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通用25篇)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9K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慣的力量讀後感(通用2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通用25篇)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

《習慣的力量》是由美國暢銷作家傑克霍吉撰寫的一本勵志圖書。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閱讀了本書後,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本書中有一篇名爲《我是誰?》的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爲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着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於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爲,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後,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僕,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過去,對於自己的行爲,也沒什麼在意。對於成敗,常常歸結於自己運氣不佳,而從來不去考慮爲什麼會失敗。事後想想,和自己的行爲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飯,便坐在電腦前,從來不考慮那樣長期會使自己的身體走樣;平時不愛運動,出門也常常打出租車,這樣既浪費又會養成貪圖享受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強加管教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後來趕着做。萬一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纔來做。所以對於這一類人,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對於總總的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強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爲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把自己的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這樣纔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爲了自己的將來,爲了使自己不成爲空想家,讓我們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

就如書中所云:習慣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的人的理解會有不同,回答也自然會不太一樣。但大凡做出來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會有些類似。近年暢銷的《羅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羅馬著名政治家西塞羅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對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膾炙人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也就是說,決定我們每個人命運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們身上的習慣。壞習慣多,就會有糟糕的運程和痛苦的生活;好習慣多,就會有順暢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每天有數百種習慣在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指導着我們早上如何穿衣,如何與孩子說話,晚上如何入睡。習慣影響着我們午餐吃什麼,如何工作,是否鍛鍊或者下班後是否喝啤酒。”當我們感覺到我們做了一件特別棒的事情時,要知道是因爲這個成功的背後的好習慣;當我們感受到我們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時,要知道這份尊重的背後的好習慣;當我們感受到我們的生命特別有意義的時候,要知道這份有意義的背後的好習慣。我們每天的工作與生活都需要我們做出很多選擇,而這些選擇其實都是習慣的結果。近年暢銷的《羅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羅馬著名政治家西塞羅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對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膾炙人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也就是說,決定我們每個人命運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們身上的習慣。壞習慣多,就會有糟糕的運程和痛苦的生活;好習慣多,就會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作者在書中寫道: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爲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習慣的誕生有三個重要的步驟:第一,暗示。存在一個暗示,能夠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爲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慣常行爲。存在一個慣常行爲,可以是身體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獎賞。存在一個獎賞,讓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慢慢地,這個由暗示、慣常行爲、獎賞組成的迴路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線索和獎賞交織在一起,直到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慾望出現。所以,如果我們要想改變舊有的習慣,描述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改變起來卻往往非常艱難。比如說,戒菸、戒酒、戒掉暴飲暴食和其他頑固的習慣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變需要我們去了解驅動自己產生這樣行爲的神經渴求,並且改變任何習慣都需要決心才行。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3

習慣就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那麼學習中久而久之養成的學習方式就可以叫學習習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習慣的培養更是重要。這時候的學生年齡小,可塑性比較強,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養成了,今後就比較難改了。

結合我的課題,學生的自主審題也是一種習慣養成,一旦這種審題習慣成爲自然,那麼今後的數學教學就可以側重於數學知識的教學,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我認真閱讀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呀!書中寫到:"行爲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反映給別人的印象都是由行爲留下的,而別人評價一個人時,更多的是在評價這個人的性格好不好,那麼由此二者的好壞將給此人的命運帶來很大的影響。

所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老師如何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科學研究表明:要用二十一天才能養成一種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堅持三個星期不斷的督促學生,這樣纔有可能幫助學生養成一種好習慣。其中可能還會有一些學生需要的時間不止二十一天,可能更長些。行爲心理學研究發現新習慣形成的二十一天裏,第一個七天表現爲“刻意,不自然”,第二個七天表現爲“刻意,自然”,第三個七天表現爲“不經意,自然”。

在《習慣的力量》中,查爾斯·杜希格還講到了“習慣迴路”的三個要素:第一步,存在着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爲模式,並決定使用那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爲,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慢慢地,“習慣迴路”就由刻意到半自動化,最後就變得越來越自動化了。這也就是英國作家王爾德說的:“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當一些習慣性的行爲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好的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學習的進步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相反的,壞習慣就恰恰成爲他們的阻力。

作爲一名數學老師,我要更多的引導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改掉壞的習慣,每個學生的原有智力水平不同,但是智力是可以靠後天的努力開發的,只要他能努力培養自己的好習慣,那麼他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科學研究:學生的行爲中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來自於他們的習慣。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提高了他們的智力水平。

當學生已經養成了不讀題就做的壞習慣後,我們要怎樣才能改變他們的壞習慣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掌握《習慣的力量》中“暗示、慣常行爲和獎賞”這三大要素,並長期堅持,纔能有效。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作者是美國人查爾斯﹒都希格。書中介紹了“暗示”、“慣常行爲”、“獎賞”等關於習慣養成的方法。通過這本書我認識到,習慣真的很重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企業的前景,甚至是一個社會的安定。

書中通過簡單的例子介紹了什麼是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叫胡里奧的猴子,它在電腦面前,如果電腦屏幕上出現黃色、紅色和藍色這些顏色時,就拉動拉桿,然後就有一根導管中出現黑莓汁滴到它的嘴裏,多次後,在它腦中就有一種習慣形成。當顏色暗示出現,慣常行爲就是伸手拉動拉桿,然後就有獎勵,喝到一滴黑莓汁。

但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一個抽菸的人,他是因爲什麼去抽菸?因爲太累,那麼他可以去慢跑5分鐘,放鬆一下。如果因爲無聊,想讓自己快樂一點,那他可以和別人聊天,或者幹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改變他們的慣常行爲,而改變他們抽菸的壞習慣,獲得健康的獎勵。

在美國鋁業公司,新上任的總裁保羅奧尼爾破壞了一個壞習慣,然後重新形成一個新的習慣,就把一個機構臃腫、危機重重的公司轉變成一個盈利的企業。在美國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一名叫小馬丁路德金的人,利用社會習慣的力量,來成功發起抵制公交車上種族隔離的運動。

讀完這本書,我認識到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不好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5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只蛐蛐,作爲我當上“三好學生”的獎勵。

一回到家,我便把它從那小得可憐的紙盒中拿出來,擺進一隻大缸中,又往缸裏放了一些泥土,供它挖洞時使用。可是,也不知爲何,蛐蛐一被擺進缸裏,就縮進一個角落,怎麼也不肯出來,我用食物引誘,用東西驅趕,都無濟於事。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懷着疑惑的心情,我去請教了爸爸,爸爸猜測說:“這些蛐蛐都是人工孵化出來的,它們也許從小就呆在紙盒中,習慣了那樣的環境。所以,當你把它放到大的環境中時,它反而會感到害怕。”“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急切地問。“你把買來時那隻舊紙盒拿出來,放到它的面前,說不定它會鑽進去的”,爸爸回答道。

我將信將疑,便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找出那個紙盒,放到蛐蛐面前。這時,“奇蹟”發生了。蛐蛐先是一愣,然後便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往盒子裏擠。經過好幾分鐘的努力,它總算從窄窄的洞口鑽了進去。紙盒實在是太小了,蛐蛐擠在裏面連爪子都伸不直,身子也轉不過來,比呆在監獄裏還難受。然而,它卻悠然自得添理着觸鬚,看上去開心極了。

我驚呆了,情不自禁地感嘆道:“習慣的力量,真大!”

是呀,習慣的力量是無形而巨大的,它幾乎可以主宰一切,甚至你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做習慣的主人。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6

我們曾經讀過很多勵志書,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麼,以及實現成功還需要什麼。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此。你也許有同感,那麼多勵志圖書、錄像、演講以及電視節目,看過後,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點點,爲什麼?原因就是,這類勵志材料都把重點放到了“哪些事情能讓我們成功”上了,而這些我們早已耳熟能詳。我們缺少的正是能闡釋“如何把那些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堅持下來”的真正有價值的理論和幫助,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撰寫的《習慣的力量》回答了這個問題。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無意識的日常行爲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爲的不斷重複而獲得。而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爲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那麼,惟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變我們的習慣。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改變習慣的關鍵是什麼呢,自我控制的能力、長期的堅持不懈、長期累積的過程,這正是本書要傳達的最核心的內容。

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巔峯,是因爲他們都擁有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習慣不僅賦予了他們健康的體魄,而且賦予了他們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7

假期,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了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在本書中作者總結了哈佛、麻省理工這些大學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寶潔、聯合利華這些著名企業的商業案例。他發現,習慣的力量無處不在,個人、組織和社會都擁有各自的習慣。因此,善用習慣的力量不僅能夠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也能幫助一個公司取得成功,往大里說還可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最重要的是,想要利用好習慣的力量是完全有規律可循的。

讀完這本書,我理解了習慣在我們大腦中的運作規律,我們就能更好地掌控習慣的力量。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大腦新皮質不斷學習各種習慣,把三個要素進行打包,串成習慣迴路,把它交付給基底核使用的過程。無論我們是想讓自己養成一個習慣,還是想幫助其他人養成習慣,首先保證習慣迴路是完整的。當我們改變一個壞習慣的時候,不要想着去壓制它、讓它從我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改變壞習慣的黃金法則是偷樑換柱,給它尋找一個合適的替代品。這本書讓我受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習慣的力量,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8

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吉(Jack D. Hodge)撰寫的《習慣的力量》,被公認爲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被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等權威組織評爲2003年度最暢銷的商業生活類圖書。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發揮潛能,改進方式,使個人最終獲得成功。

書名叫《習慣的力量》,它把“習慣”比喻爲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習慣”是潛意識的活動,就像人體各種軟件的編程,一旦啓動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繹。

人們常講“性格決定命運”。誰不想擁有能攀上輝煌巔峯的性格呢?怎樣才能擁有,誰能說得清呢?這是一個多麼難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書只是輕輕地一捅,就捅破了這層遮擋奧祕的薄膜,作者說:“行爲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爲。

“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循環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爲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本書作者稱之爲“行動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區別”。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9

人的一生其實都由習慣組成,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着大量的習慣行爲,這本書從個人到公司到社會,向我們展示了習慣在各個方面的巨大力量。

我每天坐地鐵上班,在相同的車門上車,就算我後來發現這個車門到站時離出口更遠,我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很多女孩子最後都會找一個和自己父親很相像的男人,父親的行爲模式已經伴隨着她經歷了幾十年了。我們還會看到很多公司領導在和領導不在,僱員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因爲企業沒有培養企業文化,沒有形成核心價值觀,大家沒有習慣去按照價值觀去做事,這就是爲什麼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搞核心價值觀,想要形成習慣。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習慣都可以被改變,只要你掌握了習慣的黃金法則,是不是聽上去挺不科學的,體驗是最佳的學習方式,我準備拿自己做個實驗。黃金法則告訴我們習慣由暗示—慣常行爲—獎賞組成。找準暗示和獎賞,替換其中的慣常行爲,你可以變成任何你想要的自己。比如我玩遊戲,玩遊戲是慣常行爲,獲得勝利是獎賞,那什麼是暗示呢,找準自己的暗示是最困難的,因爲我們現在有太多的信息圍繞着我們,從中找出暗示無異於大海撈針,但書中提了一個科學的辦法,所有的暗示都可以歸爲五大類中的一類: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之前緊挨着的動作。進一步的分析自己,我喜歡那種對抗的感覺,渴望勝利。我想了想從小到大我玩遊戲從來不喜歡和電腦玩,總喜歡和人玩,贏了別人很爽,輸了很懊悔,觸發了我想要贏更多的渴望。生活中並不總是贏的,甚至說贏少輸多,就會寄情於遊戲。玩遊戲的時間過得飛快,我不想沉浸在虛擬的現實中,我想改變自己。正如我們剛纔所說,書中介紹的黃金法則告訴我們,我要找到一個能夠替代的慣常行爲。它可以給我勝利,對抗的感覺,又是在家可以放鬆的項目。我發現我找不到,可能沒有這樣的項目,那怎麼辦,難道就要一直玩下去。我進一步思考,我能不能分開來。

第一、家,可能就不是個學習的地方,我在家很放鬆,那第一點少待在家,我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去咖啡廳,總之不要待在家裏學習。

第二、如何去獲取對抗的感覺,渴望勝利,去參加比賽吧,去運動對抗吧,去工作上和別人競爭,有很多可以比一比的項目,竭盡全力獲取勝利,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把短期的勝利換成人生中長期的勝利。

第三、還可以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培養自己在家學習的習慣,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後面我可能會嘗試一下。

以上就是我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獲取到的東西,如果你感到困惑,如果想要改變下自己的習慣,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得收穫。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0

加入洞庭湖大橋建設團隊已整整1年有餘,想來慚愧,面對質安局、業主、設計、監理的高標準、嚴要求,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疲於應付,而不是未雨綢繆,每次面對高規格檢查都能看到檢查前大家忙碌的背影……究其原因,還是我們未能養成良好的施工習慣,未能將檢查的標準日常化、習慣化。

參加工作以來,長期以來的持續工作,確實忽略了書本的力量,往往都是結合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纔會去找找相關資料,很少靜下心好好品嚐書本的芳香。恰逢這次"書香中交"讀書月活動,恰巧在推薦書目裏看到《習慣的力量》,多次的恰巧,說明了我跟它的緣分。

每天躺在牀上臨睡前看上一兩個章節,也漸漸成了我最近的習慣。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習慣"的書籍。書中客觀分析了"習慣"的強大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去發揮出個人最大的潛能。大量的生活實例,告知我們良好習慣養成的技巧,各種方法簡單可行,能讓自己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摒除不良習慣,逐步養成對自身有益的好習慣。

行爲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爲,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一切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爲不斷重複,堅持不懈的結果。

同樣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惰性,"今天忙了一天休息會,明天再弄"等等,這是在我們當下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久而久之,在潛意識中這些都成爲了習慣,不到最後期限,很難提前完成,如在最後期限前出現任何突發事情,就會再次出現顧此失彼、手忙腳亂的局面,當我們在抱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同時,殊不知日常潛意識的"等",已讓我們成爲"拖延症"患者。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個別技術人員工作缺乏主動性,習慣性的"等、靠",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主動放棄,當"不會"成爲理由,當"抱怨"成爲習慣,殊不知潛意識中,我們已經給自己前行道路鋪滿荊棘。

我們都知道傳銷活動本身是非法的,本人也十分痛恨,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在他們的腦海裏充滿了我可以、我能行的堅定信念,只是在行爲上走偏了方向,我們要想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也要時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然後在實際行動中,堅定不移的去執行,決不能讓思想的懶惰成爲我們前行的攔路虎。

工作中,總有些事情困惑着自己,尤其是逐漸走上項目領導崗位後,更是讓我覺得很有壓力且無從着手。但回看自己走過的每一步,事實上當自己走過這些困難時,所有的結果都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差。每次面對困難,我倒是很冷靜,會很客觀的去分析,去尋找問題的源頭,但就是在制定解決方案時,總是有點優柔寡斷,很多事情都想做的"完美",但在不斷追求完美的同時,殊不知自己也成爲了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們需要思考,但不能成爲"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回想今年上半年陪同"龍珠"去幼兒園開家長會的一幕,當時幼兒園也在推廣"21天"好習慣養成記活動,好習慣就是堅持重複去做一件簡單有益的事情。龍珠今年才三歲,我們約定"每天做一件好習慣中的事情,我們均會給他的習慣養成卡上,對應好習慣欄印一個‘大拇指’",現在每天早上醒來說句大家早上好,爭搶着排第一個刷牙洗臉,堅持飯前洗手……每天提醒我們蓋"大拇指",看着滿是"大拇指"的習慣養成卡,我由衷的感到高興,也感受到好習慣帶來的成就感,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我也將像龍珠學習,堅持、再堅持,所有工作中的問題,不能老是抱怨這個不支持、那個不配合,就像之前在換位思考中所寫到的,換位思考的真諦其實就是發現問題首先從自身尋找原因。以前我很不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中強調的,發生問題後,首先要能免除掉自身的責任,總認爲是在推責。其實現在想想,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在反問我自己,你的工作有沒有做到位,要是沒做到位,你永遠都沒法推掉自身的責任。

在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按照公司、項目的規章制度執行,當規章制度成爲我們工作中的習慣,也就不存在執行力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真正想發揮出潛能,就一定要腳踏實地、目標明確且持之以恆地去行動。我們洞庭湖大橋建設團隊正逐步向着我們設定的目標,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1

本書開篇就告訴我們如果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是什麼?又是如何養成的?作者告訴我們習慣是由暗示,慣常行爲,獎賞組成的自動化迴路,是大腦的一種省力機制。

習慣的影響無處不在,個人,企業,團隊等等。各種各樣習慣影響着我們的社會,如果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對每個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怎麼識別我們自己的習慣呢。第一步:瞭解自己的習慣性行爲,這是比較顯而易見的。比如,我每天下午都想喝杯咖啡。第二步:通過不同嘗試瞭解自己這個習慣後面的”獎勵“是什麼。沒有獎勵,我們是不可能堅持去做的,但因爲這個獎勵可能很隱晦,所以難以發現。於是,我們就需要通過嘗試來發現。比如我可以試試下午不喝咖啡而是買塊蛋糕,或者上十分鐘網,或者看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書,又或者跟朋友聊聊。之後快速寫下自己最直接的三個感受,如“感到放鬆了”“不餓了”等等。十五分鐘過後,再看看自己是否有想買咖啡的慾望。如果有的話,表明剛纔做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獎勵。如果沒有,那恭喜你,你已經鎖定獎勵的範圍了,只需要進一步明確。第三步:找到觸機。到底是什麼觸發了我下午對一杯咖啡的渴望呢?一般來說,觸機會有時間、地點、情緒狀態、人物、前一步行爲。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在每次行爲產生時記錄當時的情況,來辨別觸機。比如連續記錄三天後,我發現我每次喝咖啡前都是下午的工作要開始前。第四步:制定詳實的計劃。就像前面說的,保留觸及和獎勵、改變習慣性行爲比較容易。所以計劃可以是針對行爲的。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循環重複。如何去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把握自己的命運?書中告訴我們暗示和獎賞不變,替換掉其中的慣常行爲,同時慣常行爲能滿足舊習慣的渴求。習慣無法消除,因爲基本渴求是寫在人類生理機制當中的,但是習慣能被替代,渴求有不同的方式進行獎賞。永久性改變習慣,需要人們學會信仰某樣事物,學會相信,相信更高的力量,相信事情始終會好轉,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當與其他人交往,加入某個團體時,改變會更容易發生,信仰也更容易建立。然後就按照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做下去吧。以信念爲支持、建立新的渴望!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2

有時我們刻意做出的選擇會在自己停止有關思考後持續,而且是日復一日地持續。在某一刻,我們會有意識地決定應該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時去辦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麼時候去慢跑,然後就不再作選擇,這些行爲會自然而然地持續。這是人類神經系統作用的自然結果。這就是習慣!通過弄清楚這背後的原理,你可以重新構建你的習慣。

當習慣前面加上定語,就變成好習慣或壞習慣,例如:菲爾普斯賽前減壓的慣常行爲;癮君子的酗酒行爲。多少雞湯類書籍向大家介紹瞭如何培養好習慣,殊不知改變壞習慣同樣重要,甚至比養成好習慣更具有研究意義。《習慣的力量》一書從嚴謹的科學研究開始到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束,教會讀者如何發現習慣迴路。

從腦受傷患者腦電波變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清楚地闡述了什麼是習慣迴路。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迴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爲。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爲,改變自己的習慣。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幾乎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變習慣,僅僅行爲上做到了還不夠,許多戒菸戒酒者重新吸菸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要從心理上必須相信改變是可能的,但是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似乎有點吃力。同樣的過程也讓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療屢屢獲得成功,它利用團體的力量教人們學會去信仰,將人們聚集起來互幫互助,協助對方進行改變。因此,當處於團體之中時,信仰更容易建立。

總結起來,習慣是怎麼改變的呢?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爲。但這還不夠,爲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的。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3

習慣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我們每天都在做,卻常常無知無覺。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出門先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去到辦公室是先打掃衛生還是跟同事聊天,喜歡去什麼樣的飯店點什麼樣的菜?做這些決定之前你想過爲什麼嗎?

沒有習慣迴路,人的大腦就會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將佔據一切。習慣和記憶以及邏輯一樣,都是我們行爲的基礎。我們也許不記得自己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不過一旦這些習慣在大腦中形成,它們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爲,而我們自己往往是意識不到的。

大腦中的習慣迴路由三步組成。第一步,存在着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爲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爲,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這種心理的基礎有兩個基本規律:第一,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賞。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爲。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來晨跑,那就得選擇一個簡單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綁好運動鞋的鞋帶或者把運動衣放在牀邊,和一個清晰的獎賞作爲一天中的獎勵,可以通過記錄運動里程數來獲得成就感。

核心習慣能創造出各種文化,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擇困難或者感到茫然的時候很可能被忘記的價值。注重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引發廣泛的變化。然而,核心習慣並不容易發現,得先知道從哪裏着眼。尋找核心習慣意味着找出某些特徵。他們通過建設新的結構以利於其他習慣的形成,並在變化擴散之處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爲。但這還不夠,爲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變習慣還得藉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過猛會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給其他活動。學會控制衝動時,人們就在進步。他們將學會在誘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鍛鍊的習慣,大腦就會駕輕就熟地幫助你專注於目標。

發現和理解這些原則和運用它們並不是一回事,這需要一點智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4

今天再次翻閱了《習慣的力量》,沒有全部看,只是翻閱了幾個感興趣的章節,其中,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這一章感覺適合自己閱讀,學習並踐行後有助於今後對照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

首先,把一些重要句子摘抄如下:

  一、習慣的改變

原理: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改變中間慣常行爲。

要改變舊的習慣,你必須處理掉舊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樣的暗示和獎賞,並通過插入新的(也可稱爲競爭性慣常行爲)慣常行爲來滿足這種渴求感。舉例說明:讓酗酒者找出他們從酒中得到了什麼獎賞,這個項目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驅使着你的習慣迴路。通常,喝醉本身並不屬於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爲酒讓他們逃避現實,放鬆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緩解焦慮,情感也得到釋放,這也就是主要獎賞,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獎賞之一。再舉例,某人咬指甲行爲,這個習慣獎賞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實質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競爭性慣常行爲代替獲得同樣的獎賞。時間長了,針對咬指甲做出的競爭性慣常行爲變成了自發行爲,這時候,一個習慣代替了另一個習慣。再比如戒菸,吸菸是因爲喜歡尼古丁,是能獲得強烈刺激,還是社交方式一種?找出與吸菸相關聯的暗示和獎賞,然後選擇有相同回報的慣常行爲來代替,更可能讓他們成功戒菸。

找到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爲。

但有壓力的時候,有些人又恢復了舊習慣。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變成永久性行爲的要素,在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隊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二、總結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習慣,你必須找另一個慣常行爲替代。而且當你和一個羣體一起努力時,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羣體中培養出來的,即使羣體只有兩個人,結果也是一樣的。

以上是摘抄的重要句子和實例,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習慣,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近期要改變的坐的時候彎腰,走路的時候探腰低頭的習慣,暗示就是坐在桌前或走路,得到的獎賞就是放鬆和舒服,用吃口香糖或敲桌子等可以代替試試,猶用吃口香糖代替。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5

最近在閱讀《習慣的力量》這本書,get到一個小知識,書中將習慣分爲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爲,和獎賞。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比如說吃油炸食品是一個壞習慣對吧?暗示就是街邊食物的的嗅覺和視覺刺激,慣常行爲就是吃油炸食品,獎賞則是滿足味蕾之後的愉悅感。那我們該如何改變這個壞習慣呢?

注意:這裏是改變,而不是根除它,因爲我們除不掉。

其實只需要改變中間的慣常行爲就可以了。如何在不吃油炸食品的前提下,滿足我們的味蕾?答案就是:換一個你自己喜歡並且健康的食品代替。是不是比較容易做到?

設想下一次我們又來到了這條街邊。我們心裏可能會呼喊:好想吃那個小吃,但是這個時候我們要意識到:這其實是對想要滿足自己味蕾的暗示,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更健康的方法來滿足,比如說買一個香噴噴的烤地瓜、烤玉米、甚至吃正餐,都可以。

再比如說,觀察周圍,是不是會有很多人沉迷於遊戲、韓劇、或者網絡小說的世界不可自拔?他們做完這些後,會產生很大的愉快和滿足感嗎?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回憶說他們在結束後會感覺到內心更加空虛且自責。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壞習慣的三個部分吧,暗示則是手邊的電腦、手機。慣常行爲呢就是觀看這些東西。獎勵則是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或者有些人是爲了打發時間而逃避外界壓力。對吧!

那我們換掉中間的步驟,怎麼樣才能滿足內心空虛或者讓壓力稍微小一點不再逃避。代替!代替!把刷劇和打遊戲改成:出去和家人朋友談話或者寫日記,訴說內心的空虛和焦慮,討論自己擔心和逃避的事物,並尋找解決方法或者僅僅改變心態。相信我,結束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設想下次我們處於空虛、焦慮、壓力大到抓狂的時候,突然看到手機優酷提示海賊王有新劇集更新。這時,停下來習慣性的動作,讓自己的腦袋冷靜冷靜,告訴自己這個提醒是我將要浪費時間看劇的暗示,而我真正需要的是尋找東西去填滿內心的空虛。我可以做其他事來代替:去爬山、去游泳或者是找好朋友聊天等等。

相信經過幾次之後我們大腦的記憶迴路就會發生轉變,以前的壞習慣會被好習慣所代替,最終的結果是我們既獲得了真正需要的獎賞,又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還有,屏蔽暗示,也是減少壞習慣重複的有效方式,比如工作時手機設置靜音,不接收優酷通知。把不健康食品放到平時看不見的地方,都行。

舉第三個例子。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困得要死但還是要熬夜。那這個該如何解決呢?聰明的你想想:晚睡有什麼獎賞嗎?想要晚睡的暗示又是什麼呢?哈哈,是不是不太好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稍微轉換一下思路:影響我們晚睡的東西是什麼?是我們內心的空虛沒有得到滿足而一直在進行娛樂活動?或者是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而產生的愧疚感?

如果是前者,那我們可以通過之前的改變壞習慣的方法來解決,那如果是後面,那就需要管理下自己的時間了。這裏提供一個小小的建議:

如果你想早睡覺,那可以把晚上要做的任務,安排到早上去做。

其實這樣更節省時間,因爲早上更加不容易被打擾,精力也非常好,所以效率會更高。

以上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改變壞習慣的思考與踐行,接下來會繼續總結《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的思考與實踐。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6

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是改變了我對習慣的固有看法:習慣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城池,習慣只是可塑可造的沙雕。

不可否認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可正確的認識習慣的形成原理後還是可以改變習慣的。作者認爲習慣迴路是“暗示”、“慣常行爲”、“獎賞”構成的。比如人的刷牙習慣是渴求牙膏裏添加劑產生的涼絲絲的刺激感;人的跑步習慣是渴求運動後身體裏產生的內啡肽。如果想改變一個習慣只需尋找另一個慣常行爲即可。兩年前,我決定讀書時,每晚躺在牀上總忍不住翻手機,我就把手機放在客廳,在牀頭擺上書,逐漸養成了每天睡前或醒後先看會兒書的習慣。作者還指出當個人和一個羣體一起努力時,且這個羣體有信仰,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

作者認爲核心習慣會引起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比如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正常的緊張有序的生活中,運動是一支強心劑,會讓其他的好習慣更易形成。此外,習慣可以節省意志力。作者認爲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消耗品,如果在抵禦餅乾的誘惑上消耗過度,之後的解答難題時就會趨於枯竭。而習慣養成後,就會變成自發意識,不再消耗意志力。這就是爲什麼一個好習慣在養成初期會很困難,可習慣養成之後就會感覺不那麼費力了。對於壞習慣,則可採取分散注意力的辦法,控制不住自己想吃蛋糕的衝動時,可以去參加體育鍛煉或換吃蘋果。因爲人的意志力有限,所以在更正壞習慣時遠離誘惑也十分重要。

書中給出的改變習慣的步驟:

①找出慣常行爲;

②用各種獎賞進行試驗;

③將暗示隔離出來;

④制定計劃。

每個人都有現實生活的習慣、感情生活的習慣、還有思維習慣,這些習慣系統化地構成了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此書告訴我習慣是可控的,所以自己的命運也是可控的。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嗎?從少吃甜食開始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7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的作品《習慣的力量》。人長期堅持並重復的一個行爲,久了,也就成爲了一個習慣。而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所以好習慣是良好人生的開端。

說起習慣,我們每天做的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的行爲方式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剛學會開車時,每次上車的時候都會默唸:安全帶、後視鏡、點火、踩離合器、掛檔、剎車等等,開車半年後,便不會再默唸這些,但所有的動作都會一氣呵成。大腦將這一系列的行動變成一種自動的慣性行爲,人們不用通過漫長的思考就能做出行動。這就是習慣的形成。習慣源於我們最初的選擇,當我們停止思考,爲節省腦力而把控制權讓給習慣時,習慣就成爲我們生活的主人。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循環重複”。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過去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能做好,這就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的力量。往往習慣形成了,我們的大腦就進入了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否則該行爲模式會自然而然的啓動,雖然你可能意識不到,但卻對你的行爲意識影響深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習慣始於點滴行爲,無數重複並以相應的模式固化,成爲能持續堅持的行爲動作養成。所以培養習慣關鍵是行動和支持。在《習慣的力量》中,它把習慣比喻爲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

這部著作給我的啓示是:如果想成功,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從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開始,並持續的堅持下去,同時我也認爲習慣這個能促進性格養成的連續性的行爲,也受我們思想理念的支配,我們只有在培養習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自己思想的深度和理念的厚度的鞏固和加強。

習慣,這種不可估量的力量,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認識到,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發揮習慣的正能量作用,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利用習慣的力量,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質量,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而改變永遠不會太遲。每天一小步,就是前進一大步。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8

我讀了《習慣的力量》中的“我是誰”大有啓發。日積月累就是習慣,習慣的力量是無窮,能把我變成一顆亮閃閃的珍珠不管在廣闊的大陸上;還是在無邊的海岸,都是那麼的耀眼。

習慣的力量是無窮的,壞習慣可以把我們從一顆潔白的珍珠變成一粒小小的沙子,就是在我們吃飯時落到食物裏;不知不覺的吞食也不知道。

養成良好的習慣給我終身帶來了歡樂,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帶來的是災害,讓我們把好習慣收藏,把壞習慣丟去,讓我們成爲一顆顆美麗的珍珠,讓習慣把全世界呈現在你腳下,努力吧,我的朋友!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19

有人曾說過“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生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我非常贊同這句話,至今它仍是我的座右銘。習慣可以成爲一種力量,我們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好的習慣,以及是否善於借用習慣的力量,在習慣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會不斷地變化。

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人生。成功的人生,都是從一個好習慣開始的。習慣如此重要,但習慣的形成、作用和改變機理究竟是什麼樣的,直到20世紀末期,隨着神經科學、心理科學、教育科學、商業科學、社會學等學科的不斷探究,才逐漸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紐約時報》記者查爾斯·杜希格用了三年時間採訪研究人員、營銷專家和神經科學家,寫成《習慣的力量》一書,它揭示了習慣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如何改造習慣。

書中介紹給我們一個新的名詞“習慣迴路”,它包括了三個步驟:第一步,存在着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爲模式,並決定使用那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爲,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憑藉“習慣迴路”,有人寫“飲食日記”成功減肥,“飛魚”菲爾普斯在泳鏡進滿水的時候,依然可以打破世界紀錄,一個EQ有障礙的高中輟學生也能成爲優秀的星巴克門店經理,深陷困境的鎂鋁公司只改變一個安全標準就能夠重整旗鼓……

習慣養成容易消除難,不過一旦我們明白了習慣可以改變的原理,我們就有了改變它們的自由和責任。英國作家王爾德說:“起初我們造就習慣,後來習慣成就我們”。人生旅途猶如逆水行舟,只有擁有好的習慣,才能在逆流中前行。利用習慣的力量,即使我們陷入危機,一切皆可翻盤。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0

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當你對別人做友善的事情時,剛開始他會很感激,時間長了就當作理所當然的事,一旦有一天你不實施友善之舉時,他就會抱怨甚至憤怒。

我今天讀了一篇短文《習慣》,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爲了鄰里友好,卡羅爾精心烘烤了一個餡餅送給鄰居史密斯夫人,夫人驚喜萬分,非常激動;第二週卡羅爾又烘烤一個餡餅送過去,夫人簡短說:“謝謝”;第三週卡羅爾又送餡餅時,夫人道:“這次的`餡餅送來得有點晚啊。”接下來的幾周,夫人對卡羅爾送來的餡餅心安理得的接受,不但不感謝還挑剔抱怨。直到有一週卡羅爾因忙沒烤餡餅,夫人竟然憤然叫道:“我的餡餅呢?!”

讀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會有什麼感受,我反正很氣憤,覺得史密斯夫人做的非常不對,卡羅爾就是愛心奉獻,你不但不回贈還挑三揀四,你的做法真讓人失望,也讓卡羅爾傷心。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禮尚往來、友好相處,難道你就不懂嗎?希望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找卡羅爾道歉,並回贈禮物,搞好鄰里關係。

“對於他人的友善之舉,我們常心存感激,但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把它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這個過程儘管不是十分漫長,但我們還是意識不到其中的變化。”

讀完這篇文章,對史密斯夫人批評的同時,對照自己也很慚愧,因爲在我身上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對我的關懷無微不至,我一直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偶爾有些事情沒達到我滿意,我就會大呼小叫或撒嬌哭鬧。比如:有時寫作業時鋼筆沒水了,我就會埋怨爸爸爲什麼不及時給我灌鋼筆水,而不是自己親自去灌水;有時看中了一件玩具,如果爸爸媽媽給我買,我會心花怒放,如果不同意買時,我就會很生氣,認爲他們不喜歡我了;中午放學回家有時媽媽沒做好飯,我會嘮叨媽媽:“怎麼做的這麼慢呀,我都快餓死了!”卻想不起來去廚房幫幫媽媽……因爲只知道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愛,就像史密斯夫人一樣,把父母的友善和關愛當作了一種習慣,稍有不如意,不會替父母着想,只會挑剔和抱怨。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得到別人的關愛要感激並回贈;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及時給予幫助;還要學會感恩和感謝。“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鄰里之間要互相關愛,同學這間要團結互助。對於生活中給予我們關愛和幫助的人,我們應該有所回報,而不是把別人的友善當作習慣,更不能從感激到抱怨。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我們要把感恩和感謝當作一種好習慣,使生活幸福美滿!

附閱讀短文:

卡羅爾決定爲她的鄰居史密斯夫人做點事情,以表示友好。於是,她精心烘烤了一個餡餅來到了鄰居家門前,當史密斯夫人打開房門,望着卡羅爾手裏拿着的餡餅,她驚喜萬分,激動地說道:“是給我的嗎?太感謝你了,你想象不到我有多麼感激!你太體貼、太熱心了!謝謝你!”

看到史密斯夫人這麼喜歡她的餡餅,卡羅爾打算下週再爲她烘烤一個。又過了一週,卡羅爾拿着餡餅再次來到鄰居家門前,史密斯夫人簡短地回答道:“謝謝。”一週後,卡羅爾又烤了一個餡餅送了過來,史密斯夫人應道:“這次的餡餅送來得有點晚啊。”接下來的一週,卡羅爾一如既往地爲史密斯夫人送來了餡餅,這次,她的鄰居說道:“你可以試着多放點糖,不要烤那麼長時間,最近這兩次的餡餅皮都有點硬,下次我希望你用櫻桃餡的,別老是用蘋果餡。”

這一週,卡羅爾非常繁忙,沒顧上爲她的鄰居烤餡餅,當卡羅爾外出去商店的時候,正好路過史密斯夫人的家門,史密斯夫人透過窗戶看到卡羅爾手裏空空如也,於是,她從窗戶裏伸出腦袋,憤然叫道:“我的餡餅呢?!”

對於他人的友善之舉,我們常心存感激,但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把它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這個過程儘管不是十分漫長,但我們還是意識不到其中的變化。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1

對你來說,自律的日常生活是什麼?

你知道制定的新計劃難以堅持的原因嗎?

如何提高組織中的工作效率呢?

《習慣的力量》作者美國查爾斯·都希格在出版本書後一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這本書裏,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你就能徹底改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這本書刷新你對習慣的認知和概念。比如,習慣是有迴路的,習慣不能被消除,慣常行爲中的因素卻可以被替代。比如成功的組織機構的核心習慣,是撬動整個團體的支點。從思想解構到心智開化,配有切實可行的大量案例,幫助你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你知道習慣迴路是什麼嗎?

有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爲和獎賞。舉個例子。所有的麥當勞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一致性的暗示,當你經過麥當勞的時候,一致性能夠觸發你進去用餐的慣常行爲。當薯條或者雞塊上來時,你儘快能嚐到鹽和油脂的味道,使你感到熟悉的快感,那就是獎賞。

有了正確的習慣迴路,就開始在工作去尋找核心習慣,加以培養。

爲什麼要培養核心習慣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例子,1986年的美鋁公司,雖然龐大,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而保羅·奧尼爾受任於新總裁就在此時。

他上任的發言,讓工傷率降爲零。雖然很多人都不以爲然,但是以目標導向的連鎖反應發生了。爲了降低工傷率,各分公司修改了安全條例,更新了設備,改變了溝通模式,及時通報突發事件。生產率提高了,工人積極性提高了,甚至,一年後,利潤翻番了。

在2000年奧尼爾退休時,公司每年的淨收益是他上任前的5倍,股票市值達270億美元。

這個成功的案例,在於找到了重要的優先因素,將其變成有利的槓桿。

再回到開頭部分的三個問題,閉合的習慣迴路,幫你養成自律的生活。新計劃的推進,當然要加入新的變量因素纔有利於實踐。找到組織的核心習慣,會驅動和重塑其他行爲模式的習慣,造就高效。

要不要試試看?未來可期,更新你的生活模式,更自由,更幸福。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2

《習慣的力量》是美國暢銷書作家傑克。霍(JackD。Hodge)撰寫的一本暢銷書,被公認爲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書中剖析了“習慣”在每個人生活和事業中表現出來的強大的力量,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發揮潛能,改進方式,使個人最終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培養積極向上,自我控制、奮發圖強的良好習慣。

最近根據公司的安排,我將《習慣的力量》放在牀頭,每晚睡覺翻閱一個章節,從開始的強迫看到最後每晚想看、必看,認真品味書中每一個案例、故事。特別是書中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裏並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爲那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這就是養成自覺習慣的黃金定律。”

在我看來,不願意做的事情,一部分是懶得做的,一部分是厭惡做的,一部分是畏懼做的。懶得做的事情,若是工作中的事情,有時覺得做了就吃虧了,所以不做。厭惡做的事情的確是因爲自己心裏不願意做,如果做了就會痛苦。畏懼做的,大多是自己力不能及的或者說要與人合作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心願的事情。

記得我剛來到公司時,作爲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由於以前在其他公司養成了事事親力親爲的習慣,對辦公室的同事做事總覺得不放心,哪怕是一點小事,都要親自過問或者親自去做。比如每年公司年終總結大會,從會場佈置到會議議程、甚至座位圖都是自己親自畫,總感覺交給其他同志怕出錯。這樣做的結果一是傷害了同事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不利於培養鍛鍊年輕人;三是自己累得昏天黑天最後還沒有討到好。一個人在能幹,也沒有團隊的合力大,這大概就是習慣的力量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3

從本書中,我瞭解到好習慣應該如何保持。壞習慣應該如何做到見微知著,從而可以防微杜漸,對一個人習慣的改進和自我管理的提升有着重要意義。

“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爲。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爲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那麼,惟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變我們的習慣。“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循環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爲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果不同。書中告訴我們,關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人在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

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習慣造就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後來趕着做。事情多了,常會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纔來做。有人做事很仔細,而有的很粗心;有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我們不難看出,習慣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就像很多人明知道運動對身體很好,但就是不捨得運動;明知道學習很好,但就是抽不出時間去學習。人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自我管理的失敗,而自我管理又與個人習慣密切相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習慣,往往人生總是不如意。因爲不捨得運動,當然無法擁有強健的身體;因爲不想讀書,所有人生沒有多少底蘊;因爲不想努力,只是想渾渾噩噩,所以工作上也無法有更多成長空間。

我們對那些優秀的人都很羨慕、欽佩,他們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和執行力讓我們自愧不如。實際上,當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的話,會發現存在一個簡單的要點:那就是習慣。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是付出了無數汗水和無數努力,但在實現理想的途中,許多人都會無形中放棄,而那個能夠將良好的習慣一以貫之,始終堅持下來的人,他纔會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成爲習慣的主人,也就成爲了自己命運的主人。就如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的一樣:“如果你能診斷自己的習慣,你就有了改變習慣的自由和責任。如果你能利用習慣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機,一切皆可翻盤。”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4

無意中在網易蝸牛打開了這本《習慣的力量》,對於以前看到的很多文章中講述培養習慣的方法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特別是我最近缺乏一些我想要的值得稱讚的好習慣了,更是想知道到底是什麼驅動着習慣的養成,習慣爲什麼那麼脆弱,怎麼才能夠養成更好的習慣。

我們經常羨慕別人運動,羨慕別人親自下廚,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羨慕別人讀書,羨慕別人天天能夠寫作。羨慕的到底是什麼?大多數情況下,羨慕的是一種良好的自律習性,與之相反的是自己想做,卻沒有開始或者是沒有堅持下來的現狀。說到這裏,我其實是以自身作爲大衆的一員來思考大家的想法。其實,我們有沒有好好的審視過自己?自己每天的習慣到底有多少?比如說我現在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順手拿起了我旁邊放的一盒餅乾。這種事情是不是常常發生?如果是常常發生的,在我們無意識的時候就做了,那很可能這就是我們會忽略的一個習慣。至於這種習慣好還是不好,都暫且不做評論。刷牙洗臉算是一種習慣嗎?每天早上起來你經常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你自己會有意識嗎?這件你經常起來之後做的事情就是你的習慣。得到的一個精品課《精力管理》當中有講到早上起來之後應該做一些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折被子,這件事情其實對我們來說都不難,只是我們不理解折被子能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這個我後續再說,其實《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裏面有很多你想要知道的答案。我們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選擇和無形的決定包圍着,而你只要看看它們,你就會發現它們。這是書裏面的一句話,我們每天有很多很多歌不假思索的選擇和決定,不假思索的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運用我們的思考能力,而是大腦選擇的一種最省力的方式告訴你怎麼做。不得不感慨人的大腦的聰明和懶惰。我們是一種智慧的動物,但智慧不能避免動物的本質。

這麼多習慣是如何養成的?這也是以前多少人想要找到答案的問題,爲此科學家們做了很多實驗。例如一位34歲的麗莎·艾倫女士,她16歲就開始吸菸喝酒,到20多歲時,還欠了很多債,和自己的丈夫也離婚了,生活是如此的糟糕透頂,不可控制。可是後來她不但戒酒戒菸,償還債務,攻讀碩士學位,買了自己的房,還在一家設計公司連續幹了3年了。中間是因爲什麼讓她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呢?麗莎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和自己的老公離婚之後,她去往開羅看獅身人面像和吉薩金字塔,在通往目的地的途中,有一大片的沙漠,也不知道爲什麼,她非常想要穿過這篇沙漠。當然,她沒有任何的經驗,但就是有這樣的決心,從此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開始了,最終影響到了她的方方面面,她的生活習慣完全被更新了一遍。新習慣在大腦裏被體現成新的脈衝,原來舊的脈衝相對顯得微不足道了。還有一位有趣的老人尤金,他因爲一場意外的病毒性腦炎,給大腦造成了災難性的傷害。後來老人開始變得健忘,但他始終能夠記得自己年輕時候的很多故事,包括自己的一些習慣。本以爲他在生活上會遇到巨大的困難,因爲他無法知道自己家廚房的位置在哪裏。但他卻可以順利的找到廚房的冰箱,找到自己的吃的。有時候他還要外出散步,但因爲大腦的損傷,他肯定是無法記得回來的路,幸運的是他每次都能夠找的回來。到底是什麼在發揮作用,讓這個老人不幸的生活中擁有一份幸運。其實是習慣。習慣養成後可以不依靠高級的神經活動,而是被記錄在大腦底層,記錄最原始的行爲的地方,通過這種習性,讓自己的行爲可控。怎麼才能形成習慣,被記錄呢?

科學家找到了習慣形成的三步的迴路。第一步,暗示;第二步,慣常行爲;第三步,獎賞。暗示,比如說早起,時間點,某一個具有含義的事件等等。慣常行爲就是在暗示出現的時候,我們通常的行爲是什麼?獎賞是指在有慣常行爲活動之後我們能得到什麼東西,比如說快樂、激勵、誇讚、金錢等等。獎勵有助於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次的循環,否則我們是沒有動力再去執行第二次。這也就是爲什麼經常有文章會說要給自己制定一定的獎賞動作,才能更好地培養健康的習慣。如果僅憑自己的意志力去培養習慣,通常很容易失敗,習慣未養成時,是會消耗很大的意志力,意志力並不是源源不斷的,意志力被消耗之後,人往往會處於一個比較差的狀態。

通過三步的迴路建立,習慣就能成爲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習慣養成後就不會變了嗎?當然不是,習慣是脆弱的。比如說我一直在學習英語,剛開始我是盡力每週學習7天,每次學習的時長也很久,慢慢目標就變成了每週學習6天,因爲某些天太累,事情太多的時候,就不想做這件事情了,到現在,我維持着每週5天的學習時間,學習時間也變成了30分鐘左右。每天學習英語的習慣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很有可能,如果我沒有控制好自己,以後就變成了每週4天。因爲學習英語可以返還學費,這算是我一個小小的支撐信念,不想半途而廢。如果沒這個信念,也許我會被其他事情所影響,學習英語的習慣很快也就被其他習慣覆蓋了。怎麼才能夠讓習慣牢固呢,就是自己的信念。我相信做這件事情的意義足夠大,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能夠讓自己順理成章的繼續。戒菸戒酒也是同樣的道理,有的人堅持了幾年卻因爲又發生了變故,承受了壓力而復發。如果不是因爲自己的信念,很容易就打破以前長期積累的一個習慣。

習慣通常是我們建立自己嚮往人生的一個切入點。一些習慣比起其他習慣在重塑商業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響力,它們就是“核心習慣”,影響着人們的工作、飲食、玩樂、消費和溝通方式。好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往更好的路上前進,就是因爲有一些習慣是核心習慣,可以影響人的方方面面。有科學家指出過,運動就是一個可以改變人生活方式的核心習慣。人們能夠通過運動得到激素的分泌,滿足感,成就感。很多人的改變都是從堅持跑步開始,慢慢的開始跑的越久,跑的越快,甚至可以跑馬拉松。我之前在學習水彩畫的時候認識的主辦人,她的經歷與這個很相似。她從跑步,到最後跑馬拉松。從畫畫,到喜歡畫畫,到尋找生活中的美。就連工作都是因爲這個因素手到擒來。本來就是一個有心的人,加上運動帶給自己生活的展望,讓她自己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這樣的人能看到生活的不驕不躁。運動只是核心習慣之一。還有很多人是從其他路徑培養起來,例如說讀書,寫作,舞蹈等等。既然知道了核心習慣的重要性。我們是不是可以開始籌劃。

因爲多次的不成功,我也會有一點小氣餒,會因爲偶爾的停歇否定自己。否定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事情了,暫時先不去講。我前文中提到過爲什麼早起來要這被子,這件小事很重要。我最近都有在做,每次看到整潔的牀鋪心情會比較好。這是一個積極的暗示,用一些小的成功和滿足感來延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習慣。爲什麼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後再慢慢增加籌碼,最後的結果自己都會出乎意料。曾經我跑步是倒數一二,曾經我跑800米感覺自己像死翹翹了一樣,現在我可以跑幾公里。長時間不跑,也可以跑兩三公里。習慣是一點點養成,不斷的去重複。如果你想要培養一個習慣,你想要自律。首先找到暗示,或者設定暗示,行動,完成後獎勵自己。例如說寫作,每天早上早起後的第一件事情可以改爲寫作,那早起就是一個暗示。獎勵自己可以是完成幾篇文章,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看一部喜歡的電影等等。如果覺得有難度,就從小的行爲習慣開始建立。我們說小確幸其實也是小成功的一種。如果你想了解到更多的習慣的變化,你也可以讀這本書。瞭解習慣,能夠更好的幫助自己。瞭解習慣,也能更好的防止有一些公司利用自己,書裏面會講很多這樣的案例。我覺得第一階段,是我們不要被自己大腦控制,要自己足夠了解大腦的基礎上,去學會駕馭自己的大腦。第二階段就能夠做到更多的事情了。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篇25

2月,是自己剛剛回歸工作崗位的時間,也是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拜讀了《習慣的力量》這本書,自己去年工作過程中考勤方面遲到次數過多,體重增長明顯,這些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因此龔哥特地推薦我品讀這本書,希望提升自控力。

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本書中將成功人士的良好習慣總結爲六點,分別是做規劃的習慣,積極行動的習慣,管理自我的習慣,卓越思考的習慣,持續學習的習慣和與人合作的習慣。結合自身,自己尤其對於管理自我的習慣與規劃的習慣感觸最多。

管理自我,是極具挑戰的事,但是越自律越自由,所以想要增強管理自我的習慣,需要增強自控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提升,最重要的一點是自我認知能力。

當我們有一個要達到的長期目標時,如何達到它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這其中會經歷很多無聊無趣的時間,而我們的感性又喜歡去做那些不需要動腦子,和更有意思的事情。這時候沒有自控力的人,就會隨着感性走,從而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就會來回反覆,很難到達目的地。而缺乏自控力的人,也就是那些隨着自己的感性走的人,他們在走彎路的時候根本沒辦法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因此對於自己的有效認知,是提升自控力的重要前提。

當前提還未實現或者還在轉變過程中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習慣來改善自身的管理能力。書中提到在日常生活當中,大約有40%的行爲是在相同情景下。洗臉之後用毛巾擦臉,做完早飯後就吃飯,在固定的時間上牀睡覺,走相同的路線去上班或上學。這些行爲自然而然的發生,讓我們不需要在行動前思考,並作出決定的,從而幫我們省掉了大量的時間。

而這些固定的行爲,如果能夠培養更多的好習慣,我們就可以把做某件事所需要的糾結時間全部省下來,用於處理更復雜,更困難或更緊急的事,變得更加高效和從容。這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祕密,通過培養習慣開始。

所謂自制力較強的人,會花更多時間用於養成有效的習慣上,而不是亡羊之後的自救上,也就是說是習慣是人們對自制力的需要。比如喝完茶就習慣性的把杯子洗乾淨,用完的東西歸回原位,把你養成了這樣的小習慣,你根本無需動用自制力,養成優秀個人習慣是需要自制力的。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就可以省心省力完成想要完成的事了。

而想要改變習慣,首先就要從生活中做起,結合自身,我預計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做起:飲食更健康,定期鍛鍊,明智的儲蓄和消費,適當放鬆休息和享受,簡化清潔和整理,同時相信這些生活中的良好習慣也會帶來工作上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