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有感

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名剛參加工作滿半年的數學老師,逐漸地認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性,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着提高。都說假期是教師充電補充能量的良好時機。這不,除了自主學習外,學校也給我們中心理論學習小組的每個人提供了學習資料:由教育學博士肖川所著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

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有感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懷裏,爲有價值的目標不懈努力。……當看到淡雅的封面上的富有詩意而充滿哲理的語言時,這本書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於是帶上好奇與熱情開始閱讀。原來這本書精選了肖川教授近20年來寫就的上千篇教育隨筆的67篇彙集成冊的。其中包括“詩意地生活”“教師的解放”“作爲理想主義者的教師”“教師的學習與成長”“聚焦課堂”“我的教學主張”等等。一一拜讀後,感受到了肖博士率真的性格和樸實的教育態度。他用詩意地語言來闡述自己對於當代教育理性的思考,給人以啓發,帶給我們更廣闊、深邃、詩意、溫暖的精神世界。

讀着肖博士的感性文字,走進一個全新的精神世界,理解生命的境界,領悟個性成就美麗,認識到今天,我們怎麼做老師。共享完美的教學,走進大師的教學主張,感受真正的學習情境,懂得儘可能多一點。

肖川博士說:要真正把“懂得儘可能多一點”作爲對自己不懈的要求,就需要有“人類的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的意識和胸懷,就需要走出狹隘的自我,把眼光投向更爲高遠、更爲廣闊的世界。懂得儘可能多一點,我想具體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追求自我實現。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成長,就要有一定的目標追求,只有明確前進的方向才能更好地付諸實踐,從而通過努力來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一種精神需求和心理寄託。在肖博士看來,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懷裏,爲有價值的目標不懈地努力。是呀,在我們的簡單生活中,要清晰地認識自我,對自己有信心,纔有可能腳踏實地地付出和奉獻,纔有毅力學會堅持,纔有可能去創造生命中的一個個奇蹟。作爲一名教師,想真正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更好地成才,首先要靜得下心來,能夠抵制外界誘惑。然後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給現階段制定恰當的目標。繼而全身心地投入,用行動來達成目標,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都要明白:內心的充實才是最真實的富有。

二、讀書與成長。沒有教師的成才,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這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共識。在我們身邊所熟悉的老師中,有許多都非常優秀。每當有名師做專業成才交流報告時我們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共性。他們腳踏實地,堅持閱讀,甚至每天都會讀書,每天寫教學反思,堅持關注教育發展,並追求自我的不斷完善。可見,教師的成長是離不開學習的,而讀書便是最爲重要的學習途徑。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爲除了有看得見的世界外,還能看到另一個內在的精彩世界。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但具體讀哪些書就顯得比較迷茫。讀到肖川博士所寫的《讀書與成才》這一篇凝練的隨筆後,讓我有了方向。

讀什麼書之前,我們首先要對好的讀物的標準有所瞭解。卡爾維諾說過:“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是呀,我想一部真正地好書肯定是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的。作爲教師,肖博士認爲讀書還要有所側重點。首先,要讀一讀中小學各種教科書。因爲系統閱讀中小學生教科書,有助於我們更多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後續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我們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之中經常提及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繫。

其次,要多讀一些翻譯過來的書籍。因爲翻譯過來的書籍或多或少經過了選擇,都滲透着許多價值觀念。再次,中小學教師可以多讀一些滋養心靈、溫暖生命的書,而且閱讀的視野要寬廣一點,有些書能夠讓我們關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遠的事物。最後我們要多讀一些優秀的教育報刊。因爲優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較精粹,也比較集中於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比較前沿和新銳。此外,肖博士還用經驗告誡各位讀書人,不一定要讀得很多,但一定要讀得透,因爲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應該反覆讀。通過閱讀,讓我對讀書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看來要懂得儘可能多一點,就需要廣發閱讀,仔細咀嚼,再三推敲。

三、貴在積累,靈活釋放。學習的最終結果和成效,最終還是要看你積累了多少,哪些知識和收穫是真正屬於你的。如閱讀中的積累。每每讀書之後,我們要巧妙地摘錄,進一步地體會,併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於教學中,閱讀的價值就有所體現了。又如,從課堂和講座中積累。我一向認爲聽課是一種享受。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創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有效的課堂連接語、過渡語。面對課堂生成,看有經驗的老師是如何把握的。從他們的教學主張中感受教學觀和價值觀。把所學通過自我消化或遷移轉化,變爲自己的經驗,在所需時取之,靈活地釋放,讓教師的課堂講解更富新意,讓孩子們的學習更加輕鬆快樂,完美的教學是我們不斷追求的。而日常的積累就爲後期的發展提供了實在地保障。

追求自我實現、讀書與成長、貴在積累,靈活釋放,我們能懂得儘可能多一點。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空虛與無聊。我們懂得儘可能多一點,就會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體會生命價值的意義。

用愛拉近老師與孩子的距離——讀《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讀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書,作者對於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獨到的見解“教育的目的應在於:藉助知識、智慧和愛,使個體獲得精神解放,並以此喚醒和釋放學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學生的心靈層次。因爲唯有當教育成爲精神自由的主人,背離技術至上的奴隸時,其才能正真地擺脫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爲教師的我們,特別是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說,用我們的愛來教育孩子,能夠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一、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從學生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長的愛與關心,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平時沒有感受到這一份就在身邊的愛,班主任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通過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愛,這一點尤爲重要。

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父母的讚美,在讚美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因爲有愛,有時會受到父母的責備,但是責備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了分辨對錯;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這表揚讓學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因爲有愛,有時老師會批評學生的錯誤,這批評讓學生學會了知錯就改;因爲有愛,有時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而讓學生感受到助人之後的快樂……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二、愛我們身邊的人

注重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培養教育學生具有有責任感、文明禮貌、寬容和尊重他人,我們要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班級。

在冬季三項比賽前的準備階段中,解萌二年級了還不會跳繩,班級裏的其他小朋友沒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在邊上幫助她練習跳繩,把自己在學跳繩時的經驗和她分享。當解萌學會了跳繩後,其他的同學大聲地告訴我“陶老師,解萌會跳繩啦,她能連起來跳二十多個了!”看到一羣孩子在那裏爲她感到高興,讓我也十分地感動。解萌在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體會到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這樣的過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會有收穫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幫助解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間的互助和分享是多麼地快樂,發自內心的關心幫助身邊的人。把我們的下一代真正培養成有開放頭腦、寬闊的視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態、高遠的志向,能適應現代社會挑戰的新一代。

尋找職業幸福——品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有感

暑假在家期間,一直在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是由朱家雄,張亞軍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蒐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於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後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幸福”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文章作者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1.要學會熱愛。2.要學會奉獻3.認清角色是品讀“職業幸福”的前提。其實除了這三個方面我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和品讀的。那麼我的幸福又在哪裏呢?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感受着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散步觀察春天,一起撿拾落葉,一起遊戲玩耍,一起放風箏,一起寫生繪畫。記得有一天,我外出聽課,下午回來後,孩子們好象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老師,你到哪裏去了?”“你怎麼這麼久纔回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我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說着:“是啊,我們想你了。”這些可愛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前幾屆已經畢業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孩子們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後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說:“我們會想你的,畢業了還來看你們。”有幾個孩子進了小學後真的來看我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髒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係的。”“老師,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老師,你們真的很辛苦。” 這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當看到家長在班級博客中發表感謝的話和祝福時,我們是幸福的;當收到家長髮來的新年祝福時,我們感動着;當家長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時,我們思索着。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關心、信任、肯定,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和滿意。

三、教學中的成功讓我體驗幸福。

教師最引以爲幸福的我想應該就是教學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孩子受益非淺,而且能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學還能收穫成果,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當看到孩子畫出一幅幅獨特新穎的圖畫,捧回亮閃閃的獎牌時,我們的心裏是激動而又自豪的;當看到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當上了班長、班幹部,評到了三好學生時,我們的心裏是寬慰的。

四、自身的學習和成功是幸福快樂的。

經過自己的鑽研製作完成了一個課件;通過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課、教研課能比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聽到領導和同事對我們的肯定和讚賞……這些都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那份幸福。

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包圍着我,感染着我,現在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尋找自己的幸福吧!

幫助孩子長成爲“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爲《幫助孩子長成爲“地球公民”——美國斯坦福幼兒園規則教育》。這片文章主要寫了美國加州洛杉磯第六區斯坦福幼兒的規則教育,讓我知道了所謂的規則教育是什麼樣的,並可以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引導幼兒學會遵守現有的規則,是幫助他們成長爲地球公民的第一步”.這就是規則教育的的大目標。這是一個人性化的教育目標,教育幼兒成爲一個社會人。規則教育包含兩個部分,園級規則和班級規則,具有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在大規則的統一下,班級教師根據班級情況制定班級的規則,看上去很普通的規則都具有廣泛的遷移性。

在這篇文章中還寫到了規則教育的方法,我覺很適合我們教師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兒園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師”被認爲是該園規則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對待幼兒的紀律問題的上,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處理方法,方法的步驟是非常的科學合理的,幼兒園配有相應的心理教育老師。

我們教師日常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幼兒心理學的知識,更好的服務於孩子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重視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們真正教育他們成爲一個身心發展健康的人。

用唯美的靈魂去鍛造完美的心靈

自從在兩年前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之後,我對他的教育理念充滿興趣,一種追探的願望十分強烈,陸陸續續讀了他的幾本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啓迪。尤其是一個個小案例給我提供了教育的對比,如同一面面鏡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徑,也透視出我的教育反思點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對比事例談談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裏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爲什麼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着小女孩,從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情景對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見一位老奶奶攙着一位小孫子正從我家樓下經過,老奶奶看見花壇中有一棵月季花樹上盛開真粉色的月季花,一邊走一邊對小孫子說:“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兒園。”小孫子說:“老師說:‘公園的花不能摘,大家要愛護。’”老奶奶說:“老師又沒看見,你對老師說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說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開得最大、最豔的一朵。我親眼見證摘花經過,卻沒有上前阻攔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教師的教育價值究竟是什麼?只是純粹的課堂或是口頭文化還是應該體現在教育波及的整個生活?”在這個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無爲者。

情景對比二:在藝術主題活動《秋》的活動背景下,小婕帶來了香撲撲的桂花,整個班級瀰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溫馨和甜蜜。

小憶低聲說:“這個花我看見在濱河花園摘的。”小婕的臉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憶。眼神中彷彿說:“誰讓你說的!”我相信小憶的話,因爲他是小婕的鄰居,他們又是好朋友。聽後,我了小婕花真正來源,小婕不置可否。這時,老師採用說教的口吻說:“小婕把花帶到幼兒園,說明她有關心班級,愛同伴的心意,但這種行爲對不對?爲什麼?”接着說:“如果有了這份心意,最好怎麼做合適呢?”

又接着說:“公園裏的花是公共綠地,大家要愛護,才能美化我們居住的環境。”

三個相似的事例,卻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種不同教育行爲,也反映出不同兒童觀影響下的教育行爲,雖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卻發人深省。我的教育起點在行爲規範的本身,是幼兒耳熟能詳的、條條框框的規則,缺乏人性和情感性,顯得比較生硬和枯燥,以說爲主,老師常常有這樣的感嘆:“孩子說說都會、聽聽都懂、就是做做脫軌。”第二個教育無力的案例就是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產物。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卻意味深長,讓教育者記憶終身。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學當成一門“目中無人”的學科,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幫助人成長的學問,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情感性。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更需要有唯美的靈魂、高尚的道德、資深的專業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鍛造他們完美純潔的心靈。

新型的教師角色定位——讀《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有感

寒假裏接着繼續暑假沒看完的書《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看到第十章節之後又所感悟:對瑞吉歐教育來說,教師的角色既不是母親、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而是“以專業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 f.霍欽斯語)。在瑞吉歐的.教育者那裏,教師支持兒童的學習並不簡單地表現爲“傳道、授業、解惑”。把知識呈現給兒童或回答他們的問題,並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幫助他們自己發現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幼兒教師要做到始終是“新”,這個“新”不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定位的“更新”。新型的教師角色定位。在有關介紹瑞吉歐的文體中,大致對瑞吉歐的教師的專業性作了如下描述:①促進兒童在認知、社會、情緒、創造力和身體各方面均衡地學習;②班級管理;③學習環境的設計與佈置;④提供兒童適當的保育與輔導;⑤行政事務上的溝通與協調;⑥追求自我在專業上的成長。在分析了教師在瑞吉歐課程發展中的作用後,我想用這樣的語句來形容比較貼切:“教師是幼兒的夥伴、傾聽者;是支持者、引導者;是學習者、研究者。

另外瑞吉歐教師的工作都能做到多、細、深。多是指觀察得多,記錄得多,對於幼兒的一舉一動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有很多的項目的策劃也是從觀察中得來;細是指不僅觀察地細而且研究地也非常的細,比如:海蒂是個4歲大的孩子,她不喜歡看到湯姆老師的臉上戴着一個和實物一般大小的麗莎老師的面具。海蒂告訴湯姆:“你不可以這樣子,那是麗莎的名字。”教師就將這句話記錄下來,並認真研究海蒂抱怨的真正的含義?4歲孩子無法分辨代表物品的文字與代表的文字之間的不同,

海蒂把所有的字當作是代表物品的象徵符號,所以她用“名字”來代表“臉孔”這是她的認知,研究了以後,教師就能站在一個更好的位置去協調和建構她的進展。深是指教師在規劃組織時,能引導幼兒向更深的內容進行挑戰,如:有一組幼兒對於窗外高大的向日葵感到興趣,他們十分驚訝向日葵裏頭竟然有這麼多的種子,教師覺得向日葵的花應該在幼兒的記憶中長久保存,便提議幼兒用紙與彩筆製作一朵開花的向日葵。這些畫成功地完成了,幼兒在畫中注意到每一顆小種子,老師與小朋友都同意這個畫畫活動增加了他們對從沒注意過的細節的變化。

但教師還是覺得活動比較狹隘,她詢問幼兒爲何對於向日葵的種子感到驚訝,幼兒回答說他們記得在6星期前種的向日葵子,而現在向日葵花的種子就象當初他們種在土裏的一樣。於是教師又建議幼兒畫出這些種子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畫出他們無法觀察到的,畫出他們認爲種子在向日葵裏產生的步驟。結果幼兒畫的畫五花八門,表現了幼兒的才智,突顯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孩子的行爲,請理解------讀《在反思中成長》一書有感

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 實驗幼兒園 竇媛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則,孩子們純真,無數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嚮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純聖潔,比天堂更無憂無慮、繽紛多彩,充滿神話色彩和童趣,充滿着快樂和朝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做過一首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可見,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值得我們去解讀。作爲一位幼兒園老師,我有的時候也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疑問。

爲什麼有的孩子會一直尿褲子?

爲什麼有的孩子不願意安靜地入睡?

爲什麼有的孩子會把別人的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

這些行爲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們內心的需求,通過這些看似有點不太正常的表達需求的方式,我們從中可以瞭解到許多關於幼兒的信息。

面對犯錯的孩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孩子都可能犯錯,原因有所不同,教師不應該一味地責罵幼兒,而是應該用親切的態度詢問幼兒具體原因,瞭解孩子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

面對敏感的孩子

有的時候,我們在放學的時候與家長聊起寶寶在園的一些日常表現,就在這不經意之間,給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變化。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疏忽,都會帶來很深刻的影響。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兒與成人之間的認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們認爲的小事,而成人認爲的小事在孩子們心中卻是大事,因此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兒,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面對行爲反常的孩子

面對行爲反常的孩子,我們年輕教師往往處理起來不那麼容易。《在反思中成長》這本書中,都呈現出了許多這樣的現實案例。通過集中的歸納,我總結了一些方法:1.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孩子的反常行爲,以及行爲背後的原因;2.向幼兒表明自己心目當中對其更多的關愛,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於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幫助孩子解答各種問題;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當然具體事例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犯錯、敏感、反常的孩子並不是讓人頭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們老師要多一份寬容、包容,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帶來的許多種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長》讓我懂得了成長的目的、成長的方法、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解決。孩子就像是一隻等待生長的小種子,需要我們耐心的照料、呵護,它纔會發芽、開花、結果。重要的是不能帶給小種子一絲傷害。所以,我們幼兒園老師要理解孩子、觀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