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山果》讀後感

《山果》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導語:《山果》是一篇三千來字樸實無華的記敘文章,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值得深思……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山果》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果》讀後感

  【篇一】《山果》讀後感

前些日子,馬定科老師在學校的關心下一代網站上推薦了一篇《我叫山果》的文章,我認真看過之後,感覺很心疼。

一個來自偏遠地區的十四歲的小女孩,爲了生活爲了給生病的媽媽籌錢治病而揹着一大筐山核桃去賣。乘坐火車的時候,遇到好心的阿婆幫她提揹簍減輕重負,車廂裏的好心人紛紛伸出援手幫忙買她的核桃,臨下車時,阿婆贈給了她一套新衣服,幾位農民工也塞給了小女孩幾十元錢的暖暖心意。火車接着向前行駛,小女孩安靜地佇立在地面,車廂裏飄來小女孩的聲音:“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時穿,阿婆……我叫山果。”

這個小小的故事溫暖了我們的心靈也深深觸動了我們。

“貧窮並且善良着”,我想這該是大多數的人看這篇文章的感受吧!在我看來,小女孩的確太過於貧窮了,讓同樣身爲女孩的我感到深深的擔憂和哀傷。小女孩說出來一趟賣完山核桃再減去來回車費還剩下十五六塊錢,十幾塊錢放在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眼裏也不過是一餐普通的飯吧;小女孩說出門帶來兩塊乾糧,其實就是紅薯麪餅子,但她卻視若珍寶,賣核桃前吃一塊,賣完核桃再吃一塊,我想這樣子大概勉強可以撐回家吧;小女孩說媽媽交代過十個核桃賣兩角五分錢,不能再少了,天哪,這樣上下一對比,小小的她該背上多少核桃纔有一次出遠門的資格呢!這深入骨髓的貧窮再一次地震撼了我,我開始忍不住爲小女孩的未來擔心!不知道在我們這正奔向全面小康的國家裏還存在着多少這樣窮苦的地區,還有多少這樣被貧窮束縛的孩子!

山核桃有多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小女孩背了十幾里路又站了許久的火車有多麼地累。十四歲,該是一個正在讀初中的中學生吧!我不知道小女孩有沒有條件讀書,但我知道弱小的她必須幫父母分擔生活的重量。我無法想象一個連汽車都不通的小山村是怎樣的閉塞,所以也無法深切地體會小女孩的無知和無助。但小女孩的堅強卻如一根針一樣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心裏,讓我感悟生命的'堅韌和擔當。我爲小女孩對媽媽的真情關愛和呵護而喝彩,爲她不辭辛苦不怕遙遠堅持賣核桃的精神而點贊,更爲她小小年紀就承受生活壓力的鍛鍊而流淚。小女孩的堅強來自生命內在的能量,更來自殘酷而現實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是不能做比較的,但當您遇到生活的風雨侵襲時,我希望這個堅韌而執着的小女孩會給你愛的力量讓你堅持着笑着走下去。

作爲旁觀者,我們覺得小女孩貧窮,我們認爲她那樣子的生活已經算是堅強而勇敢的楷模,但我不知道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小女孩是怎麼想的?她是否已經沉在這窮苦的生活中無法自拔?外界的善意救助畢竟只是一時的,幫不了小女孩度過一生。但小女孩接受好心人幫助時所流露出的真誠感恩情懷讓我再一次爲她的純真而感動!儘管物質匱乏,但小女孩依然善良依然深深懂得感恩和珍惜這美好的生活,包括隨之而來的苦難!小女孩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謝,只是極其虔誠地站在下車地點看着火車遠去,她眼中掩蓋不住的閃閃淚花,她心中茁壯成長的美妙情感,都在這一刻因爲陌生人的幫助而更加燦爛和美好!火車載着陌生的旅客前行,一個叫做山果的女孩卻從此深深紮根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山果,我想大概小女孩的父母很希望小女孩就像那山間的紅紅小果子一樣,耐得住寂寞和苦難,經得住風雨和烈日,不懼挫折不棄希望,永遠善良而美好吧!我不曾認識山果,也並不瞭解她更多的生活狀況,但山果對生活的樂觀和執着、對媽媽的愛與責任、對生命的熱愛和堅韌以及她對善良的感恩與珍惜都深深地撥動了我沉睡的心絃!如果真的可以,我真心希望每一個人都爲我們社會的弱小者獻一點兒心意,哪怕僅僅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真誠的微笑,也可以點亮他們灰暗的生活。真心地祝福社會上這樣可愛又可憐的孩子越來越少!

  【篇二】《山果》讀後感

人過半百,經事無數,一顆心早被打磨得粗糙木然。雖然自己感情還算豐富,日常中能讓自己感動的事情還真不多。可是,看到紅河谷在線論壇上推薦的一篇《我叫山果》文章,看了兩次,流了兩次眼淚,以至於最後一段無法看完,不得不到洗手間擦淚洗臉。

文章寫了川滇大山裏一羣穿着破爛的十二三歲的孩子,用揹簍背幾十斤重核桃,走幾十裏的山路,吃自帶的乾糧紅薯麪餅,乘火車到縣城賣核桃,來回一趟兩天兩夜,才換得十五六塊錢,補貼家用。一個臉有菜色,身材瘦削的女孩,揹着一個大大的裝着核桃的背蔞,擠進車廂,挨着作者座位。作者幫她擱好背蔞,向座位裏邊讓讓,好讓她站的舒服點。小女孩很懂事地,從背蔞拿出核桃執拗地裝進作者衣兜,以表示感謝。從交談中,作者得知小女孩母親身體不好,賣核桃看病。

在同情心的驅使下,作者動員乘客了買去小女孩的大半蔞核桃,快下車作者又把買給侄女的一套衣裳送給了小女孩。一直在旁邊打撲克的四位農民工,也急忙每人塞給小女孩五十元,讓給她媽治病。小女孩感動得淚水紛飛,不知怎麼用言語表達感激之情,在列車開走的那一刻,衝着車窗裏的幾位農工民和作者,高喊:“大爺……大爺們”。衝窗作者高喊:“阿婆,我叫山——果——……”

看罷這篇文章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了,想不到大山裏還有這麼窮的地方。同爲中國公民,山區民衆爲什麼就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呢?深山老林,固然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但是,多年來,一車車木材礦產資源,源源不斷地從大山裏運向祖國建設四面八方,將軋破的山路和“殘山剩水”留給山區,也將更多貧窮留給了山民,這說明我們的政策在這些方面有得失誤,拉大了平原山區的差距。現在到了反哺山區民衆的時候。國家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山區應做爲扶貧工作重中之重,改變山區村民貧苦的狀況,不再出現小孩失學和弱小的肩膀過早地肩負生活重擔的辛酸場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人給小女孩五十元的四位的農民工,對同樣是貧苦山民,有着一種天然的同情心。他們沒有華麗動人的語言,沒有什麼高尚行爲的想法,也有想到舉行什麼形式的損贈儀式,只是出於樸素的感情,說出很樸實的語言,很自然地把錢塞在小女孩手裏。整過給錢過程,如行雲流水,非常自然。唯其如此,才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人員,才感動得小女孩淚水奔流,才感動得作者淚流,才感動得讀者淚流。

民國小說家張恨水的女兒回憶她父親說,她父親纔出道,還沒出名,經常入不敷出。一次餓肚子時,是同樣貧窮的鄰居,給他盛了一碗稀飯填飽了肚子。多年後,張恨水對他女兒說,大意是,天底下關鍵時候,還是窮人能同情和幫助窮人。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窮人對貧困有切身體會,看別人困難的時候,感同身受,自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會自然施以援助。並不是說富人都沒有同情之心,只是說對窮困沒有切身感受,自然沒有這種條件反射而已。