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看見》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看見》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見》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見》的讀後感範文

《看見》的讀後感範文1

花了兩個工作日,將柴靜的新書柴靜看見通讀完。寫下這篇看見讀後感,正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她沒有刻意性的選擇標誌性事件,只選擇了在工作當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僅此而已。正是因爲這樣,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記者,這位主持人,因爲她的一份簡單。舍友說她對柴靜沒有感覺,她喜歡楊瀾,之前讀過楊瀾的一問一世界,整個書中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氛圍,很是歆羨。可是它距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了,我不會同時輾轉於六門語言之中,我沒有那麼好的家庭背景,她的一切與我很是不同。在看見中,我看見了柴靜,看見了我自己。她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別人看來或許會有些孤傲,其實,我和她一樣,我們只是將獨立看得很重要,不喜歡依賴,喜歡背起包就走的灑脫與豪邁。性格上的另外的一些地方,說不清楚確切的點在哪裏,反正我是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說,柴靜看見這本書的開頭部分並沒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陳述讓我感到彆扭,也曾經閃過一絲放棄閱讀的念頭,不過慶幸的是我讀完了,感受頗豐。柴靜的主要工作是採訪,這就要求她必須去接觸一些具體的人物,具體而細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瑣碎,或熱門,或悲痛,請允許我用這個詞來形容汶川地震。柴靜的每一次採訪,每一個報道,即使她是簡單記錄,字裏行間我依舊能夠感受到她天生對細微事物有着的深刻體會,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這時候,心理想:如果一個人把生活中的種種細節都體味的如此之深,那她的生活豈不是很累,很矯情?自己也曾經想,如果沒心沒肺地過每一天,開開心心,那活着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書中,經常會引用胡適的一些名句,這折射出柴靜對胡適的認可和贊同,我也是極敬佩胡適的,所以我們都是平常人眼中的憤青,政客口中的激進分子,我們討厭屈服,但起碼,這證明了我們的心還是熱的,它依舊在跳動,爲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

《看見》的讀後感範文2

近來寫字不流暢,思想有點兒空,便主動與一位作家閒聊,想從他那兒找點靈感。而這位作家誠摯地向我推薦柴靜新出版的《看見》這本書!作家對我說:“看看吧,絕對是一本‘正能量’的書籍。”柴靜現在是名人,雖說我從來對名人的書並不太敏感,但因作家朋友那句“正能量的書籍”的話,我毅然將這本《看見》買家來。

當把這本帶着油墨香的《看見》捧在手心兒裏時,首先,書的封面讓我一看便親切得不能自己,作者那恬靜的笑容被一羣純樸的笑臉包圍着,一下子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作者開篇直言不諱地表明來自思想深處的觀點:“我試着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已。”而從整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的確是在用一個成熟記者的思想和平實的語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

“我天生沒有什麼機靈勁兒。”這是作者剛到央視工作時,面對男同事們的戲謔而對自己的評價,然後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幾杯水”。類似的鏡頭對每個人來說都感到很真實,因爲很多人都經歷過。但隨着在工作崗位上的歷練,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兒,還有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對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漸漸成熟起來,並且能冷靜地面對世間的一切“苦難”。就象作者在書裏說得: “象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矇昧裏掙脫,這纔是活着。”這句話似乎給萎靡的人注射了雞血,讓人的精神爲之一振!會自然而然地對人生進行觀察、思考、反思和評判。

有人說《看見》這本書的內容除了給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記錄得是自己的成長。這話我覺着挺在理兒。什麼是真實?最真實的文字莫過於作者對自己真切的成長記錄,而讓那些處在人生懵懂的人們從這成長的文字中體會和感受到真實的愛與痛,只有在這種愛與痛中激發出來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寫了一個去新疆地震採訪的鏡頭: “路已經破壞得很厲害,一顛簸,我和巨大的德國搜救犬一起滾倒在廂板上。它一聲不吭,從我的身子底下挪開,把大尾巴抽出來,廂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等我爬起來了,豎耳擰頭目視遠方。”沒有真實的經歷,你怎麼能編造得出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面!

而真正讓人驚心動魄得是關於作者記錄“探尋事實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負責人看看錄音杆: ‘這個毛茸茸的東西不能進’。”這是因爲錄音杆不能消毒。面對這樣的危險,作者堅定地說: “那讓我進去,我可以消毒。”看到這裏時,做爲一個讀者,我的心已經熱血沸騰!雖然沒有作者那種經歷與豪氣,但她無私無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對汶川地震的細節描述中,讓人產生更多對生命的珍重和親情的思索。要說誰不怕死亡,那真是睜眼說瞎話,但當每個人在面對死亡來臨時,亦或者說看到那些在災難中,還沒來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後,那種痛心疾首的體會似乎無處渲泄!而作者在書裏對人類中“人性”的解讀,特別是對生活在底層人的關注和敢於爲老百姓說話的膽量,剎那間就將讀者的心疏導開來。

讀完這本書,突然對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有時候一個人的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作千萬不能瞎編,要儘可能地讓“我筆寫我心”來還原事實真相。作者用記者敏銳的眼睛觀察,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就這樣在平淡中用內斂而樸實的筆觸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