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大綱

《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

《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1

放暑假了,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裏面有篇《三顧茅廬》,深有感觸。

劉備有一位才智過人的軍師叫徐庶,在徐庶的輔佐下,劉備打了第一個勝仗。曹操因此設計讓徐庶離開了劉備,徐庶離開時像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是位世外高人,堪比春秋名相管仲。提議劉備親自邀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找到諸葛亮的住所,畢恭畢敬上門拜訪,可書童說先生出門遠遊,不知何時歸來。無奈,劉備悻悻而歸。沒過幾日,劉備又帶着二位兄弟整裝前往,可書童說先生前日去探訪朋友了,不在家。這下,關羽和張飛可沉不住氣了,認爲諸葛亮一點也不尊重劉備,甚至要去把他抓來。劉備卻告訴他們不要莽撞。又過了幾天,劉備換上乾淨衣服又要去看諸葛亮了,關羽張飛只能不情願的一同前往。不巧的是諸葛亮正在休息,書童想要叫醒先生,卻被劉備制止了,劉備他們三兄弟在門口等到諸葛亮醒來。就這樣,諸葛亮最終被劉備的誠心感動,答應劉備一同匡扶漢室。就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劉備才通過幾年的擴張,和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通過這個故事,我更加理解了三顧茅廬的意思,也懂得了做事要堅持,盡心盡力,不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優秀讀後感範文2

公元207年,劉備遭曹操追殺,屯兵新野,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自相邀,卻被其拒之門外。但劉備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們讚賞劉備求賢若渴的同時,我不免爲諸葛亮備感憂慮,如果不是徐庶的推薦,劉備的拜訪,試問諸葛亮,你能毛遂自薦嗎?你的滿腹韜略何時得以施展?你心甘情願看着自己的國家自生自滅嗎?值得慶幸的'是諸葛亮遇到了劉備,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劉備呢?

西方有句諺語: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依此推斷,諸葛亮豈不是弱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爲何不敢脫穎而出?難道要空懷滿腹略,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嗎?到那時,將誨之晚矣,只好懷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死去,怨天尤人是無濟於事的,誰讓自己將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供手相讓呢?

當今社會崇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每個人前途命運的主宰,可一些人總是受傳觀念的影響,堅守古人的高風亮節,含而不露似乎謙虛得將自己貶低,纔算維護清高。誰料結果弄功成的,事態反而背道而馳,使得他人對自己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甚至產生誤解,豈敢錄用?所以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唯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那種勇氣,纔不致讓自己有不好意思或過分謙虛中客客氣氣地機會拱手讓人。

人們,不需要再等待劉備,只需打破陳規陋習,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把握時間,主動進取,適時誇獎一下自己吧,讓社會對我們進行選擇。亮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