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命的強音——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讀後感

《生命的強音——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命的強音——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的強音——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讀後感

我曾在電視裏照片中見過那些孩子樣的眼睛,乾淨的,明澈的,黑白分明的,在髒兮兮的臉上顯得格外清晰。黑白兩色的相片,似乎也有一種縛不住情感,強烈的渴望掙脫了平面,噴涌而出。

那一瞬的震撼,任何人都有;那一瞬,所有人都會希望爲那些小朋友們做些什麼。

我們把自己心愛的書、文具、嶄新的書包、衣服送給他們,我們希望他們和我們一樣幸福!我們更希望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有明亮的教室有可親的老師!

可是,我也知道,這一切有多麼難!那裏太窮了!那裏太苦了!

當我看完《感動中國的100個人物》徐本禹的故事,我不能平靜,我深深地感動了!他能拋棄我們視若必需的東西,尊崇內心的感動,信奉自己善良的本心,選擇將自己奉獻給這個世界。於是,他感動了我們。

徐本禹,山東聊城人,出生與貧困的.農村家庭,父親每月800元的工資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1999年,徐本禹考入華中農業大學,20xx年7月,徐本禹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到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巖村設在山洞裏的爲民小學支教一個月,20xx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取研究生。到這裏,還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男生的簡單履歷,他真的沒什麼特別的甚至比別人擁有的更少一些,他的人生剛剛起步,正通往一條在別人看來逐漸光明的道路——從農村進入城市,有好的學歷,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可是他讓這一切戛然而止,他選擇了一條極少人走的路,和那條即將到來的康莊大道截然相反——徐本禹放棄了高分考取的學校公費碩士研究生,又回到了那個辦學條件極艱苦,生活條件極辛苦的小學支教,面對父母導師的不解,朋友的勸阻,他的“一意孤行”。——只因當初暑期結束離開時他向依依不捨孩子們許下了諾言:"大學畢業再回來教你們。”

然後的生活是1500多米海拔的大山區,是不通電,不通公路,不通電話的山村,是沒有自來水,是玉米渣子,是因爲條件艱苦落下的胃病,因昏暗煤氣燈而引起急劇下降的視力,是內心無處排解的孤苦與寂寞,是一次一次在夜晚的淚水中醒來——這樣的兩年,可是他忍下來了。

捧着書,我一次次地想:是什麼,支持他一次一次從崩潰的邊緣回來?是什麼,讓他堅持在這幾百個日日夜夜不退縮,不逃避,反而將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

豈只是那一個承諾,不是的,讓他堅持的還有那雙雙渴望的眼睛,還有作爲一個社會公民那必須的社會責任感。

更是愛啊!對孩子!對鄉村!對祖國!

我想,現在,他也許是那極少數的人,走的是一條少有人走過的路。

但在不久的將來,便會有更多的人跟着他,和他一起走下去!

因爲,他的精神吸引了更多人!

因爲,他的愛感動了中國人十三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