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5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導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年少時讀書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00字5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

未曾聞得——牆角的蟬彈奏清脆的小曲;可以摘吃桑樹的果子。炙熱的陽光照的大地火燙,空氣裏瀰漫着緊張的氣息。我們的童年沒有百草原。信息化的快節奏社會直接把我們送進“三味書屋”。只是老師不會那麼高高在上,更不會手持尺子嚴聲厲色。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沒有誰願意落伍,都有這個或那個誰在自己的崗位上追求着時代的步伐。所以,老師的教學顯得靈活,開放。但,是否太過開放,或是要我們接受的會很多,因爲,我們也在馬不停蹄的追隨這個時代。雖然希望大腦有充分的知識添補。但,你看,那陽光不也是太溫暖而炙熱!沐浴這樣的陽光,真的有種窒息的火燙。於是,內心萌發了渴望,渴望百草原,哪怕一絲絲,也好。

我們不知何時踏進這間屋,就像一場無頭緒的夢。許久後醒來,才知道自己已在夢中。只是這場夢是不會醒的。懵懂時,無知覺又新奇的踏入,意識到時,醒來已是無任何意義。因爲,這是前輩們所說的唯一通往成功和光明的路,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夢,靈魂偶然的遇見生命,自以爲轟轟烈烈的活過,當夢淡淡的飄散,又有誰知道你是哪個誰。

就這樣輕輕敲開書屋的門,清醒又模糊的在書屋盤旋。我們聽着前輩的話,找着什麼。我們在找什麼?只是真正面臨過渡的門沒,我們才匆匆看清我們要找的東西。當我們看懂它了,時間已悄然流逝,那個前輩的聲音,再督促我們找下一個“什麼”。

到底,追尋什麼?於是,杜鵑飛起,用稚嫩的聲音啼出“不如歸去”。像蘆葦飄蕩,如果世界沒有方向,向哪裏走纔是對的?這樣始終臥於扁舟,舟的方向是我追尋的麼?

落葉簌簌聲中,再次迴盪起前輩的話,清雨沖刷了杜鵑的稚嫩,誰說杜鵑一定歸去?

春天永遠包含着萬象生機,心中的理想,便是被包含與夢,實則踏上這個夢,我們就已踏上心的起點。只是夢境是沒有方向的,尋找的也只不過是腳下的基石。沒有鋪好,無妨,至少前方的路還等待我們精心鋪設。

17歲的雨季,已容不得我們甩出杜鵑任意飛,從來就沒有歸去之理,我們又何從而歸?那麼,歸,只是時間走,我不走。歸去,也只會讓生命更加空虛,讓心靈更加躊躇,讓炙熱的陽光更加火燙。終究,淹沒在火燙之中。

我們,一直在着書屋盤旋,那就不妨重視書屋。悄悄敲開下一道書門,當作朋友一樣尊敬,禮待。當心意相通,那個炙熱也便可以被化解,溫暖這片土地,甚至隱約會有幾分百草原的茵綠。

我們的“什麼”再這個荒蕪又豐收的季節逐漸現形了。高中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必要把它特定在一個令人頭痛的環境中,雖然有些繁忙,但只要我們知道我們所追尋的,那麼這些繁忙就顯得有滋味了。

前輩只是個引導者,從此,我們的路要我們自己走了。欣然面對,沐浴溫暖的光,散發我們自己的光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2】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子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唱歌,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鵬忽然從草間直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何首烏藤和不連、藤纏絡着,木連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行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撥它起來,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見過有一快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遠。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爲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裏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着,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向她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手蛇身的怪物,能換人名尚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他自然嚇得要死而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3】

在衆多的書店裏,我最喜歡“百味書屋”。先是名字起得好,“百味”使人想起“人生百味”。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讀書的趣味也是百味的吧。這四個金紅色的大字鑲嵌在一塊海藍色的底板上,映着陽光,閃閃發光,使我一再誤認爲這就是藍色大海中的一艘金色的帆船,一艘求知的帆船在無邊的`大海中航行,好!“學海無涯”。

書店不大,推開兩扇玻璃門,還不及張眼看,鼻子就聞到一股只有書籍才特有的油墨香,使愛讀書的人渾身起一種莫名的興奮,如同飢餓的人聞到麪包的香味。急急地走上前去,這邊是“名家名著”專櫃,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一本本整齊地排列着。上面兩行是“世界名著文庫”,我看了看,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小仲馬的《茶花女》……書面是精裝的,書脊上是草綠色的底子上幾個燙金的大字,惹人眼目。那邊是“科普知識”,最醒目的是一排十幾本的“十萬個爲什麼”,在這裏你可以解答“行星是怎樣運行的?”“一年爲什麼有四季?”等等許多問題。再過去有“學生天地”,陳列着許多學習資料,有解答疑難的;有傳授學習方法的;有訓練技能的……好學上進的人儘可以在這裏尋得自己需要的書本。還有“少兒讀物”、“科學技術”等書櫃吸引着顧客。這些書櫃整整把屋子圍了一圈,中間是一列書架,用來陳列報刊雜誌。

這裏徜徉着許多人。一位頭髮斑白老爺爺正翻着一本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看得出他是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的,人雖老心還年青,要多汲取一點知識再爲社會發揮一點餘熱吧!一位戴着眼鏡,書生氣的青年人正在書架上翻閱雜誌,他是個大學生吧,在刻苦的攻讀之餘,也想找幾本有益有趣的書消遣消遣嗎?就在我旁邊,有一位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正捧着一本少兒注音讀物,聚精會神地看着。大概書本很精彩吧,他完全忘卻自己了。這裏安靜極了,只聽得見輕微的腳步聲和嘩啦的翻書聲。我瀏覽了一陣,挑了一本《格林童話》。走出書店門的時候,我想:“現在經濟社會了,大街上的書店也越來越多了,這樣一家小小的書店就有着許多的優秀書籍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喜歡這樣的書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4】

我們這些留守兒童,他們往往通過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繫,而沒有書信等情感交流方式。但是現在就有這樣一本書,寫一個父親通過書信引導孩子的成長,這就是《你在爲誰讀書》——它很適合留守兒童閱讀。

因爲我們不少人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爲誰讀書”這樣的問題成了最重要的問題。不少學生經常發呆,爲什麼發呆呢?因爲他們在困惑,“我在爲誰讀書”呢,一個個問號接踵而至,使他們的心情難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平靜。

而《你在爲誰讀書》則爲我們解釋、論證和回答“你在爲誰讀書”這麼一個具體的問題,而且還以“讀書”爲中心,以自己的成長軌跡與奮鬥歷程,以一個長期在外,很少與孩子當面溝通的父親的立場,和自己的孩子談論如何培養和積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等等。

書裏中的少年叫楊略,他和我們一樣,他父親在公司上班,事務繁忙,平素很少和他進行交流。在楊略初三時,他以“一個神祕的大朋友”的身份給兒子寫了十封長信,書信從理想、毅力、勤奮等多個方面論述,引導楊略踏上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我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父母該多好啊!

而事實上,我們沒有這樣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爲了生計在外奔波,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爲他們留守在家的孩子寫信,也沒有這個文化條件這樣表達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滿腔關愛。他們都很質樸而簡單地以掙錢,爲自己的孩子掙錢爲理由而拒絕給孩子寫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親身經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着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牆。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着幾棵高高的大樹,由於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麼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牆,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着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裏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裏,桌子的右下角還刻着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