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範文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導語:《荊軻刺秦王》選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範文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文言文《荊軻刺秦王》,它主要講述的是荊軻刺殺秦王的因由及全過程始末,讀完之後我深有感觸,荊軻刺殺秦王的情景至今還在我的腦海裏回放,揮之不去。。。。。。

公元前227年荊軻抵達秦國國都咸陽,並通過秦王的寵臣蒙嘉的引見,以謙卑的言辭求見秦王,秦王大喜,特地穿上君臣朝會時穿的禮服迎見荊軻,荊軻手捧地圖敬獻給秦王,在地圖完全打開,圖窮匕現之際,荊軻趁勢抓住秦王的袍袖並舉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但是還未等到荊軻近身,秦王已經驚恐的掙斷了袍袖,荊軻隨即追逐秦王,兩個人繞着柱子奔跑,結果後來秦王拔劍砍下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無法再追下去,便將手中的匕首擲向秦王,結果卻擊中了銅柱。。。。。。“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荊軻失敗了,功虧一簣,可悲,可嘆啊!

功虧一簣終究意味着失敗,荊軻和燕國都爲這次失敗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身死國滅!縱觀全文,我看到的是一份精心策劃近乎完美的謀略與荊軻他志向意圖明朗的俠義之舉啊!究竟導致他功虧一簣的原因是什麼呢?荊軻本有識人之明,認爲秦武陽不是實施計劃的適當人選,而因爲太子丹的干預,這其中有着深深的無奈,荊軻最終放棄了自己正確的選擇——這也便是荊軻的謀略在執行過程中暴露的`缺點!由此看來,荊軻如果採取正確的決斷,堅持正確的選擇,那麼秦王會必死無疑了吧!然而,歷史是不能容許我來予以假設的,真實的歷史殘酷地說明了荊軻還是犯有嚴重的錯誤。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將荊軻否認,在他身上,我們還是可以看見許多非常崇高的精神。

首先,他十分忠誠,忠於國家,忠於自己的主人太子丹。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但是他卻能在一個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以壯士的身份挺身而出,絲毫不爲自己的性命着想,爲了國家他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太子丹對他稍微失去了點耐心他就十分過意不去,甚至改變了他等朋友的計劃。這在客觀上也減少了他成功的可能性。荊軻如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也完全稱得上是“士爲知己者死”了吧。

第二便是他的俠肝義膽,他雖然謀略出現失誤,但是十分有膽識:荊軻明明早在易水河畔慷慨悲歌時就早已知道自己的下場,他“心知去不歸,徒有世後名”可是他依然義無反顧,爲了自己的國家慷慨赴死,這樣的俠肝義膽難道不是可歌可泣的嗎?

壯士荊軻有一種像革命先烈一樣的要爲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他的捨身告訴我們,忠心爲國,不畏犧牲,乃英雄所爲。雖然他的做法並不可取,可是他的精神應該爲我們所稱道!我們應該做一個像荊軻一樣能爲祖國付出一切的愛國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畔的這首悲壯的歌至今傳唱不衰,荊軻作爲一名勇士而被世人頌揚。荊軻刺秦未遂的歷史事件,千百年來都爲文人們深感遺憾,無數的詩詞文賦,都是以暴君來形容秦王,而肯定荊軻的英雄行爲和俠義精神。然而從戰國曆史中政治成敗的角度去審視這個歷史事件時,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的值得思考的東西。“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前人誤入失敗的陷阱,可作爲我們今天行事的前車之鑑;而前人獲得的成功經驗,可作爲我們繼續前進的路標。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2】

他很笨.因爲他考慮的不詳.一個兵吞六國的皇帝是你能殺得了的嗎?怪不得最後他失敗了也在笑.幸虧他要等待朋友沒有來.爲他犧牲的人都是白費了.1樊於期 :家裏所有的人死的死做奴做奴,千心萬苦的逃到燕國(當中的辛苦--秦王用很豐厚的懸賞來抓人).2試毒刀的人,3秦武陽.這是事先的人所做的代價.事情失敗後,秦王會放過燕國嗎?反之會用仇恨的心態來對付燕國的人,到時死的人更殘.首先是燕國的太子因爲荊軻是爲報答他恩纔會去刺殺秦王的.調查起來1是賣刀的人的罪過,2是制刀摻毒的工匠,3知情人不報,4荊軻所等待的人,5還有介紹他去接見秦王的蒙嘉.打仗的時候百姓的命是不顧的.因爲荊軻那樣做只會把最後和秦王交涉給破壞了.流給後人的只有是打仗.

想到不好地方就是他明知秦王的勢力,在燕國也沒有任何前途.就乾脆一博.不管事成還是事敗都可成爲民垂千古的英雄.

燕國的太子是個非常有心計的人.他是害怕自己的國土將失就故意對荊軻進言.不該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收留樊將軍,不該把有毒的刀去試人是因爲他害怕毒不死秦王,不該派秦武陽同去,是擔心害怕一個荊軻殺不了?已經全部準備好的情況下,不該懷疑荊軻的爲人.是因爲害怕夜長夢多.不該有很多人去送行,好讓荊軻可以有視死效命的感覺.是因爲害怕萬一事情敗露不要供出他.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3】

在戰國時候,秦國攻打燕國,燕國國王懼怕秦王,就拿燕國太子丹做人質。太子丹想找一個人,用來刺殺秦王。後來,丹找到了一位壯氣吞牛的刺客,名叫荊坷。他讓荊坷交給兩件會使秦王政高興的禮物:一是秦王政一直在緝拿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二是燕國督亢的地圖,假稱要把着塊地送給他。另外,太子丹把浸泡毒藥已久的匕首夾進地圖裏,讓荊軻去刺殺秦王。

到了秦國,荊軻先給秦王政樊於期的人頭,秦王政看後,欣喜若狂。地圖一掀開,一把匕首竟然露了出來!荊軻拉住秦王政的衣袖,拿起匕首秦王刺去。秦王政使勁抵抗,終於把衣袖給扯斷了,繞着大殿跑,他正要拔劍,可是越急越拔不出來。旁邊的太監御醫個個急得呆若木雞,身後的荊軻窮追不捨。有一個御醫急中生智,拿起藥囊向荊軻咂去。秦王政把劍拔出來後,砍掉了荊軻的左腿,再對荊軻連砍八下,荊軻還叫罵不絕。最後侍衛把荊軻砍成了肉泥。

荊軻雖然失敗了,但是他氣壯山河的精神永遠記在了我心中。

再看看我們,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荊軻堅韌不拔的精神,差別真是比天與地還大。先在連日本人每週都有“憶苦飯”吃,可我們天天都有吃葷菜,從來都沒有想過窮苦人的生活,我想,荊軻小時候肯定比我們窮很多!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