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大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1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寒假得空,爲了做個好媽媽,去書市一逛,買回一本,細細品讀,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動。

這本書是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從書中的字裏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並且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最主要的是,這麼優秀的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的內容不僅讓我懂得了爲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讓我深思爲人師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犯錯。很多時候學生犯錯之後,我們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氣,繼而對其批評教育一頓。書中的作者認爲在讓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其實孩子犯錯之後心裏已很難過了,老師給予理解,倒往往比給予批評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即使說,也要採用不讓孩子丟面子的說法。孩子成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犯錯,改錯,在犯錯,再改錯的過程,孩子從犯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樂趣和生活的經驗。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需要理解錯誤帶來的價值,看到錯誤和正確同樣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冷靜,分析具體問題,對症下藥。

再者,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作者認爲“強權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獨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們不再好好地聽話,而是離經叛道。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會強迫孩子去做自己認爲是對的事情。我們經常採用強權手段,讓孩子服從自己,其結果只能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適得其反。其實我們要改變想法:孩子要求獨立,說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開始思考問題,開始長大,作爲老師和家長應該感到高興,要以客觀、疏導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反抗。有一個故事,兩個母親得知了孩子之間早戀的事情,女孩子的母親勃然大怒,對孩子批評教育,並給她辦理了轉學手續,孩子哭着離開了心愛的學校和同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2

尹xx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還是兩年前在噹噹網上看見買的,可是買來後就一直放在書架上了,暑假沒事翻看了幾頁,才發現這本書特別的好,看晚了,尹xx老師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從她敘述的一件件平常事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一些我們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尹老師在書裏給了我們一種很好的答案.我以一邊讀一遍後悔,原來我這反面做錯了,原來我那兒也出錯了.還好讀的還不是特別的晚,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特別優秀的孩子,就像作者的女兒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尹xx老師在書中記敘了許多,很多事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比如文中寫的開"小賣部",我的女兒也自己在家玩過,經常在家把鞋子一雙雙的擺好,然後向我們賣,也是討價還價甚至給了她錢她還學着給我們找錢,我基本上都是陪孩子認真的把遊戲表演下去,但是沒想到要發揮這種遊戲的更多的作用,更沒有堅持下去.再比如給孩子講故事,我也知道從小給孩子講故事對孩子以後有很大好處,但是我犯了一個大的錯誤就是:我擔心孩子聽不懂,總喜歡把故事給口語化,正如尹老師說的:"對於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來說,任何詞彙於他都是全新的.我們認爲通俗的或不通俗的,於他來說都是一樣的,原來給他讀故事就是最好且最簡單的。還有古詩滋養的孩子、好閱讀與壞閱讀、“不陪”才能養成好習慣、不考100份、學會開家長會、不上學前班等等,幾乎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深思。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很多家長和我交流的時候都說孩子在家不願意和家長交流,逆反心理特別強烈,還有的孩子經常愁眉苦臉的樣子,我想這本書應該推薦給家長,讓家長也學習一下怎麼樣當好父母。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當我們作爲老師作爲家長訓斥孩子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將近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對如何做個好媽媽總結如下:

1)要有良好的心態和自控力。

2)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閱讀的環境。

3)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輕鬆的母子關係。

4)要恰如其分地給孩子多多鼓勵。

5)要想辦法使用聰明的方法來代替批評教育孩子。

6)不要求孩子考100分。

7)注重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8)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

9)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10)好媽媽要懂得尊重孩子。

身爲老師,我們不僅要做個好媽媽,還要做個好老師,做個勝過媽媽的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3

女兒還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推薦了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開始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同事很驚喜的說,“你也在看啊,這本書寫得不錯的”。此時我纔開始重新認真的閱讀這本書。細讀下去,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良多。

女兒開學已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裏我也看到了諸多書中提及的教育方式。這與我的傳統學習理念有較大的出入。例如:書是應該“讀”的。之前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書中的內容應該要加以消化,用自己的理解去複述書中的內容。但對於剛剛纔認字的女兒來說,用手指指着書本逐字逐句的讀,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習慣的養成對女兒的幫助要遠勝於識字量的增加。我相信書中優美的語言熟悉更勝過自己的對文章的概括。把認字和閱讀結合起來而不是分成獨立的兩個部分來進行用欣賞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認字。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聯想到當下女兒在進行應用題解答時也時常會碰到讀完題目卻不知所云的狀況。更堅信了“閱”與“讀”結合的重要性。

又例如:關於興趣的培養;每一個家長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因操之過急而適得其反。女兒現在在學拼音,拼音的第二聲和第四聲總也分不清楚。不斷的重複我也有些煩了,態度不自然的就變得有些過火。以致於後面女兒每發一個音時都會思考一下並在口中默唸四聲然後再發音。但最後還是錯,女兒哭着跟我說“因爲我怕錯,我也不想錯,我想對”。我想這時的女兒對拼音應該是深惡痛絕的。此時的學習對她來說應該是一顆苦藥。人最難抗拒的是“成功的誘惑”,最討厭的莫過於“強迫的接受”。回想兒時的我們也曾走過的這一段艱苦歷程,那時的我何嘗不想得到成功呢?書中教我們做一個記錄成長的冊子,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記錄在案,每一個點滴的成功都將化成孩子向着新目標前行的動力。每一個失誤也終將成爲孩子自我修正的座標。我想記錄的本質還不在於對於孩子的指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家長提出了堅持的要求。用家長的言行去引導孩子用堅持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常說孩子的教育是一場沒有排練的舞臺劇,我們只能隨着時間的年輪不斷的編排劇目,如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去認真的思考不去理性的處理,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性情武斷的做出判斷,這樣可能培養出一個偏激、叛逆、任性的孩子,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從失誤中體會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有很多習慣性的做法,其實是做反了。對照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我也在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言行、方法。也從與老師的交流和女兒同學家長中瞭解和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還清楚的記得老師來家訪的那一天,當着老師的面和孩子的一句玩笑,當場被老師指正。孩子犯了錯或做了些不適當的舉動,其中一定會有他的原因或是因爲習慣或是他表達的方式不太正確又或者詞不答意等等。簡單的及時的糾正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能力爲目的,對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損害的方式都是不適當的,即便是一句玩笑滿足了家長當時的需求但對孩子的傷害一定是很大的。目前我也發現女兒經常會有從衆的心理出現,或許與之前的這一系列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不適當的教育方式影響的將是孩子多年甚至一生的學習和處事態度。

書中還提到了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誤區,就是“管”和“教”的分別,很難說教更勝於管。孩子的觀察力是相當敏銳的,家長的好惡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價值觀和審美,曾看過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們能從家長的言語和口氣中去判斷對方的地位,並會在以後他自己的言行中把相關的態度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也正如書中所述“身教大於言教”所以在學習教育孩子的同時我也當注重自身的修養,正如作者所闡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一種方式去做去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磨鍊和蛻變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好家長“好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教育方式的差異影響着孩子的一生,我們每一位手裏的美玉必須用相宜的刻刀去精心的雕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4

當馬老師告訴我們有一本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我心想再好的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怎麼能比的上一個好老師呢?但是在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在本書以後,我的想法和態度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得知我們每一個家長手上都好像捧着一塊美玉時,就看我們做父母的是在精心雕刻呢還是在用鋤頭刨在塊玉呢?看到這裏就讓我感到很震驚,使我認識到如何能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

讓學習變成輕鬆的事情,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讓孩子喜歡,這個做法很好。作者爲了讓孩子學習計算,在家開“小買部”這樣的遊戲時,讓我得到一些啓發。因爲我是做超市的,在沒事的時候就讓家軒算賬,這樣使家軒覺得自己會算賬而高興從而達到了預習數學的目的。也給他提供了一個認識錢和元角分的換算上的好場所。這使我受益匪淺而家軒也從中找到來了快樂。

用不讓孩子寫作業的方式來懲罰他,讓我感到很有效。有一次家軒不願背《千家詩》,我就說你以後就不用背了,背了又沒有用還很費勁,這話還沒有說完,他先急了,一邊哭着一邊把古詩背完了,還害怕不讓背呢。

這本書記錄的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小事情和一些處理的方法,給我們這些媽媽們好多的啓示。在我們做家長的只看到孩子之間的差距,現在讀完在本書以後才得知區別在於媽媽。作者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的,而我們只是把孩子養大的。

此書講的很多,雖然一些我做不到,因爲有時做起來很難,但是我會用心去做,讓我做一個真正的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5

當我拿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時,我是驚訝的,爲什麼呢?這麼一個一個記事的小故事,有什麼值得好學習的呢?但深入進去之後,才知道每個小故事都是作者的真人真事,通過這一個個小故事,衍生成一個個大哲學。的語言通俗易懂,教你如何教育孩子,樂此不疲。它像一面鏡子,照耀着我的靈魂深處。

我要努力做一個好媽媽,成爲孩子的驕傲!

我以前認爲,我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待提高,將一個故事講出,是一很"作"的事情,畢竟孩子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母親之間的差別。看了這本書之後,我不這麼認爲了,只有心與心的交流,才能產生最大共鳴。

下面講一講我的故事吧。

農村出的我,希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鯉魚跳農門"我在學習上認真刻苦,非常執着。從小學、初中一直到中專,我的成績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全年級前10名。當時沒有什麼補習班,把老師教的東西學好,就能考出高分,學習對於我說是一簡單的事情。98年,當我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時,我趕上了下崗的大浪潮,並沒有分配到單位(當時是分配製,現在可以說是應聘制),單位職工在下崗,內部子女分配都困難,何況外部的呢?再父母一沒資,二沒後援,學校也因政策原因,幫不上忙。怎麼辦呢?難道回到父母的老路上嗎?在我心情極爲沮喪的時候,我給同學寫了一封信,同學給我帶了一線希望,推薦我到了廣州江貝步步高電子廠打工。到廠裏工作後,我看到了另外一遍天。要想生存,唯有不斷學習,我拼了命的練習五筆、學習電腦知識,有了這一技之長,我和愛人在天門城區開了一家廣告公司,總算站穩了腳根。我在學校讀書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成績是好了,可其它比如體育、藝、表達能力等都是我的弱項,相當於除了主外,其它都是我的短板。現在同學會時,大家對我的印象就是"學霸",其它沒什麼印象了。

當我踏入社會後,我所學的專業並沒有給我帶生存的本領。要命的是,我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短板,深深的困繞着我。交流、溝通對我說,比讀書難多了。有一段時間,我產生了一種"讀書有什麼用呢?能說會道懂運作纔有出路"這樣的心理。

當恆恆上小學時,我對她的教育觀是這樣的,學習上能過得去就行,但其它方面不能遜色。因爲我自身的素質沒得到提高,沒有在第一時間內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導致孩子現在學習困難。

對於我說,學習是一簡單的事情,溝通是一困難的事情,但恆恆恰恰與我相反。一個題目,我教她三遍,她聽不懂,我再教她,她又覺得我囉嗦,說的多了,我也很煩燥,總認爲孩子不懂得我的良苦用心,就衝她發脾氣"這麼簡單的題目,講了幾遍都聽不懂,你你你……"等等,母女關係鬧得很僵。怎麼辦呢?自己給孩子講,孩子聽不進去,可又不想放棄,只好寄希望於老師,找補習班吧!心裏還在想,交給老師沒問題吧,可想而知,自己都沒辦法解決的事情,老師能解決好嗎?何況那麼多的學生,老師也管不啊!

我和恆恆的關係用"劍拔弩張"這四個字形容不爲過,我讓她上了很多補習班,一直是我在替她選擇,我認爲是對的事情,希望孩子能接受,往往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對孩子使用冷暴力。這樣與孩子越行越遠。讀初二時,恆恆再也不願上補習班了,(fsir)她說,上再多的補習班,我的學習成績始終提不上去,你不要再找了。她說補習班老師的教法和本班老師的教法不一樣,好不容易適應了本班老師的教法,你又要我適應別個老師的教法,到底聽哪一個呢?你花了錢,達不到你的要求時,你又要罵我。問得我啞口無言。

她說,你看我的語老師,對我寄予很高的希望,當我達不到時,老師依然用鼓勵的目光看我,依然讓我當她的小助手;我的英語老師呢?依然在班上表揚我;我的數學老師呢?依然在鼓勵我,說我是態度好的一類學生。你總是放大我的缺點,而縮小了我的優點,我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說得我醍醐灌頂。

我要改變我的方法了,欣賞孩子不是隻看待她的缺點,更是如何讚賞她的優點。遇到問題時,要和孩子商量。畢竟孩子是主角,你是配角。思維要過渡到由我想做到孩子自己想做。我讓孩子上華泰中學,最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通過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同學資、優秀的名師教誨,帶領我和孩子共同進步。現在看了這本書後,我的想法是對的,只有母親的素質不斷提高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這次期中考試之前,我和恆恆談心,無論你考的好與壞,我們都出去外面散散心,好嗎?恆恆同意了。4月0日,我們選好了地點:去武當感受道教化的博大精深。她妹妹沒人帶,當我們將她妹妹交給她奶奶時,孩子拼了命哭,小小身軀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淒厲的哭喊聲讓人感到震驚,整個村的人都被驚到了。沒辦法,我們將妹妹帶回了。之前我們去過武當金頂,高路陡人又多,大人自己登都困難,妹妹不能帶去,但又不想在恆恆面前食言?怎麼辦呢?她爸爸也認爲,五個多小時的路程,太遠了,也想打退堂鼓。可我不想放棄啊?後我就和妹妹做工作,把她交給爺爺帶,然後我們三又上路了。這次我們商量好,如果路程遠,我們可以先走2個小時,休息一下再起程。我們是下午6點動身,2個小時後,在棗陽下高速,休息一晚後,第二天從棗陽直達武當,恆恆心情格外的`好,還唱起了小歌,她爸爸在恰當的時機與恆恆進行了一翻長談。到達武當後,由於遊人衆多,導遊勸我們不要去金頂。而是去了太子坡、逍遙谷、紫宵宮這三個地方,路好走,人又不多,非常輕鬆,與心目中金頂的走法截然不同,是自己事先對路況沒有進行詳細的瞭解,假想象認爲這三個地方和金頂一樣,高路陡。早知如此,完全可以將妹妹一起帶過玩,白白讓妹妹流了那麼多眼淚。我們在逍遙谷時,一個有名的肖道醫看了恆恆的手相,說她是一個才女,右手大拇指上有三條線,比我有才,這下把恆恆高興得直唸叨"我是一個才女,我是一個才女"冷靜下又問我:"媽媽,我是一個才女,爲什麼我的成績跟不上去呢?"看,這個時候還在想着自己的成績,看孩子是想把成績搞好的。我這時跟她講:"天時(武當求學)、地利(華泰名師名校)、人和(恆恆自身努力)"天時、地利都有了,現在只差人和了,看你自己的了。誰不希望自己是才女呢?可你要想辦法啊?

我和她講:"爸爸認爲走五個小時太累了,放棄吧",可後我們改變方法,我們分二段走,雖然慢點,不照樣到達目的地了嗎?只要不放棄,目標終會實現的。

方法一定要正確。在武漢和十堰的形路口,如果我們朝着武漢的方向走,會走錯路甚至到不了目的地。如果我們朝着十堰方向走,目的地就離我們不遠了。所以按着方向指引,就會離目標越越近。一意孤行,只會適得其反。

不要假想象。金頂爬起,是有一定的難度。可你不要將金頂的難度假想到太子坡和紫宵宮上,只有自己真正走過了,兩者纔有對比性。在沒有走之前,不要假想象,讓虛假的困難擋住了前進的腳步。

道醫說你是一個才女,是給予你的一種希望,有希望就會有動力。可你不能將這份希望藏着掖着,要讓她發光發熱,走向遠方。

恆恆通過這次旅程,明白了一些道理,具體到哪個點上,就要靠她的覺悟了。我對她的期許是:你爬坡時可以稍微慢點,但決不能放棄。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爲品行端正、善良友愛,她就會在這種氛圍裏漸漸生髮出自我肯定的意識,她的品行就會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爲有某個問題,她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

還好我讀到了這本書,還好我認識了一幫良師益友,能將我錯誤的觀念及時的糾正過。感恩,感謝!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6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一直在噹噹網熱銷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買了一本。

看完之後,有些感觸,書中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對於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家長較實用。本文由一。約四、五歲時讓孩子背優美的古詩;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她有更多時間去看課外書,閱讀有用小說;正面鼓勵孩子:只設記功簿,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正確對待多動症(有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我也建議若不是離譜得厲害,不要讓這個痕跡流經孩子的生活,當開始診斷和吃藥的時候,本有希望的病也會無力迴轉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質疑,一個能將教自己小孩的老師公然用"蠢笨"等詞語形容,便將最起碼的溫情與敬意毀之一旦。難道說女兒考進了清華,這樣的個體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嗎?她的教育實踐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嗎?我發現周圍活得幸福的人,都有個共同的特質:感恩。而不是某種利益驅使,對老師面上和諧,背後切齒。

老師現在難當,真正想要做個好老師,在學校的評價系統,社會的評價標準和自我的認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樣的水平,在橫向比較中,會讓你承受壓力,打擊你的自信;在縱向比較中,人們少有記起自己的啓蒙老師;自己在周遭一片懷疑的目光中,走得堅定,可有誰肯定過他們的付出。有素質的家長會評判你的種種行爲,動不動就是破壞了學生幼小的心靈, 扼殺了她們豐富的想象力,可爲什麼不反思現在的年輕人那麼脆弱,經不起一些風浪;缺少知識的家長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個個體不同,每班有五十多個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點菜,也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如果,尹建莉處於小學老師的處境,我相信她斷然寫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說現在的教育不存在問題,只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當過老師的人,一個肯定會爲自己女兒選擇老師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兒的老師肯定不會很差。用周圍的親人、朋友、老師來襯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讓人不由得唏噓。

這點是對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的培養孩子成功的話,的確需要一位好媽媽,她堅持、豁達、上進、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認識世界。

有心學習的人只需學習她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她那樣一份心和毅力,你也會做得不錯。而且,要知道不少沒有讀過北大清華的人同樣過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尋找快樂之泉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7

尹老師的好書裏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也誘發了我寫第二篇讀後感的願望。說到“管”我想不乏有多種理解,控制是一種管、指揮是一種管、打罵是一種管、說教是一種管、引導是一種管、貌似不管卻幫助孩子建立自控的意識並訓練該能力也是一種管,這是我認爲最高層次的管。然而達到這種管的境界真是太難了,稍有偏頗就有可能差之千里。看了好書中尹老師對於圓圓貌似不管實則關注的例子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也讓我再次擺正了我和女兒的關係,正視了自己很多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

讓孩子聽話恐怕是每一位家長的願望,然而極少有家長會去思考孩子爲什麼不聽自己的話,要如何說孩子才肯聽。也許在以大欺小的態勢下孩子屈服了,表面的聽話卻埋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小小的心眼兒恐怕已在預謀着用何種方式擺脫這種壓迫了。嘮嘮叨叨是女性的通病,除了招致子女的反感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通過反覆地讀好書,我感到管孩子不是難事,首先成年人對兒童就有年齡優勢;其次家長對子女又有地位上的優勢,再加上人都有對其他人的控制慾,管住孩子不難,難的是不管

閉上自己的嘴、放下自己作爲成人和家長的架子、收起自己的巴掌,我想這樣的不管會比管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再過十年我們肯定會見到成效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8

大家好,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人,人們說喜歡運動的人,注意力集中時間會比較短,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要是讓我在球場上打球我可以玩上兩三個小時,要是說安安靜靜的看書就困難了。回想起來,我好像沒有過廢寢忘食看書的經歷,也沒有哪部書可以吸引我一口氣看完。但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改變了這一“歷史”。其實和這本書結緣還是源於老婆大人,那段時間她看了這本書,說這本書很好,很實用,是現在最暢銷書之一,於是給我下達了任務,一定要看。當時心想讀就讀吧,在我們學校這麼濃厚的讀書氛圍中自己也不能落後啊,人總是要進步嗎。但是讀完兩個章節以後,我就被這本書吸引了,不光因爲我有個三歲的兒子,更重要的是我現在是一名小學教師。我知道在座的老師好多都已經讀過了,體會和感受肯定比我深的多。我是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沒看過的老師,尤其是沒有小孩或是小孩子還小的老師,真的很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研究,並自己培養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這本書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記。

一直以來,關於學習的一個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學習要刻苦”。許多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向他們灌輸這樣的概念,要求年齡尚小的孩子刻苦,不少家長從孩子上學前就嘮叨說,上學後不能盡情玩了,要用功學習,孩子上學後,就不斷教導孩子,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並且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這樣要求他,以期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上用功勤奮是必須的,但用刻苦的言語和思路來要求孩子,這往往是在幹一件南轅北輒的事情。

把學習這件事和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覺聯繫到一起,她會使孩子在想到學習時就有微微的不快。誰會喜歡苦呢?一個人爲了某個目標而吃苦,必須基於她有足夠的理性和毅力,這種理性和毅力連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她來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適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孩子更是如此,感覺甜的東西他就喜歡,感覺苦的東西他就討厭。

我們原本想要孩子喜歡學習,卻把學習過程作成苦饃饃,只把結果設想成爲甜餡餅。要孩子天天吃着苦饃饃,去想甜餡餅。過程天天具體而真實的陪伴着孩子,目標卻遙遠的虛無縹緲。當她在吞嚥苦饃饃中感到厭倦時就被批評爲不刻苦。被要求以那想象中的甜來壓抑這真實的苦,孩子不具有反駁成人教導的能力,她只是感受到了這裏面的不和諧。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爲力。(在這裏我還想起了一個章節,題目是“不做穿西裝的野人”說得就是你粗暴的對待孩子是因爲你心裏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頓或是罵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會把你怎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威,是主人,你不用擔心打罵後的後果,所以你總是忍不住,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大人你就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因爲你也害怕。我覺得說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據說在二戰期間,一名好的瑞士鐘錶匠被脅迫去給納粹製造一批高質量的鐘表,儘管他費了相當的力氣,卻始終做不到戰爭前的水平,她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爲什麼,後來有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爲他製造鐘錶時的心境不一樣,這就是情緒的力量。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爲,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麼程度,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麼程度,並使活動成爲一種苦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會逃避。這可以解釋爲什麼家長和老師越要孩子用功學習,孩子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兒童並非不知道刻苦學習可以換來好成績,她只是做不到。當學習活動沒有喚起他的愉快體驗時,她就無力去調動自己的主動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現出懶散、不刻苦、不認真等——許多人以爲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實是她上進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長和教師應該研究兒童的特點,體恤兒童的心理,注意從“學習情感”方面培養孩子的好學精神。“刻苦”是一種成熟的學習品格,她不會憑空產生,她是在理性和興趣的土壤上生長的。孩子在各個學習時期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不一樣,就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制來說,作者認爲小學階段主要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初中階段主要解決學習方法的問題,高中階段拼的纔是勤奮。

在培養孩子勤奮學習方面,恰是不能強化“苦”,而要儘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學習是苦的,也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避免它在學習活動中感覺苦悶。

這裏作者舉了一個她女兒圓圓的例子,圓圓上高中後,學習很累,她偶爾也會抱怨說太累了,表現出鬆懈。孩子本來已經覺得苦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更不能以“要懂得吃苦”這類正面說教讓她苦上加苦了,這個時候應該想辦法減淡她對苦的體驗,向她提示“學習不苦”。作者採取了兩個辦法來幫助她。

一是找了些高考狀元談經驗的資料,尤其是那些談刻苦用功的,讓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績的同學,沒有一個不勤奮。這表面上看是強化了學習要刻苦,實際上緩解了她對苦的感受。既然狀元們都那麼用功,那麼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沒有向她提一句要求她吃苦用功的話。

二是和她一起讀了本《科學的故事》,儘管她高中時學習很忙,我仍然建議她瀏覽了這本書。這本書編的很好,它呈現了數學、化學、物理、醫學等各學科的大致發展脈絡,以許多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其中艱難的歷程。圓圓從這裏看到人類科學知識的積澱是那樣不易,僅僅是氧氣的發現就經歷了那麼多年、那麼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輕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書縱覽前人每一種驚人的成就,她由此覺得很幸運,自己不過是這些偉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麼苦呢。

高考結束後,很多孩子彷彿一下從地獄中鑽出來了,有的人恨不得把書撕了。圓圓有些奇怪自己怎麼沒有這種感覺,日子好像和以前差不多,無非是生活內容不一樣了。這可能是因爲她在高考前一直沒有那種特別壓抑、特別苦累的感覺吧。

我們經常讀到一些古今中外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們如何廢寢忘食地工作和學習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被當作“刻苦學習”的例子來激勵後人。它們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是真理。事實上,每一個忘我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的人,她一定是對學習和工作建立起了興趣和責任感,這種興趣和責任感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它們在飲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們置身於喜愛的事情中的“樂”,就以爲他們是憑藉“苦”取得成功的。實際上,他們不“苦”,他們其中享受的樂趣別人體會不到。

想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讓他喜歡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這件事裏摻雜進讓他感覺不快的因素——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寫的大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是相通的,教師在教學中,能以家長的心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特點,以孩子的興趣出發,寓教於樂,不僅是爲了孩子的一陣子着想,更是爲孩子的一輩子着想。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方法對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幫組,我能做的是,儘量做到讓我的課堂充滿樂趣,讓我的學生們收穫更多的健康與快樂!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9

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已經十幾年了,追求的目標無外乎一個“好老師”,可是怎麼個好法,卻沒有定論。榮升爲家長剛剛三年,記得誰說過“媽媽將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職業”,所以我又有了一個職業追求——“好媽媽”。一年前,聽大姐給我介紹了這本書時,它的書名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買回家細細品讀,從此愛不釋手、如獲至寶。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教育專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記。作者是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作者的女兒品學兼優,曾連跳兩級,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被評爲北京市三好學生。

尹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既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又有可貴的教育智慧,更有無處不在的愛心。它改變了我許多的觀念和看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家教觀,對我產生了深遠地影響。因此,我也曾多次在家長會上向家長推薦這本書。現就幾處感觸最深的地方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關於課外閱讀:一根魔杖。

1、 魔杖的魔力:點石成金。

在我們以前的觀念中,好像孩子把課本讀好就行了,至於課外閱讀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我接觸到的不少家長認爲“孩子課本上的知識還沒學會呢,看什麼課外的閒書?”雖然我們知道,讀書很重要,能夠使人的知識更淵博、作文寫得更好、更有氣質,可是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卻也認識不深。

讀了此書後,我瞭解到: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它不顯山不顯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作者在書中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深刻分析了閱讀對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她確鑿可信的理論依據、真實詳盡的事實論證,讓我看得心服口服。

是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之間的聯繫。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2、 誘惑閱讀:興趣引導。

作者尹老師說:“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所以,閱讀也需要誘惑,尤其在電視和電腦這麼普及的今天。

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一到放假,在電視跟前一坐就是一天,趕都趕不走,什麼節目都看;或者在電腦跟前整天整天地打遊戲,連吃飯睡覺都不顧。他們根本就不看書,也看不進去書。

是呀,在電視節目異彩紛呈、電腦遊戲新奇有趣的今天,再想讓一些孩子坐在桌子邊文靜地去看書,是真的需要誘惑的。

除了從小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尹老師的做法就很好,她引導女兒從二年級開始讀長篇小說,就從引人入勝的金庸武俠小說開始的,她買來後,自己先看,每天看完還誇上兩句,有意無意地講一些有趣的情節,講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來,說還沒讀到,然後鼓勵女兒自己讀,告訴她只要看懂大概意思就行,不會的字可以問媽媽,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讀書。像她這樣的誘惑閱讀,真的是不動聲色、有心而又自然!

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上,我也深有感觸,我們大人忙了一天,回到家也總想休息娛樂一下,於是看電視也就成了消遣方式。可這時孩子也在看,不知不覺中他也迷上了看電視,成了“小電視迷”。最糟糕的是,家長整天在看電視,卻把孩子趕到書房,孩子能靜下心來看書嗎?

尹老師就建議大家:可以規定孩子看的電視節目,在他非常想看的時候,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但家裏平時要儘量少開電視,家長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從幼兒期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也是防止患上電視癮的好辦法。

其實,從有女兒開始,我們家就很少看電視,尤其是1歲半以後,家裏的電視幾乎就不開,每天女兒只在電腦上看一兩次動畫片,晚上有時間我們就會和孩子玩一會兒、鬧一會兒、畫會兒畫、一起看會兒書、講講故事。以前,我也喜歡在電視前打發時間,現在發現:沒有電視的日子,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豐富。

3、 有用書與閒書:有趣爲主。

在讀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很多人在閱讀上存在着一些誤區。如:什麼是有用的書,什麼是閒書?以前總認爲,與學習知識相關的書是有用的書,而什麼武俠小說之類的都是閒書。

而尹老師提出來,作爲常規閱讀材料作文選沒有什麼意義,中小學重點推薦讀長篇小說,以興趣爲主。

這讓我想起自己中小學階段,就很喜歡讀長篇小說,尤其歷史類的章回體小說,它很吸引人,總想讓你一探究竟,揣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閱讀經歷是那樣的興奮和好奇,真想一口氣讀完。

是啊!只有“有趣”,才能讓孩子實現閱讀活動;只有實現了閱讀活動,才能實現“有用”。

  二、 關於愛:有心而無痕。

從書中可以看到,尹老師對女兒是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段又是何等自然無痕,這是多麼美妙的教育境界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這種愛卻千差萬別,也正因爲這種愛的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孩子。我在書中“如何提高愛的質量”這一章,學到了許多東西。

比如:“引導孩子如何對待打針?”看了書後,我就按照尹老師的方法做,尤其是在前不久3歲的女兒患肺炎每天輸液,我就做到了以下幾點,沒想到效果很好:

1、平靜自若,不表現出焦慮。

我們很平靜地告訴女兒,生病就要來醫院看病,讓醫生看看,病很快就會好的。

2、對於爲什麼這樣做,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對她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激發孩子的勇氣。

當醫生看過病後,說讓拍肺部CT。於是,我就告訴女兒:“醫生說讓我們去拍個片子,給你的肺照個像,看看肺裏有問題嗎?”而且還告訴她肺的位置和作用,讓她吸氣呼氣感受肺的位置。女兒問:“拍片疼嗎?”我說:“和你在照相館裏照像差不多,不過它是用一個大圓筒給你的肺照像的,你只要躺在一個小牀上一動不動,就行了,倒是不疼,就是有些不舒服。不過,媽媽會陪着你的,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會一直拉着你的手,只要你不動,很快就會拍好的!”結果,拍片時,她非常配合,真的一動不動,我們很快就拍好了。

後來,醫生看了片子,說是肺炎,要馬上輸液。以前女兒從未輸過液,於是我平靜地告訴她:“你病得有些重,醫生讓我們輸液,這樣會好得更快些。”她問:“輸液是什麼,疼嗎?”我說:“輸液就是把治病的藥直接輸送到你的身體裏,讓你很快戰勝病痛,這樣就不咳嗽、不發燒了。其實扎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疼,像刺紮了一下,但輸的時候就不疼了。”她以前有過被刺扎的經歷,聽我這樣說,也就釋然了。

來到扎針的地方,我們發現那裏哭聲一片,有的孩子反抗特別激烈,紮了好幾次都沒紮上。這時,我問女兒:“哭能止痛嗎?”“不能!”於是我說:“那我們還不如不哭呢!”

到了扎針時,護士對女兒說:“不要動,一下就紮好了。”女兒懂事地點點頭,說:“我明白了,我不動!”她伸出手,放到那裏,真的不動。護士讚許地說:“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扎的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女兒眼裏閃爍的淚光,但她卻沒哭出來。輸上液後,她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扎的時候有一點點疼,現在不疼了!”她很配合地輸液,所以在輸液的那四天,我們很快就紮上針、輸上了液,很快就輸完液回家了。

在這期間,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讓人驚歎!就像是尹老師所說:“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三、 學習與玩耍:

其實,在教學上,我也一直提倡:“以學習之樂激起學生的興趣。”我還曾經改過一段話:“書山有路趣爲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點與尹老師不謀而合。

是啊,如果你把學習當做一件輕鬆的事,你就會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隻是追求學習成績。

她寫的“讓孩子識字不難”“開小賣部”“寫作文的最大技巧”等,不僅讓我在家教上有所收益,而且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有趣而高效?如何加入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呢?怎樣引領他們閱讀呢?”

其實,這本書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深有感觸。可是,內容太多,不能一一講完,這次就先說這三點吧!

在這本書裏,不但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有許多的操作原則和方法,便於我們運用,所以書裏的文章值得我們反覆地讀,才能自然地融入到我們的家教實踐中。

這本書增加了好老師、好媽媽的內涵,同時也改變了我的看法,因此,我今後要做學生和女兒的引路人,既要做個好老師,又要做個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10

近期我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自覺受益匪淺。作者尹建麗既是一位母親,又是一位老師、教育學者,更是一位好作家。書中講到了“媽媽是朋友,是老師,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點都講得很詳細,讓人感覺是那麼的親切感人,樸素生動;讓我們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觸的實例,教育的問題一一擺在我們眼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純真的樂觀、健康自信、聰明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書中我除了看到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還隱約看到了一位偉大父親的身影。儘管作者着墨不多,但從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來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圓圓有位好父親。他很好地扮演着父親的角色,積極與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當自己有錯時願意低頭向孩子認錯——試問有多少父親能做到這一點啊?所以,家庭教育絕並不單純是母親的事;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聖而簡單卻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所以“我們應該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吸取總結經驗,想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孩子面前,家長也要裝得無能、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更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從錯誤中才能慢慢地學會思考與做事的技巧。

這本書值得我們大家去讀,能讓我們瞬間得到教益的好書!所以讀完這本書倍感收穫滿滿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們都能從本書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再此我由衷的感謝作家尹建麗給我們讀者編着了這本人人受益的好書!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