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一讀後感範文大綱

高一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高一讀後感範文1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名著《霧都孤兒》,感觸頗深。

高一讀後感範文

書中講述了19世紀繁榮一時的英國,老百姓生活卻十分貧苦。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就是其中之一。奧利弗是個孤兒,從小生活在孤兒院裏。那裏有個規定:只要活到9歲的孩子就可以意外的得到兩片面包(比平時得到的麪包多),一碗稀飯和一件新衣服,而很多孩子卻活不過9歲就死了,可憐的奧利弗能活到9歲也算是個奇蹟了。在那裏滿9歲的孩子就相當於成年了,就可以自己幹活,掙錢養活自己。

於是奧利弗被送到一家承辦喪事的棺材店裏當學徒,那裏的每一個人都瞧不起他,打罵他,侮辱他,奧利弗再也不能忍受,就隻身逃往倫敦。可是不想被騙入賊巢,後來被一位好心的老紳士救出(ZUI後才知道他是奧利弗父親年輕時的一個好友),但很不幸,他又一次被抓回賊巢。讀到這兒,我的心被奧利弗的悲慘命運緊緊地揪着,他的飢餓、他的喘息、他的恐懼讓我時時牽掛着,我多希望他能早日擺脫困境,獲得新生。

天生心地善良的奧利弗不願與這幫盜賊爲伍,他想逃生,想向被盜的人家報信,可是他太小、太纖弱了,他的命運被兇惡的壞人掌握着,他努力抗爭,ZUI後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重新獲救,並找到了那位曾經救過他的老紳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幾經周折,奪回了屬於奧利弗的財產,老紳士還認奧利弗做了自己的兒子。終於,奧利弗可以過幸福的生活了。我真爲奧利弗感到高興,可憐的他獲得了父愛,再也不用居無定所了。

書中主人公生活在社會的ZUI底層,面對困難,面對利誘,面對毒打,奧利弗能抵制*,不墮落,不走向犯罪道路,堅定做人的標準,ZUI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重獲新生。我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一直爲小奧利弗的命運擔心着,緊張着,慶幸着,歡呼着,他的生長曆程時刻牽動着我的心,震撼着我的心。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社會安定,父母又爲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要珍惜現在美好時光,向奧利弗學習,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才!

高一讀後感範文2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高一讀後感範文3

曾經,我的內心悲觀晦暗,那是溫暖的陽光無法觸及,一個被歡樂所遺忘的地方。我被囚禁在潮溼黑暗的心靈桎梏中,身邊荊棘圍繞,與世隔絕。我以爲自己是天底下ZUI不幸的人,對別人燦爛輝煌的成就總是又嫉又羨,他們綻放出來的光彩刺痛我的雙眼,我不解,爲什麼他們能夠擁有幸福,我卻沒有?老天爺爲什麼這麼不公平?

我在怨天尤人的情緒中渾渾噩噩地走了近十年的人生,直到遇見一個人,她在我心中種下了名爲“希望”的種子,教我用“夢想”的肥料澆灌,光明逐漸在我心中萌芽,它斬斷荊棘、驅逐絕望、帶來光和熱,它讓我不再着眼於自己的不幸,使我看見了整個世界,我才發覺,跟許多人比起來,我的痛苦竟如此渺小,不由得慚愧了起來。

她就是德蕾莎修女,一位將一生奉獻給上帝與窮人的聖人。

雖然我從未見過她,但是,當我從李家同的《讓高牆倒下吧》認識德蕾莎修女時,她勇敢堅強的生命精神深深撼動了我。

德蕾莎修女原本居住於加爾各答的修道院中,在高牆的保護下過着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真實世界的貧窮、不幸因爲高牆的阻隔,形成了兩個世界,在高牆中,痛苦彷彿不存在世上。然而德蕾莎修女走出了高牆,她執意爲ZUI窮的人服務,不顧他人的指指點點,堅定的信仰成爲支持她的力量,她知道自己無法對受苦難的人們視而不見。

德蕾莎修女的故事帶給我極大的震撼,我無法想像一個人犧牲擁有的一切,只爲了奉獻,在她無私的大愛面前,我羞愧得無地自容。我們享受豐衣足食的生活,卻遺忘這世上,貧窮依然存在,疾病依舊肆虐,我們只是揮揮手,將這些“掃興”的念頭拋諸九霄雲外,卻改變不了事實,我們用手裏的麪包催眠自己,在經濟如此繁榮的今天,哪有人挨餓受凍?然而我們正與從來沒吃過麪包的人們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上!

我終於體認到,自己是過着多麼幸福的生活,以及自己過去是多麼愚昧,我到底缺少什麼?平日伶牙俐齒的自己竟一時語塞,我什麼也不缺!我決定告別不知足的自己,以爲人們奉獻爲目標迎向未來。

奇妙的是,當我決定付出的當下,我久違的快樂竟然回來了。

高一讀後感範文4

她有一雙溫柔的眼,爲人母,慈愛地注視孩子,爲人子女,關懷地注視父母;她有一顆細緻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極致細微之處,尋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筆,卻一針見血道破世事百態。

龍應臺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讀她的書是在六年級,覺得內容着實生澀難懂,與我的生活相距甚遠,於是便將它束之高閣,庋藏焉。直到這個寒假重新將它取出,細讀後忽然覺得煙消雲散,眼前豁然開朗,讀至精彩處,還不住頷首以表贊同。所以,人對大義的理解能力與他的年齡、閱歷成正比。

全書裏令人影響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對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條從寬闊的大道走進岔路。在大道上父母與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那條路。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裏,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愛給他們,不要遠遠地望着他們的背影而心存愧疚。

還有一篇令我感想較深的是《狼來了》。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裏,狼是一種殘忍而機警的動物,它們總是捕食溫順的小綿羊和可愛的小豬;在故事"狼來了"中,狼羣引得全村人手持鍋碗瓢盆扛着鋤頭扁擔欲殺之;更有父母從小告誡孩子"你再不聽話,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實上,狼並非如此可惡。它們團結合作、共同進退、知恩圖報、堅強執着、鍥而不捨、和諧共生…由此可見,人從小被教授的觀念常常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況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爲什麼早教如此重要。

《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盡子女與父母的牽絆,兄弟的攜手共形,朋友的牽掛,在脆弱的邊緣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

可以說讀一本她的書,就是讀一遍人生。

高一讀後感範文5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遙所寫的百萬字長篇鉅作。這本書帶着我一同回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中,讓我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奮鬥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部鉅著是按照少安少平倆兄弟的奮鬥歷程來寫的,向我們展示了黃土高原三十多年來的世事變化。

孫少安是主人翁之一,他身上濃厚的黃土高原男子漢作風觸動了我。他在很小的時候便主動輟學回家勞動,供兩弟弟妹妹上學。他那爲人處世公道正派,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的品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在18歲時,便被大家推選爲隊長。他帶領大家勤耕苦作,但因爲大政方針的原因,他也改變不了大家缺吃少穿的困苦生活。

命運的齒輪再一次轉向了少安,青梅竹馬的田潤葉向他表白了,少安感到高興而又痛苦。他怎麼能成爲村書記的女婿呢?他只是一個沒錢沒勢的窮小子呀!無奈之下少安選擇了退出。路遙借這段可悲的愛情,讓我們瞭解到了現實生活的殘酷。

在偶然的機會下,少安和山西人秀蓮開始了戀愛和婚姻。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個磚坊,並富了起來,讓村中的人對少安一家刮目相看。但不幸的事發生了,在擴大磚廠時,少安夫婦被騙、磚廠倒閉,受到全村人的嘲笑和諷刺。但少安他並沒有放棄,他憑藉他不服輸的精神,重新讓磚廠開張,重新站了起來,併成爲了全村首個“萬元戶”!

比起現實主義的少安,我更中意有遠大抱負的少平。他有着一股不同於常人的拼勁,正是因爲這種拼勁,讓少平不肯將就屈服在一個小小的山村中,他要到外面闖蕩一番!他在煤礦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終於成爲了班長,帶領一批年輕努力實現着自己的夢想。

但命運的不幸也同樣降臨在了少平的身上,他的女友,那個在路遙筆下擁有先進的思想,博大的學問,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敢的女性——田曉霞。在一次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捨己救人而犧牲了,曉霞就像他臉上那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疤,留在他的心中,但少平並沒有消沉下去,因爲他知道生活還要繼續,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和擔當。

是啊,人生就是一場拼搏,就看自己敢不敢拼一把,拼自己還能拼,還能扛,還能創造。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會有風也會有浪,我應該向少安少平那樣在風浪中站起來,不服輸,不怕輸,做生活中的強者。正視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爲了自己的夢想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在暴風雨中起舞,爭做寶塔尖上的人!

高一讀後感範文6

清晨打開張嘉佳的一篇短文,靜靜地瀏覽曾經看過的故事劇情,瞬時有種山頭清風盪漾,日頭暖陽輻身的質感。不能說文字沒有力量,它有時像對準槍口的決絕,有時卻像撒落一地的芳菲,在意識洶涌的大道上給人任意與世界對話的理由。

故事裏的主角關乎愛情、友情。男人間的友誼像極了女人嘮叨本性般,無非趁着酒精發揮餘熱的無畏,發發牢騷,趁着夜色抹抹眼淚,讓一羣爺們陪着自己早已想得透徹的問題而已。如果不是太過於堅強,懷着無所謂的假裝,一杯酒精霎時就如同敞開了心事,再MAN的爺們也有涓涓細流的小九九。張嘉佳的夜晚睡前故事加深了我們對爺們專一情感的正解,花心的畢竟是少數,真正能在酒吧裏買醉的,在心中記掛着的,逃脫不開囚牢的,往往就是那些有一籮筐的瑣碎故事並小心翼翼珍視它們的人。

在酒吧裏只看清自己五指的'人,通常都是一個個張嘉佳似的。如果在在吧檯上聊那些傻啦吧唧的工作,就是浪費光陰的扯淡。在領導面前猥瑣成啥樣都是生活給逼的,一杯酒精下肚就能讓你從此扶搖直上平步青雲,除非是做了乘龍快婿,否則跟一羣非當事觀光者怎麼數落都平息不了內心的憤慨,省省那嘴皮子上的得瑟,該幹嘛幹嘛去。撇開那些工作的不悅,跳到接地氣的圈子,一把鼻涕一把淚捯飭感情有幾多曲折,愛我的不愛我這類傳統民間戲曲的段子,倒是正好印證了酒精的超強附着力:借個膽兒,說個話兒,撒個潑兒。夜幕下都是一張張陌生的臉,誰又認得誰,不過是多了幾對負氣的怨偶在大庭廣衆之下樂此不疲地上演連續劇而已。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時間遇到不同的人。我們握手,問好,然後互道再見。然而你並不會覺得惋惜,因爲你已經變成更好的你了,那麼繼續勇敢地追尋下去,等下去,等待對的人,等待陽光找到你夢想的那天。多聽聽別人的故事,多想想自己的故事,然後再試着告訴他們聽。

無論你想或者不想,你都要去改變這個世界,而不是去順從他。以最溫柔的方法。年華如風雪般兇猛飛過,人生的溝壑亙於時空。期待着你成爲講故事的人那天,已經退去所有棱角,和歲月握握手。心平氣和。

用幾百毫升的酒精跟自己賭氣,在爛醉如泥的大街上呼喊別人的名字,這就有點像青春肆無忌憚的宣泄,以爲全世界都看着呢,結果只有甚至連自己都看不清楚的影子在風中搖曳着。這果斷不是《情書》中博子在山頂上對藤井的吶喊,充其量就是爲自己叫傻的活該而已,誰叫你這麼放不下,誰叫你用情至深,誰叫你就賴在一棵樹上放棄整座森林?當然,一覺睡過去,該傻的繼續傻下去,徹夜捶胸頓好像是別人家的故事般,只是每次兄弟們和死黨們被折騰得夠嗆,浪費了多少本該用一瓶紅酒配一段樂曲的溫柔時光。

高一讀後感範文7

大千世界,是由一個一個奇妙的夢想組成的。少了任何一個奇妙的夢想,這個世界都會如失去支撐的宮殿一般,轟然倒塌。

在這個世界中,小王子是追夢人;飛行員是追夢人;每個人,都是追夢人。

每個夢想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你永遠無法真正看穿與理解他人的夢想,於是,每個人都只能帶着在別人眼中閃爍着神祕色彩的夢,孤獨地走向追尋夢的獨木橋上。

當飛行員懷着憧憬的心,向他人展示那份承載着夢想的畫幅時,終究還是換來了那一份孤獨。當小王子懷着對玫瑰花深深的愛慕時,換來的也是不被理解的孤獨。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追夢人。

但是,小王子與飛行員又同時追尋到了屬於自己的夢,回首飛行員遇到知己的艱辛歷程,回首小王子體驗真愛的步履蹣跚,我們都不難發現,在孤獨的基調上舞動的旋律:堅定。

在追夢的道路上,並非是一路筆直的。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荒謬的導遊與錯誤的路牌,都誘惑着你走向遠離夢想的歧途。在小王子追夢道路中,小行星上的居民就是那錯誤的路牌。他們的一言一行指引着小王子遠離夢想。在飛行員的追夢道路中,殘忍地企圖抹殺夢想的大人們,就是那荒謬的導遊。

然而,我們欣慰的看到,飛行員與小王子的堅定,他們沒有被誤導,他們承受了孤獨,堅持了自己的夢想,最終在那廣袤的沙漠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綠洲。

儘管書本被緩緩地合上,但是我們追夢的旅途尚未完結。他們的故事給予我們的鼓舞與警戒是巨大的。在生活中,他人的風言風語是否左右着我們的決策?在追夢的路途上,我們是否又真的能

忍受那令心煎熬的孤獨?

合上書的尾頁,希望我們都能在孤獨中堅定地追尋夢想。

高一讀後感範文8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這山間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陽光一般的人,溫暖而不炙熱,覆蓋我所有肌膚。由起點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很簡單,只要最後是你就好。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

最初對這本書感興趣,是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了作者一篇文章,對他有了些興趣,知道了這本書,在看到這段話時瞬間被秒,當即決定買下。後來在看的時候也沒有一氣呵成,時斷時續,但它卻總能神奇的戳中我的淚點,欲罷不能。

在別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眼淚。是的,我爲管春、毛毛的愛情流淚,我慶幸在這繁華匆忙的塵世,他們沒有轉身就此錯過,兜兜轉轉,所有的繁難,到最後竟簡單到點點頭就好的地步。我爲荔枝和茅十八的分離流淚,不爲他們沒有在一起,只爲他們曾那樣真摯而熱烈地想着今後要永遠在一起。我爲駱駝和他的姑娘流淚,爲他以味蕾紀念她的方式心酸慶幸,還好,在所有一切和她有關的記憶變得模糊之時,他還有辦法記得她。我爲小玉和馬力流淚,她爲他和另一個女人拼酒,喝遍了大半座城的酒吧,最後棲息在他肩頭撒嬌流淚的人卻不是她,只能說句好累來掩飾傷悲。我爲“我”和姐姐流淚,爲她逼着“我”學電腦,爲她假扮別人和我聊天,爲她在死前敲出的“我愛你”。我爲王慧流淚,這是我真正覺得在唱獨角戲的主人公,她飛蛾撲火般的一場愛情給她帶來一個未婚先孕的身份標籤,除此之外和一張十萬塊的支票,可她到底是以末等兵的身份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爲一等生。

實在不是我淚點太多,而是這樣的故事真實又虛幻,這樣的結局心酸又完滿。我想真正吸引我的是這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身上散發出的無所畏懼的光芒,快意恩仇,頗有江湖兒女的風度。生活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與無奈,相貌不佳惹人煩,身材不好惹人煩,工作不順心惹人煩,戀情坎坷惹人煩。你不知道下一個煩惱是什麼,可它總能冒出來。那要怎樣,掩面痛哭還是自我了斷?辦法總比困難多,自己的人生是要活出自己的光彩,在理智無法告訴你怎樣做的時候,就相信直覺。相貌不佳就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否則也只是一個花瓶而已。身材不好就減肥,減不下就找適合自己的穿衣方式。工作不順心就去充電,做自己喜歡的才能喜歡自己做的。戀情坎坷就放手,讓你覺得累的是壞掉的愛情,去找一個對的人。

正是他們一個個只圖此生盡遂我意,不管滿身鮮血淋漓的灑脫自在讓我感到深深的羨慕,因爲自己沒有他們那樣的勇氣,理智總先於感情做決定,或許結局是要好些,可自己滿心的不甘要如何安放?被生活織的網困住的我,嫉妒着他們這些同樣在網裏掙扎卻仍能找到出路的一羣勇士。生命只有一次,在你即將離世的時候,你只會爲沒做的遺憾,而不是未做過的後悔。所以每一個凡人所求的不過是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爲往事所悲,不爲今後所憂,每一天都平安快樂。即使不能改變世界,也要努力不被這個世界改變,如果不按照自己想要的去生活,那麼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竟全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對這個世界隨波逐流、感到妥協是容易的,要堅守卻無比艱難。願你我能抵得住狂風暴雨,做最好的自己。

高一讀後感範文9

今天看完了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很感動,幾次都不自覺地淚流滿面,他的故事裏有我的小時候,我的中學時代,我的大學生活,我工作的種種…他的故事裏全是我的影子。

有的時候我喜歡一本書並不是因爲書裏的故事有多吸引人,而是書裏有我的故事,有童年前後桌的模糊不清的所謂的“愛情”,有大學食堂免費的雞蛋湯,有人類與動物之前純潔的愛與依賴,有周杰倫的葉惠美,有陽光穿透樹葉灑滿一地的幸福碎片,有山間清爽的風,有古城溫暖的陽光,有各自現在牛逼的歲月,有曾經一起幸福,有我,有你,有她,有他,有它……有我肆無忌憚的青春。

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很多時候我喜歡把心思埋在心裏的某個角落,我不願意跟別人分享,我不喜歡換來別人同情的眼光,我也不屑於聽別人的安慰,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我很累,很累,我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所以很多時候我不開心,我迷茫,我希望找到希望的出口,但是我越是希望越是失望,越是前進越是迷茫…

我害怕,害怕在人生無數個十字路口前,錯失一個又一個的所謂上帝賜予的機會。很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雖然我還是很迷茫,但是從書中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中,我也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或許我現在不需要做出選擇,在每個選擇的路口跟隨自己心也未必就是錯的。現在的我需要去體會更多的人生,我渴望去更多的地方旅行,渴望享受更多美食帶來的味覺刺激,渴望體驗更多的只屬於我的故事……突然覺得人生是一個迷幻城堡,只要往前走,你就會感受到不同的風景,而這些風景帶給你的絕不僅僅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心靈的昇華,你會變的更堅強,更有耐心,更願意用一顆溫暖的心去感受這世界贈與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高一讀後感範文10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就忍不住被它所吸引,總感覺書名有一種莫名的繾綣的幸福。這本書由一個個小故事集合而成,每一個故事講述着不同的人生百態,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張三李四的故事,但是卻能直擊人心的身處。因爲有時會覺得,故事裏的某個人和自己身邊的某人很契合,然後,覺得整本書是那麼親近。

陽光燦爛的午後,或者是臨睡之前,翻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感受着一個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彷彿也能看到自己身邊那些親近的人曾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者是將來來要發生的故事。在安靜的閱讀中去體會不同的人生哲理,願每一個親愛的人獲得幸福。

作者張嘉佳,被稱爲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書裏面的篇章,有溫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單的,有瘋狂的,有無聊的,有胡說八道的,細細品來,總讓我怦然心動。作者是真心喜愛文字的人,同時也想借自己的文字去給那些在迷茫和痛苦中的人帶來指引。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由得就會想到自己,忍不住想回頭看看自己已經走過的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已經走了二十多年。在這一路上不斷有人來,又不斷的有人離開。今天那珍視的人,可能明天就變成陌路人。有人說,所謂人生就是一個迎來送往的過程。得到失去都是一種常態。在書裏也看到,有人失去事業,失去愛人,但是最終都還是要勇敢的生活。而那些我們曾經深愛的人,他或許傷害過你,但是他一定給你的生命中留下過溫暖。所以,也期望他們獲得幸福。

張嘉佳想傳達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正確的去看待得失,正確的面對人生的低谷,帶着美好的祝願祝福在你生命中路過的每一個人。你曾經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人的全世界,但是卻可能只是路過。滿城的雨水,模糊的痕跡,呆呆的佇立一步也不想往前。哪怕等待,認真守護每一個路口,最後卻發現對方不在這裏了。其實這些並不可怕,每個人的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張嘉佳告訴我們的是,坐一會,喝一杯,看看風景,帶着祝願,向前走。總會有一個真正屬於我們的全世界會在我們面前展開,我們應該以幸福的名義去接受。然後,以幸福的名義,去祝福。願生命中每個親愛的人,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