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精彩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精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史小說,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下面是《蘇菲的世界》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蘇菲的世界精彩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精彩讀後感

都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學讀物,一本寫給大衆的哲學史。這個假期,我有幸讀完了這本書,感受頗多。

作家總是要盡力讓自己的筆下的人物鮮活真實,然而《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卻沒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讓我們讀到了一個真實如你我的蘇菲,經歷了許多謎一般的事情,隨着哲學家艾伯特的出現進入了哲學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這無數謎一樣的原因不是蘇菲,而是席德父親假想出的人物。殘忍的是,作者還要蘇菲自己知道這個事實,知道自己是一個虛幻。更別出心裁的是,喬斯坦竟讓蘇菲與艾伯特去反抗那個主宰他們命運的席德父親,而且最終逃脫,來到了永恆之地,甚至影響了席德父親的那個世界。

是的,《蘇菲的世界》不僅是一本普及的哲學讀物,還是一位普通的哲學教師對哲學終極問題的思索。《蘇菲的世界》原着副標題雖是“一本關於哲學的小說”,我卻認爲它真正的主題乃是“存在與虛無”。

這是一個絕妙的影射。人類本是平凡如蘇菲一樣的生活着,並沒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虛無。然而不同於其他動物的本能——愛智慧,讓人轉向哲學,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這條路越走越遠,直到驚惶地發現竟毫無辦法證明自身的存在,發現這一切都是虛無。

這正是整個西方哲學的映射。“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接到的這兩個問題,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臘先哲固執地提出,他們不甘心僅僅只活在這個世界中,他們偏要去認知,思索這世界的本原,證明真實的存在。從泰勒斯到普羅泰格拉,從蘇格拉到亞里士多德,他們爲他們提出的問題奮鬥終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他們將他們的事業命名爲“愛智慧”,不是“智慧”而是“愛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許他們的問題永遠無法真正解決。但對於智慧的熱愛讓人成其爲人,讓哲學家成其爲哲學家。千百年來,關於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學家中延續,即使未找到答案,卻也從未斷絕。面對這些對於人類太過於沉重的問題,我們曾求助於上帝。如是,可以認爲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來就是其他物種的統治者,但這一切終歸幻滅。我們也求助於理性,如是,便可以認爲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天賦,動物所沒有的理性,但終究無法忽視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義與虛無主義漸漸滋生。因爲人類日漸發展,卻也日顯無助。人類爭取着自由,但卻突然發現自己被孤零零地拋到這世界上,沒有上帝,甚至沒有任何永恆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們自由了?也許。但,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地不面對自身的自由,我們最終,同樣沒有任何選擇就必須失去所有的自由。這自由輕到無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虛無?人類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無論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還是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讀出這種無奈。如果,如果人類不曾想過這些不必思考的問題,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痛苦,但,如果那樣,我們,也就不是人類。愛智慧是我們的本性,來自智慧的痛苦是我們的宿命。

《蘇菲的世界》中,我能讀到這種悲哀、壓抑與無奈。蘇菲是席德父親筆下的人物,席德父親又是作者筆下的人物,那我們呢?我們以爲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許,我們不過是另一個作家筆下的人物,我們沒有自由的意志,那個作家就是我們命運的主宰,我們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無人能夠證明,以爲是存在的東西也許不過是虛無,虛無,一切皆無,沒有任何東西是堅實而又可以確定的。

《蘇菲的世界》中,我卻也能讀到一種頑強,一種帶着悲劇色彩震撼人心的頑強。當蘇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虛幻的人物,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反抗。而最終,他們雖然未能使自己成爲真實存在的人物,卻逃出了小說的本身,作爲虛幻的人物來到了“”永恆之境。

是的,也許哲學的所有終極問題,都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對他們的思考,讓人類,與衆不同,如哈姆萊特的着名臺詞:“存在抑或虛無?這是個問題。”而目的,則是自我,是希臘德爾菲神廟上那句如帶魔力的銘文“認識你自己!”

蘇菲的世界精彩讀後感

不是每本書都能像《哈姆雷特》那樣,一千個讀者就能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有些書縱使可以寫出一千種各種形式的讀後感,但萬變不離其中,其表達的思想也大同小異,殊途同歸。恰如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哲學著作《蘇菲的世界》,雖然只是一本哲學啓蒙書,內容也只是通過小說形式展開的,可要讀懂它卻得費不少勁。然而其表達的思想卻是唯一的,即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像我們展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進而從心靈上帶給我們震撼,驅使着 我們去探索世界的來源與本質,思考人生的意義,活着的意義,以及對自然界生命之奇妙的敬重。

從蘇菲收到的第一封關於“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的信中的幾個簡單問題開始,便開始了一場空前浩大的哲學傳授過程。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含着許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從一個單純的,接受着簡單傳統教育的小女孩,通過高人指點,漸漸蛻變成一個有着自己獨特世界觀、人生觀、哲學觀並在求索過程中瞭解到了豐富人文科學知識的有識之士。

從第一次收到神祕人物的信後,她便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私人哲學老師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的神祕世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的哲學思想有了初步的瞭解,對古代希臘的哲學狀況也有了朦朧的認識,接着來到文藝復興時期,和那些已故的有着精闢思想的大人物、大思想家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目睹了歷史一次次的重演,看到了世界的種種輪迴,並開始思考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般科學規律以及世界宇宙的形成等深沉定律。蘇菲的精神世界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求索,不斷提升哲學修養的過程,這也是本書的情節發展過程。看這樣一部作品,不僅僅可以看到蘇菲個人心歷發展史,也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蘇菲所到之處,處處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前沿,處處凝結着文明的精華,瀰漫着哲學的氣息,哲學大師也是層出不窮。讀這樣一本看似小說的書,卻包含着整個西方哲學發展史,僅憑歷史背景就足以散發極具吸引力的魅力芳馨。

一直以來就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研究的也是與自己生活人生毫無關係的內容,總覺得離現實太過遙遠。不僅生澀難懂,還索然無味,即使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價值,畢竟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但在我的觀念裏,即使要發展哲學,普及哲學,那也是應該是那些哲學大師的任務,是否學習哲學也應該由我們自己選擇,而對我這樣一介平民,哲學也未免顯得太過高深,我只要學好我的專業,以後能就業混口飯吃就夠了。看了本書後,我大爲震驚,也像蘇菲那樣開始重新審視哲學的意義,並思考存在的價值。其實哲學研究的問題都是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它存在的目的絕不是爲了尋求所謂的自我安慰,或是學習簡單的辯駁技巧。有句話說得好,哲學是科學的兄弟,科學研究的都是實實在在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相對真理,而哲學研究的卻是精神上的關於人性世界本質的絕對真理。可以這麼說,哲學彌補了科學的不足。科學只能研究物質,哲學卻可以研究精神。因此,科學的作用其實必須在哲學已經發揮作用的前提下才有意義,譬如原始社會,因爲缺少可以主導思想的哲學,所以生活只能以解決溫飽爲目的,就連下一頓在哪裏也要到時再考慮,其實那算不上生活,頂多叫生存。那樣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現在看來,除了在研究人類發展史上有實物價值外,毫無人性上的研究價值,更無文明價值可言。

仔細想想,哲學研究的莫非是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並不是科學,它沒有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定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擺脫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而哲學卻給予我們智慧。

一直關於哲學的觀點是把哲學當作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認爲哲學是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對物質已經沒有任何追求了的人才可以研究學習的,在以往的觀點中,諸如絕大多數普通人每天都還在爲生活而奔波忙碌,又哪還會有什麼時間精力去追求那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哲學,如果物質上的都還沒滿足就去追求精神上的純粹是扯淡,所謂享受也應該是先滿足物質上的纔有資格去談精神上的,看完《蘇菲的世界》後,才猛然醒悟,其實哲學並不是一門多麼高深的學問,說的透徹一點,哲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更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去學習或多或少。好比信仰一樣,哲學可以成爲人精神的支撐,就如蘇格拉底,爲了真理,寧死不屈,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於爲了真理而戰,爲了真理而犧牲,我們學習的並不是他的行爲,而是精神,一種哲學上的行爲。

“我思故我在”,可看完本書後我都很茫然,我是真的存在嗎?還是隻是在某個特定時間段、特定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若干年後,當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還會存在嗎?渺小的我或許只是曾經存在過而已,沒有了呼吸,就沒有了哲學。不過隨着思考的加深,這種荒謬的想法徹底摒棄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永恆的,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出現和消失的只是一個形式罷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宇宙萬物也是永恆的,物質的變化也只是形式而已,各種事物只不過是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我們這個千奇百怪的世界。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已故偉人雖然早已沒有了生命,可他們的精神永存,如同依舊活在我們心中的原因了,在此我並沒有忽視廣大人名羣衆對歷史的作用,只不過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促進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少了誰都不行。

蘇子說得好,蓋將自其變着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哲學告訴了我們,我們是真真正正存在這個世界的一個生命,存在就有價值,但我們的生命是有時間尺度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可以輕視生命,更別談他人的時間和生命了,而應該把握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生命之花盡情的綻放,讓生命的價值盡情釋放,在行將就木之年可以無悔於青春,無愧於人生一場。

說到底,哲學,只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去生活以及去創造生命的價值。它本身就屬於生活的一部分,都說生活是哲學,其實哲學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