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歡迎大家分享。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1

多讀書,讀好書,這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一件事,但是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在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讀書還不簡單麼,不就是,看一本書,挨着把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讀完不就完事了麼。

這是我過去的N年,讀書一直持有的一個態度。

今天之所以會讀這本書,主要源於朋友的推薦,說實話,如果不是朋友推薦,單看這個書名,和目錄簡介,我指定是不會讀這一本書的。

一直以來,我會選擇讀一本書,都是因爲這個書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我覺得書中可能有使我困惑的那個時間段的的答案。

因此,我的讀書習慣基本上都是斷斷續續的,始終沒有持續,直到20xx年,因爲單詞總是記不住,開始通過閱讀英文書的方式來記單詞。

慢慢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從中獲益,或者說是找到了自己應該怎麼去尋找生活或工作中的那些疑難雜症的方法,然後發現,自己在中文的閱讀方面似乎還是有所欠缺,於是從今年開始才慢慢的閱一些自己想要讀的書。

有了這樣的目標之後,開始規劃,自己每天應該讀多長時間的書。

這本書,是我加20xx年讀完的第4本書,中文版的第三本。

作者的觀點是,我們之所以讀書,一般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書中獲取諮詢,第二個是爲了某個困惑而尋找答案。

我個人的觀點是,其實作者的觀點咱們做廣義理解的話,基本涵蓋了所有閱讀者的目標。

到底應該如何讀呢?作者建議我們在讀書前,先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一、瞭解作者這本書的目的,即這本到底在講什麼問題?

二、書本中,作者是通過什麼結構描述的,細節部分又是怎麼描述的?

三、對作者的觀點,我是贊同還是不贊同,是部分贊同還是全部贊同?

四、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

在讀這本書的開始,突然間發現,作者講的太對了,如果我們每讀一本書,都有這樣的思考,那麼我們度過的那些書,是不是目的都達到了。

但是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突然間覺得,如果我們每一本書都按照這樣的方式去閱讀,那麼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做個一直堅持的閱讀者,因爲我的觀點是,每個人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高速路上跑,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有高速道上的節奏,但是也的有偶爾的慢節奏。

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一直堅持閱讀的優秀閱讀者。

讀完這本書,我對書名,內容簡介、目錄、序言及附錄部分,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以前我看書,上面的部分基本都是被我省略的。

然而通過這本書發現,其實這些部分纔是真正的本書精華,它可以使我們非常迅速的獲得一本書中的精華部分。

作者說,閱讀其實就是和寫書的作者交流,仔細回想了一下,還真是。

和我們真正的和身邊的人交流的方式不一樣的是,作者不會直面的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需要自己發現問題,與作者達成共識,這樣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迅速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想表達的意思。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2

對於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麼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後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其實我並沒有覺得這本書裏介紹的方法有多麼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常聽到。

這本書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購書清單、如何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如何運用讀書筆記這些方面的內容。語言簡單易懂,重點的部分用加粗的字體突顯出來,偶爾還配有示意圖,整本書讀起來很輕鬆。這本書對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進行了說明,但這些說明不是什麼長篇大論的理論,都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事情。我本來是想將書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舉出來,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如果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做而去做的話,是很難堅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爲什麼”的話就不如直接去讀讀這本書,何必需要我在這裏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談論我感興趣的那一點內容。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了一種堅持大於內容的觀點。作者認爲當我們有什麼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爲“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爲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堅持而不在乎質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說一定要寫的多麼的完美,也不是說爲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那麼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裏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書時候我爲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爲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後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說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容,這本書包含的內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裏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於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鬆的閱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並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閱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麼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3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20xx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初識此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我還在義城工作,是一位特別愛讀書的老同事張榮全老師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對此書嗤之以鼻,認爲“認識漢字不就會讀書了嗎?還需要這麼厚的一本書來概述和引導嗎?”但是,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閱讀,原來是這麼深刻的一件事。

由於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專業性的語言和論述比較多,以至於對當時那個自以爲會讀書的我來說,是根本看不進去了,這纔是一直擱淺了那麼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由當初那個“自以爲是”者成長爲“潛心讀書者”。作爲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裏的書櫃由1個變爲3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櫃。對於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閱讀,並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於娛樂性質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於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常反覆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後,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並不再會去翻閱。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因爲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穫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閱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並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着是分析閱讀,即帶着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於儘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後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爲層次,而非方法。基礎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着。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並不是自發地以這些方式閱讀。

可以這麼說,曾經,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並非爲了閱讀而閱讀。對於閱讀,我們應當懷着虔誠的心態,去體味,去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重要的是主動閱讀,與作者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對話。一本新書,就像一個陌生的朋友,需要我們用熱情、主動、接納的情懷,用適當的方式方法瞭解她,走進她,真正地和她融爲一體。我想,這,大概纔是真正讀懂一本書最高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