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羅隱《雪》有感大綱

讀羅隱《雪》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牀頭放着一本新編小學生《古詩詞閱讀辭典》,起初是給兒子買的,希望他沒事兒的時間能背誦幾首古詩詞,多一些積累,但他卻不十分感興趣,只好放在我這裏,每每臨睡前翻上幾頁,讀幾首小詩,然後入睡。

讀羅隱《雪》有感

這本小辭典,按照古詩的難易程度分爲六級,有點按年級對應爲篩選古詩的味道,一二級多是五言絕句,詩也更淺顯易懂一些。

今天隨手翻至118頁,是羅隱的《雪》:

盡道豐年瑞,

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

爲瑞不宜多。

詩的大意是:都說這雪吉祥,預兆着豐收的年景,豐年的情況又能怎樣呢?長安有那麼多貧寒的百姓,這“吉祥”的雪還是不應該下得太多吧。

題目爲“雪”,實則卻非詠雪,而是就雪是否瑞兆發表自己的議論。自古以來人們通常都說“瑞雪兆豐年”——是啊,辛勤勞作的農民看到紛紛揚揚的大雪產生豐收年景的聯想與期望,是多麼自然的事情,發此議論的,是那些安居在學院華庭裏的達官顯宦、富商大賈們,他們酒醉飯飽,圍爐取暖,觀賞漫天飛舞的風雪,大發瑞雪兆豐年的感慨,在他們看來或許是自認爲悲天憫人,關心民生疾苦的仁者。

唐代末年,苛重的賦稅及高額的地租剝削,使生活在底層的農民們無論是豐年還是歉收的年景,都同樣處於悲慘的境地,因此,當他們這些人“盡道豐年瑞”的時候,作者卻冷冷地接着補充道:“長安有貧者,爲瑞不宜多。”彷彿是對這些達官顯宦的一種提醒:當你們在享受着山珍海味、高談瑞雪兆豐年的時候,恐怕是不會記得在帝都長安還住着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大雪紛飛中,他們看不到“豐年瑞”帶來的一絲好處,卻有可能凍死在街頭。所以作者無限感慨“爲瑞不宜多”。

語言簡潔,但意味深長,“爲瑞不宜多”——彷彿是輕描淡寫,沾略帶着一點點詼諧幽默,但是作者在平緩從容的.語調裏,表達着自己深沉的憤怒。

同樣是雪,瑞與不瑞,祥與不祥,其實只在觀者那裏,爲生活所迫,當生存都是嚴峻的現實問題的時候,有誰會想到遙遠的將來?

我不禁想到《賣炭翁》裏那個滿面塵灰煙火色的老翁,爲了能賣掉自己的一車炭,“心憂炭賤願天寒”,然而,“一車炭,千餘斤”卻最終換來的不過是“黃衣使者白衫兒”手裏的“半匹紅綃一丈綾”。

生存都是問題,那“半匹紅綃”與“一丈綾”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