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最近,我喜歡上了被作家茅盾高度評價的蕭紅的《呼蘭河傳》,因爲它,我慢慢走進了蕭紅小時候眼中的家鄉,位於黑龍江省的一個偏遠小城-——呼蘭河。

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黑龍江省的呼蘭河畔,她半生漂泊,命運多舛,年僅31歲就去世了。但她寫下了許多讓後人讚不絕口的著作。寫於1940年12月的小說《呼蘭河傳》,是她的最後一部著作。

在這本書裏,蕭紅介紹了家鄉呼蘭河的景色、習俗和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呼蘭河的景色優美,習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兒、放河燈等,都讓人感到十分稀奇。

蕭紅的童年,雖苦多樂少,但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像後花園和儲藏室,都是小蕭紅的“天堂”。在這裏,我們能感受到小蕭紅的活潑、淘氣和快樂,也能感到慈祥的外祖父對她的愛。在她不幸的童年中,這種溫暖是十分可貴的。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呼蘭河一帶的風土人情,“看”到了童年時期可愛的蕭紅,更讓我瞭解了偏遠地區人們的迷信以及各種陋習的可怕之處。

我喜歡《呼蘭河傳》這本書。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著作,但更像是自傳。她是近代女作家,被譽爲“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我最喜歡“我家的大花園”這章。書中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十分詳細,特別在寫“我”時,把“我”與祖父在園子中栽花、拔草、種菜和鏟地等事寫得詳略得當,描寫細緻。祖父幹什麼,我就幹什麼。這一句話不但能感覺到“我”是祖父的“跟屁蟲”,也能流露出“我”很喜歡祖父。

“我”跟着祖父做農活都是以玩爲主。比如種菜時,祖父是用力把土踩實,而我是隨意踩着玩;鏟地時,祖父是一點一點的鏟,“我”卻是這一下那一下的鏟。祖父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不但沒有打斷“我”,反而繼續讓“我”玩,說明他很理解孩子。

“我”只要在園子裏就不會孤獨,因爲這裏充滿生機,不會被約束,十分自由。累了就靠着一個土堆上休息,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吃,農作物想開花就開花,想結果就結果,更能反襯出在這園子裏的自由。

我也真想有個這樣的大花園啊。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樣,在園子裏無拘無束的玩耍,同時我也想有一個瞭解孩子,很有慈愛感的祖父。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寒假,我讀了《呼蘭河傳》,無比嚮往作者蕭紅的童年。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的故鄉——呼蘭城中的事。童年的蕭紅,可以在房頂上吃黃瓜,在後院追蜻蜓,採了野花丟進自己的“百寶箱”裏……就這樣,祖父、後院成了蕭紅童年中必不可少的回憶。

蕭紅的童年是自由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她最喜歡在後院裏呆着,在地裏挖個洞,在樹上搖落葉,再在跳進河裏捉鴨子……無拘無束,無論她怎樣搗蛋調皮,都無人怪她,管她。她作品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就源於此吧。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經常和祖父一起仰天大笑。跑去田裏摘了一束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看着祖父滑稽的樣子,蕭紅笑得在炕上打滾,祖父也沒有因爲蕭紅的`“惡作劇”而生她的氣,反而被蕭紅的天真逗笑了。她開朗樂觀的性格便源於此吧。

蕭紅的童年,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上個月的週末,有同學請我出去一起玩,可是我一整天都有課,只能拒絕了她的邀請。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的週末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哪有什麼時間出去玩?我要是能像蕭紅小時候那樣自由就好了!

多希望,我能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多希望,能少一些束縛人的條條框框;多希望,我也能隨時親近大自然,像童年的蕭紅一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4

書本合上了,但我的心還沒有從書中飛回來。團圓媳婦、王阿姨……一個個形象直衝腦門。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童年在呼蘭河村的所見所聞,和她身邊的故事。文中諷刺了的當時不好的社會風氣,襯托出了當時人們悲慘生活與不良思想。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有所觸動。當時的作者蕭紅生活的是怎樣的社會?是一個半封建的社會,重男輕女的社會、是一個十分迷信的社會、一個採用暴力的社會、一個啊,一個萬種不良風氣結合在一塊的的壞社會!

這本世界的著作,這本書,我讀完後想到了還不是其中的某一個人物,而想到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那個生活沒有所謂的高考,沒有所謂的用知識改變生活。窮人他永遠還是窮人,富人他永遠還是富人。富人可以無理由緊逼窮人,打罵窮人。而窮人卻無法有理由的建議,勸阻富人。窮人的.死無所謂,反而“節約”空氣。但富人哪怕有一點點的刮傷也會嫁禍於窮人們。對,我沒有誇張,在一百年前,就是這種生活。沒有所謂的“人人平等”,只有“人人不等”。在當時你要抗着議啥的,只有死!

現在,我也不談以前了,談談現在吧!我們是那麼的幸運,生活在這個人人平等,可用知識改變人生的時代。所以,讓我們用滿滿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小說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的故事,展現了這裏的風土民俗和居民的生活狀態,思想性格,幾千年的封建思想迫害着人們,封建習俗影響着人們,給人們帶來了愚昧和落後。

在那個小城裏,人與城,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者,愚昧與人性,交織在一起呼蘭河的日常生活,風俗人情,以及呼蘭河的人節日精神上的種種盛舉。因爲人們無知的愚昧害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孩,因爲他不像別的女人一樣低聲下氣,被胡家又打又罵,當被打的生了病之後,胡家又聽信了跳大神的話,在大庭廣衆之下用開水給小團圓媳婦洗澡,小團圓媳婦在花一樣的年紀被人活活折磨死了,而有苦無依的老人有二伯,他因爲家世,別人的'眼光是他的言行舉止性情極爲古怪,而好人也不會有好報,馮嘴歪子會拉夢,會做豆腐,還會做年糕,他與王大姐有了一雙兒女,卻得到了人們的嫉妒,大家都說他們壞話,謊言層出不窮,呼蘭河就是這麼一個地方。他們被愚昧和無知弄的一團糟。

在蕭紅筆下,他用詩一樣的語言構築了呼蘭河傳,這座精神的盛典,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6

慢點讀,再慢點讀,沉進去的童年舊事。

林海音有她的城南舊事,而你有你的呼蘭河。

這座呼蘭河有祖父和後花園,有小團圓媳婦,馬歪嘴子,有二伯……行文沒有什麼跌宕起伏,沒有什麼出人意料,寫的就像是同呼蘭河一樣的流淌着的故鄉。

生老病死,人吃五穀雜糧,過着春夏秋冬,他們忙着生存,也忙着死亡,一切都在不自知中,比戰爭殘酷,比封建壓迫更可怕的.是人心的愚昧和人性的醜惡。真真是: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

你用單純清澈的眼光看世界,呼蘭河裏有後花園的樂趣,祖父的疼愛,大自然的美,也有麻木的羣衆,看客,農村人特有的看熱鬧看笑話。因爲單純,所以景是美的,一切都是好玩的,呼蘭河是值得眷戀的;因爲清澈,所以人情是要哀嘆的,呼蘭河是怎樣都要逃脫的。

也許呼蘭河就是我住的村莊吧。故鄉是永遠的痛與愛。底色是悲涼的,感情是溫柔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漸漸地的看下來,靜下來看,去體會書里人物所有喜怒哀樂,去掌握哪個時期的社會發展生活,讀着、思索着,就把我在工作中的`思維定式中拉出去,讓我能從另一個視角去應對生活中產生着的一切。我認爲這纔算是讀書的意義,如今生活節奏感這麼快,讓你一個慢下來思索的機遇。

企業一位老前輩,大學本科進企業,如今早已是北京師範大學在學的博士研究生,業務流程上也十分取得成功,另外還把孩子教育做的很好,總感覺她的人生道路過得太豐富了,她講:“沒有專業知識的給養感覺苦悶了些,大家老師說過,媽媽讀是多少書都是會滲入小朋友們的腦海中裏去,這一點比爸爸關鍵。”

書能有方位,可是不必有太強的針對性,閱讀並不是科學研究也不是關鍵詞查找,閱讀是一種習慣性,是一種生活方法,閱讀這件事情非常值得你將它都看和用餐、入睡一樣關鍵,只要你不功利性的去看待他,他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增加許多 的顏色。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的這座小城——呼蘭河和蕭紅童年的故事,呼蘭河這座小城是荒涼的、寂寞的,蕭紅的童年是同樣寂寞的。

她19歲時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這本書中讓我唯一感受到快樂的,就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他和蕭紅一起在後園裏玩,一起唸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她在裏面哪個快活,看見一個黃瓜熟了,抓起來就啃,這時又看見了蜻蜓,便丟下黃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覺便睡覺,要玩便玩,非常自由。

還有那家裏的儲藏室,兩間黑乎乎的屋子,裏面有無數的`蜘網蛛絲,那麼多的耗子,可那裏卻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裏頭翻找着,找出了許多“寶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牆上刻着、畫着,也沒人教育她。

她還幹了許多傻事:有一次,她們家一隻鴨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黃泥裹起來烤了。蕭紅十分愛吃。有很長時間鴨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鴨子趕向井裏,這時祖父說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幹,她說落井的好吃。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我知道了在原來城市裏的生活是怎樣的了,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無憂無慮,是我們最嚮往的一種生活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前兩天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起初只覺得這本書作者只是乾巴巴的描繪了一下他的家鄉,沒有色彩,但是隻要你精心的品味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隨着作者的筆鋒,我也跟着走進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處在東北那一座封建小鎮,那裏的房樓是灰色的,那裏的`人們也是灰色的,都迷信邪教,沒有一點色彩。

那裏有很多的迷信習俗,這些習俗看起來莊重,卻荒唐可笑,那裏的人們都是從迷信於邪教中生長的。有的人爲了爲了生命而活着,有的人則爲了死亡而活着。我是含着眼淚讀完的,書中有很多人自認爲是美德的事卻極其殘酷。其中,小團圓媳婦給我的印象最深。十二歲本來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年齡,卻過早的被人們拐賣過來,本來來失去父母的愛已經夠傷心了,可是還要爲那裏的人們拼命幹活,同時還要忍受着人們的打罵,甚至還要以“治病”爲由,是太過早的失去了性命。

封建社會是可怕的,也是殘酷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團結起來趕走封建社會,同時爲呼蘭河的人敲響警鐘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我讀完《呼蘭河傳》後,心中十分可憐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婆婆訂下來的媳婦,自從她到了婆家後,他們對她(小團圓媳婦)不是打,就是罵,婆婆因爲受到過封建落後思想的影響,使得小團圓媳婦反而因爲跳大神越跳越病,最終,她被當着大衆脫了衣服,在澡盆裏連燙三次,最終被活活的燙死。

我讀到這裏,心中十分憤怒,他們婆家對她實行家暴就算了,還給她進行跳大神,不給她看醫生,將她置於死地。

這一段,我覺得主要寫的`是不要相信封建落後思想和不要家暴。現在隨着時代的變化,科學是人們最需要的,而現在還有一些人相信這些毫無科學依據的東西。以前我在天橋上,我見到一個老奶奶,在上面擺攤:算命啦,算命啦,我能算到你還能活幾年!一個老爺爺來算,老奶奶說:“你能永遠不死!”老爺爺付了錢便走了。

這怎麼可能,現在連納米技術都不能保證人能不死,更何況這種呢?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封建迷信,它不能保佑你,反而還要害你,嚴重的可能將你置於死地。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相信那種迷信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今天,我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爲這本書的內容很好,所以內容令我記憶猶新。

這本書主要講了蕭紅小時候的所見所聞,同時也表達了蕭紅對自己家鄉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

蕭紅既描寫了人和物,那麼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和“大泥坑”了。

小團圓媳婦出現在了第五章裏。起初,呼蘭河鎮的人在小團圓媳婦剛來時,每個人都說她這裏好、那裏好。但是,在她來了一陣子之後。之前誇她的人全成了說她不好的人。而且,她的婆婆還一天“八頓打,七次罵的'虐待她”。並且,小團圓媳婦被虐待生病後,還被一大羣人認爲是被“閻王叫走了”的。最後,小團圓媳婦還是死了。通過這個人物形象的描繪,作者諷刺了呼蘭河人的封建思想。

然而呼蘭河的人不僅有封建思想,還十分的愚昧無知。這個,就體現在第一章中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大多描寫了大泥坑對人類的壞處。比如會淹死雞、鴨、狗、豬等。而呼蘭河人做出的反應竟然是一些奇怪的想法。明明用土填滿就可以了,但是他們說又是用斧頭把樹砍下來當橋,又直接說跳過去,由此可以看出呼蘭河人十分愚昧無知。

所以,《呼蘭河傳》這本書表達了蕭紅對家鄉深沉的愛與恨。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是一條河流,河邊有一個鎮,名字叫呼蘭河鎮。它偏僻、灰暗。《呼蘭河傳》寫的就是生活在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的生活。讀完《呼蘭河傳》,我覺得那裏的人們很封建、很愚昧。

他們都很迷信。如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只因小團圓媳婦太過健康,不是柔弱、常常生病、不愛笑的人,就天天打她、罵她,想把她打成她想要的樣子。婆婆覺得她身上有鬼,就請跳大神的人來她家跳大神。“大神”叫小團圓媳婦生吞下一隻雞,雞的身上還帶着毛。除此之外,還用滾燙的水去燙她,結果活生生地把小團圓媳婦燙死了。

他們也很貪財。小團圓媳婦死了後,家裏人痛哭。他們不是哭小團圓媳婦的死,而是哭他們花在小團圓媳婦身上的180吊錢。

他們還很麻木。那裏的人們每天都在說東家長西家短的事,不是說誰家豬死了,就是說誰家人死了。說這些話時,臉色非常冷淡,像是在說一件平常事一樣,對人的生命不屑一顧。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人性裏雖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也有很多醜惡的東西。我身邊很多同學說,古代社會很好,女孩子不用上學,也不用寫作業,生活會很快樂。可是從小團圓媳婦身上來看,並不是這樣,她們不上學,思想很淺薄,命運很悲慘。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放暑假了,老師讓我們讀三本書,分別是西遊記、呼蘭河傳、中華上下五千年。暑假快結束了,我的書也讀完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講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城裏面很冷清,在村子裏有一個大泥坑,裏面經常會淹死一些動物和小孩,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面加以整治。雖然這個村子平常很冷清,但一到舉行節日的時候就非常熱鬧。主人公的.父親已經七十歲了,但他很善良,他們家和鄰居家都不怎麼富有,但是大家每天都很開心。還有一個人叫小團圓媳婦,她成天樂呵呵的,但婆家總是打她,後來有一天她得了重病,最後病死了。

我覺得他們都很可憐,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我們都要好好學習,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從我開始看呼蘭河傳到現在,呼蘭河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淒涼的,作者家的院子是荒涼的。19歲的蕭紅因對包辦婚姻的.不滿而背井離鄉,本書細緻描寫了有二爺,小團圓媳婦,馮歪嘴子等。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團圓。

小團圓,媳婦兒全書給我的印象就是黑乎乎,笑呵呵,有這一條到膝的大辮子,因長得太高,怕別人笑話,原本14歲,卻要說成12歲。沒過多久,小團圓媳婦兒就被打得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的婆婆覺得他用了不少錢買的不想讓他死,所以要治好他,當時的呼蘭河還是迷信思想,她婆婆試了很多偏方,燒替身,請了雲有真人。甚至用1000度的水,把團圓媳婦燙了他們三次,但也不見好轉,後來那家人說他是小妖怪,過了不久,那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在這學期中,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名叫《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裏有一個活潑可愛、幸福快樂的蕭紅,這一切都源於一個疼愛她的祖父,蕭紅從小都離她而去,都是祖父陪伴她的。

在這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後在戰亂顛沛流離的歲月強化了蕭紅性格的敏感和堅韌倔強,同時女性獨有的纖細,敏銳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感悟能力,使她成爲一位體驗型、情緒性的作家,“她是憑個人的天才和感覺創作”。在蕭紅生命的最後兩年裏,她遠離故土,索居香港,在艱苦的生活環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過。在1942年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懷舊完成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我可以感受到蕭紅的童年如此的悲慘,從小失去了父母,以及父母對她的關愛,雖然蕭紅的父母離他而去,但祖父沒有拋棄她,還一直照顧她,在她的生命中,祖父纔是她唯一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