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諾貝爾傳讀後感

諾貝爾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諾貝爾傳讀後感1

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出生於1833年10月21日,他對科學非常感興趣。在小時候,他看見工人們用手一錘一錘地砸石頭,他想:“用一種炸藥直接把它炸開該多好!”

諾貝爾傳讀後感

從那以後,他用心地觀察研究,幾年的艱苦努力,他終於發明了一種安全的炸藥。當實驗成功的那一刻,人們以爲他被炸死了,可是他並沒有死,他發明的炸藥幫助人們開山闢路,爲人類做出了貢獻。諾貝爾的發明專利給他帶來了鉅額收入,他把100多種發明的獎金和200萬英鎊全部投入了銀行,用每年的利息獎勵那些爲科學和人類和平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

諾貝爾是一個偉人,他熱愛科學,爲實現夢想持之以恆,他面對困難,毫不氣餒,毫不退縮,他爲人類無私奉獻,他品德高尚。

我們要向他學習,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勤奮努力、樂於助人。長大後我們要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諾貝爾傳讀後感2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麼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還把自己的遺產捐贈給科學事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最高的科學大獎——諾貝爾獎。

主要講了諾貝爾的爸爸是研究炸藥的,諾貝爾也因受影響。他在三硝酸甘油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歐美等五大洲20多個國家開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有巨大財富,他雖然生產炸藥,但諾貝爾熱愛和平。他生產炸藥主要用於工業生產。

諾貝爾對別人是有求必應,把很多財富都捐給了慈善事業,他對鄰人的慈愛,並不僅限於金錢和財物,有時他也會給予忠告,有時則以是,誠摯的友誼來支援,他把一大筆財產用於了慈善事業。

諾貝爾爲了創造出三硝酸甘油酯,經歷了無數的失敗,甚至埃米爾他的弟弟爲研究炸藥獻出了生命。但諾貝爾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做了下來。我們學習遇到一點困難就低頭,難道這比做炸藥還難嗎?

我們要學習諾貝爾的這種精神,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的樂於助人,堅持不懈回報社會的博愛精神。

諾貝爾傳讀後感3

媽媽在網上買了一本書,叫做《諾貝爾傳》,於是這本書就讓我愛不釋手。手捧此書,我狼吞虎嚥般吞噬着書裏的精華。

少年時代的諾貝爾勤奮好學,成年之後致力於發明事業,以百折不回的精神發明了三硝酸甘油酯炸藥、達納炸藥、炸膠,此外,還獲得了355項其他技術發明專業。諾貝爾一生中積累了鉅額財富,他將這些錢通過設立諾貝爾基金,無私地獻給了促進世界和平、科學、文學發展事業。進百年來,諾貝爾獎金對世界科學、文學的發展和社會進行了深遠的影響。

諾貝爾是一個孤獨的發明家,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在一個和平與安寧的環境中進行工作,但這從來沒有實現過。在他的一生中,他一次又一次地經受着巨大的折磨和無情的打擊。諾貝爾用他的頭腦思索着,用他那勤奮的工作態度嘗試着,爲世人留下了355項專利。他的研究成果與傑出的發明創造爲人類做出了不朽的奉獻。諾貝爾先生用他的一生爲代價,換來造福人類的研究成果,他是偉大的;當他看見自己的炸藥用於戰場上,這是令他失望的,但他用自己的力量來支持和平,他渴望和平。

諾貝爾先生他那執着、勤奮、好學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諾貝爾先生學習,學習他那勇敢面對的精神。

諾貝爾傳讀後感4

我閱讀了這本書以後讓我懂得了一句話:“知足是唯一的財富”。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伊曼紐爾先生就是一個遺腹子,因爲他剛出生父親就躺在了墳墓裏。不過,三年後伊曼紐爾回到了瑞典。屁股還沒做穩一個好機會就降臨到這位年輕人頭上。

諾貝爾一家似乎天生和火結緣,火焰另他們一夜之間身無分文,火焰曾吞噬了他們的親人,但那噴爆發的火焰也給他們帶來了享之不盡的名望與財富。在聖彼得堡的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阿爾雷弗德已經長到18歲,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他都已成爲一個出色的棒小夥子了。如今的他知識淵博,反應靈敏,思維活躍,考慮起問題來細緻周到,不像同齡的小夥子那樣毛毛躁躁。

阿爾弗雷德在聖彼得堡一邊給哥哥當助手,出主義,一邊忙着搞起了自己的發明研究。雖然在俄國的生活還算愜意。不過,阿爾弗雷德在俄國快待不住了,他躍躍欲試,想要自己試試,想要闖蕩天下。就在阿爾弗雷德在科研上突破一個有一個障礙的同時,他的企業家風範也日漸顯露出來。一個龐大的實業王國從瑞典的小船上邁開大步,走向世界大地。

阿爾弗雷德一生致力於實業,終生未婚,鮮爲人知的是,他曾與維也納的一名賣花少女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這段感情持續了整整18年。和普通人一樣阿爾弗雷德嚐到了愛情的甜蜜,也被愛情折磨、爲愛情所苦。

阿爾弗雷德感到,自己畢生的努力和心血並沒有得到世人的理解:“這個意義上說,“我”的一生失敗極了,我簡直白白活了一大把年紀。”的確在普通人的眼裏,諾貝爾是一個惟利是圖,爲了得到利益甚至不惜把人類推向戰爭的人。

1896年12月10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意大利長逝,終年六十三歲。

向阿爾弗雷德當初所希望的一樣,諾貝爾的頒發成了全世界人民的盛事,它引起廣大民衆深切關注,使他們的目光聚集在傑出人事身上,並從這些偉大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諾貝爾傳讀後感5

提起諾貝爾,人們總會想起“炸藥大王”諾貝爾,他爲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許有人會說:“要不是諾貝爾發明了炸藥,戰爭就不會給人類帶來這麼大的傷害。”但從《諾貝爾傳》中我知道,諾貝爾發明炸藥,並不是爲了戰爭,而是爲了方便人們挑戰大自然,開山闢路而用的。

書中最讓我佩服的是: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爲了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裏,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爲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着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爲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

是啊,真正的成功者,不是爸爸媽媽、學校老師強迫出來的,而是自己對自己“狠心”出來的,對自己越狠的人,越能激發自己的替能。學習真正的源動力在於自己對於心中目標的無比渴望。

諾貝爾傳讀後感6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人,1833年10月21日出生,19世紀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

小時候的阿爾弗雷德十分可憐。他自幼體弱多病,別的小朋友能在外面自由地玩耍,而他卻只能在家裏,他十分羨慕別的小朋友能在外面玩。阿爾弗雷德一出生爸爸就破產了,他們被迫只能搬到一所簡陋的小屋子裏。他4歲時爸爸去芬蘭謀生,這時,三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都將由他們的媽媽--羅琳娜身上。只要照顧的稍有疏忽,他就會發燒、抽風、胃痛。

苦盡甘來,在1842年10月,阿爾弗雷德的爸爸創業又成功了,家庭也比較富有了,爸爸把他們一家人接去了芬蘭波羅的聖彼得堡居住。

阿爾弗雷德十分聰明。用於戰爭中的“黑色炸藥”威力太小了,人們決定研製威力較大的炸藥,阿爾弗雷德也感興趣。一天,阿爾弗雷德的家庭教師給阿爾弗雷德帶來了一小瓶的三硝酸甘油酯,這啓發了阿爾弗雷德。因此,阿爾弗雷德潛心研究炸藥,卻從未成功。1863年10月14日,阿爾弗雷德成功了,並申請了三硝酸甘油酯炸藥的專利。

1864年,一場悲劇發生了,阿爾弗雷德又一次失敗了,他的弟弟在爆炸中走了,他的爸爸、媽媽都很傷心,所以病倒了。阿爾弗雷德很快就從陰影中走了出來,之後又發明了達納炸藥、炸膠。爲科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1年,阿爾弗雷德受大哥和二哥之邀,去巴庫提煉石油,並在1879年辦下了公司。之後,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其他人眼紅了,也效仿他們,使得阿爾弗雷德的公司漸漸失利。禍不單行,他們的公司又發生了火災和爆炸,這下多虧了阿爾弗雷德聰明的頭腦,才能保住公司。

阿爾弗雷德一生忠於科學,卻與愛情無緣,他直到死都沒有一個孩子。阿爾弗雷德是科學的巨匠,他不愛金錢,就連他遺囑設立的諾貝爾獎都是鼓勵和幫助人們的。

諾貝爾傳讀後感7

諾貝爾一生都在研究炸藥,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弟弟及助手的犧牲,父親的沉默離世,鄰居的.控告,ZF的阻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以及隨時都會降臨他頭上的死神……但,這一切都未阻止諾貝爾對炸藥的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就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自己得到的經驗及新的研究成果,再次實驗,再次失敗,再次總結,再次實驗,研究,再次失敗……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不忘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他本質上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希望自己發明的破壞性炸藥有助於消滅戰爭,但事實卻截然相反,這個結果是諾貝爾倍感失望。因此,在遺囑中,他利用他巨大的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他希望,他能爲世界的和平盡最後一份力……

而這份遺囑到最後的真正生效,卻又是一波三折。在諾貝爾遺囑公佈之初,瑞典社會輿論的批評和譴責之聲佔了上風。他們認爲,諾貝爾的財產來自勞動和大自然,應該使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得到益處。從這裏可以看出,人性黑暗的一面在巨大的金錢面前完全暴露,沒有一點掩飾,人們早已拋棄了自己平日的僞裝……我想,若是諾貝爾還活在世間,看到這真實的一幕時,他一定會徹底心寒吧!原來自己的一生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自己周圍生活着的就是這樣的人!

但是,他同時擁有着支持他的好友,經過他們的努力,終於實現了他的遺願……

諾貝爾用一生爲代價,換來造福世人的研究成果,他是偉大的;當發現自己發明的炸藥被用於戰爭,使得戰爭變得更加慘烈,諾貝爾是失望的,但他卻沒有一蹶不振,他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支持和平,所以纔有了諾貝爾獎的存在。他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只是爲了自己的目標所奮鬥,從不迷失方向……

偉人,偉人,偉人之所以被稱爲偉人,正是因爲他們身上有普通人所沒有的閃光點,而何爲閃光點呢?正是他們身上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在成長的道路上,永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和困難,而學習他們的精神,則是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諾貝爾傳讀後感8

諾貝爾,瑞典人,19世紀的偉大科學家。

他一生十分傳奇,擁有無數的發明專利,同時也是一個實業家。而最廣爲人知的,是他對炸藥的研究,以及諾貝爾獎。

他出生時就遇上父親破產,生活十分艱苦。7歲時父親又將家小留在故鄉,到9歲時父親工廠的生意興隆,全家遷到俄國,這是生活纔開始好轉10歲父親發明的魚雷受到俄國政府的重視,同時這也更加加深了他對炸藥的興趣。17歲的他爲研究化學,而留學美國,兩年後回到俄國。20歲父親獲的俄皇頒授的獎牌。同時因積勞成疾而到德國的埃格溫泉養病。父親的成就是諾貝爾一生的動力1856年父親的工廠陷入困境。因此他在25歲時前方倫敦,但在一年後破產了,他們又回到了德國。從30歲起,諾貝爾開始發明炸藥。三十歲之前的窮苦,父親的激勵,不斷的學習爲他傳奇的一生奠定了基礎

他擁有着科學家們共有的努力,對科學的執着以及犧牲奉獻。因爲研究炸藥,許多人包括他的弟弟都由於事故而死,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爲了嘗試生產炸藥,他甚至只能在海上成立“船上化工廠”。

他的一生經歷中充滿着矛盾:他的目的是以改進採礦和道路修築等和平時期工業,但他卻看到炸藥被用作戰爭武器以殺傷人類;他與人相處時興致勃勃,但私下卻鬱鬱寡歡;他認爲“我不配成名,而且我也不愛成名”但他確實名譽世界的人。他爲了科學付出了一生心血,又爲了人類捐出鉅款設立諾貝爾獎。

他爲後人留下的話中“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雕琢的寶石。”“人類從新發現中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壞處多。”“我的理想是爲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揮自己的作用。”“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是後人對科學執着追求中的動力與原則,也是對未來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人們稱呼諾貝爾爲“熱愛和平的炸藥大王”。他在科學研究上的研究與愛因斯坦有些相似。都是極度熱愛和平的人道主義者,都厭惡戰爭,都熱愛科學,也都更加的促進了戰爭。愛因斯坦在後半生中爲人類的和平與慈善事業而奔走,諾貝爾則爲人類的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和平在死後貢獻了畢生積蓄。

在我眼中諾貝爾成功源於他的好奇,他的不斷反覆研究,他的刻苦鑽研書本知識,他無畏的探索未知與危險。他的成功,起源於對炸彈偶爾的一次好奇,成功於一生的鑽研與努力。

而諾貝爾留給我們的衆多品質中,淡泊名利,爲科學貢獻一生而不爲謀取半點私利人們值得借鑑一生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