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

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

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1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想出名還是要自由?

或許有人會說:我當然想出名嘍!人只要出了名,就會有地位、榮譽、財富等伴隨而來,甚至走在路上,都隨時迎來陌生人尊敬的問候,那感覺多令人陶醉啊!而自由的日子固然好,但自由的日子有錢賺嗎?有記者採訪嗎?有洋車坐嗎?有衆多fans崇拜嗎?能上電視顯擺嗎?……..

也有人會有另一種回答:儘管出名帶給人許許多多的好處,但人最寶貴的是自由,按自己的意志坐自己喜歡的事,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時時受各種約束,有種種顧忌,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這樣的日子該多無趣啊!

這是我最近重新溫習了美國作家喬治·塞爾登的名著《時代廣場的蟋蟀》一書後所想到的一個話題。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柴斯特的小蟋蟀,它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它因爲搭錯車而從鄉下來到了城市時代廣場,在這個人人都想出名的時代,不知怎的,它竟然鴻運當頭,成了震驚紐約的演奏明顯!而就在蟋蟀的音樂事業達到巔峯時,它卻突然做出決定,要回鄉下老家,把歌唱給鄉下的動物們聽。

這在正常人看來,實在有點不可理喻。來自鄉下草場的小蟋蟀好不容易出人頭地,竟然這麼快就要“退休”,那它的.心裏到底是這麼想的呢?其實,說簡單也簡單,柴斯特真正想要的生活就是簡簡單單、快快樂樂、自由自在的活在世上,做自己喜歡的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沒有拘束,沒有煩惱。

它的朋友亨利貓說出了它的心裏話: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那它就應該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是只是讓它覺得不快樂,那成名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是《時代廣場的蟋蟀》試圖給我們的答案。

那麼當今社會,人們學習、工作、奮鬥,爲了出名有什麼不對嗎?有多少人不受出名的誘惑呢?其實,當你因努力學習、工作而獲得成功後,榮譽、地位、財富等自然會伴隨而來,你避也避不開,逃也逃不掉,這其實也並不是壞事,它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自由,因此,有時出名和自由並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進的。但是,小蟋蟀爲何會有成名的困惑,甚至寧可回到過去貧窮但自由快樂的日子呢?我認爲那是小蟋蟀不適應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生活給它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因而它覺得過去的那種自由是最可貴的。

許多人羨慕出名的好處,卻不願付出辛勤的勞動,不願犧牲一點點的自由,不願受各種約束,這是我想起讀到過的一句話:“原來你沒去過地獄,不知道哪裏是天堂。”聯繫到我們學生自己,爲了將來的前程,現在要努力學習以獲得優異的成績,參加各種興趣班以獲得各種獎項,但是有不少同學在父母的強迫下爲了一個目標而學習,感到很壓抑很無趣,因而效果也不好。因此,我認爲,關鍵要有好的心態,培養學習興趣,快樂地學習,而不要一味的想着出人頭地,這樣才能好好的享受快樂學習的過程,才能好好的享受生活。

關於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後感2

“明月皎皎光,促織鳴東壁。”週日的"約讀書房”課堂上,郝老師用這兩句古詩引出當天要讀的書目《時代廣場的蟋蟀》。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喬治—塞爾登,他在1961年憑藉這本書獲得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銀獎。寫作的契機源於他有一天坐地鐵回家經過時代廣場時,突然聽到一隻蟋蟀的鳴叫,喚起了他對故鄉康涅狄格州鄉村生活的懷念與嚮往。幾分鐘後,一個故事雛形便在他腦海中出現了……

郝老師古今中外,旁徵博引,講的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我的心中則是無比的期盼,盼着將這本書一睹爲快。

當晚,收拾完畢,等孩子讀完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來。很快我就被書中流暢優美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直到一口氣讀完最後一頁仍意猶未盡。

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有時候會改變人的一生,對於一隻蟋蟀來說也是這樣。這是一隻叫柴斯特的蟋蟀,偶然間從康州鄉下來到了大都市紐約,最終落腳在了時代廣場地鐵站的一個報攤旁。報攤的小主人叫瑪利歐,他循着蟋蟀的叫聲從一大堆垃圾中成功發現了柴斯特,他非常喜歡這隻蟋蟀,並且在白利尼爸爸的幫助下成功說服了媽媽將它留下作爲自己的寵物。在這裏柴斯特還結識了另外兩個新朋友,老鼠和亨利貓,它倆住在地鐵站旁邊一截廢棄的排水管道里。三個好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分享美食、聊天、出去探索世界,非常快活。

可是好景不長,它們在一次忘乎所以的派對中,不小心引發了火災,給白利尼一家的報攤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它們意識到大事不妙,塔克出了很多主意,讓柴斯特逃走,嫁禍給他人等等。柴斯特沒有接受,它認爲自己必須要有擔當,堅決不能連累他人。 於是,它選擇留在原地面對一切後果。傷心欲絕又無比憤怒的白利尼媽媽堅決要扔掉這隻給人帶來黴運的蟋蟀。瑪利歐除了焦急也無能爲力。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柴斯特用它那驚人的音樂天賦演奏出了無與倫比的美妙的曲調,深深地打動了白利尼媽媽,取得了她的諒解,還爲這個一直不怎麼景氣的報攤帶來了更旺的人氣。因爲它的'歌聲猶如天籟,不僅白利尼一家,整個時代廣場地鐵站,甚至整個紐約都在傾聽。這隻小小蟋蟀的鳴叫,讓人停下了行色匆匆的腳步,讓人忘卻了內心的焦灼與不安,喚起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驚醒了人們靈魂深處的嚮往……因爲它是用心在歌唱。

合上書本,思鄉的情緒蔓延開來。詩人余光中的詩中也出現過蟋蟀。老先生說:“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爲那是在四川鄉下聽到的那一隻。”我小時候也是生長在鄉下,蟋蟀的

叫聲肯定聽到過無數次。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都忘記了它的叫聲是什麼樣的,甚至連它的樣子都已經模糊了。難道是我離開家鄉已經太久了?重溫兒時的回憶還得藉助百度,圖片中那暗黑色小小的一隻只,不知道哪一隻會在今夜入夢來,爲我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