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1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首入眼簾的是這個新鮮的題目,青春有人說像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有人說像一場流浪的遠行;還有人說像沒有落幕的話劇而我卻認爲青春想一場絢麗的煙花,美麗卻短暫。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做了。年輕的時候就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即使失敗了,回頭再找份安穩的工作過日子也無妨,至少曾經爲了理想而努力過,我想等老了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輕不怕錯因爲我們曾經爲了理想而努力過,奮鬥過,即使做錯了,我們也不會後悔,因爲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有人曾說過:值得我們後悔的從來不是做錯的,而是沒有做過的。讓我們展開雙臂在屬於我們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爲孤單。因爲我們都長大了所以我們學會了叛逆;因爲我們長大了所以我有了自己的見解;因爲我們長大了,所以我們變得不可理喻。這一切都使我們變得孤獨,但是我們學會了獨自承擔,我們學會接受一切,面對一切從容對待。

別人都說,我們00後是寄生蟲,是隻會玩樂的一代,別人不看好我們。但又有誰看到我們的失落,我們不是沒有努力過,只是你們沒有看到罷了。讀完這本,我找到了共鳴。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2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書——《因爲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是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一位導師父親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初一,剛來到求實這所學校的我對初中生活充滿信心。於是,初入中學的我帶着幾分天真開始書寫人生的又一篇章。

踏上了久違的起跑線,重新邁開步伐,第一次,我樂於參加各種競賽,爭當班幹部,從一開始的扭扭捏捏,不善言辭,到站上講臺,用心去看同學們的眼睛裏充滿的期待

但是到最後我慢慢鬆懈了成績下滑、知道了一落千丈的感覺。我浪費了太多時間,錯過了太多風景,如今,無法挽回了,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只有無言地落淚。

暑假我看了《因爲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並從中獲得了慰藉,喚醒了我多愁善感的青春。從這本書裏,我理解了青春,不只是一個人不打傘走入如泣如訴的雨中!不只是不喚醒的早晨執着於那個千年不變的夢幻!讓我們與青春同行,追尋陽光,帶着心頭的憧憬去詮釋那無悔的青春。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沒有痛,怎能叫青春。誰的青春沒有迷茫,不安,痛苦呢?所以,我要感謝那些帶給我痛苦和挫折的人,若沒有你們,我不會看清自己,我不會進步,不會堅強,不會學會如何使自己進步。正是由於你們的存在,我一天比一天堅強,一天比一天進步,只要我體內還有一個細胞在運動,我就不會倒下。你們可以打敗我,但絕對打不到我。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3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有人聽出了自嘲,有人聽出了自豪,也是一種藉口,是爲所謂18,19歲的年齡冠上青春兩個字以後,又爲青春的痛,運用十幾年的文采編造的說辭。

可是,無論對錯,有一點終究是對的,我們還很年輕。我想作者爲何要這麼說呢。他的痛一定是換來了值得爲青春裝飾的掛件,是一個獎牌,或是一張證書。總歸是痛苦之後,理所應得。很難想象當這本書在碌碌無爲的人的手中又意味着什麼,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省下幾包煙的錢去換一本還沒有衛生紙有用的精裝垃圾上。痛,所以叫青春,混混會說,打架的刀傷是真痛,我擁有的是真的青春。賭客會說,傾家蕩產是真痛,我擁有真正的青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60億人就能寫下60億種痛苦,可是青春來選,他只青睞一個,那種痛,叫做爲了理想而不懈奮鬥。與其說痛,倒不如說是一種歷練。

我們痛過了,我們得到了,我們才覺得美好,纔有資格把這種美好廣泛的形容在整個奮鬥之中,所以,大家現在明白了什麼叫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勝者拿走一切,敗者卻永遠都是錯的。按照這個思路,爲何你在質疑,大家都在質疑有的話,有的道理是錯的,卻沒人去相信你。我們是不是失敗者中的一員呢?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其實可以說成,因爲擁有一個可以輝煌的年齡基礎,所以纔可能成功,而成功的時刻,總需要一個華美的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去形容,他們選了青春,而痛則是一個人好好利用年齡基礎的過程中而終取得成功的必經之路,所以因爲痛,那才叫青春,前半句,給我們指明瞭成功的方向,後半句給了我們一個不懈奮鬥的信念,這纔是作者想真正告訴我們的道理。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4

就因爲這句“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於是我停下手中的活兒,輕輕翻開第一頁,有太多共鳴的語言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讀完後心靈受到很大的洗禮和啓發。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隨着環境慢慢改變,我亦是如此。正值青春的我該如何做?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己,尋找自己?

每個人都在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後,還會大聲喊出這就是我的青春。當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遇到不如意,然後開始自暴自棄。當再次遇到類似情況的發生時,我們開始害怕、惶恐,慢慢就會丟失自我。其實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許,我們便發現青春時的我們是多麼的恐慌和無知。

人生沒有最佳新人獎。

我現在要做的,僅僅只是我自己想做的,而急於功利卻不願意觸及的事,敬而遠之,以後的工作或許在目標上可能不盡人意,但是最後的目標,它必是我一生追求的。並且是我喜好的工作。就像奧斯卡電影節沒有最佳新人獎一樣,我要得到的是最後的最佳女主角獎。

抓住身邊的時間小偷。

我們常常尋找藉口而不去做那些該做的事,而這個藉口很多時候都要歸結在可憐無辜的“時間”上,我們常說:“我沒做是因爲我很忙,沒時間做”這樣的藉口。但我們並不知道,當我們在說這句話時就在白白浪費時間。或許我可在等公車時可以聽聽動聽的音樂,可以看看一段優美的`文字等,日積月累相信收穫會頗多。

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沒有理由虛度青春的美好時光,我們可以適當迷茫,因爲你20幾歲就是迷茫的不安的,但不要忘記,迷茫過後,我們應當回到自己奮鬥的路上,開始新的征程!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5

剛開始決定看這本書就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

最吸引我的是這本書中“抓住你身邊的時間小偷”這一節內容,有一位了不起的日本先生,既是名醫又是經濟評論家的他,一句話就可以讓幾十萬股民買入或賣出手中的股票或更改銀行存款,他是一個很忙很忙的人,卻又能夠遊刃有餘的駕馭着4 至5 種社會角色。祕訣在哪裏,就是決心把壞習慣戒掉,在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應該做的或是本應該完成卻一拖再拖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就是這樣,沉溺於各種暫時的快感而無法自拔,將寶貴的時間一點點耗盡,到頭來卻要用加倍的時間或精力來彌補之前未完成的事情,這樣就讓人感覺很累,所以我們並不忙,卻總是把“我很忙”掛在口中,這就是爲什麼感覺到很忙很累的原因了,但是又只有忙碌才能擠出時間,看似矛盾,可事實就是這樣,只有在忙碌中才能感受到時間是多麼寶貴,於是便會把要完成的事快馬加鞭又不是質量的完成。就是趁現在,把時間一分再分,好好地去完成當下的事。我意識到自己也是這樣,不會合理地管理時間、制定計劃,然後就會發現,暑假已經過了一半。

這本書是一本勵志書,更是一本心靈指南!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6

兒時,青春是一個懵懂的詞彙,那時的我們,只會吃個冰激凌吃得滿身都是,一天無所顧慮,和小夥伴奔馳在寬闊的操場上,那麼活潑陽光的日子,充滿歡聲笑語。不知不覺中,我們長大了,我們不再肆無忌憚去幹一些事情,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們內心開始變的不安分,跨入青春,我們變得有些叛逆,我們總想自己去闖一闖……

因爲年輕,所以傷的起。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我們要有一顆不氣餒的心,風雨過後必有彩虹,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也許我們遇到許多事,讓我們感到傷心、不安、彷徨、痛苦、孤獨。但是勇敢的去經歷這些吧,歷練是祝福,是歷練造就了我們,歷練是力量源泉。

抓住身邊的時間小偷。書中提到的“雞肋時間”指那些零碎的小時間,尤其處在大學的我們,這時間大把大把的有的是,但大多數被我們揮霍掉了,我們揮霍的是青春啊!如此好的時光,我們卻要虛度,想想老來也要後悔。大學的我們懶散慣了,沒有那麼嚴格的作息時間,也沒有人去敦促我們,但我們要有自己的時間表,自己明確的計劃,以及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業問題日益突出我們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除了證書,我們還能從大學帶走什麼,上帝只給了我們幾年的青春,難道我們要眼看着它流失掉嗎?上帝賦予我們美麗的嗓音,我們卻要浪費和朋友的無聊的k歌中,上帝給了我們強壯的身體,我們卻用來熬夜,該醒醒了,這樣的浪費青春,我們早晚有一天要輸給未來。

大學的我們,畢竟還是學生,本職還是學習,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更要去發掘自己的另外一些潛能,例如社交,去增長一些社會經驗,去積累自己的人脈。我想當我們大學畢業時,沒幾個可以談天說地的朋友,沒幾個可以傾訴苦水的知己,我們的大學將過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沒有痛,怎能叫青春?正如歌詞中那樣,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們不低頭,更精彩的活。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7

這本書有些地方說的很對,儘管我們現在只是高中生而已,但我們也是即將要邁向社會的人。所以我們就必須做好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規劃,而不再是過分的盲目。

其實對未來的規劃很簡單的,只要想想我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一切就可以明瞭。但是分析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爲我們畢竟是孩子。對於孩子來說,認識問題很難不片面。滿懷着夢想的他們,不能充分的認識社會,這時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將來的路就很可能走偏。“擇業十誡”的第五條說:不要選擇大家擠破了頭想去的地方,而要選擇誰都不願意去的地方。面對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孩子都想着要搞金融,要賺錢,但是這真的是好的選擇嗎?職業是關乎一生的大事,一定要選擇一個你真心喜歡並願意去做的,並且還要根據世界的情勢去判斷。當所有人都跑去“賺錢”時,“賺錢”就不是一個好職業了。那些關乎人類未來的職業,雖然可能人少,但的確是不會過時的好職業。比如說科研工作者。其次,選擇將來的路,一定要把夢想和理想區分開,脫掉自己的幼稚。有的朋友在說到自己的將來時,還是帶着幻想,希望嘗試所有喜歡的職業。雖然這也可能成真,但我對此是不抱多大希望的。因爲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一個職業做好尚且艱難,有的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做到,何況這麼多?理想太多,和沒有理想一樣危險。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規劃,就是大學的選擇。上什麼大學,與之有關的不僅是你的成績,還有你隨後的選擇(其實後者更重要)。我有兩個朋友,他們的選擇恰能說明這一點。他們今年是大一的學生,其中一個高考是上了重點線,另一個差幾分沒上。上重點線的報考了一個熱門的金融類院校,另一個則抱着破釜沉舟的決心,蒐集資料,去了一個偏遠地區學校的冷門院系。結果很令人意外,熱門的學校學生太多,老師又少,學生幾乎見不到老師的面,對學習造成了極大影響;冷門的院系學生少老師多,有着豐富的資源,教學近乎一對一,高下立判。同是院系,有的可能上千人,有的可能幾十人,教育怎麼可能一樣!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了,在事關人生的選擇中,要做好自己的判斷。所以現在的我不想與那些“熱門”專業起什麼衝突,哲學這樣的“冷門”最好了。我無意左右別人的觀點,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無法否認。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8

正因不安,因此青春;正因茫然,因此青春;正因彷徨,因此青春;正因孤獨,因此青春;正因忐忑,因此青春。——《正因痛,因此叫青春》

人們歌頌青春,正因它總是充滿朝氣,充滿樂趣,永遠珍藏着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對於老去的人,最值得緬懷的時光,莫過於青春。然而,身處青春之中,感覺到的卻多是痛苦,而並非快樂。

那些年,我們懷揣青春的夢想,卻無處安放。當現實與理想發生衝突,我們無所是從,漸漸地隨波逐流。不敢回頭去看自己當初的夢想,最後留下的只是“可憐辜負好韶光”的一聲嘆息。

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而言,一味地說教會讓他們昏昏欲睡。即使站在人生路口的他們正需要這樣的教誨,他們也未必聽得進去。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那種不喜愛聽大道理的人,對於那種一味講大道理的書,我經常用:“大道理誰都會講,關鍵是要靠行動啊!”一言以蔽之。但是近來看了金蘭都老師的那本《正因痛,因此叫青春》卻使我精神振奮,收穫頗豐。此書似乎仍屬於說教形式,但卻令人手不釋卷。金老師用他用他溫暖熱情的文字與我坦誠相對,向我敞開心扉,我靜靜的傾聽着那些關於青春的事情,熟悉又遙遠。

金老師說:“青春之因此艱難,是正因孤單。”童年的我們,生活安逸,衣食無憂,但卻似魚缸中的魚一樣,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成年後,魚缸被打碎了,我們得到了自由,卻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沒有人會與我們產生共鳴,只有自己一個人,獨自站在人生邊上。

金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期望。如果將人生比作時鐘,假設每個人都有80年可活,那麼我們此刻,二十幾歲的年紀,僅僅相當於早上七點十二分。早上七點十二分,無論你有沒有取得好學歷,是否小有成就,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與內心的渴望同行,選取正確的路,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下自己,問自己是否還要懶惰下去,然後,抓緊你剩下的時刻,去做你認爲值得的事。

金老師說:“二十歲,就是用來迷茫不安的。”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說,二十歲是人生中最美妙最輝煌的時節。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二十歲的我們充滿困惑,充滿壓力,手足無措。正因關於過去,此刻,未來的問題像漩渦一樣一骨腦衝向我們,使我們應接不暇欲哭無淚。因此,二十歲,只是一個迷茫的時節。

深處迷茫期的我們,常常會渴望奇蹟出現。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奇蹟”只有點滴的發奮最終取得成功。金老師提醒我們要適當地做一些看似不能立刻取得成效的事情,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使得人們普遍心浮氣燥,做什麼事都想立竿見影。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是到達成功的捷徑,而是恰恰繞過了成功。

二十歲,並不是人生的全盛期,並不是人生的巔峯,二十歲,憂傷的我們需要去追尋。我們就應用青春去追尋什麼?追尋自己設計的未來,追尋與命運抗爭的勇氣,追尋學習課本以外的其它潛質,追尋比錢更重要的東西,追尋難得的幸福……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9

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進入了大學,不再是孩子,煩惱、痛苦隨之而來。在某位好朋友的推薦下,我靜下心來,讀了一本書——《因爲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是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一位導師父親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

很多時候,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問題上,我們這些年輕人甚至還沒有邁出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就已經淪爲一個“loser(失敗者)”。在書中作者如實地把爲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了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作者幫助我們診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爲未來打拼的能量。

讀了這本書,感觸良多。20歲,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我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看到這,我會笑自己,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我們,我們這些所謂的年輕人,我們的希望在哪裏。裏面有句話我很喜歡——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下自己。或許我真的不瞭解自己,因爲我還有95%的潛能未能被自己利用。年輕,所以傷得起。這種來自對懸而未決的未來的不安,纔是人生中最本質的問題。青春施加給人生的真正壓力,並非是那些需要積累的證書和業績,而是看不到未來的不安感。因爲看不清,因爲對未來一無所知,所以時時感到迷茫和恐懼,但是我想說,20歲,就是用來迷茫不安的。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10

假期閱讀了金文都所著的《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因爲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將會給迷茫的我們指明一條路。書的第一章告訴我們應該慢下來好好思考,去了解自己,去發現自己身上的一切可能。該書既是作者自己的感悟總結體會,某種程度上也像是一面鏡子,將自己的所作所爲,所迷茫,彷徨,刻畫的淋漓盡致。讀完該書,我深有感觸。

瞭解自己—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幾點。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天24小時,那麼我們現在的年紀處在幾點鐘呢?剛剛初中畢業上高中的學生,正好16歲,那就相當於早晨6點鐘。古話說的好“一天之計在於晨”,這個年紀正是有夢想、愛拼搏的年紀,正是要好好學習的年紀。而像我和一樣快要大學畢業的人,則相當於造成的8點種。正是要進入社會拼搏的時候,在最好的時間裏,努力。將來步入社會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的你自己。

然而時鐘就是這麼不停的走着,永遠也不會停下來,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已經轉了很多很多圈。我原來也想過:哎,這時候了,一切都來不及了!可是自從遇到了一直努力,積極向上的小夥伴們,同學們,我開始學習、努力,從掛科很多到現在不掛科掛一科。我看到了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我也在進步中享受這種成就感。

在我們生活中,一些家長在孩子幼兒園就開始報各種補習班,夢想能夠激發出孩子的潛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優秀、出人頭地。有些家長不管不顧孩子是否喜歡,逼着孩子上補習班、藝術班或者早教班,一天之內各種課外班到處跑,孩子甚至沒有喝一口水的時間,連吃飯都要在車上吃,一天下來,家長和孩子都變得疲憊不堪。然而,其實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優點,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四季的樹木有着不同顏色的樹葉。家長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幫助他建立自信,告訴他踏踏實實、勤奮努力總會變得優秀。然後耐心的等待,總有一天會讓孩子們變得更優秀。大學生也一樣,不必追求過早的去掙多少多少錢,沒必要,也不現實。只有在現階段踏踏實實的積累,才能在將來有機會成功,報答父母。

種一棵樹最優越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只要你想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正是學習與積累的時候,要跟上時間的步調,做眼下該做的事。

人生從不嫌年輕或太老,一切都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