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1

在《世說新語·方正第五》中,講到了丞相王導剛到江南想結交攀附吳地人士,就向太尉陸玩提出結成兒女親家,陸玩回覆說“培塿無松柏,薰蕕不同器。”我們先從它的釋義入手:培塿是土丘;薰爲香草;蕕爲臭草。小土丘是長不了大樹的,香草和臭草是不可能裝在同一個器皿中的。這句話也就是告訴我們正決不與邪同流合污,前句意味着環境與事物成長的關係,後句則言“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道理。那我們是否可以在生活中也運用這種思考?

設想兩個不同的學習環境,一個烏煙瘴氣、嘈雜、每個人自私相處,另一個則是書聲朗朗,遵守紀律,每個人之間充滿了友愛,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幫助。那麼哪一個更適合學習呢?我想應該是後者。環境對一個人很重要,特別是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我們如果還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中學習,不但不可能進步,反而很可能會斷送自己的前途。我們應尋找適合學習又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去學習。想想“孟母三遷”,爲什麼孟子的母親要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不就是爲了給孟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嗎?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

同類的物品常常聚放在一起,只有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才常在一起,我認爲後句更深的意思應該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交友時擇友的重要性。呂德勝說“要成好人,須尋好友。”如果你有一位品性不怎麼樣的朋友,那麼你應該遠離他,因爲你們朝夕相處,他的惡習很容易就會“傳染”給你,但如果你有一位善良且品德良好的同學、朋友,你會被他優良的作爲所影響,久而久之你也會踏上一條通往優秀的路。我們交朋友時要有自主的判斷力,不能因爲兩人愛好相同就不看別的方面,這是“管中窺豹”。

瞧啊,《世說新語》的句子,短短十幾個字卻耐人尋味,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解讀。《世說新語》告訴我:環境造就人才,交友須擇友。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2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是適時的自嘲,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簡傲三,講得是鍾會請衆名士拜訪嵇康卻被無視,當他準備離去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意思是:我聽到我所聽到的而來,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這實際就是句車軲轆話,但在鍾會這裏卻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後,鍾會面對嵇康率性的問話,以問爲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時,展現了與嵇康相同的曠達的生活態度,留下了這段佳話。

這就是自嘲的妙處。

自嘲要用,要會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鍾會面對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會爲等待生氣。嵇康發問何嘗不是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次看場合、氣氛等。大家都是不羈之人,鍾會適時適事的侃上幾句,不僅能讓自己體面脫身,打破尷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達大度的胸懷,何樂不爲呢?而如果不分場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適地運用自嘲的人絕對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爲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不羞不恥不遮掩,反而將它們放大、誇張、剖析,最後還要會引申發揮、自圓其說,所以會自嘲的人同時是一個聰明的人。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好友爲張大千踐行,特邀梅蘭芳作陪,宴會伊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他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坐末座。”衆人不解其意,張解釋道:“俗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梅先生唱戲動口,我作畫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首坐。”張大千自嘲爲小人,看似自貶,卻在幽默中將尊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正是張大千的謙遜和豁達的.人格魅力。

當然,我們必須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罵,不是出自己的醜,一定要把握分寸。

學會自嘲,巧用自嘲,不僅體現你的語言藝術,更是你豁達的人生態度。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3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讀書筆記: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殷羨做到了前兩句,忽視了後一句。不過道家向來都是視名利如浮雲,視仁義如糞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讀書筆記:這則故事,只要是讀過點書的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過這三件事情:冬日品過酒、深夜吟過詩、踏雪訪過友。那麼,你一定可以對子猷的情致領悟一二了。我們所缺乏的不過是子猷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順從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罷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深不知沒有結果的結果有時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可以留個念想!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讀書筆記:子敬之行爲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爲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裏有一種血統、身份和學識的優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爲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爲人處世情願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4

我喜歡的經典國學——《世說新語》

今年寒假老師推薦我們全班同學看《世說新語》這本書。聽媽媽說這本書的內容是古文,我不一定能看得懂。當時感覺有點掃興,但當我來到書店發現有漫畫版的《世說新語》,一看就非常喜歡,因爲我非常喜歡看漫畫,這下可以好好過把癮了。

剛開始,我抱着看有趣的漫畫的態度去看這本書,感覺挺有意思。但看後細細品味才發現,不只是漫畫很有趣,更讓我感覺好的是這本書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是德行中的《顧榮施炙》。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顧榮的人在洛陽時,應別人的邀請去赴宴。在宴席上,他發覺烤肉的下人對烤肉垂涎,很想吃幾塊。於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讓下人吃。同席的人都恥笑他有失身份。顧榮說:“一個人每天都烤肉,怎麼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晉朝南流,每當遇到危難,經常有一個人在顧榮左右保護他,顧榮感激的問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這個小故事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贈人瑰,手有餘香”這句話的含義。人生在世誰不會遇到困難呢?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都應伸出援助之手,真正做到助人爲樂。

還有雅量中的《王榮年少睿智》這個故事也讓我很喜歡。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王榮的孩子出去玩,看見路邊樹上結滿了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同伴們都跑去摘,只有王榮不去。同伴問他爲什麼,他說;如果是甜的早被吃光了,這李子肯定是苦的,同伴們一嘗,果然如此。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道旁苦李”這個成語的來歷,更讓我知道了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要認真思考,纔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矇蔽。遇到問題要多想想爲什麼會這樣,該怎樣去做。

這本書不僅帶給我無窮的樂趣,而且讓我知道了今後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我喜歡《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讀後感700字5

本想以一句“無甚意思,不讀也罷”作爲對這部書的評價,但細想之既然費了些氣力去讀,不妨多花點筆墨來談一談這部名氣不小的《世說新語》到底講了什麼。

《世說新語》爲南朝人劉義慶編撰的一部志人小說,按內容分類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等三十六篇,共一千一百三十則小故事,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二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和瑣聞軼事,內容涵蓋政治、思想、道德、文學、哲學、美學等諸多方面,簡言之,這是一部記錄魏晉清流名士的小小說,其中很多故事我們要麼在中小學學過,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要麼早有耳聞,如“阿堵物”等。

那麼,讀此書的意義何在?私以爲更傾向於研究魏晉歷史文化的學術資料,或作爲了解該時期文人精神的佐據,而名士思想非我等後人學習的榜樣,至少大部分不是。究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動盪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名士的很多思想和行爲爲避世之舉,如過度飲酒、縱慾享樂、清談、服藥、隱逸等,看起來接近於道家的出世精神,其實與道家之內核遠矣。名之爲名士風度,實則是消極人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相悖。又其中人物太過繁瑣,關係複雜,很多篇讓人摸不到頭腦,不知所云。

以下擇些篇目列之並簡論之:

德行第一、規箴第十、賢媛第十九:可讀,包含慈、儉、謙、孝、義、禮,直接讀譯文即可。

雅量第六、識鑑第七:可讀譯文概覽。

言語第二、品藻第九、捷悟第十一:除卻抖機靈之語,便是拍馬屁之言,巧言令色,鮮矣仁,鮮矣仁,諸君豈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乎?此中名士修爲已差矣,草覽即可。

政事第三、賞譽第八:機巧偏多,實義偏少,況且過時,實無趣味,不讀也罷。

文學第四、方正第五、夙惠第十二:無甚意思,不讀也罷。

錢穆先生在《中國思想史》中這樣評價魏晉名士:“他們的人生陷入虛幻玄想,最多是一種“藝術人生”,沒有“道德人生”積極向前奮鬥努力的一種堅強精神”,餘深以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