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誡子書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1

在寒假裏,我做了許多事,也看了許多書。但讓我記憶最深、啓發最大的是讀了《諸葛亮兵法》裏的《誡子書》。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謀略家。今天爸爸推薦我讀他寫的《誡子書》,讓我從他教育兒子的側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來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奮和學習的結果。

《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文章主張通過“靜”來個修身,通過“儉”來養德。教育他的兒子要有遠大志向,並通過努力學習增長才幹來實現志向,而要學習好知識就要寧靜專一。否則年華將隨時光而飛馳,人的鬥志也將隨歲月而流逝,最終將象枯樹一樣枯敗零落,成爲社會無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窮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

諸葛亮對他兒子這樣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誡子書》對我也很有教育意義,我生性好動,愛好廣泛而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難就愛打退堂鼓,以至於學習成績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爲沒有“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諸葛亮之所以年僅二十八歲就當了劉備的軍師,談笑間殺敵於千里之外,並在亂世中爲劉備打下蜀國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從小“寧靜致遠”,博覽羣書。我想我如果從現在就開始專心學習,“寧靜修身”、“勤儉養德”,成不了諸葛亮,也定能比諸葛亮兒子強。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2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管過了幾個朝代,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非淡泊無以明志”。他的兒子諸葛瞻謹遵父親的教誨,也成爲了一個淡泊明志的人。鄧艾率魏軍攻蜀,兵至綿竹時,諸葛瞻在殺場上不收受敵國的高官誘降,忠心的爲自己的國家奮力戰鬥。最終光榮的戰死,年僅37歲。讀到這裏,我心裏感慨萬分。想到現在我們有的家長卻教育自己的孩子當班長,上名校,。真想對他們說,我們上學是吸收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做好準備“接世”,而不是爲了這些虛名。

《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夫學須靜也”。就是說:做什麼事都安靜下來,不要浮躁。我也要學習《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學會靜思以修身養性。只有在困難面前,把心靜下來,學會思考,才能戰勝困難,才能想出更深的學問和道理。

《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因爲只有努力學習,多聽、多看、多想才能增長自己的本領。同樣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有毅力,只有堅強的毅志力,永不放棄,才能戰勝學習中的困難。這一點我是頗有感觸的,我平時既要學習學校的各門功課,又要學習鋼琴。各種音樂理論知識,長時間的琴鍵練習有時真是讓我想放棄。今天,讀了《誡子書》,更讓我堅定了“非志無以成學”的道理,今後我要常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

流芳百世的《誡子書》中講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些道理簡明易懂,真是我人生的一盞指路明燈!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3

《誡子書》是54歲的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書信。信中諸葛亮諄諄教誨兒子,殷切期望兒子將來能成爲一名君子。

何爲君子?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說,既有文采,又具備優秀品質的人才能稱得上君子。說白了,君子必須德才兼備,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都不算君子。

怎樣才能成爲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志以成學。如果放縱自己、懶散消極、精神不能振奮,輕薄浮躁、性情不能陶冶;那麼,大好的年華就會隨着時間飛馳,意志願望一天一天的流逝,最後像枯葉衰落,被社會所拋棄。到那時悲傷地困守在窮家破舍裏,後悔就來不及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爲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確與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當數量的家長對於怎樣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那麼,諸葛亮的《誡子書》無疑是一劑良方!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4

昨天我學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學家沈同。我讀完後深深體會到了中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這個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學的時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國》,《水滸》的影響,接觸了一篇文言文——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文章不僅僅只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更是世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就是《誡子書》的原文。

這篇文章不長,甚至很短。但只要讀懂它的人一定會說“英雄所見略同”,就一定會佩服這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作者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想告訴我們學習得靜下心來,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纔會有大作爲。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就能達到遠大目標。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保全性命於亂世,他不求爲諸侯做事,放棄了功名利祿。在劉備三顧草廬後,助劉備與東吳聯盟共抗曹操,後又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纔有意義。

而我也向往這種生活。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5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他兒子的一封家書。他教導他的兒子注意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兒子的品德。這一句話讓我感受最深了﹗因爲這一句話也是教導我們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的良好習慣。

《誡子書》這篇文章,教導我們要想君子一樣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要依靠簡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要看輕世俗的名利,就可以表明心志。身心寧靜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可是,時間的流逝是那麼地飛快。轉眼間,我們從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變成了一個上六年級的大孩子了。我們小的時候做起。但是一眨眼的功夫十四年過去了,現在纔開始培養好的品德,好像有點晚了。可是,《誡子書》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一生下來就很聰明。不用很多天培養品德就可以看出他的品德高尚了。雖然他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雖然他比我們小,但是看得出他的品德要比我們高尚得多。那是因爲他的父親教導的他嚴格。長大以後纔可以取得那麼好的成績。雖然他很聰明,但是他的父親還是教導的他很嚴格。我想﹕我們以後要好好學習,要想諸葛瞻學習,學習他的聰明機智。

不管父母管得我們嚴也好,不嚴也罷。只要我們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兒,就可以取的好成績。我們也要像諸葛亮學習,學習他的機智和勇敢。他的機智和勇敢都已經傳到他的兒子身上了。

  誡子書讀後感500字 篇6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裏,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化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強調靜與儉,是學習,才幹和志向的基礎,是自我修養,自我砥礪,自我提高的關鍵。那什麼是真正的靜呢?靜在身體外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爲泰然,穩重,禮節,嫺靜,含蓄等等。靜在身體內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爲滿足,專注,快樂,充實,激情,樂觀,向上等等,凡能夠使身心達到積極和諧狀態的一切,都應稱之爲靜。

在小窗幽記中講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將影響身心達到靜的最佳狀態。

在衆多名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得住寂寞。盛大網絡公司CEO陳天橋說過: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