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有的人》的有感

讀《有的人》的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讀《有的人》的有感1

學完臧克家《有的人》這首詩歌后,語文老師隨口問了我們:同學們,你們的人生打算怎樣的活着?思索了幾分鐘後同學們紛紛舉手分享各自的人生活法。同學們的答案異彩紛呈,有開心地活着,有踏實地活着,有誠實勇敢地活着,有樂學多思地活着……而我卻陷入了沉思——人,究竟要怎樣活?

讀《有的人》的有感

打我記事起爺爺就告訴我說:“要努力地學習,將來考上名牌大學,找個吃穿不愁的好工作,爲祖上爭光。”我知道我們家有文化的根,卻沒能出個名牌大學生的種子。我疑惑了,如果我真的按爺爺說法活,這算不算是爲了別人而活?

我們偌大的中國有着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裏每天都有不少人出生死去,有多少人能夠名垂青史被世人所銘記?又有多少人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爲人知?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平凡而普通,有的人遺臭萬年。而我究竟要成爲哪種人?又該以怎樣的姿態活?是該聽爺爺的話,踏踏實實地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還是努力地使自己不被茫茫人海所淹沒?

我閉上了眼,想起了那滿天的星辰,在它們當中雖然有許多不爲人所知,但仍然努力地散發着自己全身的光芒,儘管小但能照亮夜晚的天空。我忽然明白了,我要用一生去做一件讓自己永不後悔的事,像魯迅先生那樣,讓有限的人生髮揮出無限的價值,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

讀《有的人》的有感2

有一種人,一味想要索取他人,在他人頭上作威作福;有一種人,始終爲人民作貢獻,爲了人民的幸福而操勞。這就是《有的人》當中兩種截然不同的人。通過這兩種人,我對索取與奉獻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個人如果只會讓別人爲自己做事,一味剝削別人,最終只能落一個被人民狠狠摔倒的下場。而這一種人死後,他們的屍體也會散發由心底到外表的惡臭,永遠遭人唾棄。

而我們應該做這種無私奉獻,爲人們作牛作馬的人。爲他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小力,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種快樂、充實,人們一定也會感謝我們,會得到幸福。大家一起開心,這難道不比整天處心積慮,又處處讓人感到反感要好嗎?在青海玉樹的大地震中,有許多貪污救災物資的人,使不少災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事後,在報紙上相繼報道了這件事,那些搜刮救災物資的人,受到了人民的齊聲批判和痛恨。

而袁隆平老爺爺,嚐盡了苦頭,不辭辛勞地爲大家尋找優良的水稻,最終,他的雜交水稻讓世界人民過上了不用飢餓的好日子,受到了大家的尊崇。如果說索取是骯髒的污水,那奉獻就是純潔的清水;如果說索取是令人厭惡的食人花,那奉獻就是美麗清雅的荷花;如果說索取是最可惡的,那奉獻就是最美好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處處爲他人着想的奉獻者!

讀《有的人》的有感3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可家紀念魯迅13週年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批評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讚揚了那些甘爲人民服務的人,進行了強烈的對比。從而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爲大家做貢獻的精神。

詩中告訴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自己活爲多數人更好活的人一樣,無私爲集體奉獻,爲大家服務。應融入集體,成爲集體的一份子,爲集體多貢獻。這纔是做人的原則。

我們所生活的集體是學校,是班級,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放在班集體之外,不要“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我們應該想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多幫助同學。不要覺得做了一件好事就吃了虧,俗話說“吃虧是福”嘛。

就拿衛生值日來說吧。一個月輪到一次,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做:撿好每一張紙,拖好每一塊地,擺好每一張桌子……這些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用心去做,都不難。不要以“別人都不撿,我幹嘛要撿”的心理去勞動。值日只是舉手之勞,不需那麼複雜。

所以,我們生活在班集體裏,就要爲班級、同學服務,多貢獻。長大以後向社會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有的人》的有感4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有的人寧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每一次讀臧克家的《有的人》,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張帶着傲氣與智慧的面孔——魯迅先生。

不知何時起,我對魯迅先生便始終充滿着敬仰之情,也許是他那始終如一的愛國之心,也許是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絕唱。

年少的他在日本求醫時,起初懷着“醫治國民被疾病佔據的軀體”的志向,努力鑽研。然而當他看到同行的國人竟然對電影中的中國人被殺而歡呼高喊“萬歲”時,他突然清醒了,他清醒地認識到“醫治國民的精神思想更比醫治國民的痛苦軀體重要”,於是,他帶着失望、悲憤和責任告別了那個正直嚴格、平等博愛的藤野先生。從此,原本在他手中應是一把鋒銳的手術刀卻變成了一枝蒼勁有力鐫刻山河的筆。

魯迅從爲國求醫輾轉到棄醫從文,無一不呈現出他強烈的愛國之心,他的解剖學無一不爲後來的他進行思想上的高度解剖。他敢於寫出被世人輿論的文字,他敢於爲了苦難深重的民衆與反動政府作激烈的交鋒,他敢於拍案而起嚴厲控訴幾千年來封建****統治的罪惡……他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爲當時的人民支撐起一片思想上的蔚藍天空!

他的一支筆,一個信念,對當時的人民、社會乃至全中國都有着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無數個“我”讀到這個人物時都倍感衝動,他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也許我永遠無法把這個影響時代的偉人讀透,但對他的信仰尊崇卻始終不會動搖。

我堅信先生的文字能永遠敲震世人的靈魂,我堅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絕唱能流芳百世!

讀《有的人》的有感5

作家臧克家,在參加魯迅的追悼會上細膩的觀察每一個人。他回家之後,寫了《有的人》這首詩。詩中說:有的人雖生已死,有的人雖死猶生。詩中主要寫了爲人民服務的人,欺壓人民的人,追求個人名利的人願意爲進步而犧牲的人,損人利己的人,犧牲自己,造福他人的人。

欺壓人民的人,人民把他摔垮,爲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之人,讓他遺臭萬年。總之,是爲人民而死的人,死的光榮,或垂千古,永垂不朽,期壓百姓的人,沒有好下場。作者臧克家以詩歌的形式寫了出來,通過對比與反覆的手法,襯托出了魯迅以及擁有魯迅這樣精神的人。詩中絲毫沒有提到詩人對魯迅深深的`哀思之類的人,但通過詩人那支筆寫出的這段文字,卻讓我深深感動了。我們要學習詩人的手法,學習詩人的文采。

課外我們知道,魯迅是個文學家,他本來是學醫的,看了一部電影之後,他改變了看法,學了文學,敵人把他的文章比作一把鋼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的人》這首詩寫出他終身忠於文學、革命事業。從中我也認爲,我也要像他一樣,開始從事就不要放棄,一直到死,不要半途而廢。

長大之後,我也要爲人民服務,生爲人民,死爲人民。我願爲人民當牛做馬,無論是作什麼,只要是爲人民服務,無論是默默無聞,還是轟轟烈烈。

讀《有的人》的有感6

今天,我讀了藏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這首詩是爲了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詩中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精神。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那些反動統治者兇暴的本質,和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崇高、感人形象,是多麼鮮明的對比,是那麼截然相反的態度,而魯迅又是那麼一個令人無比崇拜的人。

有的人活着,但它精神不朽,只是軀着殼活着,雖生猶死。有的人死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爲別人想的多,爲自己想得少,他總是默默地奉獻着,正因爲那樣,他才受得那麼多人的崇敬和愛戴。

《有的人》告訴我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終究只會讓人民把他摔垮,遭受失敗的命運。給人民當牛作馬有人,人民永遠會記住他,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那種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永駐我心!我懷着敬佩的心情又一次讀起了《有的人》這首詩······

讀《有的人》的有感7

我平時對一些詩歌就特別缺乏靈性,但是,臧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卻令我受益匪淺,印象極其深刻。

這首詩是作者爲了紀念魯迅先生逝去十三週年而寫的,《有的人》整首詩結構簡潔,題目新穎特別。而且,通過寫兩種不同的人的對比,表達了魯迅先生的戰鬥精神和奉獻精神。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句話是在詩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原先,我還不太明白意思,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有的人軀體還活着可是他的心已經死了這表達出了作者對這種人的鄙視有的人雖然軀體已經不在了,可是他們的精神還沒有消失,是永存的,這又表達了作者對這種人的讚美。

魯迅先生用自己那支“武器”揭露了反動派種種的罪惡、壞事,可是他卻沒有被嚇倒,而是繼續寫作。令反動派害怕,老百姓安心地生活。這不正是詩中所寫的:“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生活。”在他的心裏永遠沒有“退縮”只有“向前”。

魯迅先生願意幫助所有困難的人。願意做一株小小的野草,讓人們燒盡,長出能綠的小草,使大地更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魯迅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了人民和社會。這就正如詩中的“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做馬。”“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地下的或燒。”這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啊!

“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可是我們大家有做到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不敢保證我以後會成爲像魯迅先生一樣偉大的人,但至少,我們應該保留那種無私奉獻,懂得愛護別人的精神品質,這樣,當夕陽西下,我們能問心無愧我對得起自己和他,那一株野草,那一頭耕牛,那一位英雄,那一位見證歷史,目睹風雲,重燃人民心火的人-----魯迅。

……

讀《有的人》的有感8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當我讀這篇文章時,心中總會閃出一個念頭,既然本篇讚美魯迅,爲什麼是以《有的人》爲題?臧克家爲何會想出這個題目?又爲何會將有名的魯迅和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進行對比呢!

這篇詩,總是以有的人開頭,好的地方究竟藏在何處呢?又是一股什麼強大的力量使得臧克家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又是什麼力量能使得臧克家能把這首詩表達在語文教材書之上呢!

爲什麼有些人給人們當牛馬,人們就能永遠記住他,魯迅真的給人們做過牛馬嗎?難道正因如此才能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嗎?

魯迅以筆帶伐,奮筆疾書,戰爭的一生被譽爲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難道因爲這是魯迅一生的寫照,纔是魯迅一舉成名的原因嗎?魯迅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人們如此尊重他,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究竟是什麼才讓這些作品被許多人選中,被世人尊重呢?

面對這一切問號,我表示沉默……

教師評語:通過對作者本身的人物分析,有思想有見解地闡述了對人物的質疑,語言犀利,層次感強。

讀《有的人》的有感9

讀《有的人》有感,有的人這篇文章是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這本書中以詩歌的形式出現的,在小學六年級的課本上也出現了,當我拿到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這本書時,我沒想到這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尤其是《有的人》這首詩,使我感觸很深。《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三十週年而寫作的。

全詩共分七節28行,包括三層意思,第一節是全詩的“綱”,概括了這首詩的主題。詩的第一節以高度凝鍊的藝術手法,抓住現實生活中兩種人的“死”與“活”的本質特徵,歌頌了魯迅與所有的革命者,雖然人是死了,但是他們的英雄業跡與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而那些禍國殃民、壞事幹絕的人,從自然生命上看,他們雖然還活着,但無異於行屍走肉,雖生如死。在第二、三、四節裏,詩人以鮮明的對比手法,突出地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品德與偉大抱負,用了“騎”和“俯”兩個字,鮮明的表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情感,讚頌了魯迅“俯首甘爲孺子牛”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有的人幹盡壞事,卻要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妄想“流芳百世’這是詩人對這些人面禽獸的愚蠢行爲極大的蔑視和諷刺,並把他們的醜惡靈魂抖露於光天化日之下。魯迅卻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詩人使用對比手法,表現出魯迅全心全意爲人類的解放事業而獻身的精神,讚頌了魯迅的崇高品德。第四節詩人深刻地揭示了兩種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目的。一種人專門靠剝削人、壓迫人而過着無恥的奢侈生活,這些吸血鬼們活着,億萬人民就不能活。與此相反,魯迅這樣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活着是爲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着,他說,“我好象是一頭牛,吃得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的滴過,以飼養別人,而自己漸漸瘦弱,也認爲自己最快樂。

在現代社會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一種是給以人災難的人,種是給以人幸福的人,詩人啓迪人們應該學習魯迅的做人,做一個給別人幸福的人。《有的人》這首詩通篇採用了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的靈魂、行爲、下場,從反面襯托出魯迅的高尚情操和偉大的共產主義胸襟。所以,我讀了它給我啓發最大的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如何度過自己的一身。應該怎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人的一身中,要想讓別人記住你,出了出名以外,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做這樣的人,那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讀《有的人》的有感10

前幾天,在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上,我偶爾看到中央臺的兩位主持人在深情的朗誦臧克家先生的經典詩歌《有的人》,感慨頗多。記得那是我初中時學過的一首詩歌。當時年紀小,不懂事,任憑老師怎樣講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怎樣分析“有的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對我來說都只是過眼雲煙了。而今,我已三十,而立之年,滄桑鉅變,懵懂的少年已成長到一名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人,有苦有甜,酸甜苦辣,舔嘗之後,才知道是啥滋味!真是憶往事,不堪回首。身邊的人,更是形形色色。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說過的一句話:小的時候,立志想改變整個世界,長大了,才知道改變不了世界,於是想改變周圍的人,到後來,發現周圍的人也給變不了,於是就想着改變自己吧。仔細琢磨,還不無道理啊!“人”字,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是非黑白,還真得由後人來評說啊!我希望自己能像臧克家先生筆下的野草一樣,“任由地下的火燒!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有我的身影!”

朋友,和我一起大聲地來朗讀這首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