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金鎖記》讀後感

《金鎖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9K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金鎖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鎖記》讀後感

渺目煙視。

這四個字讓我想起張愛玲,想起《金鎖記》。

我沒有讀過《小團圓》,沒有看過《傾城之戀》,但是我讀過《金鎖記》,那部被傅雷先生評爲“文壇最美的收穫”,讓夏志清教授青眼有加的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金鎖記》創作於張愛玲寫作生涯的頂峯,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張愛玲是孤傲的,她的文字美麗而蒼涼。正如雪小禪說,文字是她的軍隊,她指揮的如同跳舞一般,卻又隆重的讓人不捨。

曹七巧本是一名普通女子,被貪附權貴的父親逼迫嫁入名門望族姜府。給殘疾的姜家少爺作妾。受盡了叔伯妯娌以及傭人的鄙夷、蔑視。而她面對到處沾花惹草的丈夫無能爲力,因爲種種原因,她的心靈開始扭曲,用了十年的青春,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婆婆。然後,分家,獨立門戶。她開始揮霍家產,讓兒子娶親,又教兒子吸鴉片,以便留住自己身邊唯一一個可以親近的男人,最終折磨兒媳至死。而她30歲的女兒爲了戀愛戒掉了鴉片,可她卻有意在自己女兒的男友面前說自己的女兒從未戒掉毒癮。就這樣,她不動聲色地結束了女兒最後一次結婚的良機。

最後,終於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留在自己的視線內,完全喪失了母性、人性。

她的一生蘊含太多的歷史內容,以至可以說是厚重的。對於金錢的慾望讓她從被虐到自虐,最終演變成了虐待他人。她虐待自己的孩子映襯出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下女人,母親的歷史和男權社會中的女人。

整個故事跨度三十年,人事變遷,最後更是表現了三十年的壓抑、蒼涼於無奈。

張愛玲在文中說“三十年來她戴着那黃金的枷。她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曹七巧,用黃金的枷鎖反射社會的光,反抗命運的不公,這就是一個生活在男子社會中女人的悲劇——她永遠活在黃金的枷鎖裏。

她曾被張愛玲稱爲小說中唯一的“英雄”,她擁有“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爲了報復曾傷害她的社會,她用最反常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的肆虐。

曹七巧,刻毒的婆母,黃金的奴隸,撲滅人間美好的肆虐狂。

月圓月缺,人物命運的象徵。

全文以月亮爲始,又以月亮爲終。

冰心的月亮是良好美麗的願望,瓊瑤的月亮是武術家人純真愛戀的象徵。只有她的,有着別人所無法想象的地方。

張愛玲筆下的月亮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蜻蜓點水的一筆帶過或濃墨重彩精雕細琢。大大小小,美豔絕倫,悲涼哀怨的月亮一點點地透着她的徹悟,悲哀。

她本身便是個傳奇,至少在我眼中是。

整篇文章透露出一種深深的孤獨,形成說不盡的蒼涼。

“曹七巧最後死了,這位所有人都恨得牙癢癢的人死了,兇手是整個社會。”

“一個時代就有一個社會,社會跟着時代走,順者生,逆者亡,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地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張愛玲如是說。

三十年前的月光下,上演現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