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隨遇而安》讀後感(通用10篇)

《隨遇而安》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隨遇而安》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遇而安》讀後感(通用10篇)

  《隨遇而安》讀後感1

之所以對這本書有興趣,還是因爲非誠勿擾。這是我第一次寫一本書的讀後感,剛開始時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對於孟非,我也只是通過非誠勿擾有了較少的瞭解,《隨遇而安》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寫自己的書,簡單的說就是自傳吧,這讓我對他的瞭解又更進了一步。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本十分寡淡的書,如果有人肯讀完並由衷的感到有意思,他只能認爲那是一個奇蹟。我覺得他太過謙虛了,但我卻認真的讀完了。

從重慶到南京,從社會閒散人員到印刷工,再到一名著名的主持人。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這很平淡,平淡中夾雜着一絲幸運。然而,在我看來,他生命中這一件件看似平淡的事卻組成了一番別有滋味的生活。十二年的重慶生活成爲了他最寶貴的童年回憶,是他生命中無法忘記的寶貴財富。對於重慶,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覺得,南京與重慶差別十分的大,這也對他後來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於我來說,我對重慶的體會沒有他那麼深刻,這也許和我的童年在廣東度過的原因有關。但每當我去到重慶,都能感受到到家鄉人特有的熱情和“粗獷”,這是和重慶”袍哥“文化密不可分的。孟非眼中的重慶,就如同他所說的那樣,筒子樓,大霧茫茫。然而,對於現在的重慶來說,那些流傳了許久建築文化,特有的人文風情,彷彿都在慢慢的被抹去。

這本書寫了他的童年,寫到了家人,就像在講故事一樣慢慢訴說着他四十年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

印刷廠的經歷讓他記憶猶新,從那一刻起他懂得了勞動人民,也讓他清楚的知道了自己處在社會的哪個階層。他一度墮落過,但他始終相信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或許正是這種信念,讓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在想,如果他的父母沒有離婚,理科差的他當時要是讀了文科,或許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但不管怎麼樣,用他的話說,一個岔路口就能改變人的一生。

我很欣賞他面對事物的心態,就如同這本書名一樣,隨遇而安。書的自序中寫道:“我既沒有到寫自傳的歲數,更沒有可以寫自傳的資本,只是因爲今年正好無可避免的邁入不惑之年的門檻,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別點兒的事才比較像樣,這纔有了這本書。”對於他的謙虛,我很佩服,也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很平淡,就像一潭清水,偶爾泛起一絲波瀾。淡定從容,隨遇而安是他生活的寫照,或許他的成功也是基於此吧。

四十年是一段似長非長的時間,他用輕鬆的筆調,樸素的語言,以及最真摯的感情講述着自己的經歷。我向往他隨遇而安的心境,頗有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覺,他幽默的文字不止一次在我心中泛起波瀾,儘管我正處在年少輕狂的年紀,18歲。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四十年來他的酸甜苦辣。

生活中的孟非回一個十分有愛心的人,在他家裏最多養過一隻狗,六隻貓。他說:“一進門就有一種動物園的感覺,我不介意。”可見他已經把它們當做親人一樣看待。在“我愛養狗”一節中,他談到《動物保護法》,他希望中國人對待動物的態度能改變,而不像現在這樣。孟非覺得:只顧自己,不顧一切,那是野獸的生存法則。

風輕雲淡,隨遇而安,孟非四十年的經歷告訴我,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把一切都看淡點,不去計較過去,不去折騰未來。

  《隨遇而安》讀後感2

從默默無聞到光芒四射,從童年重慶到少年南京,從攝像到記者再到編導,製片人,最後成爲了全國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長,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如同一塊美玉經過歲月的雕琢,熠熠生輝。

“隨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長,則是他心路歷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會我腳踏實地。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我貼着地面行走,不再雲端跳舞。”雲端的風景固然美麗誘人,但貼地而行纔是人所在的狀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雲端和地面有一個梯子相連,那麼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後爬起來纔會變得堅強,生命纔會精彩。他讓我懂得:不能在低處穩步,何以在雲端跳舞?不能腳踏實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頂峯?

孟非教會我,“成長”的路上也要放棄某些東西。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時,爲前途之計,需要放棄時一定要勇於放棄,這也許也是成長道路上很艱難的一課。

放棄就是在上錯車時,及時下來,不然會一錯再錯;就是在不能成爲一塊大基石的時候。安心去做一顆默默無獻的石子。因爲放棄,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會我,成長需要時間。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漫長的時間爲代價的。古有在荒無人跡的冰雪世界裏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蘇武,終於成就了世代傳頌的高風亮節;今有孟非從平凡無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麗蛻變。從古至今,這一個個“遲到”的風景哪一個不是以漫長的時間爲代價的呢?

遲開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釀的老酒最純,晚成的大器最有價值,他們明白,自己是一罈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遲”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生命因成長而美麗需要拼搏,需要懂得捨棄,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長。因爲“生命因成長而美麗”。

  《隨遇而安》讀後感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非誠勿擾,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孟非和樂嘉,但是我知道我喜歡他們的原因,因爲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品質是值得我學習的。

孟非的《隨遇而安》是一本敘事類自傳,在整本書中沒有什麼人生哲理,只是在講他這半生的經歷和生活經驗。

孟非出生在重慶,十幾歲就隨爸媽來到南京,可是在他記憶最深處,還是對重慶的感情最深,記憶也最深。偶爾回到重慶時,還是那麼的親切。我覺得兒時的記憶和生活是那麼的純真,那麼的快樂,也是對自己影響最大,所以我想說:有空就常回家,回到自己兒時生活的地方多看看,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找回最真的自己。

孟非從十幾歲到現在,就一直生活在南京,在南京上的初中,高中。孟非沒有上過大學,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事情,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我覺得你的成功和你的學歷沒有必然的聯繫,跟你的人生經歷和態度有重大的關係。所以我想要提醒那些學歷很高,卻態度不端正的人們,醒醒吧,看看現實的社會,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這纔是硬道理啊。

孟非的人生比較的複雜,他做過的工作也是比較多。從印廠的印刷工,到電視臺的臨時工,到攝像,到拍片,到製作,到編導,到節目主持人,這都是他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經驗。所以人生的每一個工作,每一個經驗都是有意義的。特別是每一次的冒險都是他走向成功的助力器,比如他拍攝的《西域風情》,當時拍攝的條件非常的差,因爲是在新疆拍攝的,所以走的路都是什麼沙漠、冰川,高原,在這麼艱苦的情況下,他依然沒有決定放棄,而且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並深深的愛上了新疆。這次的拍攝讓孟非真正的成長起來,在以後的拍攝,製片中都體現了這次歷時三個月的新疆拍攝,給他加了很多幫助,能讓他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的順利。

從那以後,他做了南京零距離等節目,現在又在做非誠勿擾和非常了得,這兩期節目的收視率也非常的高,這都是他成功的見證啊。有時候我在想如果孟非因爲拍攝工作的辛苦,而放棄當時的工作,或許他的人生軌跡就不是現在這樣了,這應該都歸結於他的堅持吧。所以他的精神也一直影響着我,讓我在辛苦的工作中堅持下來,非常謝謝孟爺爺。

希望我也能像孟非那樣——隨遇而安(貌似我也是這樣性格的人啊),過屬於自己的小生活。

  《隨遇而安》讀後感4

淡定從容,隨遇而安。

——題記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而每個故事卻又都千差萬別,但這個詞卻有點以不變應萬變的味道。隨遇而安,是指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孟非從重慶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廠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電視之路的風風雨雨中堅持了下來。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終被濃縮爲四個字:隨遇而安。堅持自己的信念,踏實的做着自己手中的一切,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積攢自己的閱歷,磨礪自己的意志。待到破繭成蝶日,終於翱翔在天空。

書中每一句都透露着樸實與平淡。尤其是自序,寫的非常謙虛,但卻是發自內心,樸實真華。我無法真正領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駁的記憶,它們在他的腦海中,歷久彌新。誤解,嘲笑,刻薄……這些恰恰成爲了他登上成功的階梯,斑駁的記憶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腳步所泯滅。因爲聰明的人會把這些當作他們日以發憤的動力,而愚笨的人,選擇遺忘,認爲那只是一場失誤罷了。

三個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塊土地,悠久的歷史和博大文化讓他沉迷。他曾想過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灘上看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賞人生酸苦,品記憶辛辣。

由一個印刷廠的工人,成爲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這光鮮的背後,是一個人執着,自信的結果。雖然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可以粘貼。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着有理想的時候,趁着有熱血的時候,趁着還有資本拼一把的時候,儘管放手一搏。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承認,雖然我們還是年少輕狂。摸爬滾打的時期,但是人生正因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還有遺憾,趁你還有現在。

  《隨遇而安》讀後感5

今天,我看到了《隨遇而安》這本書。

《隨遇而安》說的是孟非“宏偉遠大”的勵志故事。他敘述的是另外一種成功模式——踏踏實實做好當下。從這書中我讀出了孟非對重慶故鄉的深厚感情情,對爺爺及街邊的懷念,不堪回首的中學時代,印刷工期間的艱辛,電視臺裏的逐步成長及在國內、國外做記者時的所感所想。

雖然孟非一再強調這本書裏沒有勵志,但我讀後還是感覺很受感動,甚至有點心酸。因爲上高中時學習嚴重偏科,數理化三門還不及100分,他沒有考上大學,便跟着哥兒們到深圳販海鮮,賠得一塌糊塗。後來,他在印刷廠當工人。整日雙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現在他還下意識的害怕自己的手沒洗乾淨,甚至有次出工傷事故差點把一隻手賠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說把祝福送給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師傅說:“說的就是我們吧。”對於在印刷廠當工人的這段時光,孟非認爲並不悲苦,他說:“我當時真不知道是自己事業的低谷;說今天是輝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還好呢?我心裏有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都會過去的。無論你的人生有多麼落魄,多麼絕望,咬咬牙真的很快會過去。人生中總會有瓶頸期,總會遇到困難、挫折,總會走坎坷之路,但,這些終將會過去,回想過去,這些反而是你人生中最充實、最有收穫的一個階段就像徐玲老師說的:當你回想起當年最困苦的時刻,卻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所以我們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歲月給我們的磨礪,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給予我們鼓勵,感謝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給了我們向前的動力。

在電視臺中孟非也是從一個人人都瞧不起的臨時工逐步成爲擁有了各種技能的製片人、主持人,他總都是樂觀而自信的面對每一個挫折,在當記者四處訪問時期他也處處能感受到各個地方的人文及那裏人們的真、善、美。

孟非的隨遇而安,是一種積極、豁達、進取的人生態度,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改變。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對種種壓力。我們要努力調整自己,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然後持之以恆才能通向成功。孟非前半生的經歷就告訴人們這一點:不氣餒、不放棄,腳踏實地做好自己,你也許會成爲下一個孟非。

  《隨遇而安》讀後感6

終於將雪藏在手機裏的《隨遇而安》翻出讀完。

一直不喜歡看名人傳記,總覺得書會刻意美化他們的一生,比如一個芝麻點的小事變成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大事。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看到他們璀璨輝煌的一生,讓我覺得自己是如此暗淡不堪,內心的自卑嫉妒之心本能排斥而已。

但是,孟爺爺的自傳卻讓我有了別樣的體會。

童年篇,孟爺爺通過一個孩子當年最真實的心態和視角,用其磨練至今的文筆,給我們描繪了70年代知識韻味濃厚、鄰里情誼深厚的重慶。

中學篇。真的很難想象,如此成熟穩住的孟爺爺,竟然會有一個如此叛逆的中學時代。在這幾年,孟爺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昏暗,但是孟爺爺卻只是輕描淡寫地將這些不公、挫折講述出來。沒有抱怨,沒有憤憤不平,也沒有長篇大論的深遠意義,只是講述了一個懵懂少年隨“遇”而安的故事。

工作篇。孟爺爺向我們生動描述了他的工作內容,他的淳樸工友以及個性領導,而對於他自己努力,確甚少描述,向我們展示的更多是一種踏踏實實、隨遇而安的工作態度。

探險篇。我將文中孟爺爺拍攝紀錄片的經歷歸納爲探險篇,應爲我真的覺得這就是探險。新疆行,熱情的民族,兇險的吊橋,廣闊的美景,無不勾引着我對新疆的無限嚮往。儘管希臘、德國、以色列之行,並無兇險,但在孟爺爺獨特視角的描述下,對這些國家有了不一樣的瞭解。有似發現新大陸的驚訝,也有似感受新文化的衝擊。

儘管對《非誠勿擾》的熱度已不再,但是對孟爺爺的傾佩未曾減退。向孟爺爺學習!

  《隨遇而安》讀後感7

孟非,我很喜歡的主持人之一。知道孟非,完全是因爲他主持相親類節目《非誠勿擾》。臺上的男女嘉賓形形色色,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價值觀也是各種各樣,但孟非總能以他良好地表達和他積極正面的價值觀給人以引導或思考。所以我很喜歡這個骨子裏總是帶着一股力量的男人。早就聽說他的經歷不一般,知道他走到現在路途坎坷,但對於他的經歷不甚瞭解。正好模範的讀書會上看到了他的著作,就毫不猶豫的借了來。

初讀此書,平時的文筆叫我不禁覺得這不該是孟非所做。因爲有的地方,說實話,覺得說的好囉嗦,像是小學生作文。但慢慢讀來,內心充溢着對這個男人的欽佩之情。《隨遇而安》這本書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從容講述。童年重慶、少年戀愛,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後的不平凡。他從攝像、記者、編導、製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孟非在自序中寫道“這本書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憶,並不怎麼精彩,但對於人們全面瞭解我這個人或許有點兒作用—如果真有這樣的人的'話。之前有些媒體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當苦逼和勵志,這讓我一直感到相當難堪。於是產生了一個樸素的想法:與其讓別人去“創作”,不如自己老老實實地寫出來,算是“以正視聽”。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寫作的願望和寫作的能力完全是兩件事情。而隨着年齡不斷增長,各種願望和能力都會一併下降。所以,現在還有人願意攛掇我寫點兒關於自己的東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了。由此也可見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說服,隨遇而安。”正孟非這種將人生老老實實的講出來的平淡的故事,反而更給我們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因爲在他們純粹的“人生”中,我們彷彿可以看見自己的背影。正是這樣的背影存在才讓我們和這本書和孟非產生強大的共鳴。

我和孟非生的時代不同,因此帶有特定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的故事我可能無法理解。但我認爲我有着同齡人的不同的時代感。因爲爸爸經常給我講他那個時代的故事,所以小時候在小夥伴們不知道“文革”爲何物時,我卻對這樣的名詞有“老相識”的感覺。呵呵,我不是想說孟爺爺的感受我都能理解,我只是想說,也許我會比同齡人要理解的多一點點。僅此而已。

  《隨遇而安》讀後感8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通過收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認識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潛入深出的機智,內斂式的自嘲和諷刺,讓人笑過之後,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雖然只是一檔大型服務類生活節目,但他的評論,他的見解,顛覆了主持人以往的模式,讓人眼前一亮。寒假閒逛新華書店時,在書店偶遇他的作品——《隨遇而安》,就忍不住買了一本。

在午覺後的陽臺上,一個坐墊,一杯茶,一本書,愜意的享受,不僅僅在環境更在意境上。他,1971年出生在重慶;他,像這座英雄的城市一樣,鮮明和濃烈。重慶有他12年的美好回憶,那時候他常去長江邊撿起鵝卵石打水漂漂,把山上的野草打成繩結拔河,山花爛漫時節滿山亂跑。這時他是幸福的,滿夜星光、毛毛蟲、螢火蟲是點綴着他的少年世界。對於孟非來說,這是他人生中極其寶貴的美好時光,無憂無慮,天真爛漫,自由自在。

孟非12歲時,用他的話說,到了“陌生的南京”。南京是他父親出生的地方,爺爺奶奶在南京。到了這裏之後,他並不快樂,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除了語文、歷史等文科科目,其他都一塌糊塗,這注定了孟非的高考必然是失敗的。在衆人眼裏,高考是命運的轉折點,是人生的關鍵步驟,每個高考生都渴望通過高考跨進大學校門。當時參加高考的孟非肯定也懷揣着自己的大學夢,但是,當這顆夢想破碎的時候,我想,很少有人像孟非這樣坦然接受並毫無抱怨。想想那些因爲高考壓力而放棄生命的人,還有那些因爲高考失敗而自暴自棄的人,孟非有着同齡人少有的胸懷和氣魄。

雖然孟非一再強調這本書裏沒有勵志,但我讀後還是感覺很受震動,有點勵志、有點心酸。因爲他沒有考上大學,跟着哥兒們到深圳販海鮮,賠得一塌糊塗。後來,他在印刷廠當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說把祝福送給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師傅說,說的就是我們吧。對於在印刷廠當工人的這段時光,孟非認爲並不悲苦,他說:“我當時真不知道是自己事業的低谷;說今天是輝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還好呢?我心裏有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都會過去的。無論你的人生有多麼落魄,多麼絕望,咬咬牙真的很快會過去。你人生再輝煌、再明媚、再風光,都會過去的,喬布斯不也過去了嘛,你還能比喬布斯更牛嘛?”

隨遇而安是一種境界,它不僅能適應各種環境,更能在滿足的前提下踏踏實實,力求不斷進取。有人說,孟非的成功來自偶然,只不過運氣好,大家照顧他罷了,我覺得不是。只有那些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在逆境中做到隨遇而安,並不斷進取,能化恥辱爲力量的人才會獲得成功,而孟非正是這樣,他真正做到了隨遇而安。

這就是真實的孟非,覺得自己的一切經歷都是順理成章,沒什麼稀奇。無論人生面對怎樣的低谷高潮,他都坦然面對,以“淡定從容”的態度和“隨遇而安”的心情去享受。

隨遇而安,風輕雲淡,一切似有似無,一切若影若現。只此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快樂的生活,不去計較過去,不去折騰未來,好好的做好現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就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吧!

  《隨遇而安》讀後感9

《隨遇而安》是孟非的自傳,記錄了其過往四十多年的歲月。孟非因主持相親節目《非誠勿擾》而爲人所熟知,又因其成名前的坎坷勵志經歷而形成了“孟非現象”。在書中,度過了童年在重慶的快樂時光,孟非輾轉來到南京,人生開始黑暗,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導致他高考落榜,隨後南下淘金碰壁,報社當印刷小工差點殘疾,坎坷無數。直到他成爲電視臺的一名臨時接待員後有了轉機,從端茶倒水接電話,再成爲臨時記者,最後終於站在了臺前,成爲著名的主持人。

其實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好書,但卻是一本給人以感悟的書,孟非在自序中就講到:“直到現在,我仍然不能確定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這麼平淡的一本書。”不過平淡並非無趣,聽別人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抱着這樣的態度,我試着融入書中,去感受他的人生。

其實孟非的人生用書名“隨遇而安”四個字就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人生可謂大起大落,可是無論面對抉擇還是改變,他總是有隨遇而安的淡定和從容,面對逆境時他淡然接受,卻時刻爲潛藏的機會準備着,以改變讓他不滿的現狀,在功成名就之時,他如往常一樣,從容的生活。不是懦弱、不是放棄,而是敢於接受、敢於面對,在能努力的時候絕不放棄,在成功時絕不自滿,他活得自在而從容,隨遇而安。

四十年的人生,從坎坷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順其自然,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四個字,便是他的人生態度。

  《隨遇而安》讀後感10

如果說一定要對一個人進行分類的話,我想我是很純粹的文藝派。可能因爲這個緣故,我對孟非一直都很崇敬,同樣有着與生俱來的文學熱情。

他的自傳體《隨遇而安》很真實,讓我看到了最真的喜怒哀樂,字裏行間,我會隨着他的文字時喜時憂,其實,看別人人生的同時,就像是試演他的角色,用心去體味了所有的酸甜苦辣。

人這一生也就是一本書,翻閱後意猶未盡也好,毫不動情也罷,也只能是一本書。

或者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人這一生中總有一段故事是刻骨銘心的,孟非也是如此。他最難忘的12年重慶童年生活,沒有多絢爛,可是卻深深地烙在腦海裏了。足可見一個事實,人之初,性本善。最單純的纔是最美好的。

樂的最開心的地方就是他的學生時代。是的,學生時代本來就是最有價值的回憶,加上這個文理偏科特別嚴重的傢伙,學生時代更是豐富多彩。理科老師告訴父親,他的孩子正在發育期,需要補腦,而文科老師說他簡直就是個文學奇蹟。學校的紅黑榜都有他,也算是個風雲人物。他說,一般考理科,成績好的同學最快要一個小時完成,而他會做的只用二十分鐘,剩下時間留着發呆。只要不是考漢字的他都幾近崩潰……現在想來是茶餘飯後的笑料,可是當年的他想必也是很痛苦的。

他這一路走來,不是天上掉餡餅的好運,也受了很多磨難。他說想起曾經的不堪,自己都很心疼。可是,很欣慰,他總算苦盡甘來了。

四十年,就像昨天的事一樣,而生命已然告訴你,滄桑是感嘆不來的。

如果你到了四十,你會爲自己逝去的四十年寫部自傳體嗎?

就拿我來說,內心總是不安和憂愁,或許活得太過透徹。我這輩子最難忘的記憶,不是童年,不是現在,是半懵懂半成熟的那個階段,而那個階段,我在南京。所以,提到南京,我那種複雜的心情真的無法言喻,直到現在,對南京這份特殊的感情依然無法釋懷,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我現在的生活。

其實很喜歡孟非的這個書名,隨遇而安,則人生本來就該隨遇而安,順其自然。這讓我想起《步步驚心》裏面四爺對若曦說的話:既來之,則安之。可以說,這是一部我最欣賞的電視劇了,沒有浮雜的東西,真真切切地看人生無常。情到深處,爲此流過的淚已多得記不清了。若曦爲什麼每日都憂愁,以至於過早地油盡燈枯?因爲,她是穿越過來的,所有歷史的結局她都知道,所有的人生變化她也都很清晰明瞭。這樣活着,是痛苦萬分的。所以,人還是糊塗點好。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該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經的語文老師這樣告訴過我們,等我們過了四十都會明白這種心態的。我承認,至少我還是年少輕狂。

摸爬滾打,人生就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

如果還有遺憾,趁你還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