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昆蟲記讀後感[精品]

昆蟲記讀後感[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讀後感[精品]

昆蟲記讀後感1

當媽媽把《昆蟲記》這本書帶回家時,我只翻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在今年"五一"的假期裏,我在書櫃裏翻了半天,和爸爸一起讀。讀着讀着,邊讀邊和爸爸討論着,並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寫的。許多人都認爲昆蟲很噁心,不想接近它們。可法布爾卻是個例外,他從小就熱愛昆蟲,喜愛大自然並從中獲得靈感。他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從這本書裏,我明白了螳螂會用心理戰、毛蟲是鱗翅目昆蟲(蝶、蛾)的幼蟲、紅螞蟻是靠記憶回家的……我還從這本書裏瞭解到許多昆蟲不爲人知的祕密,比如蜘蛛在夜晚會吃掉蛛網,再重新編織新的網、蠍子會在夜晚發光等等。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昆蟲並不噁心,也不可怕。昆蟲的世界十分精彩、十分奇妙。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昆蟲、也瞭解大自然,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讀書活動,我的收穫很多,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讓我懂得了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獲得知識掌握知識。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習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昆蟲記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裏面描寫的蠍子讓我很感興趣。

書裏說,蠍子的蜇針上有毒液,不光讓人受不了,連蠍子的同類也會被蜇針裏的毒液毒死。如果兩隻蠍子打架,被蜇針刺中的'那隻會死去,勝利者還會把失敗者的屍體吃掉。

另外,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還對蠍子做了一個"火牆實驗",他把燃燒的火炭擺成圓圈,把一隻蠍子放了進去,那隻蠍子不想被困住,就多次嘗試逃脫,但都被火牆擋了回來。最後蠍子就一動不動地躺着,像一個殭屍一樣。法布爾以爲蠍子死了,就把蠍子放到冰涼的沙灘上。過了一個小時,蠍子又活過來了,像原來那樣生龍活虎。蠍子真聰明,它被困住逃不出去就裝死,讓人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後,它就趁機逃跑。

在昆蟲世界,有許多蟲子在遇到危險時都會以裝死來騙對手。這個伎倆雖然很可笑,但是對於蟲子來說卻很實用。也許這就是它們在長期生活中悟出的一點生存技巧。

昆蟲記讀後感3

我記得小時候我是很討厭昆蟲的,因爲總覺得它們的樣子很讓我害怕。尤其是蜂,蜂的刺使我不敢接近它 ,因爲我被它刺過 。但讀了《昆蟲記》後,我不再昆蟲們那麼反感了,反而覺得它們變得可愛了。

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亨利。法布爾。他寫的《昆蟲記》裏面,有好多昆蟲的名字,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法布爾用他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

法布爾用淺顯易懂的故事形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蟲世界,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是屎殼郎怎樣滾糞球,是草原上的“清潔工”;被管蟲用極微小的圓球爲寶寶製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界“聰明的裁縫”;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

由此我想到法布爾是一位有着驚人耐心、細緻觀察力、刻苦鑽研精神的人。所以我要向他學習,改掉寫試卷不省題的壞習慣,要認真寫試卷考高分,不拖班級後腿。

《昆蟲記》這真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看看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是一篇散文,它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在54歲時完成的一部鉅著。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的蟲子,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書中尤爲吸引我的要數那勇敢、機智的螞蟻了

炎熱的夏天,紅螞蟻組隊出征,一個個昂首挺胸,整齊的邁着前進的.步伐,浩浩蕩蕩,那樣式像極了我們閱兵式的解放軍叔叔們。更趣味的是,當這排在最前面的“螞長”發現有黑螞蟻的巢穴時,隊伍霎時出現了一陣騷動,可是很快,後面的“大個子”衝了上來,他們排列整齊,一個個並肩而立,構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蟻牆”。他們開始準備攻巢了,你瞧,大個子紅蟻用又尖又大的嘴夾住守穴的那幾只黑螞蟻的腦袋,狠狠地,死命地咬着,直到這個“敵人”斷了氣兒才肯鬆口,巢穴的門攻破了,全軍奮力而上,一會兒就橫掃千軍,紅蟻大軍一窩蜂衝入敵人的巢穴,紛紛搶奪裏面的食品,佔領敵人的物資,大獲全勝!讀到這,我也興奮得拍起手來,深深地爲他們的勇敢和機智折服,我也想用我的方式和他們一齊慶祝他們的勝利!

我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許多不一樣的蟲子,給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和無數的啓發,更讓體會到螞蟻們的世界是多麼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這本書,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作者法布爾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奇趣真實且充滿人情味的昆蟲世界。

書中的內容很是有趣:在夏天裏我們最熟悉的蟬,它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然後蛻殼變蟬,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便銷聲匿跡;蜘蛛織網的才能比工程師還厲害,人類用尺子和圓規也未必能畫那麼準確;蠍子們在一起好的時候溫文爾雅,吵架的時候有嚴重暴力傾向;管蟲會穿‘衣服“,鬆蛾蟲會預報天氣……幽默的文字,擬人的手法,讓我想到了潮溼的土壤,昏暗的燈光,黑夜的星辰,昆蟲的鳴叫,在讀書的`過程中猶如身臨其境,奇妙的昆蟲世界,就這麼展現在我面前。

《昆蟲記》是本好書,讀它,有趣味,更有意義。我在瞭解昆蟲世界的同時,也要學習作者法布爾的探索付出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6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法國科學家。我在課餘時間閱讀了《昆蟲記》後,覺得特別好看!我最喜歡看的那一篇寫的是“戰爭狂——紅螞蟻”。

我看了“戰爭狂——紅螞蟻”這篇之後,知道了紅螞蟻很多事情都不會做,如:它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放在眼前的'食物不會吃;幹家務活和尋找食物也不會做,這些全都依靠黑螞蟻來完成。黑螞蟻要幹這麼多的事情,真是可憐。紅螞蟻會做的事情只有惟一一件,那就是打仗。它們打起仗來,比世界上任何螞蟻都要兇猛呢。黑螞蟻要依靠紅螞蟻來保護他們,紅螞蟻要依靠黑螞蟻來幫助他們完成吃飯、照顧孩子等事情。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紅螞蟻和黑螞蟻互相依靠,它們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生存下去,螞蟻如此,動物如此,人類亦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揮長處,避免短處,人類纔會不斷地進步,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7

輕輕合上《昆蟲記》,我仍然沉浸在法布爾引領我走進的昆蟲王國,一隻只可愛的昆蟲在我的腦海中嬉戲。是什麼讓法布爾獲得衆多名人的讚許?又是什麼讓他爲我們呈現了一個如此活靈活現的昆蟲世界呢?難道僅僅是他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嗎?不,這裏還包涵着法布爾對科學的.熱愛與執着。

剛翻開這本書時,我堅定地認爲它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可讀着讀着,就發現這本書比那些無聊的小說有意義、有趣的多了。我尤其喜歡的是描寫雄性蟋蟀樣子的那部分:它把自己打扮成了順從的美男子。它手指一鉤,把一條觸拉到大顎下,捲曲起來,塗上唾液作爲化妝品。這是多麼形象可愛的比喻呀!此時,我彷彿看到了法布爾正在燈光下,認真地記着什麼,臉上露出了喜悅……是什麼讓法布爾如此專注?每一個細節都不忽略?我苦苦地思索着,哦!是他對科學和自然的熱愛,正是因爲這個,他才執着研究,寫下了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8

讀了《昆蟲記》讓我受益匪淺,更佩服法布爾對昆蟲界的耐心。讀了這一本小說讓我對昆蟲大開眼界,認識了許多昆蟲,並通過法布爾的描述知道了許多昆蟲的習性等等,而且還有許多自己的疑問。

比如當法布爾寫到蟬時他引用了一個寓言故事,讓我們更加有興趣去了解,去閱讀,他把蟬比做“用生命歌唱生活的偉大歌唱家”,表揚它嚮往光明的精神;把螞蟻說成“最壞的罪犯”,是強盜,因爲螞蟻侵犯了蟬。裏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舍腰蜂。首先:它是非常怕冷,爲了溫暖些,它常常找到人類,和我們一起做伴,而且它在安家的地點非常講究,但是還是有考慮不到的`地方,它喜歡把家安在煙筒,而且它安家的速度很快,它和其他蜂還不一樣,它有一種十分孤僻的流浪的性格,但是非常愛家,有責任感。對了,它的食物是以蜘蛛爲主的。我還知道舍腰蜂它們是從非洲過來的。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9

在暑假裏,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深深地被書吸引住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屎殼郎如何滾屎球,瞭解了蟬的習性,蟋蟀是如何捕食的,松毛蟲的“家”在哪兒,蜘蛛常見的種類還有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蟲,漂亮的孔雀蛾這裏介紹了幾十種昆蟲,每一篇都是那麼精彩。

這個暑假我把《昆蟲記》這一本書看完了,裏面講的是昆蟲王國的各個種類、趣事。法布爾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緻的瞭解昆蟲。法布爾爲我開啓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記得一個可怕的故事,裏面一個個對人類好和不好的小昆蟲,只要有人傷害小昆蟲,小昆蟲就和人類大戰一場。不要瞧不起昆蟲弱小,其中條紋蜘蛛能把一個成年人弄死。昆蟲是強大的,力量是無比的,每隻昆蟲有自己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要要取長補短,纔會讓自己更強大。

真想不到,昆蟲的世界是如此豐富。昆蟲,如此微小的生命也能這樣精彩。我們應該保護昆蟲,愛護大自然,多讀名著,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名著看的是一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很多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

昆蟲記讀後感10

小朋友你喜歡昆蟲嗎?一個小男孩就很喜歡昆蟲,他見到什麼昆蟲都要爬過去看一看。

小朋友你知道嗎?蟬是會變成知了的,而且他們脫殼的殼像水晶一般的橙色他們是會唱歌的。

被管蟲身上有毛茸茸的小黑刺,他很可愛,他和毛毛蟲一樣愛吃葉子。

黃蜂是一種很厲害的蜂可他的針一伸長血就會露出來就會死亡黃蜂見到光線也會死亡。

小朋友你是不是一個不偷吃別人東西的人呢?有一隻蟲叫寄生蟲他就是讓別人勞動自己偷吃別人的東西自己不勞動。

小朋友你知道赤條蜂嗎?他有細細的腰、玲瓏的身材、腹部分兩節、上面大下面小、中間好像是用一條細線連起來的.黑線和紅線它吃葉子。

我組喜歡的是赤條蜂,因爲他又帥氣、又厲害、又不偷吃別人的東西。我最討厭的是寄生蟲因爲他有不帥氣、又偷吃別人的東西、又要被別人吃掉、又不厲害。

我很喜歡《昆蟲記》這本書,因爲它讓我認識到我不認識的昆蟲。

昆蟲記讀後感11

《昆蟲記》這本書是由法國作家法布爾所寫,法布爾從小就喜歡昆蟲,他研究的成果全部記載在這本書裏,如:毛刺砂泥蜂、松毛蟲、聖甲蟲……我給大家介紹昆蟲記裏我最喜歡的昆蟲。

我最喜歡的昆蟲時朗格多克蠍。因爲,朗格多克蠍的母愛非常強烈,當上媽媽時,就會揹着孩子到處走,直到長大。蠍子在生寶寶時,蠍子媽媽會用大顎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它撕破、並扯下,然後把薄膜吞下,在給寶寶剝胎衣時蠍媽媽倍加小心。儘管沒有精細的工具,但寶寶納新皮嫩肉上依舊沒有任何傷痕;也沒有傷筋動骨。蠍子是最先把近乎於我們人類的母愛傳給自己的孩子。

我爲什麼會喜歡這種昆蟲呢?因爲,這種昆蟲就像人類一樣,是有人性的、也擁有十分偉大的母愛,儘管這種生物很渺小,但世間萬萬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愛的,所以我們也不能隨意去傷害無辜的性命,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艱辛痛苦和美好。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自己珍惜其他生物的生命纔是。

昆蟲記讀後感12

《昆蟲記》是一位法國人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也叫做《昆蟲物語》、《昆蟲樸記》和《昆蟲世界》。

一個人寫《昆蟲記》耗費一生來觀察研究“蟲子”,算是奇蹟了,一個人專爲“蟲子”寫一本這樣的書。這本書深刻的描繪了幾種昆蟲,如﹕蜜蜂﹑蜘蛛﹑蠍子﹑蟬等昆蟲,作者法布爾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婚戀﹑死亡。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讓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事情,比如﹕在黑天裏,空中閃爍着亮光,是螢火蟲的傑作。蜜蜂幫着人類採蜜,讓人們吃蜂蜜。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爾在一叢迷迭香花的花下見到一隻挺着巨的肚子的狼蛛,這表明它既將臨產。法布爾見到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的把狼蛛夾起,輕輕的放入一個既透明,底部又放着泥土的.大瓶子裏,留作觀察。幾天後,狼蛛開始產卵,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雖然織的不好看,但是相當牢固。

這本《昆蟲記》書,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蟲界裏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13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

它詳細而深刻地描述了昆蟲們的生活,除了我們所熟知禪、蜜蜂、蟋蟀、甲蟲等,還介紹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小昆蟲。它講述了昆蟲在大自然重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麼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後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等等。

之前我一直很討厭那些毛茸茸長着很多腳的昆蟲,沒想到《昆蟲記》中的昆蟲竟然會讓人覺得那麼可愛。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讓我真正瞭解了昆蟲的世界。就比如說泥水匠蜂,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雖然沒有加入像水泥一樣能讓它堅固的'東西,但它的房子卻非常的堅固。這是因爲它們用的是從溼地上取來的潮溼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寶貴,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會來回飛好幾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停止。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瞭解到昆蟲界竟然有如此多的昆蟲,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是那麼的千奇百怪,而且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螞蟻們的團結友愛的品質等等,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14

我有一套讓我百讀不厭的書——《昆蟲記》,這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得。最讓我喜歡的是第10本中的一個故事《霸王鐮刀手》螳螂“阿郎”。螳螂“阿郎”有着鋒利的`“鐮刀”,有力的四肢,輕盈的身體,還有着非常非常大的胃口。在比賽時,他不僅僅把所有的選手打得落花流水,還把強大的蝗蟲也吃掉了,無論蝗蟲怎樣死死掙扎,依然無法逃出阿棠的魔爪。最後連裁判竹節蟲也不例外。而兇猛無比的螳螂“阿郎”卻被一個弱小的螳螂小姐“阿棠”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法布爾繼續觀察,只見“阿某”小姐爬到“阿郎”的身上,慢慢地把他吃掉。原來,“阿棠”小姐生小寶寶時,要充分的營養,所以她只能把他的丈夫吃了,給她補充營養。我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學家,這麼細密的東西也會被他發現,真厲害!

俗話說:“好書就是好朋友。”我已經和這本書交上朋友了,你呢?

昆蟲記讀後感15

在書中講了專靠趁火打劫 ,絲毫不講客氣的乞討者-螞蟻;和心靈手巧,樂於與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蟬。蟬,一種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氣多麼炎熱,它都會叫個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飲樹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與音樂間。而螞蟻卻在趁火打劫,卻在蟬身下偷取甜汁,把偉大的鑿井者趕走,雖然甜汁很少,但螞蟻認爲喝一口足矣,因爲下次還有機會。一等到蟬死了,從樹上掉下來,搬屍者就會把它搬進洞裏。是啊,螞蟻是在準備食物,可那儘量幫助它渡過夏日的蟬!面無表情的碎屍者就是“勤勞”的螞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蟬是隻愛唱歌,但它也不是懶惰;螞蟻並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它生活的一種方法。所以說,思考一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不然怎麼會有“三思而後行”這個成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