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讀後感(15篇)範例

三國讀後感(15篇)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讀後感(15篇)

三國讀後感1

因爲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儘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說,很有意思的再現了從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的歷史進程。

全書共四百多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是那麼的性格鮮明,一人一個樣。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

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鳳等章節,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則更是令我浮想聯篇,受益匪淺。

年輕有爲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爲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不成任務,諸葛亮的命就難保了。誰能想到,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的軍令狀。到這時,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得看下去了。

精於天文地理,瞭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着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不得不傷心苦嘆:“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麼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認爲自己強而傲視別人,更不應該有妒忌之心。尊重人才這方面周瑜好像比不上曹操。

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着:“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星星隕落。

風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啓迪。

三國讀後感2

古人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件三國中的各類角色的鉤心鬥角也是非同一般。在《三國》上上下下近千號人物中,我最中意的是曹操。

魏、蜀、吳三國鼎立。蜀劉備,漢中王靖王之後,打着復興大漢的幌子,收攏人心,建立自己的政權;吳孫權,靠着父兄辛苦打出的富足江山,只守不攻,獨步江東盡享樂;魏曹操,從最基層做起,早在東漢末,曹操就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立下戰功。雖說曾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多年的征戰,終於統一北方,稱雄一方。

曹操曾在一首名爲《對酒》的樂符詩中描繪他理想中的太平世界。

對酒歌,太平詩,吏不呼門,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

我認爲,人可以沒有淵博的知識,但不可能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理想就沒有目標,就沒有奮鬥的方向。在這方面曹操也給我們做了表率。

再說曹操的文學造詣。他是西漢的著名文學家,他所作散文簡樸,詩歌慷慨激昂,是文學上的代表作。著有《曹操集》。此外,曹操還組織精通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書。所以說,曹操是當之無愧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三國志》作者陳壽如此評價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曹操,一袋梟熊。擁有遠大抱負,有堅強意志,紮實穩步,從最低一步一步做起,善於用知識武裝自己,博覽羣書,關心百姓,在社會危亡之際勇於站出來主持大局。面對有雄厚實力的敵人從不畏懼,英勇聰慧。有天才的領導之風,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爲真正的王者。

倘若廣大青年都能如曹操這樣,不怕吃苦、紮實穩步、勇敢博識、志向遠大,那麼,我們中華屹立世界之林頂峯則不遠矣!

三國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主要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的故事。

書中講了許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劉備,才華橫溢的諸葛亮,講義氣的關羽,總沉不住氣的張飛,奸詐的曹操。三個國家之間也發生了很多膾灸人口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失街亭等。還有許多故事,如空城計、收姜維等被改編成了戲劇。更有一些三國人物被改編成了歇後語,可見這本書對人們有多麼大的影響啊!

我要介紹的是曹操和劉備。曹操是東漢詩人,政治家。然而,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均知道曹操乃奸雄也。曹操看似心胸狹窄,而且俠天子以今諸侯,甚至於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但是我認爲他是亂世之奸雄,並非那樣的惡人。

再看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廷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在生活中,不要爲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爲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爲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

三國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小說,書中主要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一統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爲書本中那扣人心絃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詐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沉着冷靜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不僅如此,《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那麼引人入勝、扣人心絃。讓我們不僅爲勝利的國家感到歡樂,也爲戰死沙場的戰士感到惋惜。書中的故事情節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七擒孟獲”等。

如果說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節,那麼趙子龍單騎救主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趙雲一人竟能衝鋒陷陣,在敵軍的攻擊下成功救人於危難之中,併成功脫身。我心想:沒想到居然有人這麼勇敢!冒着生命危險救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遠。同學們個個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只有我還是有點兒膽怯:要不別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過,搞不好還會受傷。但是我看到同學們都毫無壓力地一躍而過,我的心頓時燃燒起來:我不能輸給他們!可輪到我時,我依舊有點兒手足無措,同學們齊刷刷地望着我,我更緊張了。忽然,身後傳來小明的加油聲:“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頓時信心倍增,奮力一躍……“噗”的一聲,我摔在了沙坑裏。同學們捧腹大笑,可我並沒有生氣,因爲我跨過了內心的坎,終於成功挑戰了自己。從那以後,我漸漸地變得勇敢起來。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趙雲的“膽”,也不能像關羽一樣,大意失荊州。記得四年級時有一次數學單元考試,因爲覺得試題太簡單沒仔細檢查而考砸了。事後告誡自己: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從那以後,每次考試我都仔細審題,認真答題,反覆驗算。果然態度決定一切,現在數學考試我總保持在98至100分之間。“大意失荊州”已經不再重演。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時,也要謹慎,不能粗心大意,必須做到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國讀後感5

這周我終於拜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羅貫了,我想知道他是怎麼把這本書寫得這樣生動、具體,文中 許多英雄好漢塑造得個個個性鮮明,活靈活現。東吳孫權,西蜀劉備,北魏曹操,三國鼎立,烽火狼煙,戰爭不斷,最後被曹操統一天下。

這本書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這本書中的角色都各有特長,如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老奸巨猾又十分謹慎的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心胸狹隘的周瑜,攻無不克的趙雲……這些都是著名的文官武將,他們每一個人都令後人稱讚。

我特別敬佩諸葛亮,因爲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又識大體,顧大局。《三國演義》中他的故事最多,比如:”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三氣周瑜“等,但不管他怎樣厲害最終都沒有用,因爲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他只想吃喝玩樂,最終導致蜀國滅亡。諸葛亮寫《出師表》死也不放心阿斗。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恨幼主劉禪,我恨不得穿越過去讓他重視一下國家大事。讓他學他的父親,親賢臣,遠小人!重振朝綱。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多讀書,雖然不能像諸葛亮一樣才智過人,但起碼也要做一個腦子夠用的人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正是我們應該好好領悟的一句話,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書給我們智慧,讓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從而讓我們有個美好的未來吧!

三國讀後感6

外面豔陽高照,陽光的氣味香噴噴的,聞起來讓人神清氣爽。在這樣的好天氣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歡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喜愛不已的場景便是火燒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大軍暈頭轉向,連曹操也差點喪命。但在這次的戰役中,最大的功臣還是黃蓋,如果不是他詐降,曹操也不會上當受騙。

讀着這個故事,我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副大火連天,一隻只戰船被慢慢燒掉,船上的將士倉皇逃竄的`場景,也彷彿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竄,結果被關羽抓住的情景。就連窗外的樹葉也“沙沙”作響,好像在說:“我們的祖先見證了赤壁之戰”。這本書讓整個故事的情節活靈活現得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火燒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勞,而三英戰呂布則是真刀真槍的打仗了。從“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呂布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呂布是豪傑,不畏生死。但是有膽量敢跟呂布對戰的,也一定不會是普通人。劉關張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險跟呂布對戰,也一定是有勇有謀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彷彿感覺到了戰場上穿過來的陣陣殺氣。這時,我覺得,就連天也陰沉沉起來,太陽躲在雲中不敢出來,彷彿被他們四人的武藝和智謀給嚇壞了。就連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來,彷彿看到了什麼異常危險的事情。

文臣武將,各有所長,雖然我非常羨慕武將的武藝高強,但是我還是更佩服文臣的機智聰明。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廣爲流傳,面對艱鉅的任務,他也能冷靜思考,把曹操的箭給取到手,讓周瑜自嘆不如。

這時,窗戶外面安靜了下來,傳來一陣陣淡淡的幽香,彷彿大家都對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說話了,連花兒也爲諸葛亮獻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漸漸地亮了起來,空氣也清新了,鳥兒的清脆歌聲再次響了起來。而我的心中卻是對文臣武將的敬佩之情。《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三國讀後感7

“滾滾長河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想起《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深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隨令人嚮往的歷史。這都源自《三國演義》,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入“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確實也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用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中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奪權力、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講述故事,述說歷史,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與衆不同吧!

《三國演義》對於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更是獨樹一幟,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傻憨都被描寫的淋漓盡致,“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陰險毒辣,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的關公,忠義凜然。他們形象都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殺聲陣陣的戰場,各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古往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淡淡哀傷,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

三國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靈帝寵信宦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讀了《三國演義》,那裏面描寫的那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桃源三結義》劉關張三人互相幫助,互相理解,有難同當,他們真心相待的精神讓我們值得學習。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這些故事讓我對諸葛亮的智謀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些場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溫酒斬華雄了。

以袁紹作爲盟主的十八路諸候雲集說是討伐董卓,其實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強將廣,身世顯赫,誰不是心懷鬼胎,想亂世稱雄?只有劉、關、張三人三騎,竟也趕來會盟,他們憑的是一腔忠肝義膽。在一幫庸碌之徒眼裏,當然是看不上這勢單力薄的區區無名之輩的,只有曹操對他們另眼相看。

英雄不問出處,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果然,在衆諸候被董卓的先鋒華雄的氣勢所嚇倒,一個個驚恐慌亂、手足無措之際,關羽這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提刀請戰,衆人不禁瞠目結舌,不以爲然;袁紹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歎服,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意在爲其壯膽,關羽輕輕一笑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果然,藝高膽大的關羽,稍後即提着華雄的腦袋走進中軍帳來將那頭擲在各路諸候的腳下,而那杯酒依然還是熱的。

只見曹操拿起一杯酒遞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來。說完便離開軍營,才過一刻,便聞鼓聲大震,只見關公提了華雄的頭來到營中。其酒尚溫。

讀完了《三國》卻感覺意猶未盡,這裏刻畫了幾百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描繪出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精彩場面已在我心中不斷的迴響。

三國讀後感9

我終於把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看完了。我合攏了書,回憶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角色。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西晉統一爲止,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他展現了東漢末年在黃巾軍起義的發生發展與被鎮壓的過程,集中的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種種錯綜複雜、尖銳激烈的鬥爭,及其相互間消長愈興亡過程。

與此同時,小說也描寫了東漢末年的政治腐敗與黑暗,社會的動亂,以及民生凋撇的圖景,揭露了統治階段武裝集團鎮壓農民起義,相互爭奪權力,製造亂戰,使人民羣衆慘遭塗炭的暴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真實歷史。

《三國演義》把蜀漢政權當作全書的主導方面,把蜀主劉備塑造成一個仁君的典範。劉備從桃園三結義起就抱着“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處,“與民秋毫無犯”,所以“遠得人心,近得民望”。

在曹操大舉南下,劉備從新野、樊城撤退時,雖然情勢萬分危急,他也不肯丟棄數十萬隨他赴難的百姓。劉備對部下也篤誠寬厚,“知人善任”,以德感人,以德服人,故如諸葛亮、五虎將等一代英豪能終身相隨,君臣之間的關係“猶魚之有水也“。

與劉備的“寬仁厚得”相反,小說中的曹操則是一個殘暴的奸雄形象。劉備入川時,曾對龐統說:“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作者渴慕由明君良臣一統天下,治理國家,創造一個清平世界,但歷史的發展恰恰是事與願違,暴政戰勝了仁政,奸邪壓倒了忠義。

現在的今天,我們過着幸福、平安的日子,你可曾想過我們的祖先曾九死一生地拼搏,想創造一個清平世界。現在,他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不要浪費。

三國讀後感10

《三國演義》這本書一開始看到它時,我就對它“情有獨鍾”。從青少年版到珍藏版都有百讀不厭。《三國演義》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奇妙的夢幻之旅。這就是我喜歡讀《三國演義》的原因吧!

每當我看《三國演義》時腦子裏不禁浮現出這些人物,比如:狡詐多疑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多才多藝的周瑜,膽小怕事的劉禪……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賢相的典範,又是道德智慧的化身。大家一定都看過《七擒孟獲》這個故事吧!他不禁讓我聯想了“擒賊先擒王”這句話,諸葛亮討伐孟獲,雖然孟獲是邊區叛亂族的首領,但還是被諸葛亮多次捉住,最後孟獲還是心服口服,歸順了蜀國。諸葛亮最後一次擒住孟獲時真的是擒住了孟獲嗎?不,不是,是擒住了孟獲的心。雖然他在話裏面也是個有謀略的人,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碰到了諸葛亮,可是諸葛亮爲什麼不殺了孟獲一了百了呢?是因爲諸葛亮是一個心胸寬廣,以德服人的君子,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擒住孟獲,說明諸葛亮在攻孟獲的心。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大漠,而是人的胸襟——諸葛亮三翻五次擒住孟獲,又放走孟獲而沒有趕盡殺絕是讓孟獲心服口服於他。

由此我便想到了我們的茅老師,每當我們犯了錯誤,茅老師總是將我們叫到辦公室,對我們敦敦教導。茅老師的這種“通過講道理而不是用蠻力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是像故事中的諸葛亮嗎?我慶幸遇到一位明理的好老師。

通過這篇文章,我明白瞭解決問題還是該動動腦子,不能靠武力解決,只有以智取勝,以德服人,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都一樣。希望通過努力學習,都能成爲像諸葛亮一樣有智慧,有謀略,有胸襟的人!

三國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當我看完這本名著後,便不禁開始佩服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這部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書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裏面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發生的事件,並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還介紹了心直口快的張飛,忠厚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隨機應變的曹操,但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我印象深刻。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謙虛、認真、盡職、謹慎,但是再大的智慧當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還有,在遇到困難前非常沉着冷靜,一點也不慌張,也不手忙腳亂,所以,正是他這份沉着,曾經草船借箭,還三棄周瑜,並七擒孟獲,甚至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當司馬懿帶來十五萬人馬向諸葛亮他們殺來時,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時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計。我要學習諸葛亮這種智慧卻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於求成,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凡是遇到任何困難,只要靜下心來,沉着的去做,纔會順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這兩個字。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級激烈的展開了辯論會,那次的辯論主題是多看電視的弊與利,身爲反方的我聽了正方一辯3分鐘的觀點後,感到壓力無比,腳顫抖着,我緊緊地拿着我手中的辯論稿,我閱讀越緊張,甚至差點讀錯字,這時,我猛然想到,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張,應該要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否則就不會順利的成功。於是我讓自己的心慢慢地靜下來,漸漸地,我不再慌張了,最終,我用沉着冷靜的心順利的讀完了辯論稿,連正方都向我投來了驚訝的目光。

其實,諸葛亮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我們都要學習他遇難事不慌張的精神。智慧還需要一份沉着。

三國讀後感12

驕傲,往往會使人失敗。《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就是因爲驕傲自大丟失了荊州。

東吳孫權讓呂蒙去奪取荊州,呂蒙推薦陸遜說可以代替自己,孫權就讓陸遜代替呂蒙。陸遜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說希望兩家和好。關羽看完信,對荊州這塊地的安全放心了,變得驕傲自大,輕敵,他把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了樊城。這時呂蒙帶領軍隊攻打荊州,一舉拿下。關羽失了荊州,又去同與自己有交情的徐晃打,因爲輕敵,也失敗了,後來關羽逃到麥城,被敵人抓住,孫權所殺。

關羽因爲他驕傲自大,輕視對手,最後丟了荊州,還丟了性命。是呀,驕傲往往使人失敗,就連關羽這樣的英雄人物也不例外,一旦驕傲自大,連命都沒了。

記得有一次,我也因爲驕傲自大而犯了一個大錯誤。在20xx年的一個星期天,在上奧數網課的40分鐘,我預習着這節課的內容,“這也太簡單了,方程法就可以秒殺一切了。”我有點得意地說道:“不愧是我呀。”預習到一半,我就推開書,站起身,踢開椅子,玩兒去了。此時,驕傲過度,得意忘形開始在我的身體裏迅速蔓延,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等開始上網課了,桌上零食一字擺開,課本拋得老遠,我往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蹺,老師的話就再也進不了我的耳朵。課上完,需要做練習,我心想,一定很簡單吧,得意與驕傲自大在我身體裏徘徊。過了一會兒,我一道練習題也解不出來,着急的我便想起了關羽,我就像關羽一樣太驕傲自大,他丟荊州,我把這節課的知識點給丟了。

是呀,驕傲往往使人失敗,只有謙虛才能使人進步與成功。如果我認真聽課,謙虛一點,就能學會了。如果關羽謙虛一點兒,可能至少他不會丟性命。驕傲使人失敗,謙虛使人進步與成功,也正如歌德所說:“感到自己渺小的時候,纔是巨大收穫的開頭。”

三國讀後感13

一本好書,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一本好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這個暑假,我閱讀了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這本書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詳。主要講的是在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再到後面的三國鼎立,直到最後的晉朝。在這當中有許多好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大意失荊州、三氣周瑜、諸葛亮罵王朗、火燒連營等等。這些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驕兵必敗,不能自信過頭。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吧。我也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決定以後要收斂自我,不在下課時大聲喧譁,儘量做好自己,不影響他人。

還有一些故事呢,就講的是關於神機妙算的,比如空城計、水淹七軍、七擒孟獲等。這當中最經典的就是空城計了。講的是諸葛亮當時敗給司馬懿,當時只剩一些老弱病殘了。司馬懿後率兵奔赴城下,卻見城門敞開,諸葛亮在城上悠閒自在的彈琴。爲什麼會讓人頭皮發麻呢?首先是諸葛亮化解了危機,其次諸葛亮料定司馬懿認爲他不會冒險,早已猜透敵方的內心。難怪讓司馬懿都自嘆不如了。

還有就是三顧茅廬、美人計、張飛怒抽張達範疆等。正是有着劉皇叔的禮賢下士,纔有了諸葛先生的肝腦塗地,最終合作達到蜀國的鼎盛;因爲董卓依仗權勢,目中無人,爲了貂蟬欲殺呂布,纔有了王允的反間成功,借呂布之手除掉董卓;由於張飛一直不能改掉酒後心情暴躁的陋習,導致張達範疆認爲走投無路,殺掉張飛投奔東吳。這些都說明了有時對他人的態度能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我將來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許你對他人的尊重會換來自己的如意,正應了一句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聽到閱讀批註三國演義這個作業時苦悶不已,但現在,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許多,也被這本書填補了不少性格的不足之處,感謝這項作業,感謝老師。總之,一本好書會讓人一生受益無窮!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三國讀後感14

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白話版)時,才五歲。從那時到現在的八年中,《三國演義》被我翻了不下二十遍。

記得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只是走馬觀花般地瀏覽一遍。隨着瀏覽,我漸漸明白了故事情節,各種感情油然而生:我讚歎關羽的義、張飛的勇;我喜愛孔明的智、趙雲的忠;我痛恨曹操的奸、董卓的暴……一切感情抒發完畢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認爲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那只是本故事書。

隨着我漸漸長大,我逐漸形成了個認識,戰爭是智力的較量。懷着充實我的大腦的目標,我又開始讀《三國演義》。那一次,我讀得格外認真,它的字字句句都震撼着我,我的感情有了巨大的更新:關羽的水淹七軍讓我讚歎不已,呂蒙的白衣過江使我讚不絕口,孔明的火燒上方谷的小漏洞令我扼腕嘆息……加上我讀過的《長征》中毛澤東戰時經常看《三國演義》,我更認爲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那是本兵書。

初中,我買了線訂版《三國演義》。我一讀這本“正版貨”便陷入深思:關羽兵敗蜀漢爲什麼沒一兵一卒搭救?魏延爲什麼被殺了?猛然我發現,其中問題這麼多,其高度也跨越到政治上。慢慢地,答案清晰了。我反感諸葛亮對人的偏見,借東吳之刀殺關羽。我痛恨他用人的失敗,排擠魏延……我又認爲,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這是一個驚雷,深深震撼了。這是一聲警鐘,告誡我們爲人處事要低調……

突然,我又發現:一本書,永遠無法徹底讀懂。你讀多少遍,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見解。讀一本書,一個人讀不到最懂的境界,但能讀得更懂。

這次寒假,我又讀了《三國演義》。我又想自豪地說:那一次,我讀懂了《三國演義》。可我究竟想起了什麼,便默默地埋頭進入書海中……

三國讀後感15

這是一個羣雄逐鹿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裏以往走過一批個性張揚的英雄豪傑。在沒落的東漢末年,三國九這樣悄然的登上了歷史舞臺。說它是一段歷史,說它是一段演義,還是一幕精彩的話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國爲歷史的畫卷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三國,簡單的把自我幻想成三國的一員,意氣風發的稱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場之上。隨着年齡的增長,也發現小時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許是從最簡單的對三國的喜愛產生的。越是喜愛,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實。《三國演義》畢竟是在幾百年之後的角度上用文學的方法來描述那段歷史。然而文學形象畢竟替代不了真實的那段歷史。之後就開始閱讀《三國志》,想到作者能夠以史學家的身份將歷史與感情融合在一本史書真的很不簡單。當我仍然在三國的歷史琢磨的時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國》,易教師以近代視角,以故事說歷史,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明白到底應當去看待三國,去正確認識三國人物。翻開塵封的歷史書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歸根到底是他們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與失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可是經過三國裏面人物的鬥爭,我們能夠發現,分析戰爭還是政治上的勝利與失敗,總歸是領導者做人的成敗。勝敗豈無憑?事實上早在鬥爭的一開始就已經有做人上的優勢與缺點決定了。這一點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在三國裏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僅僅是鮮活的歷史人物,而是讓我們明白,要以史爲鑑,爲自我在前進的道

路上鋪就基石。命運爲你安排了起點,行程則就要自我掌舵。

黯淡了刀光劍影,慣看秋月春風。多少英雄豪傑,繁華盛衰,都已經隨滾滾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談中。學習三國,學習歷史,讓它爲自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鍛鍊磨練自我,一步步實現自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