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如何的愛才是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如何的愛才是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導語:《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年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如何的愛才是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1: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知道,現在應該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2:

花了將近一週零散的時間,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首先想說,很幸運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剛上大學的這個階段讀完這本書,我有着和剛出國時的傅聰相似的年紀,又是和那時的他一樣,剛剛離開父母。看到傅雷在書中對傅聰說的話,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的一般。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

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許傅聰沒有一個被父母寵着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後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裏,相信他是很不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莫大的慰藉,會讓傅聰有一種與父母天涯若比鄰之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之際,傅雷如良師益友一般,告訴傅雷不能驕傲,好讓傅聰明白要繼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爲他日後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們不難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愛,只求爲子女付出多一點,而不求有什麼回報的愛。

在國內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但是他爲了不讓傅聰擔心,爲了能讓此時小有成就的傅聰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寧願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這份痛苦。

傅聰成家之初,傅雷還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爲他的新婚生活指導,要知道,此時的傅雷,是受到國內反右鬥爭的巨大困擾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壓力,一面要用心教導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沒有對傅雷滿滿的愛,是做不到的`。

說到這裏,不得不想到當前我們的教育方式,現在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家庭環境好了以後,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歷練。從小父母便讓他們過着優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這種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氣,還常常有一種自我優越感,也難怪當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觀傅雷的教育方式,雖然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但是他從小還是嚴厲對待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傅聰還是傅敏,從小都受到了正確的教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不難解釋,爲什麼傅聰可以成爲鋼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樣是對子女的愛,現在有些家長選擇了用物質來表達,而傅雷選擇了用他自己的精神來表達,而真正對子女有用,可以有益於子女日後發展,而不是僅僅是他們一時受用的,正是這承載在嚴厲教育中的愛了。這真正是一個讓我們深思的問題,爲何社會在進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卻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

讀完整本書,覺得有一個會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可能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聰時常是幾個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又與父母分隔如此之遠,幾個月不回信,換做是我,絕對是做不到的,父母對自己是如此關心,而傅聰卻讓父母擔心,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也可以給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沒有再給傅聰盡孝的機會,在我看來,日後傅聰自己想起這段年輕時的往事,也會後悔不已吧。我們現在也處於這樣一個年齡段,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父母卻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大了。父母仍然是關心我們的,或許只是我們感覺不到罷了。我覺得我們再沒有時間,也應該不時抽出點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哪怕是一兩句噓寒問暖的話,也會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纔想到去盡孝,纔想去關心父母。不要像傅聰一樣,留下這種遺憾。

不得不說,一本好書永遠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來,傅雷家書對我們當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書,要是人人都能體會其中的感情,當下也不會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會也不會如此地缺乏愛和溫暖了。

很慶幸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本書,可以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可以讓我知道更多自己該做的事.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選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爲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爲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讀者。正因爲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衆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爲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說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