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範文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範文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1

《叩響命運的門》真的叩響了我的生命。——題記

清涼夏日,一的人在家中,在學習之餘,忽然想起學期末老師推薦的一本書,於是從書店買來開始細細品味,其結果是我受益匪淺。

醜陋的中國人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中國一直作爲一個有着寬容,包容等高尚美德的形象出現在世界上。五千年來,它也因這個而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使節前來拜訪。然而就現下來說,作爲中國人似乎看不出任何的包容之情,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外國人相比,中國人是極其缺乏包容之情的,假設一箇中國人瞪了另外一箇中國人一眼,挨瞪的那個中國人馬上就動刀子。這在生活中,我是經歷過這樣的例子的。

我認識一個人,平常與我說話時,經常說:你說那個人,我對他那麼好,他卻那樣對我,我真後悔,以後我再也不理他了,而往往都是轉眼就和對方和好如初。其實,只是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只不過是兩人意見不合,就吵着要絕交,我想,那要是真是由於他的過錯,那還不得把天地都翻個個才滿意呀!

其實,那個人只要當時心平氣和的與對方說話,找出適當的依據,說不定人家就會同意他的觀點,既商量出了最佳的方案,又不有損朋友間的情誼,豈不是一舉兩得?

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怨言,初中班主任教育我們是曾教給我們一句話:面對錯誤,我們要學會說,這是我的錯。幾年來我一直用這句話約束着自己,不斷省察自己的錯誤,使自己的心理,人文素質得到更好的提高。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是啊,當今人雖主宰着世界,但卻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場風暴,就能讓一個豪華城市變成一座實實在在的廢墟,我們無法控制自然,但是,正因爲我們是有思想的動物,這也是我們與其他隨意讓人魚肉動物的區別,數千年來,我們極力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與自然災害抗爭,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有尊嚴,這纔有這個權利,有這個資格住在這個世界,倘若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張,碌碌無爲一生,那他和任人宰割的豬狗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多一份思想,少一分平庸,讓世界因爲你的存在而多一點分美好吧!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2

看了太多有關命運的書籍、文章或者隨筆,但是看了這本書以後,就像教育家錢理羣先生說的:“打開無數道寬闊的大門,通向一個又一個人類的思想高地。人一生不可不讀的常識,書架上不能缺少的收藏。”這是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經典。

命運,一些宿命論者相信命運不可以改寫,因爲人不可窺探預知命運,命運存在任何的角落,只是無法碰觸。我個人覺得這是個人的一種人生態度。命運只是個體人的主觀意識觀念而已。我們無法掌握但是我們可以試着去改變它,就像這本書的名字《叩響命運的門》。

讀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在心靈的最深處好像另一個自己在問關於自己人生、命運的種種,包括過去和無法預知的未來。認識了自己的每個人生階段的人生狀態,深刻解讀了自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和鼓勵。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和傳授技能技能,教學生怎麼去學習、思考、創新的同時,我們又何嘗問過我們自己?我們爲什麼要教?教什麼?怎樣教?要怎樣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書的序言“我們缺失了什麼,我們如果面對”裏,馬老師提出了“什麼是當代中學生最缺乏的?”這一個最讓馬老師靈魂不安的問題。其實,不只是針對每一位中學生,也是針對我們每一位老師,甚至是每一位國人的:我們生活中所欠缺的,究竟是什麼?馬老師的回答更是一陣見血,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他們有知識,卻沒有非判斷力;他們有技術,卻沒有良知”,他們患有“人類文明綜合症,人類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在我們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沒有文化,沒有人文關懷和素養的一代人。我們當今的教育尋求在考試製度下教育的素質教育化,也正是立足當前中國現實的教學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點,但實際上素質教育根本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所以在書裏,馬老師特地編選了愛因斯坦的《論教育》,尖銳的提出了教育要培養成和在什麼樣的環境和社會下培養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以爲教育家說,我們留什麼樣的世界給後代,關鍵取決於我們留什麼樣的後代給世界”。其實事實就是這樣,我們一代一代人就是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下走過來的,所以我們只有打破原有的格局,才能去實現實質性的教育的`改革。這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一生的追求。

第一章告訴我們: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因此,我們總是在說人活着就要成功或者有成就,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而這樣的意義的尋求,不可能自發的產生,而必須通過文化的傳承和教育,進行意義的引導,完成從自然人變成文化人,自由自在的人變成自爲的人的精神銳變。在這本《叩響命運的門》,馬老師給我們打開了無數道寬闊的大門,在那裏,追尋人生的意義;討論公民如何誕生,怎樣用靈魂的力量抵禦暴力;思考怎樣詩意地棲居大地,讓思想伴隨我們生命到永遠;研究怎樣拯救因生態破壞而淪落的每個人的故鄉,實現傳統文化的更新與再生…

我會繼續閱讀這本書,讓我不斷的思考和追求人生的目標和意義。

翻閱下一頁,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範文精選,《叩響命運之門》讀後感大全

  讀《叩響命運之門》有感3

命運的門,純淨,透明,好似水簾。我們在這頭,未來在那頭。我不禁被未來美好的風光所吸引:一條鄉間小路,兩旁樹木繁茂,花草叢生,經營的露珠點綴着的每一片葉子,彎彎曲曲通向充滿陽光的遠方。我爲之傾倒,心向神往,擡起手臂向前,欲敲開這扇透明的門。

有人說:生活,無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這便是對生活最通俗的解釋了吧!誠然,生活的意義並非如此簡單,如若真如這般,那麼,生活便失去了意義。

生命易隨時間悄然逝去。人的一生不過百年,轉瞬消逝,於是便有“生爲堯舜死亦枯骨,生爲桀紂死亦枯骨”之感。在悠悠無窮的時間中,人的一生不過一剎那。與悠悠無盡的的時空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印度人認宇宙曾經多少劫;每劫若干億萬年。人的生命,在這無數劫中,還不是一剎那嗎?若僅就生命現在的一剎那看來,時光實在過於短促;生命的價值,如果僅以一剎那之長短來估定,那末人生實在沒有多大意義。有史以來,過去了的生命,不知若干萬萬。堯舜苦心經營創制,不過是一剎那的過去;桀紂醉生夢死,作惡殃民,也不過是一剎那的過去。若是把他們的生命價值認爲相等,豈非笑話!故以生命之久暫來估定他的意義與價值,當然是不妥。一個人只要有高尚的思想,偉大的人格,雖不生爲百歲老人,亦有何傷?欲從這時間久暫上來求得生命的意義,真是微乎其微。故生命的意義,當然別有所在。

人生的意義在於創造價值——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偉大事業之中。古往今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名垂青史,雖在千百年以後,也還是爲人所景仰崇拜;孔子雖死,他的倫理教訓,仍然存在;秦始皇雖死,他爲中國立下的大一統規模,依然存在;拿破崙已死,他的法典,仍然存在。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樂;管樂生在數百年前,其遺留的事業精神,諸葛亮繼承着去發揚光大。生命雖暫,而以生命換來的事業,是不會磨滅的;其事業的精神,也永遠會由後人繼承了去發揚光大。讓種族隔離制度在世界絕跡的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也讓世人敬仰並以特殊的方式紀念:曼德拉的生日7月18日,南非將這一天定爲“曼德拉日”。每年的這天,數百萬南非民衆當日涌向街頭、社區、敬老院和殘疾人福利院開展義務勞動,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給曼德拉過生日。身殘志堅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忙碌一生,雖也短暫,卻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他的傳奇人生經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嚴格的修身自律信條也不知多少人躬行效仿。青年人希望學習他的成功祕訣,它們甚至把富蘭克林作爲人生指導的“美德大師”

生命之易消逝,不足爲憂,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但你可以控制它的質量;有理想的生命纔會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