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5K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1

近幾周來,我閱讀了《傅雷家書》。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親。

從《傅雷家書》中折射出來的,是傅雷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評價傅雷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家長”,對於孩子(尤其是長子傅聰)是標準“中國式教育”。對於“中國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教育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是危險的,畢竟天賦也不是逼出來的。那傅雷爲什麼成功了呢?因爲傅雷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於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與其妻子的墓誌銘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獨了,便會創造一個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寫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離婁下》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當然純潔無瑕,沒有絲毫雜念。

可見,赤子就是內心純潔,沒有雜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爲一個不受世俗干擾,沉靜在世界萬物之中的人。這一點與千百年前的一位偉人不謀而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無雜念,就能成爲大器嗎?不是的,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英勇戰死錦竹,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嗎?還要歸功於諸葛亮和他的妻子黃月英對他的薰陶,這一點又與傅雷的家庭不謀而合。傅雷作爲一名革命時期的文學工作者,他的思想是進步的,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傳給了傅聰,傅聰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傅雷的藝術修養是高深的,這也對傅聰的藝術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於中國式教育。真正有意義的中國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樣,既做嚴父,嚴於律己,嚴於待人;又做慈父,寬於待人,關愛他人;還做良師益友,適時地透過一段話傳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2

“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子女,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同樣是“愛”,卻常常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溺愛”,我們要什麼給什麼,物質條件一概滿足;有的是急於望子成龍,教訓責罵我們,有的甚至棍棒相加,他們說這是“恨鐵不成鋼”。暑假裏,我認真閱讀了一本書《傅雷家書》。從傅雷寫給自己孩子家信的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濃濃父子之情中,我才感到了什麼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那就是——既是慈父,也是嚴師,更是我們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曾經翻譯了許多受羣衆喜愛的世界名著。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稱職的、有高度責任感的好父親。即使孩子身在異國他鄉,他仍通過書信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例如在一封回信中,一開始就連用了五個問號,詢問孩子(面對孩子寄去的照片):最近消瘦的原因、飲食、睡眠、交友和周圍環境等情況。可見,這些溢於言表的關切之情使我們體會到作爲慈父的一顆炙熱的愛子之心。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會對我們子女產生巨大的力量。傅雷常以父母的愛去感染孩子,但他同時也不忘給予語重心長的教誨和熱忱的幫助,這纔是一個慈父形象啊。在如何做人這個重要問題上,他要求兒子像他一樣擁有“寧天下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精神境界;在藝術修養上,他對搞藝術的兒子說:“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要戰戰兢兢,鄭重其事!”他還教育孩子“隨時隨地準備犧牲目前的個人感情,爲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成爲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社交禮儀上,他又要求兒子做個有禮貌有教養的青年。有時兒子來信中寫了錯別字,他也不放過給兒子糾正過來。

正是傅雷在教子上像老師一樣嚴格要求,不忘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使孩子在理解父親良苦用心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從而走上正確地人生道路。

有哪一位父親能像傅雷那樣既有慈父的溫情,又有嚴師的教誨,更多的是朋友式的交談呢?我希望天下所有爲人父、爲人母的人們真正地關心、愛護我們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3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着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說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爲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爲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爲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爲榜樣,把自己說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爲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說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爲了鼓勵兒子,不要爲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爲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爲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爲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爲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爲規範,他們才願意爲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爲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纔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4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爲它裏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於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爲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爲什麼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爲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啓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於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爲有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啓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5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6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是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着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是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着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800字左右初二七篇7

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繫着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書寫在紙上,讓愛化爲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傅雷於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留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也會一股腦兒的全部涌出來。誤解了兒子,可能是因爲礙於面子,不便說出自己的後悔;也可能因爲內心的固執,所以故意掩飾,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走了,在火車上笑吟吟地向父親揮手的兒子去了相隔萬里的異國他鄉,父親也就不再掩飾,或是再也擺不出以往嚴厲的面孔,將後悔隨着離別傷感的淚水一起涌出。

此後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麼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材料。,我認爲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後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後後要廢掉三個多月此外,父親從兒子的來信中瞭解兒子的心情,並在回信中給予幫助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至於惹你麻煩。父親理解兒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瑣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兒子做朋友。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從對藝術的批判到對困難的苦惱,傅聰一定都寫到了回信中。隻身異國他鄉,傅聰將自己的內心寫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練習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這時在祖國的父母便成了兒子的精神慰藉。

書信在父子的手中來回穿梭着,這一邊父親簡述着家庭瑣事,那一邊兒子敘述着自身經歷。書信長了,是父親對兒子不忘的叮嚀與自己對一些遭遇的敘述;書信短了,是父親對兒子遲遲不來的信的期盼和對兒子的擔憂。

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兒的父親的心。

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