抑鬱症……

確實,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事,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導致很多人想不開,特別消極,甚至選擇放棄生命。其實靜下來想想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行爲,每個人的生命不只屬於自己,也屬於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是多麼不容易,就是這麼回報他們的嗎?如果沒有孩子,父母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人活在這個世上,有很多責任要去承擔,所以要學着成熟,學會忍受,學會承擔,心態要豁達一些。而且我覺得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好,也不是絕對的不好,凡是要往好了想,或許上帝給你關了一個門,但卻會給你打開另外一扇窗呢!而這扇窗外的景色又是格外美麗呢!還有很多時候人的壓力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的,有的時候就是太在意外界的想法,所以讓自己活得很累,其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後我想說,生命是最珍貴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生命。

《活着》讀後感 篇13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因爲在混亂的世道,所有人的命運都如同巨浪滔天的大海上的一隻獨木舟,傾覆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且越是小人物,結局往往越是悲慘。

《活着》裏的富貴就是如此,他出生在中國最爲動盪的年代的伊始,他見證了三反五反、土地改革、打躍進。等事件,這也就註定了他悲慘的一生。

魯迅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按此定義,《活着》不亞於當年在廣島投下的那顆原子彈。張藝謀曾經將這本書搬上了銀幕,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很多隻看過電影的人,觀影的時候完全是淚流滿面,同情福貴悲慘的一生。然而看過原著的讀者知道,小說遠比電影更將悽慘。女兒難產而死、妻子病死、女婿被水泥板夾死、兒子被急切救縣長夫人的.大夫抽血抽死,最後是孫子長期捱餓,一次吃豆子撐死。數年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

然而,餘華用一連串人的死亡,並不只是要告訴我們生命有多無常,人命有多輕賤。他所要傳達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的頑強精神。活下去,是最簡單的生存的本能,同時也是最複雜的鬥爭。因爲當一個人生無可戀、萬念俱灰的時候,放棄生命遠遠比心懷希望要容易的多。

《活着》讀後感 篇14

週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着》。

合上書以後,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餘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嫖、賭,花光了家裏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後,死裏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後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後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自殺。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着,因爲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本應是餘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裏面,不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着樂觀的態度活着,這纔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爲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了。

活着,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