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說勤讀後感優秀範文1600字

說勤讀後感優秀範文1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說勤讀後感。”唐代文學家韓愈說:“業精於勤。”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

說勤讀後感優秀範文1600字

勤,就是要珍惜時間,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探索,勤於實踐。古今凡有建樹者,無不成功於勤。

勤出成果。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40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其中作過筆記的就有1500種以上。司馬遷著《史記》,從20歲起就開始周遊,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爲《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矗歌德花了58年時間,蒐集了大量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我國當代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峯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的上千本有關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上海一個女青年堅持自學,十年如一日,終於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分不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所壓倒。可是他氣不餒,心不灰,爲克服這個弱點,戰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堅持練習演說,終於成爲全希臘一個最有名氣的演說家。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書每次只能讀50個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懶不怠,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與日俱增,後來讀書很多,成了博學之士。這表明,即使天資比較差,反應比較遲鈍,只要勤,同樣也是可以變拙爲巧的。

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裏獵取到真智實才,開拓知識領域,使自己聰明。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個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義的。

要迷信“勤”

林有箴著文說“勤”,曰:勤出成果,勤出智慧。文中又說: “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成就的大小,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燕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對此我表示懷疑。

“勤”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可生活中爲什麼又每每以事實向我們證明付出未必有相應的收穫呢?我不知道作者在學生時代有沒有注意到:班上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學習極其勤奮刻苦,但他們永遠是學習上的差生;又有另一部分人,他們整天都在玩,可考下試來拿到高分的卻總是他們,就算他們有“落難”的時候,也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離開“民間”,重回“廟堂”。這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不管是科學界還是思想界,都已承認了人與人之間智力的差異,否認這一點而大談勤奮和成功的關係,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徑。古往今來,凡真正有大成就者,莫不是身懷異察者,縱使有些“傻相”,也必是大智若愚。就說作者用作例子的馬克思和歌德吧,若沒有超常的智力,他們真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當然,常人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勤奮,確實可能有所建樹,但真要如德摩斯梯尼和陳正之,一個由口吃者變作雄辯的演說家,一個反應極其遲鈍卻終成飽學之士,我終不敢相信。要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時間不會停滯,一個人一生學習的時間究竟有多少?據科學家考證,除去吃飯、睡覺等各種必需的時間,大約是一個人壽命的三分之一。那麼,就算一個人活一百歲,他學習的時間也就是30年,30年,廢寢忘食、心無旁鶩地學習30年,不知作者有沒有計算過,一個“讀書每次只讀50個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熟”的人,究竟能記住多少東西?―領悟就更不必說了。作者在說“勤”的時候,真是忘了“時間”了嗎?

其實我相信作者不會真犯我以上所說的那些錯誤的,他說這麼多“違心”的話不過是菩薩心腸,給讀者一個鼓勵罷了。而我之所以明知如此,還要進行反駁,也不過是認爲善意的謊言固然不妨聽聽,但對人生有一個冷峻深刻的認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人類製造的歷史總在有意無意地給人類自己以欺騙,難道我們真的軟弱到沒有勇氣去面對真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