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1

這個名字乍一看還真沒有讀下去的興趣,總覺得是本無聊調侃生活的書。看了簡介大致有了瞭解纔開始度讀。一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吃飯也想,睡覺也想,一下課就想翻看幾頁。老馬小馬的故事我經歷的不多,但是王朔幽默中諷刺着現實的描寫讓我真的好像就置身其中,無法自拔。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

老馬人到中年,除了兒子算是無依無靠,沒有了精神寄託,整個人的所謂虛榮的自尊也就顯得有些可愛可笑了,特別努力的想去改善父子關係,卻往往心口不一,事不盡人原,甚至恰得其反。

兒子馬銳,所謂的少年老成,成熟的心智更多的來自於家庭,學校給幼小少年帶來的心理陰影,價值觀被扭曲,一次次的向世俗妥協,他算是成功的,許許多多人經歷了卻一直留在了陰影裏,他卻淬火重生,變得更加強大。

最後一段馬銳面對審訊,看的真是暢快淋漓。父與子的恩怨糾葛,生活中的牽牽絆絆,沒有誰,對方都是不完整的。他的選擇也是令我耳目一新,面對父母,一個酸甜苦辣常伴,一個生活優越,想方設法對自己好。都是他的親人,孩子都能感受得到他們方式不同的愛,他一個也不想傷害,又不得不做出選擇,聽天由命無疑是個非常棒的選擇。

好書,值得再度一遍又一遍!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2

我幾乎是花了十天的時間纔讀完了這本書,在這十天裏,我不只一次充當了叛徒的角色。我的思想情感甚至是衝動,不斷的在父親與兒子的立場上移來移去,直到最後那讓人潸然淚下近乎童話般的結局才讓我鬆了一口氣。

父親是一個具有年齡和經濟雙重壓力的知識分子,麻木、迷茫、善談,確切的說應該是侃侃而談,十足的小市民形象。兒子雖然只是一個小學生,卻有着與其年齡極爲不符的思想,總是拚命反抗一切,揭疤、自瀆、特立獨行。也許這就是父母離異的孩子特有的性格吧。

“愛”是整本書的靈魂。在字裏行間甚至每個字的縫隙裏,我都能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感情:血濃與水。可遺憾的是父子倆都不能真正理解這個“愛”字,以至於不懂得怎樣去愛對方,怎樣相互理解。所以,父子之間就產生了許多誤會,而這些誤會卻都來源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以前的中國,父母的權利一直是至高無上的。晚輩應給予最大的尊重或是絕對的服從,不然,就會受皮肉之苦,這種現象並不鮮見,父母專權就像統治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權一樣堅不可摧。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關係在悄無聲息的發生着變化,但這個依然把握着專權的父親卻一時很難適應這種對他來說幾乎是突然的變化,但父親終究是一個知識分子,他懂得前進,懂得父愛應該是寬容的、無私的,於是他就竭盡所能追趕時代的步伐,一路上,坎坷崎嶇、跌跌撞撞……

“舊的觀念是多麼束縛人啊!”父親看到兒子在自己舊的教育方式下並沒有什麼變好的跡象,反而讓自己在兒子面前變的更加恐懼之後,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與兒子平起平坐還稱兄道弟卻是首次聽說。就像新生嬰兒一樣,走路還沒學會就想跑,肯定會摔得鼻青臉腫。

這樣一來,父親不再是父親,兒子也不再是兒子。父親叫兒子“小馬”,兒子就叫父親“老馬”。開始,這種新的方式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父親也憑此經常在鄰居面前炫耀自己的明智之舉。之後一連串的碰壁讓父親感覺到要爲這一民主姿態付出代價了。兒子在這段時間裏學會了吸菸、喝酒,說話的口吻變的更加成熟化,以至於在一次爭吵時父親被兒子譏諷得不知所云。從那以後父親感到更加茫然,痛苦得醺了一夜酒,吐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愧疚,但還是無奈地與兒子獨立,從此對兒子的事情不管不問,直到兒子被打傷住進醫院,父親真正才感到兒子就是自己的靈魂,沒了兒子自己就如同行屍走肉一樣。等到父親再次贏得兒子的撫養權,把兒子攬入懷中時,他們都懂得了愛,原來,愛是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而不是表面。

感傷的過程,幸福的結局。這似乎正是我們要尋找的真愛的格式,真愛,往往在經過一段風雨的磨練之後,就會變的更加溫暖、光明、堅固和刻骨銘心。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3

九十年代初期的北京,社會在一片平靜的外表之下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大多數人們並沒有被如此巨大的暗流所牽引,依然平靜的生活,平靜的工作,他們沒有夢想,卻不缺乏夢,沒有真才實學,卻崇尚真理,庸俗的生活卻又憤世嫉俗,這就是他們。

馬林生便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四十不惑的年紀,國營單位上班,妻離子不散,每天遵循上班,吃飯,睡覺,帶孩子,做白日夢的生活軌跡,收入不高心兒氣不低,自我歸類爲知識分子階級,然而卻承受着普通百姓的苦惱。生活的窘迫其實都能扛過,但最大的心病還是自己那打了心疼不打又氣的兒子。

由於和妻子離婚,馬林生不得已的當起了單親爸爸,在自己拉扯兒子多年過後,尤其當兒子已漸漸的長大,他才發現,比起像一個母親一樣的照顧兒子的生活,更難的是如何像當一個父親一樣指引他的成長,當他用傳統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時,他感覺威嚴的表象下卻孕育出了一個貌似乖巧聽話的兒子,但他發現父子的關係也慢慢地被這種鋒利的的威嚴所斬斷。所以情急之下他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又一邊倒的學習起西方的教育模式,沒長幼沒輩分沒大沒小,結果肯定是矯枉過正,剛開始的良好感覺馬上就冷卻,又開始憤恨兒子的態度和自己的父親形象。被不斷拉扯的馬林生痛苦不已,幻想能夠逃離現實夢迴青春的他終日買醉放浪形骸,似夢似醒的過着和自己年齡極度不符的生活。

馬林生對於家庭對於生活自始至終都走在一個幻想和現實的一個不平衡點。令他魂牽夢繞的少女與單親媽媽齊懷遠,天馬行空和夢想與書店售貨員。其實這不是馬林生,是當時大部分中國不惑之年男人的縮影,他的種種的悲哀與無奈也許不屬於他自己,也許屬於我們每一個人,屬於我們的爸爸,屬於中國的爸爸。

書的最後,兒子被社會青年打成重傷住院,馬林生如夢方醒,他終於知道,其實之前他擔心的`,悔恨的,無奈的對於他來說都不及父親這一個簡單的稱呼重要,都不及兒子的陪伴重要,也許他仍然處理不好生活,處理不好對兒子的教育,但他明白:“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讀後感4

王朔花了那麼多功夫寫馬林生的“白日夢”,讓他成爲一個神叨叨的讓人討厭的喋喋不休的京片子,我想並不是爲了讓人認爲——爲人父首先爲人,所以應該得到被人換位理解的資格。

馬林生是一個渣渣,在文學創造上他沾了一點特立獨行的天賦,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普通人體會不到的耐人尋味的東西,但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完整的創作出來,像便祕到一半又縮回去。一個只有一半天才的人比天生庸才的人更可悲。這樣一個自戀自卑都強烈的刻了他身上而沒落於瑣碎生活中的男人,和世上千千萬萬的男人一樣,根本沒有當好一個父親的能力。

事實是,不是每一個男孩隨着身體發育成熟心理也能成長爲一個具有父親資格的男人,一個男人不管他是否達到了做父親的標準,都會在一定時間內自然而然的結婚生子成爲一個有孩子的父親。

馬林生對馬銳,大部分是以着討好的態度。{文學創作上我整不出個名堂,那我使點勁在生活裏好了?反正我就是跟別人不一樣,就算當爸爸,我也是通情達理的那種。}他不是爲了健康的父子關係而活絡,而是爲自己尚未達到的青澀理想找一個出口。

一個一直需要依賴着別人的認可而得到自我舒適的人,他自身人格就是一個空殼,馬銳也覺得父親過於“無聊”。人們對犯錯的容忍度是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降低的,而他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仍需要犯錯的空間,老子花錢養了你,兒子理所當然的成爲他精神上索求的對象。

其實在現實生活裏,很多人也厭惡自己平庸的父母。我青春期時,父母的形象在我眼裏矮到無以復加。他們的無緣無故的暴躁,繞着圈子避開真正的道理而和你講社會習慣規則,他們耍無賴、不冷靜、不公正,讓我覺得難以忍受,我曾大聲指着我媽罵她是精神病(每個人都有極端的精神傾向是正常的)。可能是每個孩子都會有一種先入爲主的意識,認爲父母就是應該完全理性的。

想什麼就說什麼,我從來不憋着,耐性着跟他們分析他們哪些錯了。我常常覺得:“他們怎麼還要我去教怎麼做父母啊??”

馬銳也是一樣,他不僅要一直陪着馬林生推太極,還需要不停的原諒馬林生的暴力和時好時壞恩賜的民主,還要應付馬林生信手拈來的撒嬌。最後竟然在調查員面前爲馬林生的一切行爲做出真善美的解釋,他完全懂得馬林生的歡樂與苦楚,這yy的程度簡直不能忍。我就不能做到,you can?嘁~~( ﹁ ﹁ ) ~~~

其實在和齊懷遠勾搭上時,整日渾渾噩噩的狀態,不難看出馬林生的一半靈魂氣兒已經被抽走了。而且正是帶着天賦的那一部分靈魂。

最後馬林生和馬銳(其實就是一個人)決定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你是我爸爸,我是你兒子,別的什麼也別想了”。

這意味着,馬林生最終放棄了證明自己“有點特別”的願望,流俗於衆生相中。

他不再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