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1

《傲慢與偏見》無論是曲折的愛情還是豐富的人物,我還有很多話要說。

傲慢和偏見是我們共同的弱點和缺點。其實每個人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所以很容易給別人不正確的評價,導致彼此產生誤解。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可以影響很多事情,但不一定會改變。只有更深入的瞭解,纔能有更客觀的論證,就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一樣。

這是一個曲折卻美好的愛情故事。主角伊麗莎白是一個勇於追求愛情的中產階級女性,美麗、聰明、堅強、可愛。故事主要是基於她從一開始對達西的厭惡到尊重,再到愛,並穿插了身邊幾段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當時女性生活和愛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的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就看不順眼,又因爲男主角性格的傲慢,對他有偏見。男主角達西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傲慢男人,他不屑於周圍冷淡的人際關係。對他來說,傲慢或許是正當的,但偏見是無情的,兩者的影響都是必然的。結果就是兩個人之間經常會有針鋒相對的言語,兩個人之間的傲慢和偏見一開始就造成了不快和誤會。但是在各種事件澄清之後,他們之間漸漸有了一點好感。

達西代表“傲慢”,伊麗莎白代表“偏見”。一開始都是被自己的情緒所吸引。然後一系列針對達西的謠言讓伊麗莎白對達西懷恨在心。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被拒絕後,他說:“如果我耍了一點小花招來掩飾我內心的矛盾,一味地恭維你,讓你相信我無條件地、純粹地從理智、思想等方面愛你,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嚴厲的責罵了。可惜,不管我討厭什麼樣的僞裝。”達西並沒有爲了取悅伊麗莎白而改變自己的傲慢態度。伊麗莎白也展現了真實的自己。她沒有刻意給對方留下印象,而是展現了最真實的一面。一開始,伊麗莎白生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無視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斷,她終於找到了一個幸福的家。

《傲慢與偏見》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但在這強顏歡笑下,隱藏的是那個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和怨恨。也許太多的不幸變成了麻木。但是令人羨慕又被認可的“幸福”背後又堆積了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自責,後悔,也許更多,但不存在的是真愛。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2

1775年12月16日,一個女嬰嘹亮的啼哭在英國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的家中響起,後來的人們知道,她叫簡·奧斯汀。她所帶來的微小的火花,是女性敢於展示才華的勇氣,是人們對愛情與自由的嚮往,是英國文學重新迴歸真實與細膩的轉折。

她的故事我們早已熟知,現實的無奈分開了一對戀人,奧斯汀終生未嫁,將所有的感情投入了文學創作,《傲慢與偏見》就那樣誕生了。文中以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爲主線,描繪了班納特先生家五個女兒的婚姻與愛情。更反映了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保守封閉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與世態人情。文中的達西與伊麗莎白兩人因爲種種誤會而產生了對於彼此的傲慢與偏見,但在隨後的日漸交往中,兩人發覺了彼此的心意,也漸漸解除了其間誤會,最終使兩人走到了一起。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奧斯汀與伊麗莎白選擇了愛與自由,知識與獨立,是那個年代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先行者,是屬於女性的吶喊,而她所留下的,更有着發人深省的轉折與啓蒙意義,她的文字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爲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她用文字養活着自身,也告訴後世追求婚姻與愛情的人們,我們總以爲生活充滿了愛與美好,但往往傲慢與偏見纔是現世平常,唯有與之抗爭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就像達西與伊麗莎白,經典文學總是爲我們描繪出黑暗的形狀,但也永遠向光生長。

讀到這裏我們也不由想到,在時代的大背景下,逆流而進的她們難道真的沒有一絲的猶疑嗎?我們誰也不知道答案,但也看到了她們的選擇,這也許正是能夠爲我們所銘記的原因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她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一生的道路,她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再也難以返回,她們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如此氣魄與勇氣,簡奧斯汀擔得起後人的銘記,《傲慢與偏見》也夠得上嚴肅文學的殿堂。

這本書所教給我們的,是永遠對於愛與自由的嚮往,敢於抗爭傲慢與偏見的勇氣,對於人生道路堅定地選擇,也會隨着這些文字一起細細的流淌。也許在多年以後當我面對着人生岔路口的艱難抉擇時,我還是會想起我讀完《傲慢與偏見》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3

這本小說吸引我的不僅是英國美不勝收的景色,更是因爲它生動曲折的劇情。以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情感爲主線,引出了其他三個愛情故事,由此來劃定了婚姻好壞的標準。

首先說以說夏洛特和柯林斯。他們的婚姻是完完全全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是毫無感情可言的,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個人的情況變可知了。夏洛特是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只因爲家裏沒有經濟基礎,人也不夠漂亮,所以到了27歲還未能夠嫁人。而柯林斯呢?他雖然有伊麗莎白家莊園的繼承權,但因爲他矮矮、笨笨的樣子而不受伊麗莎白一家人的認可,唯獨貝納特太太不排擠他,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只是因爲他有錢並且擁有它們房子所有權,所以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是她也是支持那人的,因爲她的理念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有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但是終因爲伊麗莎白的強硬拒絕與她爸爸的支持,才使這段婚姻沒有成功。夏洛特只爲了有個“歸宿”,有個爲自己提供金錢的“金櫃”,也無所謂婚後是否能得到快樂,所以這是一場可悲的、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婚姻。

再來談一談莉迪亞與威科姆。他們只因跟人的美貌而相互吸引,因衝動而私奔,這差點毀了貝納特一家的聲譽與其他幾個姐妹的幸福。幸好達西先生出手相助纔沒能使他們“一失足成千古恨。”可婚後兩個人的'感情便淡去,生活毫無幸福可言。所以只建立在美貌基礎上的婚姻也是無法長久的。

簡與賓利先生、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婚姻則是建立在真正的感情基礎上的,當然也不排除經濟與美貌的因素。

簡與賓利先生應該是一見鍾情,一場舞會便將兩個人的心緊緊相連,再加上一場大雨更是促進了兩個人的感情。可是因爲簡的家人過於庸俗,達西先生爲好朋友考慮,決定將兩人拆散。兩人飽受相思之苦,最終賓利還是回到了小鎮,向簡求了婚,獲得了一份美好的婚姻。

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愛情就顯得更爲曲折。因爲達西先生的'傲慢與伊麗莎白的偏見導致了兩人之間的誤會,同時也有威科姆的獻殷勤與對達西的無恥抹黑,使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更加深。後來那不可一世的凱瑟琳·德布爾夫人去阻止伊麗莎白與她的外甥達西反而給了他們一個訊息,他們彼此深愛着對方。此時伊麗莎白也因爲看了達西的信後改變了對達西傲慢的偏見,於是才促成了這段美妙的愛情。

男女主角的對話也是精心安排,富有涵義,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所以大家還是親自去看看吧!

傲慢與偏見最新讀後感4

《傲慢與偏見》可謂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文章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當時社會幾種不同形態的婚姻,涉及廣闊的社會背景,情節簡單卻耐人尋味,很難想象在簡奧斯丁短暫的一生和狹窄的生活圈子中,孕育了她怎樣的情感,纔可以使人物如此生動和活潑,《傲慢與偏見》無疑是當時社會女性意識開始覺醒的象徵。文章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是一個鄉紳的女兒,有着一位慈愛且有風度的父親,一個缺乏大腦的母親,在姐妹之中,雖沒有大女兒簡那樣的美貌,卻有着獨立的思想性格和獨特的見解,是一位講求獨立人格和尊嚴的新新女性。面對平庸的表哥的求婚敢於拒絕,鼓勵姐姐簡追求自己的愛情,對自己的婚姻總是有着自己的標準,認爲婚姻應該平等,當達西第一次以傲慢的態度向她求婚時,她斷然拒絕,而且憤怒地指出他的種種不是,給達西內心以深刻的震撼。

但她的這種思想也不時會使她陷入誤區,對人對事造成一些錯誤的判斷,由於一開始的偏見而沒有對達西有公正的評價。但正是由於她的這種執着而深深地迷住了達西,促使達西第二次求婚,有情人終成眷屬。男主人公達西可謂是現代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丈夫的典範,他英俊瀟灑,儀表堂堂,而且擁有貴族身份,豐厚的財產。雖然在文中一開始有些傲慢無禮,不近人情,但在我看來,達西擁有傲慢的資本,這並不能算是他的缺點,反而爲他的個人魅力更添一份色彩。他對朋友坦誠以待,在對待賓利與簡的婚事上,當機立斷,看到簡對賓利的態度,使他不想讓朋友爲愛情而苦,毅然帶賓利離開以斬斷情絲。在對待伊麗莎白的態度上,他雖然因家世懸殊猶豫過,但情感最終戰勝理智,讓他決定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認真反思自身不足,並加以改正,對待莉迪亞的醜事更是盡力遮掩,這一切都看在伊麗莎白的嚴重,使她逐漸轉變態度,內心的天平也終於傾向達西,促使了二人的美滿婚姻。作品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爲主線,穿插着其他幾段婚姻,但緊扣主線,文章條理分明,在衆多錯綜複雜的關係中突出文章的主題,即:婚姻以財產作爲基礎,婚姻中的雙方應以愛情和平地爲基礎。伊麗莎白和達西,簡與賓利的愛情正是如此,只有這樣,纔可以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