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吶喊讀後感「精選」大綱

吶喊讀後感「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者真實的描繪出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層次關係,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吶喊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吶喊讀後感「精選」

  吶喊讀後感1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爲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爲職業,在最後因爲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爲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爲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羣衆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爲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吶喊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吶喊》這本書,讓我倍感難過。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一章。人們的舉動實在是太噁心了,居然吃自己的兄弟,他們在那時,應該可以吃飽的,他們居然放棄有營養的食物,而開始瘋狂的殺戮,這更能體會到舊社會人們靈魂的扭曲,他們就像沒有進化完整的人類,用鮮血來彌補他們心靈上的創傷。最後我只能說實在是太噁心了!!!

  吶喊讀後感3

《孔乙己》反映了當時社會封建制度殘害文人身心的窘況。那窮人窮的慘哪,是錢是身是心的窮啊!封建社會過去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不缺與其封建項類似的地方,同樣用九年義務制教、高中、大學、博碩士等,來辨別一個人的能力價值,或許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才使人威信使人愁。

於是我們有了期待,有了理想社會的塑造,我們的期望是源於現實的,也是在不斷爲之努力奮鬥着。

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吶喊,爲更美好的明天奮鬥。

  吶喊讀後感4

在讀《吶喊》這本書之前,我爸爸告訴我:在那個年代,中國很落後,擁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魯迅認爲中國人落後時因爲技術不發達,於是到日本留學學醫。但是他後來發現,中國當時的迂腐和落後不是因爲技術,而是因爲中國人的獨立人格、個性和思想的喪失。所有魯迅棄醫從文,想通過文章來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沉睡的拼搏、向上的積極精神。

在《吶喊》這本書中,他主要描寫了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些普通人的悲劇命運。在對這些人和生活細緻入微的描寫即入木三分的刻畫都使他的文章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吶喊讀後感5

今天,我讀完了《朝花夕拾》,而我買書時正好買的是《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合訂本。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反映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作爲改變民國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片對於瞭解作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着魯迅獨特的個性,就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吶喊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吶喊》的書。是魯迅先生很有名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看《狂人日記》了!

《狂人日記》主要講了在五四時期的吃人事件。剛開始,我還很驚奇,那個時候竟然吃人!但當我問媽媽是時才知道。原來吃人並非吃人,而是反映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概念。“吃人”無非就是揭露了當時官員者剝削民主,燒殺搶奪的情景。聽完媽媽的話後,我才覺得,原來當時的社會這麼黑暗,官員還得搶人民的食物,錢財,這是多麼的可恥呀!原來“吃人”就是指當時的官員“吞吃”民主的金財及食物呀!

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當時的事情,都是因爲民政`腐敗,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能被他人所欺負。

  吶喊讀後感7

《阿Q正傳》中明顯反映了“精神安慰法”的效爲,運用阿Q的典型例子,描寫了被人壓迫卻自幹墮落知恥而無後勇的一類人。反過來看這種“精神勝利法”也有可取之處。舊時的中國人民敗在“精神勝利”上,我們則應取其精華,適時適地的運用。

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實則該要更多的“時代阿Q”的存在。競爭的激烈使人人的精神世界變得敏感,人人都堤防着自己成爲阿Q,強者才使人心的嚮往,於是乎,別人罵我一句我得雙倍奉還,形成了“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的悲慘下場。誠然不該提倡“精神勝利法”嗎?

  吶喊讀後感8

精神勝利是有底線的,例如墮落是不可取的。假如你是一個奴隸,首先因該不要抱怨你是一個奴隸,而引以高尚的行爲舉止保自己提高到奴隸水平之上。在你想別人抱怨你是一個奴隸之前,要在思想上肯定自己不是努力,這便是精神勝利的宗旨。但絕不忘細細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努力行爲習慣,你自然而然地克服了所有不利的條件,所有的困難都會向你低頭。

現實更是這樣,市裏層出不窮。過去的奴隸相當於現在的保姆,不要抱怨夫人壓迫你,你能保證在你有錢之後不去壓迫別人嗎?記住那是永恆的規律!這條規律結對公正,那就是:今天你是別人壓迫的,明天你可能在壓迫別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在這晴間有個過渡期“精神勝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