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靈魂 讀後感

靈魂 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靈魂_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靈魂_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靈魂 讀後感

靈魂_讀後感1

逃避世俗的煩惱,往往無需一城一闕,不過房間一隅,一杯香茗,一盞小燈,於是,便可以屏蔽整個世界,盡情地在書海暢遊。

自從第一幕,我的視線便緊緊地跟隨着簡·愛。那個貧窮但不卑微的女子,終以她弱小的身軀,越過封建專橫的牆,平等地與所有人一樣站在上帝的腳下。

當簡愛用清晰的聲音宣示自己的尊嚴時,像一棵樹,筆直地站立在這無盡的黑暗中,不倨傲,也不卑微。當風起雲涌之際,她如樹般傲立,靜看風起的方向,無所畏懼。

或許是因爲長大的緣故,櫃子裏的娃娃玩具總是飽受我的冷落。這天,我整理櫃子的時候,看見了她們,那兩個在陰暗的角落,滿臉灰塵,失去往昔華麗的娃娃。我厭惡地瞥了她們一眼。這過時的娃娃與房間華麗的裝潢真是格格不入!

我嫌棄地拎着娃娃的頭髮正要扔掉,媽媽卻阻止了我。

你要記住,人有尊嚴,娃娃也有尊嚴,一切都是平等的!娃娃雖然普通,但並不卑微,知道了嗎?媽媽一邊仔細地用沐浴露泡水給娃娃洗澡,一邊慈愛地教育我。

望着眼前的娃娃,簡·愛所說的話在我腦海裏不斷地閃現。平等!是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媽,我懂了。我慎重地點了點頭。

媽媽盈盈一笑。

的確,縱使我們滿身的缺點和瑕疵,縱使我們不美,但我們的靈魂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平等的。我總是怨天尤人,現在才發現其實我一直忽視了別人的感受。雖然,只是兩個娃娃。不!她們在我的眼裏已不再只是兩個娃娃,而是兩個有尊嚴的生命!

我摯愛櫻花。不是因爲它有多麼絢爛。而是因爲它最迷人的時候,不是在花開爛漫時分,而是凋零時,紛紛揚揚的花瓣褪去華麗色彩,優雅地迴歸大地,平靜而坦然,不帶走一絲眷戀。它有尊嚴的存在感,讓無數人爲之傾心。

靈魂像樹一般便好,與雲共舞,與風相依。因爲尊嚴,因爲平等。

江蘇無錫江陰市江陰高中實驗學校初二:餘希

靈魂_讀後感2

旅行,是一場體能的馬拉松,旅行,是一種心情的調節劑,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還要帶上靈魂,用心感悟。

這是畢淑敏老師的一次靈魂旅行,尤其是美國之遊,觸動我的心絃,使我難以忘懷。

飛往美國後,作者住進了一位八十七歲老太太的家中,卻因遲到而被老太太責備,一開始我想:“真是個奇怪的老人。”儘管如此,作者仍然體會到了家的感覺,就像回家晚了,親人追問一樣。這一點兒也掩蓋不住老人的熱情好客,早早地準備好了飯菜,還“不耐煩”地解釋綠豆湯的做法,因爲她的不耐煩,使我們又收穫了一次責備,正是這種責備,才使你得到被人記着的感動……對了,還有老人親自採新鮮草莓做的濃稠冰激凌,這個冰激凌也讓我不禁心頭一顫呢。

當冰激凌拿來時,大家突然發現有一隻甲蟲居然醉倒在裏面,老人的手也被蟲咬傷了,紅腫得像個小麪包,她們連驚詫和同情都忘了表達。這個甲蟲是能吃的,老人慢慢伸出那雙蒼老的手,把小甲蟲送入口中……,心中一驚的同時,環顧老人的家,一切都是如此陳舊,但這裏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老人唯一的回憶。因爲,這是一個沒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整條老街,也只剩下年過五旬的人,而老太太卻也能從容談論“死亡”這一話題……,也許是因爲孤獨,老人才有這孤僻性格。大家分別時,看着老人佝僂的身影,我也突然十分心酸,今生今世,作者也許再也見不到這位老人了。即使日後作者再去美國,還會有老人做的冰激凌,還會有美麗的甲蟲,醉倒在冰激凌中嗎?

這就是美國陰暗的一面吧。也許美國青年們還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老人被“遺棄”在同一條街道里,還要多少老人沉浸在孤獨中,我和作者似乎有着同樣的感悟,感到一種溫暖,卻又有一種辛酸,這足以證明這個社會的虛僞,展示着光輝亮麗的一面,卻從未想過被萋萋青草依附的舊街……

作者在最後說道:“我想一定是這樣的,但我會長久地記住她,記住她攪拌冰激凌時那紅腫的手背。”而我也會記住,一定要帶上靈魂去旅行啊!

靈魂_讀後感3

不知不覺中,我早已悄悄走入了《雷雨》,聽到了屬於那個黑暗時代的滾滾濤聲,心中不免思緒萬千。

周樸園,那個黑暗時代的一陣陰森的霧氣。他陰險僞善,像一隻醜陋的水蛭緊緊地吸在了工人們的皮膚上,吸取着他們原本便不多的血液。他年輕時與侍女魯侍萍相愛,並且與侍萍有了兩個孩子。後來,他又爲了金錢趕走了侍萍,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多少年後,當他與侍萍重新相逢時,他怕侍萍打亂他現在“美好”的生活,於是便威逼利誘侍萍,讓她不要再出現在周家,並裝作還是很想念侍萍的樣子,露出了一副虛僞的嘴臉。

他喪盡天良。他在哈爾濱包修公橋時,故意讓江堤發生事故,淹死了很多小工,以此獲得暴利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可他的外表卻裝作出一副慈善家的模樣。這一切正應對了繁漪的一句話:“你們的祖父,叔祖,同你們的好父親,偷偷做出許多可怕的事情,禍移在別人身上,外面還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會上的好人物。”

周樸園的道德淪喪不禁令我深思。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 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月異、有加無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連康德這樣的一位大家都將道德看得如此之重,可見,道德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

古人喜愛梅蘭竹菊,家中也常種植梅蘭竹菊。可是梅蘭竹菊哪一個不是品德高尚的植物呢?梅花孤傲潔白、青松翠綠挺韌、翠竹清新雅緻、菊花堅強耐寒。古人如此喜愛它們,可見古人對道德修養的重視。

正如曾子所說的那樣:吾日三省吾身。

靈魂_讀後感4

從街頭佯裝殘疾的乞丐,到短信騙子假意的關懷;從龔愛愛的房產,到趙紅霞人性的卑微;從曾經的假藥、假酒到假唱;我看透了當今現世社會人性的劣態。翻開《靈魂的微笑》,打動我的並不是書中對這份人性之愛的多種表現體裁,震驚我的,是她逼迫着我對自己重新進行了一番審視,難道,我的生活態度與平民創造的美好真的有了偏差?

閱歷和經歷隨着年齡增長,接觸社會陰暗面越多,想法也就越多。當你對不良現象產生長時間的無奈時,你期待的想法就會在現實面前死亡。很多年前,我對社會也有與田新、逄志堯一樣的美好憧憬,但現實把我慢慢地從幻想中一步步推向了麻木,那時我說,社會出了毛病。從此,我就堅持着自己追求的方向,過起“兩耳不聞窗外事”,“小竈燈前自煮茶”的清靜日腳。

是《靈魂的微笑》喚醒了我,讓我確認過去對社會的消極看法過了頭,書中的每個字彷彿在對我說,當時代這臺車在二十一世紀的軌道上行進時,人性的關愛和溫情依然是這個民族上上下下的主旋律。其中記錄的每一句言詞和所作的每一次努力,在透出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不正是給那些貪得無厭之輩一記響亮的耳光嗎?

旅程給我帶來的本就是一本普通的書,可它卻象橄欖枝上浸滿能洗滌靈魂的聖水,灑向了這個社會,灑向了生活在這大地上的人們,並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靈,呼喚着人們勇敢地直面現實、面對人生。

我不會寫也不能吹,可我會“看”。

如果說,他鄉燃起一盞燈,點亮黑夜追夢人,是作者著書的初衷的話,我從此願做那個點燈的人,把塵封已久的陽光釋放出來!把旅程中彷徨後的微笑帶給更多的人!

靈魂_讀後感5

假期裏有幸讀了《做有靈魂的教師》一書,讓我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傳道於人,必先問道在先;塑造他人的靈魂,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靈魂。只有自己有思想,有追求並堅守道德,才能做一個有“靈魂”的教師。

首先,有靈魂的教師就得用不一樣的管理方法來教育引導學生。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這句話說的其實真的挺好的,同樣的學生由不同的老師來管理,結果會大大不一樣,班主任如果用心了,負責任了,那麼他們的這個班級各個方面都會很好的,相反反之。

其次,有靈魂的教師不但要繼承,還要勇於創新。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每節體育課都沒有時間玩,沒有時間練習,都是老師全程掌控,枯燥的學習一些東西。到最後成績會也會達到合格或者良好的水平,但是其中的過程卻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因此我現在當上了體育老師,我採用了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我們首先和學生一起制定了體育課的規則,比如不能穿涼鞋、皮鞋、靴子,然後我們就一起互相監督,其次每節課上課我都會給學生說一下我們這節課的任務是什麼?只要學生完成任務,然後我們就可以解散去玩耍。這樣子下來,每節課學生上課都很配合,紀律也很好,學生練習的時候也很認真,然後練會之後高興地來找老師檢查,然後就可以解散了。這看起來就像放羊一樣,其實老師一刻也沒有閒着,學生練習的時候,老師就一直走動,分別指導。練習快的同學就很快就解散了,那些不會的同學爲了想解散就認真練習,學習效率自然就出來了。我所教的學生每年體育成績都很優異,而且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融洽。

做人有靈魂,爲師有師魂。當我們爲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時,教師的靈魂也得到了具體體現,這就是爲師之道,爲師之魂。

靈魂_讀後感6

民國,那個動盪不安、新舊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女子,從這本書中不僅看到她們風光的一面,更有風光背後的辛酸與滄桑,以及她們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她們的身影在近百年的歷史風雨中依然挺立,或個性獨立,或堅強隱忍,或溫婉迷人,她們淡淡的香氣從靈魂散發出來,歷久彌香。

書中最讓人心疼的,要屬於鳳至。她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她有美貌,有才華,知書達理,智慧獨立,如此完美,換來的是卻是張學良的一次次辜負。“她那麼寬容大度,再被傷害一次又何妨呢?”看到這裏眼淚瞬間落下,爲她感到不值。心疼于鳳至,如此這般完美的她,更應該被珍惜被寵愛,而不是孤獨終老。

書中最令我感慨的,是張幼儀。她是詩人徐志摩的髮妻,她出生名門,家世顯赫,但婚姻不幸,命運多舛,你無法想象在別人面前溫文儒雅的詩人對待妻子的冷酷無情,她被丈夫拋棄,心愛的兒子又意外夭折,但她沒有就此沉淪,傷痛讓她清醒,不能把命運拴在男人身上,任何事情,只能靠自己。她在異鄉開始了艱難的求學之路,一步步走出困境,事業有成,人生爲她關上了婚姻的大門,卻打開了另一扇事業的窗口。她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勵志大劇,讓人敬佩不已。

26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管是獨立的大女人、粘人的小女人、還是聰明的笨女人、癡情的傻女人,都該有堅強獨立的底氣、守住寂寞的勇氣、努力奮鬥的骨氣,如此,才能從容面對人生中所有的幸與不幸,才能勇敢前行,努力成長,不負此行。

靈魂_讀後感7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偷得浮生半日閒,返璞歸真享受自然恩賜。旅行便是我們洗滌靈魂的最好方式。

窗外的雨在盡情地渲灑着他們的熱情,沖淡了一天的煩悶,捧起畢淑敏的《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翻開淡橙色的封面,細細品味着字裏行間那對旅行的憧憬與熱情,讓久居家中的我也想要背起揹包,去享受與自己靈魂的交流,與世界緊密相擁的過程。心神合一,是對在旅行中的人們最好的詮釋。

仔細揣摩畢淑敏旅行後的心得,“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趁繁花未曾凋謝,趁現在還年輕,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還能訴說很深很深的思念。”21世紀,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實現了“足不出戶”,沉迷於網絡帶來的虛擬世界中,在大好的年華消逝時,幡然醒悟,原來自己來世間走一遭,卻什麼感悟也沒有領會,沉溺於電子產品喪失了擁抱自然的機會,爾後便陷入深深的感傷。趁着自己還未真正老去,來一次與內心深處靈魂的和解,遊歷世間的大好河川,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心靈的洗禮,這纔是一場觸及心靈的旅行。

也許有人會說,一場美妙的旅行之後,確實滿身的疲憊。但也許你沒有想到,疲憊過後卻是內心的充實,這說明你對生活多了一份認識,對世界多了一份瞭解,對心靈多了一份沉澱。旅行,彷彿青橄欖一樣耐人尋味,但卻發散着揮之不去的韻味。苦難,在旅行面前不值一提;在疾病面前,旅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藥;在絕望面前,旅行是重拾希望的標誌。

人生不多幾次這樣轟轟烈烈的旅行,也枉爲世人了。在城市中人們已厭倦了硝煙的瀰漫,那何不來旅行一次放鬆身心,去追尋內心深處世外桃源的蹤跡。

人生短短几十載,別爲虛擬的空間而迷失自我,修身養性,來一次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讓心靈之花爲這樣的旅程而絢麗綻放。

靈魂_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笑貓日記之靈魂出竅的豬》。

這頭豬的名字叫“黑旋風”——一個很酷的名字。在一次大地震中,原本有三百多公斤的黑旋風絕食了七天,便爬出了廢墟,並救了粉紅豬等,但是,它只有一百多公斤了。粉紅豬卻不是靠絕食而生,它擁有很好的想象能力,於是,它就在“夢”中度過了這幾天。之後,它們和它們的小寶寶都入住了一座公館裏,每天給人展示。然而黑旋風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它多才多藝,卻只能背上被畫一個“豬堅強”給人們觀賞並拍照,它只能每天屁股朝着門並假裝睡覺,偶爾和球球老老鼠和笑貓談談天或商量出逃的計劃,時不時還有可能被保安發現並抓住。

看着這個故事,我們就肯定要堅強地面對現實,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挫折,面對災難。永不退縮,不做縮頭烏龜,耐挫。男人要用陽剛之氣面對世界,而女子則要外柔內剛面對社會,這樣,整個社會纔不會癱瘓、腐敗、軟弱甚至懦弱。還有,粉紅豬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它的想象力豐富,很有藝術細胞,可是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會思維定勢、沒有創新、創造力。我讀過一篇文章,裏面講一位外國老師來到學校,叫孩子們畫一幅畫,聽到這話,孩子們便齊刷刷地把頭轉向後面的黑板,照着樣子畫聖誕樹。老師看見了,便用大紙把聖誕樹遮住,這些孩子便瞬間沒有了思路,亂畫起來。這個故事就反映出了這些孩子已經把思維定勢在聖誕樹上,而沒有發現甚至沒有創造、創新。

如果隨着年代的增長,孩子們的想象力反之緩緩下降,那麼這個世界的將來是很可怕的。堅強、想象力豐富,就可以彌補人生中的又一個缺點。

靈魂_讀後感9

人生的道路是那麼寬廣、那麼明亮。可總有許多人喜歡濫竽充數,遇到事情總是喜歡逃避;也許當看完《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後,你會看清自己的靈魂。

一個吹竽的人在演奏時,辨清是那麼放鬆,那麼愉快。而南郭先生卻低着頭,鼓着他那空虛的腮幫,那顫抖的手指總是按不住竽眼,他的心裏很慌張,這,就是濫竽充數。

如今的我們不也是這樣嗎?有許多人明明不會還要去裝懂,去濫竽充數!也許,你也很害怕會被拋棄;你會害怕一個人孤零零地躲在某個角落哭泣;你更害怕快樂的時光會從此停止。那不正如慌張逃走的南郭先生嗎?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會在行家裏,總有一天會暴露,會顯出原形。

有些人爲了遮蔽自己的無能,總那一些理由遮蔽自己。但你要知道,再多的理由也遮蔽不住你那骯髒的靈魂,它是你的心靈,是你的良心,是你活着的唯一理由。一定不要學南郭先生,你要帶着善良純潔的靈魂向未來走去。在那條寬廣、明亮的未來道路上,你一定會走向未來,走向成功!你一定要記住,只有真才實學人才才能站得正、走得遠……

靈魂,隨着人們的`心、思想而改變。看清自己的靈魂,看清前方的道路,成功的大門永遠想你敞開。它靜靜地等待着你……

靈魂_讀後感10

讀完這篇文章以後感覺很暖,腦海裏加紅加粗地浮現出“人情味”這三個大字。我更加堅信了,人一定是有靈魂的,就像文中說的,一個人靈魂就在他一生所藏的文字中。文字是靈動而有活力的,它們相伴一個人的精神存在。死亡意味着肉體與精神的分離,肉體會朽爛,而精神永生。教授所藏書籍,是學術典籍也好,是園藝訣竅也好,是偵探小說也好,它們是一個整體,加起來就是老教授的靈魂。如果說千人千面,那麼我說一人千面。全面瞭解一個人,就要了解他的文化人格,因爲文化人格涵蓋了各方面的人格。人可以在他人面前戴各種各樣的面具,單單隻有面對自己的靈魂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會摘下面具。而最靠近人的靈魂的實體化的東西,就是靈魂的記載——書籍。我們看到得不再只是那個呆板無聊的教師,我們還看到一個生活中有情趣,愛看廉價偵探小說,還在書上作即興即情的批註的可愛的老頭子。他熱愛生活,他並不是只啃學術的書呆子。即使教授不在世了,那名學生也幸運地瞭解到了老教授的人格,就是通過書籍,我們才能使死者的靈魂爲人所知。學生的做法令人讚賞,雖然他與老教授並無深交,但單純爲了保存他的靈魂,使他“活着”,這名學生付出了大學生活中的暑假時間打工。我覺得他很值,因爲一個人的靈魂在這裏就相當於文化遺產一樣,需要得到完好保存,以陳出其生前走過的軌跡。可以說,書籍裏面完全有可能藏着塵封的整個人生。

讀罷此文,我想我今後也要愛書,藏書,將靈魂灌注其中,然後百年之後拜託哪位後人幫我保存着,不需要什麼長生不老藥,我就能永生——因爲,我會在書中活着,也許還將會有許多人像那位學生了解老教授一樣,從我的書籍中認識我,瞭解我。

靈魂_讀後感11

如果你入獄了,你會放棄生命的希望;如果你身負重傷,你會認爲自己的人生破滅了;如果你染上了風寒,你戰勝布了它;如果你真正癱瘓了,你會大罵命運的不公,只是每天消沉着,更不會去寫長篇大論,而且就算你有堅強的毅力,也會讓着毅力漸漸消失……我一直認爲人就是這樣膽小消沉的牡丹石,自從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我明白了,錯了,這本書的主人公和作者正是這種有着堅強不屈的靈魂的人!

主人公保爾是普通的工人子弟,歷經重重磨難,而這磨難並沒有把他壓倒他能舉起千斤重的“磨難”,最後,因爲堅強的毅力導致他不服輸,就算他癱瘓了,他也能發表其著名鉅作《暴風雨所誕生的》。這是所常人揮之不及的。

爲什麼保爾能夠有頑強的意志力?知道,在他歷經重重磨難的時,在他心裏,全身,出現了堅強不屈的靈魂。這靈魂不是上帝給他的,不是命運給他的,而是他自己給自己的。只要想擁有,哪怕歷經戰勝不了的多種磨難,也在所不惜。

曾聽說過一個,中國的西方有珠穆朗瑪峯,史上沒有一人能攀登過山頭,從最難走的路登上去。那時有五位勇士自告奮勇說自己能夠登上這座幾百萬丈高的山峯。接着,他們尊卑充足地上路了。歷經無數場暴風雪他們始終不言棄,偏偏在快要到山頂時,有兩位放棄後下山去了。另外三位同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登上了山頂,插上了中國的旗幟……

就算磨難來困擾們買單終究挺過去了,只差一步之遙,就可以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山頂上眺望。放棄的同伴,只差一步之遙就可以歷練出堅強的靈魂了,唉!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爲何錯過了!

如果沒人都有毅力,都有堅強不屈的靈魂,世界會有多美好啊!很難想象中國會多麼多麼的富強。

靈魂_讀後感12

做有靈魂的教師是時代的要求。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莘莘學子人生的導師和引路人。人們常用“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形容教師,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氣,這是爲師的首要素質。面對各種利益的誘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師尤其要具有浩然之氣,這樣,教師才能在知行統一中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實現教育的真,從育人的角度講,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身教重於言傳。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正氣,壓邪氣,淳師風,揚師德,依法執教,真正擔負起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一個有靈魂的教師,一個要成爲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爲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也就是說教師身上應該多些書卷氣、文氣,少些酒氣、油氣、老氣、俗氣,這正是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裏的氣就是“書卷氣”。這是一種文化底蘊、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教師必須是博家、雜家,沒有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之才,沒的博古通今之智,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書卷氣息,你又怎麼能成爲文化、文明的傳播者,心靈的塑造者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給教師的建議》中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是取決於些。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一個只教眼前書而不廣泛閱讀的教師是不可思議的。勤奮地讀書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必然會涵養出一種超越常人的獨特的文化氣質和儒雅風度,進而也會成爲一個有靈魂的教師。

靈魂_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穿透靈魂的微笑》。文中小女孩面對死亡時所表現出的堅強樂觀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感動不已。

文章講的是非洲一座火山爆發時發生的一個動人故事。一個小女孩被傾瀉而下的泥石流埋住直到她的頸部,她的雙親也被這次災難奪去了生命。她伸出兩臂做出表示勝利的“v”她堅信政府會派來的營救人員一定能夠救她。可是,營救人員傾盡權利也沒能從固若金湯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終微笑着揮着手一點一點地被泥石流掩蓋。她臉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故事中的小女孩堅強無畏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一個被埋在泥石流中的孩子,要承受怎樣的痛苦呀,但她始終沒有喊一個“疼”字,她咬牙堅持着,微笑着。死神可以奪去人的生命,卻永遠奪不去——生死關頭那個“V”字所蘊含的信念和精神!這使我想起了2008年5。12大地震中,那一個個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絕不退縮的生命。

他們被埋在深深的廢墟之中,他們的生命隨時都有可能被帶走,但他們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戰勝了死神。那個樂觀的“可樂男孩”,那個向解放軍叔叔敬禮的小朋友……他們都用自己的生命見證奇蹟,都能在面對死亡困境時,展現出震撼世界的力量!

“世界靜極,只見靈魂獨舞。”小女孩那穿透靈魂的微笑,那在生命邊緣蘊含着的令世人震驚的意志,深深地,深學地觸動我的心靈,使我感受到樂觀的信念及精神。儘管女孩到最後沒能逃脫死神的魔掌,但她面對死亡時的坦然,堅強的毅力,給生者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無限的希望!

死神可以奪去人的生命,卻永遠奪不去人們對生命的樂觀信念和必勝的精神。《穿透靈魂的微笑》中小女孩的精神感動着我,也爲我們更好地詮釋了信念。用微笑坦然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痛苦和失意。讓我們更堅信,永遠最堅強不屈的,是在苦難中的微笑,高揚信念旗幟的偉大靈魂。

靈魂_讀後感14

貝多芬是大家熟知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一生寫出了無數的音樂鉅作,但他內心所承受的寂寞和悲傷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從小父親給他的壓力,愛情的一次又一次失敗,然而這些令人意想不了的痛苦遠遠比不上耳聾帶給他的煩燥、抑鬱,但也正是因爲他的耳聾,使他體會到了人生的昏暗以及內心對外界聲音的強烈渴望,讓他寫成了更多令人震撼的鴻篇鉅著。

米開朗其羅,這是一個極矛盾的悲劇人物,他有英雄化了的天才,在藝術領域無與倫比,他以無窮的精力永遠追求藝術的盡善盡美。但他的意志卻不是英雄式的,他精神軟弱無力,只能掙扎而沒有力量奮鬥。他沒有一絲一毫的溫暖,只能用沒日沒夜的工作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靈,以至於在他死前一週他依舊堅持站着工作。

至於托爾斯泰,羅曼·羅蘭把他看作老師和世界的“精神權威”。儘管托爾斯泰有種種矛盾和弱點,羅曼·羅蘭仍把他列爲“英雄”,主要就是推崇托爾斯泰的博愛精神,他認爲托爾斯泰不是那種生在藝術與智慧的寶座上的大師和天才,相反—如他在信中自稱的那個在一切名稱中最美的一個—“我們的兄弟”。

在羅曼·羅蘭筆下,這三個英雄人物的一生都爲藝術而存在,但同時又都擁有極悲痛的人生—他們一生中有着大大小小許多疾病,但都不肯去醫治;他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生活、愛情,但令我更爲歎服和驚異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死看作解脫、釋放、歸宿。甚至認爲這是應該被祝福的。如果再聯繫他們的一生,那麼這令人驚異的思想就不再使人驚異了—

他們的生命是痛苦的,他們想要改變現狀,但事與願違,他們想要創出靈魂的藝術,卻又與他們所處的社會有所不融......

當合上這書的時候,或許纔會體會到什麼是靈魂的藝術,什麼是心靈的煎熬,什麼纔是最具有真正意義的英雄。

靈魂_讀後感15

馮驥才《靈魂的巢》這篇作品是我讀過詮釋故鄉情最經典文章之一,作者把對故鄉的眷念之情寄託在字裏行間,字節的跳動能讓人心情澎湃,思緒萬千。讀完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鄉對每個人心底最純真,印象最深的地方。每當你聽到故鄉的名字,總能不自覺喚醒你最深處的記憶,就像烙印一樣,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那裏永遠是你的牽掛。故鄉能喚醒你最清晰的記憶,不管是美好的記憶還是傷心的記憶,或是兒時的記憶。正如作者所說,兒時是你一切的開始,所有故鄉是你一切開始的地方。相比較其他作家作爲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作者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故鄉,表現出他對故鄉的深深的,依戀不捨的情感。爲什麼作者不離開故鄉?因爲故鄉對他來說是一種溫情的、能夠徹底放鬆的地方,這就是家的感覺。“我喜歡在夜間回家,遠遠看到家中亮着燈的窗子,一點點愈來愈近。”這讓我想起了中學時代上完晚自習回家的場景,遠遠的看到家裏的燈光亮着等着我的時候,我的心裏總是感覺很踏實,很安全,我永遠也忘記不了那微弱的燈光。我也非常贊同馮驥才對於家庭的定義: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設防的地方。

古往今來,從來都不缺乏表達遊子心情的詩句,“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文中有一段在法國馬賽的插敘有着相同的妙處。家鄉永遠是我們精神、靈魂的棲息地和歸屬,是這種對於家鄉無比眷念之情才使他們如此親熱與忘情,以致上千公里的漫長的路竟全然不覺。作者最後一句“ 天津是我出生地——它決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靈魂的巢 ”也成爲文章的點睛之筆,對於故鄉的情感已經超越生命的歸屬,這是靈魂的寄託所在,血濃於水般密不可分。儘管有時候故鄉曾經給你帶來不好的回憶,但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你領悟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真諦。

家鄉早已是融入血液的存在,永遠是你靈魂的歸宿,儘管你身處萬里之外,但是心好像從未離開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