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目送》有感範本

讀《目送》有感範本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讀《目送》有感範本1

寂靜的夜,在你光芒閃爍的地方,螢火蟲靜靜散發微弱而溫暖的光芒。螢火之光不是爲了點亮整個星空,只要默默圍繞光源,註釋着他就已足夠。

讀《目送》有感範本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輕輕翻開《目送》,淡淡的字跡,暗暗的憂傷,又帶着那一絲絲的期盼。字裏行間流露的又是一份無奈。看着兒子一次次成長,一點點成熟,一步步離你遠去,你卻無法挽留,只能目送着任憑他獨自離去,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他卻沒有,一次也沒有。你就像只螢火蟲,靜靜守護着那束光源。

那抹忽隱忽現的光芒,似乎照亮一個被我遺忘的角落。緊緊握着手機,就像往常一樣一個一個點開分組,呆呆地望着每一個或明或暗頭像,靜靜的等待着。也不知是從何時起,習慣了每天點開個性簽名,寫下自己的心情。明知我的頭像永遠帶着一個黃色的圈中兩道橫線。一直地隱身,每天盼望着,有人能發現隱身中的我。看着每一個閃亮的頭像卻從不跳動,一股抹不去的憂傷深深藏在心中。獨自躲在房間的角落,暗暗傷心。禁閉的門,悄悄的露出一絲光芒。一聲小心的`詢問:“睡了嗎?”爲什麼是她。媽,她來幹什麼。偷偷抹去殘留臉上的淚水。也不開燈,慢慢坐了起來,恢復成原來的冷漠,輕聲道:“什麼事。”母親眼中似乎有絲晶瑩,低吟道:“怎麼同學又不在嘛。”心中猛然一顫,她,怎麼知道。一想卻又只剩一聲苦笑:原來我一直期盼的,等待的,遠在網絡所謂的朋友,不曾在我傷心難過時關心過我。而只有我最討厭,無視的,也是我身邊的卻是最親的我的親人。她們卻是永遠關心着我的。透過窗,玻璃的反射,那一絲忽隱忽現的光芒閃爍着。母親的眼不曾移開過我的身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原封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從來都不會不關注你,只是他們像螢火蟲般,散發着光卻若隱若現,但他們卻永遠環繞着那光源,一直靜靜凝望着。也許時間會改變,年齡會改變,但不變的是那永遠壞繞着的熒光,不管的是父母對你的愛。

不變的熒光,不變的注視,不變的是愛。

讀《目送》有感範本2

曾經癡迷於虛構的浪漫主義小說,以爲只有脫離了現實的情節才能營造出洗盡鉛華的美;曾經專注於光怪陸離的廣袤世界,以爲只有在亂花迷人眼的地方纔能覓到一處曠世的風景。直到這個仲夏,掀開龍應臺的《目送》,感覺到周遭美好情感的所在,震撼於人心的柔軟與馨香,才發現這無疑是一種無形的美。正如書中的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送》記敘了龍應臺人在中年的所聞所感,她一改素來犀利的文筆,以一個女性的視角去審視世間的悲歡冷暖。

她所處的恰是一個面臨鉅變和別離的矛盾時期:父母容顏漸老,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做子女的措手不及、無力挽留;兒女的步伐日益穩健,逐漸從她這一代人手中接過時代的接力棒,踏上人生的主幹道;同學會上,曾經的同窗如今也都爲經營事業和家庭而勞碌奔波……這角色的轉換之間,有輕鬆和釋然,也有牽掛和顧慮。而龍應臺沒有過分沉溺在情緒的漩渦中,她選擇了這樣一種詩意的方式送別親友——用一支筆和一臺相機,去定格那些稍縱即逝的美,爲親友做一次心靈的目送儀式。翻閱《目送》,沒有絲毫的矯情和說教,有的是作者的滿腔柔情,讓人更覺是在讀一位老友的書信,坦率得令人心碎。 書中有一句話令人動容:“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不論親人還是朋友,有時因爲生離死別、事業前程的牽絆,情誼便成爲了串聯着相逢和別離的絲線,註定了他們只能陪你一程。很多時候,所謂的長相廝守不過是泡沫,雖透亮瑩潤,卻經不起觸碰。因此,送別成了人生的必修課。古人的相送常是極富文采和詩意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喟嘆,有“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悽清,也有“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勸慰……我們沒有吟詩作對的雅緻和才氣,惟有駐足目送,算是對攜手的記憶作一個完美的綰結,也是對新的心路歷程的開啓。 將書重重地扣上,記憶裏卻掀起了落寞和懊悔的巨浪,才知道自己依舊在爲一年前的那次別離而耿耿於懷。六年的相伴,我們一起跨過學習上的一道道關隘,一起面對畢業考的洗禮。儘管我們知道離別本是學業生涯的劇本里固有的情節,但是當最後的鐘聲敲響,我們揣着畢業證書步出校門的一刻,心中卻沒有預想的坦然,失意和悵惘向我們襲來。

只是,這本該是記憶裏濃墨重彩的送別儀式,竟被青春的自尊演繹成一片空白,最終不了了之。從那以後,我學會了勇敢坦然地面對別離,不再錯過每一次相送。 離別,是一段生命軌跡的終結,也是美好回憶中的小小缺憾。但是,因爲有了這一片段,我們纔會倍加珍愛現在的擁有,纔會了憐取眼前人;同時,我們才把每一次目送當作心靈的成長儀式,坦然地把送別看作人生的必修課。回眸那走過的印刻着履跡的小道,送走的記憶凋落成滿地落英,裝點着那些逝去的流年,我們站在原地,目送着它們蜿蜒到天涯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