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鍼灸學術史大綱讀後感範文

中國鍼灸學術史大綱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鍼灸學術史大綱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鍼灸學術史大綱讀後感範文

最近看有關古代解剖與早期中醫理論形成的資料,涉及經絡理論部分,友人便推薦看黃龍祥,於是借來了這本《中國鍼灸學術史大綱》,隨翻即受益匪淺。

黃師從經絡學說的起源與內涵入手,旁徵博引,史料詳實,其以手陽明脈爲例闡述學說建立的歷程:古人在長期脈診實踐中發現,大指次指間(合谷穴)至手腕橈側陽面(陽溪穴)診脈處可以診候口齒部病症,同時鍼灸這一區域又能有效治療相應的口齒部病症,古人將事實、規律與推測、理論交織在一起,因此,經絡學說中帶有很大主觀推測成分的"解釋"成分是以一種貌似客觀性描述的形式出現,它遮蔽了含有較多實踐成分的"規律"部分,而在中醫學說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並非只存在於經絡學說之中。同時,中醫學說"規律"更爲常見的情況是既有來源於實踐總結的成分,還有主觀的成分。主觀成分又有兩種情況:其一,用想象、猜測充填缺少的事實以構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二,並不缺乏客觀事實,但爲了維護體系的完美,採取"削足適履"的方式對事實進行剪裁、修飾。因此,作者提出本書的核心觀點即古代經絡學說即古人對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一種解釋,它的`精髓在於其中的觀察對象本身——人體上下內外聯繫的規律,而不在於其直觀、類推式的理論說明——十二經脈循行線。同時,中醫學說科學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該學說中"規律"部分的實踐含量,而不在於其對於"規律"的解釋以今天的標準衡量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