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有感大綱

讀《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最近在讀一本書《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作者是臺灣李家同,1939年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曾任臺灣暨南大學、靜宜大學校長。1997年退休後,擔任臺灣多所大學榮譽教授。

讀《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有感

他的文章帶有人道主義色彩,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豬油《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在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等暢銷書籍。

本書源自李家同教授今年來在各地的演講,講題就是本書的書名----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延續其對奠定基礎人文教育的重視、對弱勢兒童的關懷,以及對城鄉教育的關注。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識,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到重視兒童的閱讀啓蒙當中,培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培養孩子逐步走上自主閱讀的道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閱讀中開闊眼界,鍛鍊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也逐步適應校園的學習要求。

通讀本書,和以往讀過的關於閱讀的同類書相比,李家同教授的這本書,我本人還是有幾點不同的收穫和啓發的。

一、關於“不能閱讀”。這個概念是我看到這本書中最先贊同的理念。身邊或者說自己有時候就有這樣的情況。女兒有一個好朋友,常常一起玩,當時這個朋友上三年級。有那麼幾次,女兒隨意地跟我談起:我今天幫助她講數學題了。我很納悶:你二年級,咋幫人家講三年級的題?女兒說:應用題啊,她有好幾道不會,我幫她一起讀題,給她講思路,列式子,她就懂了,只是大數我算不來。還有的時候,孩子會拿着不會的數學題問我,我說你你先讀題目,如果3遍以上還不會,媽媽再給你講。結果往往孩子讀過一兩遍就知道並且會做了。類似這樣的道理,跟作者提到的“不能閱讀”還是很相關的。主要是孩子一開始看到題目的文字過多就不想用心看了,或者題目稍微有一點繞就沒有主動去思考,沒能理解。這是我遇到的現實的例子。本書中,作者也通過實例說明“不能閱讀”的情況,解決之道就是“大量閱讀”,閱讀各類書籍而不僅僅是教科書,尤其要閱讀那些科普類的、邏輯推理小說、偵探小說等,靠大量的閱讀來鍛鍊和形成閱讀能力,繼而解決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應該閱讀哪些書?孩子最開始的閱讀,我們一般以孩子能接受的童話故事、兒歌、繪本等開始。隨着孩子的成長,閱讀能力也不斷成長,就應該給孩子提供題材廣泛的書籍來讀。作者在本書中提到了幾類書:

(一)經典名著,這個一般都不會被忽視,尤其注重培養孩子閱讀和自身有閱讀習慣的人,經典名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讀者接受和選擇的題材。經典名著的文學性和被大家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廣泛,既能成爲經典,一定有其道理。除了要讀國內的經典名著,還要讀一些外國的知名小說,感受不同文化的描述模式和文學之美外,也是理解其他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最好方式。

(二)優質的論述文章。好的論述文章即論述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有獨到的見解,啓發讀者思考。這樣的文章,看多了自然也會有潛移默化之效,日積月累,可漸漸鍛鍊我們思考判斷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這方面,是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的,或者說很多人不擅長閱讀的,因爲這些文章剛開始讀起來可能會有些艱澀,有些困難。所以看了這個,我覺得以後應該有意識的`多讀一些這方面的文章,並引導孩子嘗試閱讀此類的文章。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知識性文章、國際新聞、一般性的教課書文章。書中是將這四類分別論述的,我個人之所以放到一起,是因爲這類文章平時也關注很少。但作者的介紹言之有理,給我們很大的借鑑性。提升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孩子學習各門功課的能力,這幾方面的閱讀或許不可或缺。孩子學業上的困難,有時不僅僅是因爲孩子的不努力,而是不得法,沒有基礎能力幫助孩子找到好的方法和理解能力,繼而造成學習困難。這方面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三、關於關注弱勢羣體的閱讀。所有的孩子都愛看故事,都會喜歡閱讀。作者在本書中的介紹,很多情況在我們國內是非常現實的,尤其農村的孩子,課外閱讀還是非常缺乏的,可以說很少有孩子有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單純因爲經濟條件的影響,相比現在很多農村條件很好,網絡電視都很普及,但就是閱讀遠遠跟不上,大人幾乎都不看書,孩子也很少有機會看書。我因爲家在農村,常常關注這一現象,也盡己所能給老家親戚朋友的孩子帶回去一些書,希望孩子們能發現閱讀的樂趣,有閱讀的慾望,通過閱讀認識自己所在地方以外的世界。所以作者呼籲社會關注並縮小城鄉閱讀的差距。除了希望政府來關注之外,我們每個人也有責任和義務,儘自己的所能吧。可能我們一點小小的舉動,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